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古代詩歌四首教學反思

古代詩歌四首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古代詩歌四首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古代詩歌四首教學反思

  11月11日至13日, 這三天都在上《古代詩歌四首》。

  基本設計:以“詩”字入手,讓學生明白“詩言志”;切入到《觀滄海》,讓學生自讀課文,理解這首詩“言”的是曹操的什麼“志”;然後再朗讀詩歌,從讀准字音到把握情感漸次進入分析;讓學生了解寫作背景,了解詩中體現的曹操情感包括統一天下、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懷,也包括面對無邊無際的空間和無始無終的時間而產生的渺小之感,當然更要讓學生體會到,曹操雖然感受到這種人生的短暫和人的渺小,但正視現實,敢於向超出人力的威壓挑戰的勇氣,感受曹操的昂揚奮發和積極進取的樂觀精神;在此基礎上,用一節課時間引導學生去自讀《次北固山下》和《錢塘湖春行》,前文用“你如何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之情”問題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後文則用“作者是如何抓住早春的特徵來寫錢塘湖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進行閱讀思考的;第三課時則比較閱讀《天凈沙?秋思》,先讓學生去閱讀思考詩歌表達的是什麼思想,從文本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再比較兩種版本的《秋思》,分析其中的異同和各自的特點。總體上,引導學生理解“詩言志”,學會從文本中尋找理由支撐自己觀點,訓練學生的語感,並在此基礎上豐富學生的文化。

  課後反思:

  三節課基本上都是按照設計的思路進行的。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有不少亮點可值得借鑒。如在把握《觀滄海》情感時,學生在回答“為何你要這樣讀”時,提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一句讓人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和人的渺小,而這本是我以為需要自己去提示的地方。還有在分析《錢塘湖春行》的“早”體現在哪裡時,除了大家容易找到的“早鶯”“新燕”“幾處”“淺草”等方面,學生還找出了“水面初平”“綠楊陰”,理由也很充分,前者用《春》中的“水漲起來了”來印證,後者則說早春時楊柳最早發芽,容易被人注意。再如在講《秋思》一詩時,學生也能抓住“枯”“老”“昏”“西風”“瘦”等詞語,點出本文最主要的情感是思鄉,也有學生指出“小橋流水人家”富有詩情畫意,但在這裡可以與其他景物聯在一起,以家的感覺勾起作者的思鄉之情,確有獨到之見。詩歌少不了朗讀,學生在充分體會了作者的情感后,能夠有感情地配樂誦讀。

  自己對這幾堂課感覺比較滿意的地方有:一是在開始時把這四首詩的閱讀放在如何去讀古詩的背景下去讀,不為教詩而教;二是能夠結合曹操的背景加深學生對曹操在《觀滄海》中的豪邁之情的理解,而不是簡單地向學生介紹強調;三是結合劉勰、鍾嶸、王夫之等人的評價來引出“蒼涼慷慨、建安風骨”的特點;四是在學習《天凈沙?秋思》時能夠進行比較閱讀,並引用錢鍾書的“蓋生離死別,契合傷逝懷遠,皆於黃昏時分,觸緒紛來,所謂最難消遣”來引導學生理解文中選擇黃昏這個時間的原因,有助於對課文更深入地理解;五是學生學習氣氛比較濃,課堂思維活躍。

  篇二:古代詩歌四首教學反思

  201*年**月**日下午,我在學校視頻教室上公開課《古代詩歌四首》,用的是一年一班的學生。

  這是學校本學期組織的第二次教學活動了。第一次是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這一次是初一教師“四環”模式過關課。我對公開課一直沒有什麼抵觸心態。為什麼要抵觸呢?一個老師,講好課,不管是不是公開課,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嗎?既然覺得自己是稱職的和優秀的,就應該像安徒生筆下那位愛美的皇帝一樣,穿着衣服,到大家面前展示一下。當然了,前提是真有衣服,而且還是製作精良、穿上相當漂亮的。

  這一次我講的公開課是《古代詩歌四首》,包括曹操的《觀滄海》、王灣的《次北固山下》、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原本打算一節課把四首詩歌都講完;讀一讀,解析一下意象,寫一寫隨堂練筆。

  在進行的過程中,我發現,講完兩首詩歌已經很勉強了。所以,最後,我只得講了《天凈沙·秋思》和《次北固山下》兩首詩。就算這樣,第二首詩也給人一種草草了事的感覺,是不好的。在寫的部分,也一直在重複我開學初做的事,沒有什麼新意,指導也是不夠的,讓學生的寫開始得不輕鬆、不容易。這些都是下一步應該加強的東西。

  其實,這些因素在課前備課的時候,完全應該考慮到的。教師不是在給理想的學生授課,對於學生的接受情況應該有切當的估計。

  在前一個階段的教學中,我就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只顧着設計課堂環節,只顧着研讀教材,把學生的因素忽略掉了。上梨樹六中送課是這樣的情景,今天,又是這樣的情景。

  同樣的錯誤,同樣的失誤,犯兩次還是可以的。如果我第三次仍舊是在備學生上不好,那可嚴重了。

  希望我不至於那樣。

  什麼時候都要保持教學的熱情和激情。什麼時候也不要變得那麼的懶惰懈怠。因為,現在值得的理由太少,只當是為自己、為學生、為看不見的未來做努力吧!

  以上是我此次課堂教學的反思。在隨後的語文組教研活動中,同事們也提出了不少很有借鑒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比如,郭曉琳老師建議說朗讀的指導應該跟上去,我認為確實是我的欠缺,下一步會加油的。張麗彬老師和邸偉老師認為本節課想要做什麼,應該在學習目標中出示一下,這樣,聽課者就更加明晰教師的意圖了。我覺得是有道理的,我的處理方法不同,那麼就應該更加清晰地傳達出來,不能讓教師們聽得一頭霧水。

  在閑暇時,初一學年組長欒淑傑老師也和我進行了交流。她認為在寫的過程中,如果我的指導思路再寬一點,就會更好,學生寫起來會更加容易。這也是很有道理的,在以後的設計中我會意識到這個問題。

  我很高興,在一節公開課結束后,我能夠聽到這麼多真誠的聲音,聽到這麼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全力以赴地做事,坦誠真摯地溝通,這不是我一直以來追求的工作狀態和氛圍嗎?今天,理想似乎照進了現實。

  事在人為。好好做事,做做好事,終是不會錯的。人們缺失的太多、懷疑的太多,用虔敬之心做事,反倒會贏得友善的支持。

  正道是滄桑,所言非虛。我已沒有理由消極和懷疑。好好修鍊自己便了。

  篇三:古代詩歌四首教學反思

  這一段時間,在教學上都盡量地使用讓學生說說對課文內容的看法,然後老師由學生的看法生髮開來,這樣做學生學習的興趣比較高,但對老師來說難度增加了不少,學校里像我這樣教的老師不多,前次,我聽了一節另外一個語文老師的課,他的課也有這樣教學模式的痕迹,但我發現,他也不是很到位,這樣的做難的地方是放開容易,收束起來難,因為每一節課都有課堂目標,而學生並不是按照老師的課堂目標進行提問。因此,老師在導方面難度不小。

  早上上《詩歌四首》,昨天晚上我想改變一下平常上詩歌的模式,打亂課文詩歌順序,讓學生說說看自己喜歡哪一首詩歌,最不喜歡哪一首詩歌,學生舉手,發現,最喜歡的有《天凈沙。秋思》、《錢塘湖春行》得票最高,十四票,《次北固山下》得票9票,《觀滄海》得票只有4票,然後我讓學生起來說說自己為什麼喜歡或者不喜歡,發現,學生所謂的喜歡是一種彌散性的喜歡,他們也說不出喜歡的地方在哪裡,而對於不喜歡似乎也說不出不喜歡的原因。

  不過,我從喜歡不喜歡的角度來講解詩歌,學生倒是挺認真地聽,在講解過程中,有的我採用了想象的方法,比如,《天凈沙。秋思》,我讓學生構築畫面,然後其他學生來判斷這個畫面是否合理,比如有的學生想象,橋下有一個人在洗衣服,大家討論這個洗衣服景象是不能入景,原因在於“洗衣服”和本曲的主題“斷腸人在天涯”的“思鄉之情”是不一致的。有的學生說,橋下還有流水,我問:“這流水是洪水還是涓涓細流?”學生就能說出不可能是洪水,具體的原因他們回答不出來,但是老師講解了,洪水那種力度速度和《天凈沙。秋思》憂鬱哀婉凄惻的氛圍是不合拍的。這些問題一講學生馬上能理解,這也會有益於學生的寫作,主題氣氛和材料的關係。

  講到《錢塘湖春行》這首詩,我採用了讓學生猜謎的方法,讓學生猜一猜這詩歌寫的是哪一個季節的具體什麼時候,讓他們找出證據來,學生們紛紛在詩歌里尋找證據,最後學生說出這是早春,有的學生從“水面初平”找出來證據,然後其他學生用其他的證據來印證,比如“幾處早鶯爭暖樹”,學生感覺到,但還是說不正確,最後我分析總結說,“爭暖樹”指的是爭暖和的向陽樹,那麼,說明從大範圍來看,這個季節還是比較冷,否則的話不必去爭這麼一點的熱量,初春時節,春寒料峭,這樣的天氣比較常見,“誰家新燕啄春泥”更給了學生一個很明確的證據,學生很明白,燕子壘窩的具體的時間了。“淺草才能沒馬蹄”這一句證據也很明顯,學生們討論出馬蹄大概的高度,就得出了草的高度,明白了這個季節應該是早春,至於“亂花漸欲迷人眼”這一句,證據不是很明顯。從上述我引出了作者描寫了早春特有的景緻。

  《次北固山下》這一首詩,我主要是聯繫《天凈沙。秋思》的主題來講,學生也比較容易明白,還講到現在我們為什麼難以產生鄉愁,學生對本詩的鄉愁是有一定的明白,一年更替之際,又是披星戴月的趕路,學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對鄉愁理解,所以接受也沒多大的困難。

  《觀滄海》一文主要是通過補充許多關於曹操的背景,學生對本詩壯闊宏大的意境和詩人一統四海的胸襟有了一定的理解,理解本文的難度就降低了。關於《觀滄海》的難點,我在教學之前預測還是比較準確,我料到了如果不了解曹操的背景,學生用《三國演義》里的曹操負面的形象來理解《觀滄海》是有思想上難以接受的,在我對曹操進行了重新解釋,學生就愛屋及烏了。

  因此這次詩歌教學的地方比較成功的還是在於激發學生的興趣點。這一點在本學期有了較大的進步,也因為這一學期在這方面有很大的進步,所以,上得自以為比較成功的課的次數比以前要多了許多。

  失敗的地方,是對詩歌的意境體會,對佳句的賞析,我覺得分析很不到位,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

  一、由於學生活動增多,老師對學生的問題的闡述佔用了課堂大部分的時間,導致老師對名句的賞析沒能深入。

  二、備課時,對名句的賞析由於閱看了較多的資料,且沒把這些賞析的材料融合,導致混亂。

  不過我和學生還是討論了這些詩歌那些句子是名句,學生還是能很好的指出該是名句的句子,然後我要求學生務必把這些名句背誦下來,以備考試用。這樣做,基本上也能應付考試的要求。

  最近一段時間多用這種教學方法,也慢慢地熟悉學生可能感興趣的地方,收束起來難度也漸漸地降低,這還需要師生慢慢地適應。

您正在瀏覽: 古代詩歌四首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古代詩歌四首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