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美散文 > 徒步串聯——到紅太陽升起的地方(回憶之五)

徒步串聯——到紅太陽升起的地方(回憶之五)

手機:M版  分類:優美散文  編輯:得得9

徒步串聯——到紅太陽升起的地方(回憶之五) 標籤:了不起的蓋茨比

  徒步串聯——到紅太陽升起的地方(回憶之五)

  神龍

  韶山,相傳舜帝南巡到此,見風景優美,遂奏韶樂,引鳳來儀,百鳥和鳴,又傳“韶氏三女得道於此,有鳳鳥銜天書到,女皆仙去。”韶山故此得名。1893年12月26日,偉大領袖毛主席在這裡誕生。隨着毛主席豐功偉績的建樹,這個山村享譽全球,成為神秘而又壯麗的聖地,人們稱之為紅太陽升起的地方。

  韶山——我曾經參觀過三次,記憶最為深刻的當屬1966年冬天的第一次。那是我們徒步串聯的目的地。

  1966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通知,規定來京的師生“一律免費乘坐火車”,“生活補助費和交通費由國家財政開支”。外地大專院校和中學師生蜂擁開進北京;北京的學生則紛紛奔赴外地。全國性的大串連聞風而起。毛主席在3個月內8次接見全國各地紅衛兵和學校師生,助推串聯洪流蔓涌。

  免費全國游,何樂而不為 。全國停學、停產,鐵路擁擠,交通堵塞,社會秩序混亂。車上車下,車站碼頭,人滿為患。運行不正點,事故頻發,車廂內的擁擠程度是沒有經歷過的人難以想像的。交通陷於頻臨癱瘓的狀態。

  這年的11月,大連工學院的學生徒步到北京串聯。《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報道,並配發了社論“徒步串聯好”。當時中央抓住大連學生的徒步串聯做引導,以圖緩解交通運輸的壓力;這也迎合了一些不願參加武鬥、批鬥、辯論,又不能置身於這場政治運動之外的青年學生的想法。誰都明曉,當年兩報一刊(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誌)社論是中央的精神,代表方向。於是,大、中專學校的紅衛兵、青年學生便紛紛踏上征途,全國各地徒步串聯應運而生。

  地處偏僻的南佐中學沒有趕上免費坐車串聯,這次不甘落後。文革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傳達了中央文革小組對徒步串聯的支持,講了大連學生徒步上北京的經歷,總結了徒步長征可以鍛煉身體和意志,可以向工農兵學習,可以參觀老革命根據地,訪問老紅軍、老戰士、模範人物,更可以沿途宣傳文化大革命和毛澤東思想等等無數好處。做出鼓勵外出徒步串聯的決定,為徒步串聯的人員開介紹信,每人每天發給4角錢,1斤全國糧票。串聯方向自己選擇,學校組隊。當時的南佐中學,大部分學生思想比較保守,聽從學校安排。串聯方向大體為三個方向:北京、延安、韶山。其中到韶山的占多數,我們13班就有30人,一班為一個中隊。我參加了南下去韶山的隊伍。

  行裝也很簡單,一條棉被、一條棉毯,一雙備用鞋,再加一套可以換洗的褲子和襯衣,已是全部行囊了,用繩子打成背包。此外還有當時十分流行的軍綠色布挎包。裝上日用品和毛主席語錄、日記本等。飯碗是不用帶的,因為當時中央文革已有指示,要各地籌備紅衛兵接待站,專門接待徒步串聯的紅衛兵。吃飯不會找不到飯碗的。水壺也不是人人都有的奢侈品。不過那時候環境沒有污染,地下水、地表水、自來水飲用起來都沒有問題,再加上都是小夥子,都有飲冷水、食窩頭的準備。有一個特點,幾乎每人都打一裹腿、扎一黃帆布腰帶、戴一頂軍帽(實際上是仿軍帽),帽子上別一枚小小的毛主席像章,左胸前別一枚大些的毛主席像章,背上一個背包,左肩挎上軍用包或書包,再加上統一的印有“紅色長征隊”的袖標,真是整齊劃一。我們出發時間是11月上旬,第一天從學校出發,途徑元氏縣武庄,晚上宿贊皇縣城。第一天走得路程少,大家精神很足,前面的打着紅旗,一路還不時背誦“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毛主席語錄。不是還高唱《紅旗飄飄軍號響》、《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革命歌曲。第二天也沒什麼事,第三天腳開始痛起來。第四天真正的痛苦到來了,全隊人員腳上幾乎都打了泡,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

  到達邢台市之後,隊伍發生了變化,一部分同學改變方向,有的返回去北京,一部分去延安。另外聽說其他串聯隊伍都是脫開學校,自由組織,一些同學也不願意再受約束。原來封閉的統一體,像燒熟的石灰塊,遇水和空氣,馬上分崩離析。原來的組隊自然解散了。從此,紅旗也不打了。我們13班的五六名同學與其他班三四名同學結伴繼續南下。

  經過了身體與意志的雙重考驗后,大家逐漸適應了,越來越有勁了。隊伍前進速度顯著加快,而且行動也異常敏捷,除了在途中參觀訪問外,每天平均行走六七十里,有時超百里。一般情況下,每個地方只住一個晚上,中午有時連飯也不吃。行進路線,基本上是沿着京廣鐵路線前進。在河南參觀了楊靖宇將軍家鄉,他的表妹住在他家的土房裡,已沒有其他親人。當時河南省已確定撥專款修建紀念館。我們看到,通向他家的街道兩邊,剛剛撒了準備整修的白灰線。在已故將軍的茅屋,聆聽了他表妹的革命傳統教育。楊靖宇將軍的革命壯舉,書本上已經領悟,現身說法更使我們肅然起敬。

  沿途住得時間最長的是武漢市漢口區。原因有三:一是在此等候學校送錢和糧票;二是這裡紅色旅遊點多;三是這裡吃得最好,而且交錢和糧票少。當時叫“四兩糧票八分錢,吃飽吃好”。在那裡一呆就是7天。現在記憶猶新的是吃住條件兼優。住在省影片發行公司樓上,吃得是大米炒菜。用磁缽碗蒸的的大米飯,加上藕片炒肉,吃到嘴裡,咽到肚裡,那個舒服地感受至今難以忘懷。

  我們一行是很守規矩的,不管在哪裡吃飯都按規定結賬,也沒有坐車的打算。到了湖南嶽陽地區后,天不作美,下起了雨夾雪,現在叫冰雨。飄飄洒洒的飛雪,落地前化成水,地上很快又結成冰。不管地方高低全是薄冰一層,道路滑得寸步難行。後來從當地人草鞋領悟,尋找稻草綁在鞋上,防滑奏效。但走不了多遠,稻草就磨斷了,我們束手無策。腳踏滑冰難行步,巧遇貴人指迷津。

  就在這困難時刻,遇到了救星,我們沿着鐵路道邊艱難行進時,從鐵路上停着的一列貨車尾部下來一人,和藹地招呼勸說:“小將們,上車吧,看你們回身是冰凌,這樣會生病的,再說道路滑,行走會出危險的。”我們說;“我們是徒步串聯,坐車行嗎 ”他說:“沒關係,車到長沙市,在站外停,你們下來,不會有事的。”我們5個人懷着感激而又忐忑的心情上了車。車裡爐火很旺,列車長幫我們把衣服和背包烤乾。200多公里的路程,經過3個小時左右,停在了長沙市郊外,我們戀戀不捨地與好人列車長道別。

  此時此遇此景此情,我熱血沸騰,熱淚盈眶:神州處處有好人,願好人一生平安!

  說來湊巧,到達長沙住下來正好是1966年的最後一天。第二天是元旦,我們早早跑到新華書店購買了紅寶書《毛澤東選集》1~4卷。書店工作人員為我們辦理了免費郵寄。能買上紅寶書,在當時確實是一件幸事。長沙是毛主席青年時期度過時間最長的地方。我們在這裡參觀了毛主席讀過書的湖南第一師範,與楊開慧共同居住過的清水塘,創辦的《湘江評論》、《嚮導》等重要刊物的文化書社等。這在當時來講,可以說是過了一個革命化的新年。毛主席青年時代“文明其思想,野蠻其身體”的倡導,以及在《修身》一文中提到的“要清除懶惰,提倡奮鬥和朝氣”,對我當時乃至今日影響很大。後來在忙碌中能注意鍛煉身體,而事必躬親地努力工作,都可以追溯到此處的啟迪與激勵。

  我們剛到長沙,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通知,要求在外串聯的師生返校參加本單位的“文化大革命”。這時有的同學怕晚了坐不上火車,到了長沙竟然放棄了去韶山。最後我們班做伴一起到達長沙的,只有我們三人堅持去了韶山。

  去韶山的那天,我們3人早五點從長沙出發,接待站的同志說路上吃飯困難,就讓我們每人帶了兩個饅頭。長沙到韶山抄近路也有130里,儘管路上不敢多休息,到韶山已是晚上11點多了。顧不上休息吃飯,第一任務是排隊買韶山紀念章。恰巧深夜人不算多,我們排隊兩個多小時,買到了紀念章(據說白天要等七八個小時)。買紀念章憑介紹信,我們出來時30個人的介紹信由我保管,因此我們3個人買到了30枚紀念章,感到非常幸運。我們到安排的韶山飯店時,已是凌晨兩點了。住宿的幾層樓,床上、床下、地板上、樓梯上到處躺滿了人。我們瞅準時機,在地上狹縫躺下,勉強睡了3個鐘頭。5點多起來,天剛剛放亮,開始排隊吃飯。這時外邊下着小雪,偌大的餐廳,雖然沒有餐桌凳子,吃飯的人擠得水泄不通。一直等了3個來小時,才領到了一碗沒有菜的大米飯,站着用手舉着奮力地吃完。飯後開始瞻仰參觀。這個視為紅太陽升起的地方,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雲集於此,到處是一片紅旗和歌聲的海洋。空中時而飛舞着雪花,喧鬧浩蕩地政治氛圍,猶如身處熱氣騰騰地夏天。我們懷着激動崇敬的心情,依次參觀了毛主席故居、屋前的兩個池塘、打穀場、陳列館等。一路環顧四野,群山環抱,峰巒聳峙,氣勢磅礴,翠竹蒼松,田園俊秀,山川相趣。這神奇而又壯觀秀麗的畫卷,給我留下的不僅是視覺的衝擊,更主要的是熱血沸騰的神心激蕩。所有景點以及通往景點的路上,摩肩接踵,人滿為患,沒有一點冬天的感覺。鑒於已經體驗到在這裡住宿吃飯難,參觀后,我們立即返程。130多里的沿途,想吃飯是不可能的,就連經過的供銷社、代銷點,食品幾乎一無所有。我們飢腸轆轆,好不容易在一個代銷點買了幾塊代藕粉,用涼水吞服。

  回到長沙的第二天,我們擠上了北上的火車,先是拉貨的悶罐車,到了武漢換乘客車。無論什麼車上,座椅、座下、通道、行李架上、廁所里,人滿為患,無法活動。不要說喝水吃飯,就連上廁所都困難。一路懵懵懂懂,總算安安全全回到了家鄉。

  徒步長征是殘酷的,就像打仗無法避免傷亡一樣,不可能沒有減員。在信陽市北面一座鐵路橋上,我班曹xx同學和同年級14班胡xx同學,被火車掛住背包,甩進了沙河,身受重傷,在信陽市住院治療幾個月。有幾個同學途中發燒,到當地醫院就診,疑似瘟疫,被留置觀察。有的同學實在受不下長途步履之苦,半途而返。沿路還聽說不少串聯途中發生的傷亡事故。

  這次徒步串聯,我們曉行夜宿,頂風冒雪,跨黃河進河南,過湖北越長江,到湖南。實際上就是效仿當年的紅軍長征。好在當時到處都有接待站安排食宿。在接待站吃飯,安規定交糧票和伙食費,大部分地方是一天1斤糧票、4角錢。如果實在沒有經費,有的地方接待站可以憑學校介紹信打借條借。這在以後好長時間,有的同學還收到催促還賬的來信。當時,我們同行的幾個膽小,誰也沒有借賬。我們在途中散發自己刻印的毛主席語錄,看各地的大字報,但主要還是參觀遊覽。

  這次徒步串聯,實際上是一次免費的“紅色旅遊”。雖然苦點累點,沒有干傷天害理的事,就是佔了國家的便宜,經受了一次身體和意志的磨練,受益匪淺,死而無憾。

  (待續)

您正在瀏覽: 徒步串聯——到紅太陽升起的地方(回憶之五)
網友評論
徒步串聯——到紅太陽升起的地方(回憶之五)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