首頁 > 範文大全 > 計劃方案 > 關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方案

關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方案

手機:M版  分類:計劃方案  編輯:小景

關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方案 標籤: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兩個文明建設 和諧社會 社會實踐

  9、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自力更生、開發扶貧、全面發展”的扶貧開發方針,縣扶貧辦、民政局等部門要認真制定規劃,落實方案措施,有重點有步驟地開展扶貧工作,努力把扶貧開發工作推向深入。各鄉(鎮)、縣直各部門、各“聯鄉駐村入戶”對口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地委《關於做好部門定點幫扶工作,促進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的通知》精神,採取有力措施,加大定點幫扶力度,在人、財、物方面,給予全力的支持和幫助,並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貪開發和獻愛心、送溫暖活動,促進貧困村的新農村建設。力爭“十一五”期間,使全縣1個重點貧困村的221戶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走上致富之路。

  三、加強培訓教育,着力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10、大規模開展農民勞動就業技能培訓。要把農民技能培訓作為推進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全力推動,努力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堅持“公平對待、合理引導、搞好服務、完善管理”的方針,把農民技能培訓與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和勞務創收結合起來,努力形成縣委、政府組織領導、農業局、就業培訓中心、農廣校、科協等各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全社會高度關注、廣大農民積极參与的培訓機制和培訓網絡。通過開展農牧民技能培訓,着力提高農民接受和運用農業技術的能力,引導農民依靠科技,節水增效促增收。2006年全縣完成農業技術人員培訓200人,農民實用技術培訓3萬人次,勞動就業技能培訓2000人次,培訓農民工850名。

  11、大力實施“農民變工人”工程,努力為農民在城鎮就業創造條件,讓農民最終實現向城市居民的根本轉變。各鄉(鎮)要依靠政策引導,拓寬農民就業渠道,推進農村勞動力由季節性向經常性、由自發性向有組織、由體能型向技能型、由農業向非農業、由農村向城鎮、由打工向自主創業的戰略性轉移。2006年縣財政投入50萬元專項資金,大力開展農村農民的技能培訓,力爭完成500名農民變成工人的任務。到“十一五”末,力爭完成2000名農民變成工人的任務。城郊三鄉鎮也要加大農民變居民工作力度,促進農村人口向非農業轉移。同時,各鄉(鎮)要進一步加大非農增收的比重,實現農民增收的多元化。要做好外出務工人員的跟蹤管理,鼓勵和引導他們離鄉創業、離鄉生財,實現“輸出一人,帶動一片,致富一方”的目標。2006年力爭完成勞務輸出2.1萬人次,實現人均勞務增收30元。

  12、注重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培訓。加大縣委黨校、就業培訓中心、農廣校、農科所、科協等各單位培訓資源整合力度,建立職業培訓中心,強化農牧民技術培訓。要依靠各級培訓力量,開展宣講教育、職業教育、陣地教育、骨幹培訓強化對農牧民的思想觀念和政治素質教育,培養“五型”(學習型、技能型、守法型、創業型、文明型)農民,重點突出民族團結、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信訪條例、市場經濟知識的學習教育,不斷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農民群眾的致富技能和本領,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心。繼續大力實施“科技人才下農村工程”、“農業科技入戶工程”,鼓勵科技人員採取多種形式,與農民建立利益共同體,依靠科技加快農民致富步伐。

  13、建立和完善農業信息服務和銷售網絡體系,搞好社會化服務。加大農業信息服務網絡建設,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提高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水平。各鄉(鎮)要依託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建設,狠抓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和農民經紀人隊伍建設,積極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行業協會及農民經紀人的作用,多渠道搞活流通,使農民和企業真正做到利益分享、風險共擔、共同發展,促進農產品增值,推進農業產業化。到2010年,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到30個,農民經紀人增加到1500人,農村專業協會達到25個以上,全縣所有行政村及科技示範園示範戶互聯網入戶率達90%以上。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善新農村建設的物質條件

  14、加快建設以節水為主的節約型社會。縣節水辦要以水權改革為重點,對全縣水資源進行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實行政策節水,工程節水、市場化節水、園藝節水並舉措施,利用政策和市場價格槓桿,實現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和水務一體化管理,合理配置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實施土地零開發,打井零控制,壓縮高耗水、低產出的種植業規模,鼓勵農民發展設施農業、節水農業、耐旱農業,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資源。以推廣節水灌溉新技術為著力點,大力推廣滴灌、低壓管道、膜下灌等高效節水技術,每年新增高新節水面積2.4萬畝以上,力爭“十一五”末實現增加節約用水5000萬方。繼續推進人畜安全飲水工程建設,2006年將投資368萬元,解決8000人飲水安全問題。十一五”期間,逐步解決全縣9個鄉(鎮)、24個村、4.8448萬人,9.6896萬頭(只)牲畜的安全飲水問題,到“十一五”末,實現全縣人畜安全飲水的目標。

  15、抓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縣水利局要全力做好以二塘水庫建設為重點的重大水利工程項目地前期準備工作。繼續抓好坎爾其引水工程、柯柯亞-坎爾其大渠聯網等在建重點項目建設,提高渠系水利用係數。各鄉(鎮)要重點推進坎兒井保護工程建設。“十一五”期間,以保護坎兒井、保護水資源為目的,重點對36條坎兒井進行搶救性保護工程建設,完善坎兒井功能,切實保護好鄯善縣的水資源和水利設施。加強城鄉防洪工程建設。“十一五”期間,完成城鎮、鄉村、渠首、乾渠等防洪工程14公里;完成重點河段、城鎮防洪及引水乾渠防洪工程30公里。

  16、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縣林業局要繼續組織實施好國家重點公益林管護、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四期、防沙治沙林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加快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以葡萄、石榴、紅棗、杏為主的特色林果業建設,不斷加強綠洲內部和外圍生態防護林體系建設,鞏固和完善綠洲生態屏障。縣環保局要加強生態環境監測,進一步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繼續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切實保護和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

  17、加大鄉村道路建設。縣交通局要以縣城-魯克沁鎮道路以及自治區鄉村公路等項目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大鄉村道路建設力度。2006年完成村村通道路76公里。引導農民積極投工投勞,開展農村醫療衛生、文化生活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等配套設施建設,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突出抓好村莊環境整治,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溝渠澇壩、院落畜圈的整治,開展農村沼氣技術的示範推廣應用,改變村莊髒亂差狀況。逐步實現村莊的硬化、亮化、美化。2006年每個鄉(鎮)要完成5戶農村居民沼氣示範推廣和使用。縣城建局要繼續加大以農村為重點的抗震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在農民自願的前提下,引導農民加快住房改造,建設農民新居。2006年結合新農村建設,縣財政投入200萬元對抗震安居工程進行補助,力爭年底前完成2998戶抗震安居房建設。同時,鼓勵建設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情的民居民宅,美觀實用,節約土地,大力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

  五、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8、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鞏固提高“兩基”成果,全面啟動“雙語”教育工程,大力推行中小學“雙語”教學,民漢合校,積極推進農村學前“雙語”教學,加快“雙語”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少數民族教育質量。加強對農村中小學師資的培養和在職教師的再教育培訓,不斷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加大農村教育投入,進一步抓好農村中小學校舍改造、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和電化教育等建設工程,努力改善農村辦學條件。2006年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其中的貪困家庭學生免除課本費。到2010年,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殘疾兒童入學率達到99%,初中毛入學率達到96.3%,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45.9%,普通高中教育普及率達到80%。

  19、加快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2006年力爭完成10個鄉鎮衛生院的新建和改(擴)建工作,逐步改善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條件,提升農村衛生院裝備水平和醫療服務水平,努力做到“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加快農村衛生改廁步伐,2006年力爭完成500座衛生改廁任務。縣衛生局要牽頭組織衛生系統各單位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加強農村醫療隊伍建設,解決好農村醫療衛生人員短缺、素質不高的問題。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醫療救助網絡,進一步完善城市醫療衛生機構對口支援農村衛生工作的制度,利用專家巡診、醫療諮詢、發放宣傳單等方式,向農牧民提供治療、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服務,切實加強對農牧區開展醫療支援和服務,解決農牧民醫學知識貧乏和就醫難問題。繼續做好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不斷完善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制度。力爭2010年覆蓋率達到100%。

  20、加快農村文化事業發展。堅持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佔領農村文化陣地,唱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主旋律,深入開展“黨旗、國旗”飄起來活動,增強各族農民群眾對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和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四個認同”。大力開展“科技之冬”、“三下鄉”活動。繼續推進“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數字電視”工程建設,2006年投資43萬元,落實對貧困戶數字電視的補助,實現農村廣播電視普遍入戶。加強鄉鎮文化站和村級文化活動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改變農村文化生活貧乏的狀況。到2010年,力爭實現村村有文化活動室,基本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農村體育事業發展,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民文體活動,保護和發展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滿足各族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管理,抵制腐朽落後文化。

  21、逐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多渠道農村社會保障資金投入機制。從2006年起,“兩個確保”和“城市低保”和援弱經費列入財政預算。要解決好睏難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問題,要多關心貧困村及貧困戶、下崗失業職工、受災戶、“三無”人員、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困難和生活,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災民補助、特困戶救助和貧困大學生入學等社會救助體系。2006年農村“低保”新增500人。積極推行村幹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試點工作,解決村幹部的後顧之憂。加強農村計劃生育工作,大力實施農村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貧工程,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十一五”期間,努力使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7‰以內。

  六、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強化農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

  22、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要繼續以“三級聯創”為抓手,實行創建工作動態管理,不斷提高基層組織宣傳群眾、教育群眾、組織群眾和發動群眾的能力。要加強農村幹部隊伍建設,選派一批懂經濟、會管理和善於做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能夠處理複雜矛盾的幹部充實到基層,配強村級領導班子。進一步完善“公開推選、公開決策、公開村務、公開評議”制度,全力抓好行政村(社區)、鄉鎮機關、站所、學校、非公有制企業和“兩新”組織的黨建工作,推動黨建工作上水平、上台階。2006年投入400萬元,用於村(社區)陣地建設和村容村貌建設,不斷改善和提高村(社區)黨組織的辦公條件和農牧民的生活環境。

  23、強化村級民主建設。全面推進以村級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為主要內容的村民自治活動。認真貫徹以點帶面,激發農民的積極性,使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

  30、嚴格步驟,保證質量。堅持試點先行、典型示範、有序推進,不搞形式主義,不搞盲目攀比,不搞形象工程。今年開始,縣委、縣政府在全縣選擇了條件、基礎好的魯克沁鎮沙坎村、連木沁鎮巴扎村、辟展鄉喬克塘村3個村作為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先行試點。同時,其他各鄉(鎮)黨委、政府也要立足實際,堅持規劃先行,堅持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科學制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確定符合鄉村實際的階段性目標任務,選擇條件好的村進行試點工作。試點成功后,各鄉(鎮)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鄉村的實際,有計劃、有步驟的在全縣範圍內逐步推開。要嚴格質量標準,穩步推進,確保建一個成一個,不斷鞏固建設成果,保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效。

  31、強化督導,嚴格考核。要強化對新農村建設督導工作,縣新農村建設督導組要經常深入基層,加強對鄉鎮加快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督導,檢查工作進度,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實施“一把手”工程,建立目標責任制,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各鄉鎮、縣直有關單位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季度通報、半年初評、年終考核,每年年底由縣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牽頭,組織縣直相關單位和部門進行考核,並實行嚴格的獎罰制度,促進新農村建設順利開展。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關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方案
網友評論
關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方案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