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豈以親疏辨好惡? 1200字作文 ( 手機版 )

豈以親疏辨好惡?_1200字

分類:高三作文  字數:1200字  編輯:小景

   芝蘭玉樹,其皆出於庭乎?蓬蒿雜草,其皆植於外乎?不盡然也。親之,則菽麥難辨,蓑草蓬花,皆以之為傾國之色;疏之,則沙金不分,芙蓉玉露,皆以之為凡塵泥淖,非獨花草也,賢者亦如斯。昔楚王親鄭綉、靳尚而疏屈原,為其近於心而諂於行也。由是則燕雀烏鵲,巢於朝堂之上,露申辛夷,死於林薄之中,鮑臭日近而香蘭日遠,致國之殤,無怪也。蜀之劉禪,親小人而遠賢臣,朝專權於宦官,而君耽溺於酒色,是以孔明六齣岐山而不利,姜維九伐中原而無功。

   朝臣自危,皆欲遠避,忠言日去而佞語日進。后鄧艾以匹夫之力,而摧蜀二世之功業,無乃出於此乎?由是觀之,則所親之物,非儘力為香蘭也;所疏之物,非儘力為臭鮑也。君子貴明辨好惡而決親疏,知親而近乎諛者,鮮為君子賢士,疏而近乎絕者,鮮為奸佞小人,故為之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信其真也。明其好,親之。辨其惡,疏之。是以曹孟德不徇漢法之以人舉士,而行唯才是舉之為,乃致帳幕之下,賢者如雲,俊采星馳,北破袁紹,東禽呂布,西伏馬騰,南收劉綜,三分天下,奄有其一,不可不謂明賢辨佞之功也。齊桓之治於天下,外有管仲、鮑叔修於朝政,內有易牙之輩獻媚於前,然其明辨之,不以易牙之親而疏管鮑之賢,其重管鮑而輕易牙,專心國事而疏於酒色,是以有飲馬黃河,傲睨天下之霸業,而其亦不失為一代雄奇之主也。孔明有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盛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之所以傾頹也。親疏不同,而有國之興衰之異,足以為後世之訓也,然非獨國事如此,君子欲修身立德,亦必先擇善而從,此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親善近賢,則如蓬生麻中,不扶且直,若親佞近諛,則如白沙在涅,其欲求不與之俱黑,則難矣。親者之言,為己而謀者有之,構陷他人者亦有之,非皆為善言,而疏者之言,其辭多厲,其語多直,若欲求順耳之言,難矣,然則苦口之良藥,方有利於病,逆耳之忠言,方有利於行,此所以君子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好惡之別,不應以親疏辨之,賢愚之勘,不應以近遠而區之,君子貴明辨好惡而決親疏,納逆耳之忠言,后修身立德,則可矣。

   評點:標題即緊扣話題要求,簡明地揭示出文章主旨。首段用比喻起筆后,馬上以親與疏的對比貫通全篇:主要選用人所熟知且又頗具典型意義的歷史掌故作為論據,圍繞主題,反覆申論;然後提出富有見地的警示(“為己而謀”或“構陷他人”的那種“親者之言”,“非皆為善言”),最後自然地回到題目上作結。應該說,是一篇緊貼題意,主旨鮮明,論證充分,結構完整的議論文。文章擷取史實,三言兩語,概括甚簡,除個別地方不甚精確(如鄧艾是以鎮西將軍身份率兵拒蜀將姜給的,並非“匹夫”)以外,多有信度;引錄經典(如《荀子》),熟練自如;又用淺近文言行文,筆致堪稱老到(個別文句尚有毛病);這些,反映出這位考生平日閱讀重視積累,寫作用過功力。不過,要表達當今時代我們的思想感情,文言畢竟遠遠不及白話,且不易學到手;因此,現今中學生作文,尤其是參加高考,是不宜提倡文言寫作的。
  

您正在瀏覽: 豈以親疏辨好惡?1200字作文
網友評論
豈以親疏辨好惡?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