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公眾演講 > 關於社會如何對待教育的演講稿

關於社會如何對待教育的演講稿

手機:M版  分類:公眾演講  編輯:得得9

  關於社會如何對待教育的演講稿

  教育!國家的根本,社會有事如何看待教育的呢?

  關於這個話題,我是從兒童童年的角度切入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但是關於童年我們能夠記起的又有多少呢?童年在我們腦海中也許只是一個非常朦朧和遙遠的概念,甚至於當我們絞盡腦汁地搜索關於童年的影子時,最終卻發現一無所獲。這是為什麼?

  先讓我們看看現在城市兒童的童年吧!

  從短暫的周末到“空閑”較長的寒暑假,不少城裡孩子的日程表上安排的是學英語、學電腦、學音樂、學繪畫、學舞蹈。初始的風雅在父母們的雞毛撣子和考級的壓力下,已經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們唯美的形狀了。高負荷、高強度的學習培訓,成年人尚且難以承受,被擠壓在五花八門培訓、強化、提高班的童年,孩子的靈性更是無處尋覓。

  多彩的童年是一個人夢想的寶庫,沒有激情奔放的人生夢想,沒有穿透時空的深刻思想,擁有豐富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我們今天的絕大多數孩子,與苦難的生活無緣,童年的色彩也不再豐富。孩子們正常的學業負擔暫且不論,只看那些林林總總的培訓、強化、提高班,孩子們童年的足跡從課堂到課堂,各種各樣的課堂幾乎成為他們日後關於童年的唯一記憶,不難想象色彩單調的童年必將成為他們長大后永遠的失落和隱痛!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裡面包含有多少成年人想當然、一廂情願的成分?孩子是在夥伴當中成長起來的,也是在體驗中長大的,他必須有對快樂、痛苦、成功、失敗等各種情感真實的、直接的、個性化的體驗。自由的天空,自由的空氣,自由的奔跑,自由的呼吸,孩子才能不失本原地茁壯成長。假期本該是孩子童年最色彩繽紛的時候,然而家長急功近利之後,孩子只怕沒有“贏在起跑線上”,卻在起跑線上失去了童年的夢想。

  過多地指責家長的“急功近利”和“不近人情”顯然是不厚道的,因為家長也只是這個“優勝劣汰”社會機制中的一分子,為了孩子的明天,他們有責任安排孩子的未來。打個比方,如果你是教育學教授,當你的孩子該進中學的時候,你會為他挑選一所普通中學,還是一所重點中學?第二種可能似乎是大多數人的必然選擇,即使你需要為此花費巨大的精力和金錢,即使你內心很明白這種擇校現象是不正常的。個體的力量總是渺小的,當你自身無力改變這種現象時,也許唯一明智的選擇便是適應它,唯有如此你才不會遭到殘酷的淘汰。擇校現象實際上反映了我國優質教育資源的嚴重稀缺,而國家對這種稀缺資源的分配不公又加劇了這種現象的發生。教育部門人為地將學校分為“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示範高中”和“一般高中”,進而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加以傾斜,結果導致少部分重點學校教育資源浪費嚴重,而大多數普通中學則陷入“飢荒”境地,入不敷出,長此以往,必然會對我國的基礎教育發展產生許多消極影響。

  當然,在目前優質教育資源極度稀缺的情況下,實行“平均主義大鍋飯”、按在校學生數來分配教育資源顯然也是不合適的,因為這種缺乏競爭的做法很可能帶來教育成果的“低效化”,從長遠來看,同樣不利於基礎教育的發展。那麼,如何才能保證這有限的優質教育資源用在“刀刃”上?竊以為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該首先保證公平,不能人為地把學校分成三六九等,應該按照在校學生數科學合理地分配教育資源。學生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嚴格控制“擇校”現象的出現——實際上如果各個學校都差不多的話,也就不會出現大規模的擇校現象了。 而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則應該適當創建若干重點學校以培養出社會所急需的優秀人才,並適當地給與政策傾斜,但一定要把握好“度”,既不能“錦上添花”,也不能“雪上加霜”,這些就要考驗教育主管領導的智慧了。

  作為學生家長,應該先從自己做起,在義務教育階段抵制“擇校”這種不正之風至少不參與其中,在社會教育制度的框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保證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兒童的早期教育必須與處於這一年齡階段兒童的身心發展相適應,絕不可搞“朝前教育”,培養所謂的“神童”、“天才”,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事倍功半。

  如果真的愛孩子,就請給孩子的假期一片自由的天空,一個色彩斑斕的童年,少年的夢想就是未來的夢想,別讓孩子失去童年的記憶,失去童年的夢想。像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那樣:解放孩子們的手,讓他們盡情去玩;解放孩子們的腳,讓他們到處去跑;解放孩子們的腦,讓他們自由去想。

您正在瀏覽: 關於社會如何對待教育的演講稿
網友評論
關於社會如何對待教育的演講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