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生活隨筆 > 邊域寫生

邊域寫生

手機:M版  分類:生活隨筆  編輯:pp958

  我的祖籍算是北方,但在南方出生,在南方長大,一直在南方生活。曾有人問我,你是如何來的南方,或戲言,是父親把我們揣褲袋裡帶來了南方。我們在南方居住區域流動頻繁,但也只是在約方圓二百公里範圍內流竄,居住時間最長的是目前的臨北部灣的小城,此地東聯廣東,西接越南,生活中的小小事也真的風情萬種,儘管許多事物因時代的發展逐漸離我們遠去,但我對這些小事不能忘懷,因為它們在我的生命中具有象徵意義。我是草根,我當然不能如一些至今仍然行走在上下五千年時空之間的文學大師,能發出拯救人類靈魂的黃鐘大呂般的巨嘯,既然草根,也就是些使人剌鼻的酸腐的味道而已。

  “長枝”

  “長枝”是一種流行於越南以及我國至少是北部灣沿海地區的女式古典服裝,類唐裝,偏窄的上衣,圓領,右開襟或對開襟,布紐扣;與上衣偏狹的風格相悖,褲子卻是盡量的長和寬,褲腳口大至可鑽進一口小豬。我曾在越南看到過美女着“長枝”,用輕軟幾近透明的紗料制裁,上裝是月白色或是湖緑色或是紅色等等,窄小的設計把女子上身的豐滿勾勒得淋漓盡致,最窄處是腰部,手大點的一卡在握,自腰開始,下擺便象中國的旗袍般在兩邊裂開,分成前後兩扇,飄逸過膝,腰部兩側須得露出點肌膚來;褲子是一律的月白色,臀部裹得輪廓分明,但自襠以下,卻逐漸地放大,極大型的喇叭褲;腳上着木屐,木屐上漆,屐面勾畫出各種花的圖案。美女穿“長枝”,着木屐,踢踢踏踏,隨風搖曳,真是風情萬種。上世紀七十年代上半頁,喇叭褲悄悄地流入中國南方,在年青人中一時引為時尚,但也就是把褲腳稍為放大一點而已,比起“長枝”,簡直不象話。“長枝”是喇叭褲的老祖宗無庸置疑。中國的旗袍是否已經定為女國服,不得而知,但“長枝”應是越南的女國服,我想。

  東興市是中國境內唯一生存着京族人的地方,與越南僅一河之隔,界河叫北倫河。北倫河出海后不遠,有着三個小海島,即巫頭、澫尾、山心,叫京族三島,緊鄰越南廣寧省的芒街。京族三島是我國京族人聚居地,說是聚居地,也不過是略具象徵意義罷了,由於族群較小,人數不多,其實中國境內的京族人已與當地漢人同化了,服飾、生活習俗、所循文化等,均與漢人無異。京族三島的京族人早就不着“長枝”,所操的越南語,我曾問過真正的越南人,他們都說,聽不大懂。“長枝”、獨弦琴、唱哈,這三樣京族特有的文化,在中國境內的京族人中,不知還有幾人能夠承傳下來。逢年過節,有時在電視上看到一群女子着“長枝”在舞台上奔跑,但一看臉,就知道肯定不是京族人。京族三島現已少住人了,原住民大部早已搬向大陸且散落各方。京族人享有政策優惠,一是娘兒們可以生兩胎,二是子女高考能加不少的分;聽說不管考得如何,中央民族大學、廣西民族大學每年都會錄取幾個以完整民族大家庭。

  在約三、四十年以前,中國南海漁村裡趕海的或下田的女人(本地俚語叫“歡娘婆”),所着服飾的風格似與“長枝”同出一脈,但比“長枝”更簡明精悍,上裝下擺短且不遮肚臍,褲頭用雞腸帶勒扎在肚臍以下的髖部,露出來的大肚臍眼其勢洶洶環視當前睥睨世間。褲腿也是一般的從襠部開始往下無限放大,比起二十一世紀的GG衫和淺襠褲更前衛。由於是做工一族,衣服顏色一律的黑或深藍,卻在領口、袖口、開襟口、褲腳口滾飾花邊,上點年紀的人,在當年的工農兵宣傳畫上可見過其風采。

  但是褲腳為什麼都一律的巨大,是取好看或是有實用意義,為此當年我曾詢問過不少人;問着女人,總是用手捂着嘴忸怩一笑,避開了去;問着男人,笑笑卻不答,因而我猜測這褲腿大有文章,問女人估計無結果,因為她們就着這服飾;問男人也難得真相,因為他們的老婆着的就是這種服飾。後來,我纏上了一個老鰥夫,以兩包熟煙絲為代價,他終於告訴我實情。在水碌竹(一種竹制水煙筒)上過足了煙癮,他說,潮水退後,海灘幾一望無際,從岸邊到水線有一里多的距離,淺海里是男人踩着高蹺推繒捕魚蝦蟹,“歡娘婆”在灘上趕海,扒螺、杴沙蟲、鑿蠔蜊,內急了,無法往岸上跑一來回,真跑一來回,海水都淡了。怎麼辦,寬闊的褲腿就是為這做的,“歡娘婆”把褲腿往上一拉,蹲在海灘,再用大眼帽遮住拉上了褲腿這側的白白的大腿,然後就可以輕鬆屙噓噓。

  近年來國內海邊着這種類“長枝”服飾的人已經極少,目之所至,幾已絕跡,有漁娘漁姑到灘里趕海,多數着的是牛仔褲,現在也有着淺襠褲的了,露着肚臍眼,下蹲拾蛤時屁屁昭顯於世,大有乃祖風範。

  白龍珍珠城

  “東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這裡說的是珍珠以產地為域劃分出名貴身份,北邊有熊而無珠,因此,就珍珠而言,名貴首推南珠。

  南珠產自合浦。現今的合浦縣營盤鎮白龍村海域古時盛產珍珠,古時的官家派員日夜監采,監采大員們在白龍村附近造了一座小城居住,叫白龍城,后便叫了白龍珍珠城,雖名為城,大小也不過是個一眼望穿的小城池。

  我無意考據歷史,更不具備宏大學識輝爍廢墟文化。我在這裡提起白龍城,是因為我小的時候,十來朗當歲時,和兒時玩伴們一起就赤腳踩踏在白龍城上。

  當時的白龍城牆倒城毀,衰敗塌落,荒草遍地,荊棘叢生,僅剩下一段頹敗的城基和隱約的城垣,有一條小路從中間穿過,當是村民上山下田圖近當中穿越踩踏而成。廢墟中有一處較為隱蔽的地方,撥開荊棘可見一殘損石龜。那時,我們這些年紀稍大點的,常騙年紀小的去撥那荊棘,待看到石龜,小的們當場嚇得哇哇大哭,轉身便逃,換來我們這些大的們一陣嘿嘿儍笑。

  小時候聽老人講古,或是從戲台上看噫噫呀呀的粵劇,有相當時候都是《珠還合浦》。這是一個非常凄涼的故事。相傳,古時白龍海灣里有顆碩大的夜明珠,一到夜晚便放射異樣的光芒。皇帝得知後派來兩個太監坐鎮採珠。年復一年,無數珠民葬身海底,終於將夜明珠采上岸來。兩個太監帶着兵馬護送夜明珠啟程回京,行至梅嶺時,夜明珠自己飛回了合浦。為了把夜明珠帶離合浦,兩太監決定割股藏珠,一路帶走。但當他們再次行至梅嶺時,那顆夜明珠竟又不知何時破肉而出,飛回了合浦。這倆閹貨不敢回去見皇帝,絕望中自戧而亡。白龍城遺址南30米處有兩大堆黃土,相傳為太監墳。這就是著名的典故《珠還合浦》。唐代元稹《採珠行》曰:“海波無底珠沉海,採珠之人判死采。萬人判死一得珠,斛量買婢人何在……”元稹不是合浦人,但是他的語詞語音用得太準確了,裡面一個“判”,盡得廉州話音神韻,如果用“拼”,咄!

  我常玩想象,元稹肯定在嶺南甚至廉州府一帶呆過,即便無蘇公豪邁,也能日啖荔枝二百顆,信然。

  前年到白龍城舊地重遊,看到有關部門新建一座珍珠亭,像模似樣。我進去轉了一圈,沒找到感覺,退了出來,連那嚇死人的殘損石龜也不找了,這老小子想是已偷偷地溜回了大海。

  我敢說,現在南海海域里的天然珍珠幾已絕跡,現在能看到的都是人工養殖珠,有時我到合浦、北海,看到街頭、海灘、檔鋪里賣的一千幾百甚而幾千元一串的“天然珍珠”,不免對珠苦笑,尤其是在海灘上,一群群的女人,身上掛滿一串串五顏六色的珠串叫賣,合浦珍珠嘍!我知道那裡頭有養殖珠,但大多是塑料珠。

  現代和傳統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傳統總是敗在現代的腳下。就珍珠而言,傳統蘊含著古典美,而現代飽蓄着GDP。前段時間大家都埋怨豬肉價格漲得太快,你可能不清楚,豬的GDP可不如樓盤的GDP,不可比,差太遠啦,所以,不論是公是私的有錢人都在做樓盤,而不會去養豬;其實如果真能把豬養得滿街走,和人一樣多,肉價定賣一元一斤。曾有大領導教導我們,無論如何,先把蛋糕(GDP)做大;現在蛋糕做大了,吃不得,大領導卻不見了。

  心性浮躁,急功近利,是扼殺傳統或質量的雙刃劍。據合浦縣誌和有關資料載:“廣西目前(時間不詳)從事珍珠產工銷的企業共有1000多家,從業人員超過兩萬人,年產海水珍珠總量過十萬噸,佔全國海水珍珠的60%,珍珠製品產量5000噸,約佔全國產量的50%,是名副其實的珍珠大省。但據資料顯示:我國海水珍珠的年產量雖然位居世界第一,而中國珍珠在世界貿易中的交易額卻只佔10%。”

  這是有關部門在向世俗彰顯成績,只屁股那無奈的露了點東西,自己定位的GDP上去了,可東西不值錢哪!

  我想什麼時候廣西的海水珍珠總量過三十萬噸,那時的廣西,人人脖子上手腕上腳踝上都可以掛滿色彩斑斕的南珠了啊。

  大眼帽

  南國多竹,民間用品多用竹子製成。大眼帽是一種竹笠,製作大眼帽的材料全部用竹子。把單竹砍下來,削掉竹枝竹葉,用篾刀把竹桿剖開成篾片,每塊約一個小手指那麼寬,能留多長就留多長,然後還是用篾刀把竹青和竹白分開,再用薄篾刀把竹青和竹白分別慢慢地削薄至繞指柔,就可以用竹青條和竹白條分別編織帽坯了。大眼帽是中間一個尖頂,四周是圓盤。帽坯編織時篾條間留下如荔枝大小的眼,故名大眼帽。帽坯織好后,把原先準備好的已晒乾(驅蟲蟻)的竹葉鋪在竹白帽坯上,后把竹青帽坯往上一扣,用剪刀修剪周邊,盡量剪圓,像頂帽子,用篾條把周邊封鎖,帽尖的洞也用篾條彎曲封實,一頂大眼帽基本成形。但此時的大眼帽還不能戴,須得用竹白編一個帽托,類維吾爾族人頭戴的小圓帽,用篾條固定在帽的中間,再繫上“雞腸帶”作拴在人的下巴固定,一頂大眼帽便大功告成。大眼帽的規格因人而異,女人戴的則較小,直徑約在一尺五至一尺八,男人們戴的一般直徑都在二尺以上。

  大眼帽在中國南海的農村使用很廣。這與海邊時常發生強對流天氣有關,才是猛烈的日頭,轉眼就是強風暴雨。農民耕作或漁民趕海時把大眼帽用來防晒、避雨;防晒不用說,大雨時往下一蹲,大眼帽就像一小房頂,休息時還能用來當扇子,一下一下把風往懷裡扇,風量十足。大眼帽只有一個缺點,就是太沉了,戴久了頭累。我們這邊有句話語,叫做至大芭蕉葉,依我看,至大應是大眼帽。1973年我上山下鄉扦隊務農,請老鄉給我編了一頂直徑二尺五的大眼帽,在當時的生產隊里是最大的。不是我異類,因我扦隊的地方離我原先居住的小鎮才幾里地,生產隊長時常安排我們回鎮里收購屎尿作肥料。年輕時臉皮薄,怕被熟人遇見了,用大眼帽遮臉。那時的尿是五角錢一擔(兩隻糞桶),屎則要過稱,論斤計價。生產隊會計肩上扛一把稱跟着,遇上有賣屎的,裝桶過稱,在會計和主人討價還價算計的時候,我們挑起糞桶趕快就溜,當然不忘記把大眼帽拉低遮遮臉,怕給人認出,尤其是怕給女同學認出。七十年代上半頁,也大有昧了良心的人,屎里常摻進大量的沙子,一擔屎少也有一百五十斤,我們這些剛下鄉所謂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肩上壓着重擔,佝僂着腰,雙手緊握扁擔,如蘇秦背劍,趄趔而行。我們常在大眼帽下,凄苦望蒼天,學屈原天問,啊啊啊!

  在當時,挑回一擔尿,得工分6分,挑回一擔屎,得工分10分。

  是時,大眼帽成了我們頭頂與青天之間的一道沉重的平閘,所以我經常產生幻覺,這平閘是否就是魯迅先生曾發言要肩扛而終於未能扛起的那道什麼的門。

  但是大眼帽卻具有忠誠和鞠躬盡瘁的品格,即便被用至破碎,仍舊發揮餘熱。南國農戶沒有完善的衛生設施,為了自家那幾分自留地,大小解都用陶缸來盛存,把陶缸埋進土裡一半,大解的缸上面鋪兩塊木板作蹲位。陶缸通常是埋在屋旁屋后的竹林或灌木叢中,周圍用竹葉夾成的簾粗略圍一下,為不使竹葉或樹葉掉進缸里,把用破的大眼帽頭朝下蓋在缸口,在小解缸起遮蓋和過濾作用,在大解的缸作蓋使,不教別人輕易將缸里內容偷走,或有變態者偷窺女人大小解,也能拾起大眼帽遮擋一二。

  “好孬”

  “好孬”在這裡不是北方話語里好與壞的意思。“好孬”是我從本地話中一個語詞音譯過來的,用普通話讀起來語音大致類似。“好”在這裡不是形容詞,是表示程度的副詞,相當於“比較”或是“很”的意思,“孬”詞意類普通話的“惱”,整個詞本地人使用起來的意思就是“很可惱”。

  但是這“好孬”可不是真正的“好孬”。“好孬”有着騎牆的情感象徵。比如在街上遇上一熟人抱一小寶寶,在北方,人們都會說,瞧這小子,虎頭虎腦、粗眉大眼的,長大后肯定一帥哥;或是,瞧這小丫,眉清目秀、鍾鈴水靈的,純一美人坯子。可是在我們這裡就不能這樣來誇了。一看見小寶寶,必須先把嘴一撇,眼睛一扣,“嗰只嘢真系好孬!”這裡至少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用頌達的情感發出一聲感嘆,對這小東西疼愛得恨不用手指卜一下那小腦袋;二是婉轉地向對象暗示,這小東西比我家那小東西可愛多了,我太“孬”了。

  諂媚情感投射出來的意象任誰都會很舒服的接在心裡。“好孬”,這種似貶而實褒的情感表達方式,會使褒揚的情感顯得更加強烈,更使對方歡喜,也使雙方的情感距離一下就拉近了。但是,本地人任誰也都明白,心裡舒服歸舒服,但不能認了死理。哦,就我這小東西“好孬”,他家的小東西就不“好孬”。所以,作為一種世俗情感的交流,很少有人犯糊塗,都心知肚明着呢。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語境,我想,流傳至今至少也有百十年時光了,現下本地的少女向男友撒嬌,也是“好孬死嘍!”因此,我們是不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對任何人都可以說“好孬”的,辟如在男男、男女之間,一旦“好孬”起來,那關係就有幾分曖昧了。

  我們初到此地不久,妻生了女兒。出了月子,我抱了女兒上街讓她見識一下世界,一路凡熟人遇見了都說“好孬哦!”我常臉漲通紅脖子粗,暗想,我的女兒你有什麼好惱的。后經人解釋,不禁啞然。此後,我見了別人的小寶寶,不無例外地讚歎“好孬哦!”

  魯迅先生曾描述這樣一種場景,一戶人家得一寶兒,慶賀筵席上,首一人贊道,這孩子長大一定福祿長壽;這是一種不確定的期許,但皆大歡喜,滿堂隨賀。次一人說道,這孩子將來會死的;這是一種確定的生命歸宿,但招至全體睚眥。第三人說道,這孩子啊·····哈哈哈!

  “哈哈哈”比“好孬”更加隱晦曖昧。“好孬”表達的是一種比較確定的情感,只是在方向上採取矛盾法。而“哈哈哈”表達的是一種不確定性,猜去吧。

  我常想,發明“好孬”的人一定是哲學家!

  沙蟹汁

  沙蟹,又叫招潮蟹,約大拇指大小,相對修長的腳腿,圓圓的身子幾近透明,通體藍色,非常的漂亮,去過海邊的人都會看到過它,小小的個,也竟舉起雙螯向人示威。沙蟹蟄居沙里,晚潮退後才出來橫行,因而,我們這裡的人把它叫做沙蟹。前幾年央視播出廣東省湛江市歌舞團的一個節目,名字叫《捉沙蟹》,捉的就是這種小東西。

  對比青蟹或花蟹,小小的沙蟹似無用處,但是在南海邊的漁村,尤其是從廣東湛江沿雷州半島往西到廣西的北海、合浦、欽州直至與越南接壤的東興市一線海岸上的漁村,小小的沙蟹卻着有莫大的用處,那就是用來製作沙蟹汁。

  製作沙蟹汁先得捉沙蟹。沙蟹不是什麼時候都有得捉的,取決於天文、潮信、氣候、生物物理等條件。每年中秋前後,天上月明,南方的熱風從馬尾松林中呼嘯而出,掠過柔軟潮濕的海灘向遠處黑魅魅的海面竄去。這時,憋了一年的沙蟹們的秋情被煽燃了,早就吃得滾圓的沙蟹們要到沙面上做情愛遊戲了,此時就是捉沙蟹的最好時機。

  我曾隨同學到他海邊表兄家去捉沙蟹。那次是後半夜的潮信,晚飯後等到後半夜,在往海邊走前主人交給了我一把大掃帚,並告訴我有何用處,到此時我才恍然大悟,並暗笑自己此前的無知。捉沙蟹,去海邊旅遊時可以捉,捉弄沙蟹,玩玩。而此時就不宜捉了。沙蟹匿沙的速度相當快,眨眼就會鑽進它們原來做好的沙窩,找都找不到,如果真要捉,一個晚上也就是能捉到十幾二十隻。漁民不屑為之,也非謀生之道。他們是掃沙蟹。沙蟹出來后,便以最快的速度衝上前去,用掃帚往沙蟹堆里一陣猛掃並把沙和蟹一起歸堆,這樣一是把沙蟹們從沙里翻出來,人仰馬翻;二是破壞它們的沙窩,讓它們短時不知所措,無處遁形,而後就連沙帶蟹往竹簍里捧,初是掃,而後才是捉。

  當時我和同學跟隨幾個背着竹簍的漁娘漁姑,肩扛掃帚,往海邊走去。為何沒有其他的男人,我詢問同學后才知道,像掃沙蟹、扒螺、杴沙蟲、鑿蠔蜊這些工夫,男漁民是不做的,通常由女人來做。前邊女人隊里不時傳來咭咭咕咕的竊笑,像是在意我們,但事已至此,我也顧不得許多了,依然肩扛掃帚雄糾糾跟着女人向海邊走去。走到離水線約二十米處,漁娘漁姑們在沙灘上坐了下來,也不怕濕了屁股,還招呼我也坐下,說是如果有人走動,沙蟹聽到腳步震動聲音就不出來。

  天上月亮像被水浸朦朧,星星隱約。我不記得是一首詩還是一首歌,裡邊像是有叫星語的,星星也能語的。熱風掃過,我神思恍忽,心遊方外,似與星語。此時我聽到了一陣沙沙的嘈雜音,難道這就是星語。沒等我回過神來,漁娘漁姑們已一躍而起。我隨之操起掃帚,向那發出星語處衝去,一陣瘋狂亂掃,直如少林僧演繹瘋魔杖法。我在前邊掃,漁娘漁姑們在後邊捉。不知過了多久,我終累倒在沙灘,平躺着,望着天上水浸月,向月訴說,捉沙蟹就是這樣子的啊!過了一陣,同學把我拉起,說是潮上來啦。我坐起往海面看去,只見遠處一條白線,挾着低沉的轟隆聲,擁擠着推宕而至。海潮一扯,彷彿把天上的星月都扯低了,與海潮一襯,倒像星月騎着潮頭呼嘯而來,當時就想,張若虛可能捉過沙蟹,不然如何做得出《春江花月夜》那種意境。

  漁娘漁姑們在海水裡用“疏通”把沙蟹先行淘洗一番,把沙子淘掉,把沙蟹裝在竹簍背着回家。

  沙蟹汁的製作過程是這樣的,用井水把沙蟹再淘洗乾淨,一個一個地把蟹臍摘掉,然後把沙蟹一個一個丟進一個較厚實的陶瓷罐里,用稍粗的木棒小心地舂,直把沙蟹舂爛,連汁帶渣,按五斤沙蟹二斤生鹽的比例混合,倒進一點點高度白酒,用塑料布把陶瓷罐封口,繩子扎牢,以後隔天就用玻璃蓋了罐口,放在日頭底下晒晒,不可久曬,以免臭了日頭黃,約半月後,沙蟹汁釀成。

  沙蟹汁的味道如何,卻是只可口會不能言傳。我的感覺是,清香、鮮美,直接的大海風味。我們這裡有一句百姓話語,叫做白斬雞點沙蟹汁,天下大味。

  但話又說回來,沙蟹汁按食品衛生標準要求,卻不是什麼健康食品。蟹是生腌,且又那麼的咸,確實不符合現代健康飲食要求,凡用鹽腌制的食品內都有一種叫做亞硝酸鹽的物質,確會對人體產生極大的危害。南海沿岸多發鼻咽癌和肺癌,是否與食用腌生魚腌生蝦或沙蟹汁有關,估計有些關係;在現實生活中,已極少有人專門製作這種低值產品了。時代的催動,漁娘漁姑們也大都外出打工,傳統方法製作的沙蟹汁已很難找到。小小沙蟹,也競漸漸離我們遠去了。

  我毫不誇張地說,捉沙蟹是天底下最浪漫的事了。但浪漫中又有悖情,那天晚上掃沙蟹,守候的時候,紅樹林里飛出來不少的蚊蚋,劈頭蓋臉地咬啊,也不知是什麼毒物在我脖子上咬了一口,即時紅腫,回家后發高燒三天。

您正在瀏覽: 邊域寫生
網友評論
邊域寫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