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思想鉤沉 >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本質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本質

手機:M版  分類:思想鉤沉  編輯:pp958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本質 標籤: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和諧社會 社會實踐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本質

  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消滅剝消,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如何理解這段話?應當說它是我國半個多世紀以來社會主義運動的綱領,也是對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鬥目標和前進方向的高度概括。這段話清楚地說明了我國在初級階段的四大任務,從表面看,這四大任務是獨立無關的,但在本質上這四大任務卻有着內在的聯繫。

  首先,解放生產力是實現其它三項任務的基礎。因為沒有生產力的解放,就沒有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因而剝削也就不可能消滅,消除兩極分化和實現共同富裕也會成為空話。所以說,生產力是社會生活和上層建築最根本的東西,只要極大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一切社會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其次,談消滅剝削。有些學者認為:只要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存在,剝削就會存在。還有的學者則認為:如果不消滅剝削,資本主義社會就不會前進。由此可見,剝削和資本是相伴相生的,二者不能分離。所謂剝削就是無償地佔有別人的勞動成果,因此剝削是殘酷的,是不合法也是不合理的,應當受到詛咒。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從未停止反剝削反壓迫的鬥爭。其矛盾是一切社會矛盾中最尖銳激烈的。正因此,我國在剛進入社會主義時,就已經明確規定要消滅剝削,這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最重要體現。如何消滅剝削呢?社會上有兩種最流行的觀點:一是馬克思所倡導的“暴力論”,即通過無產階級消滅資產階級的暴力革命,也就是通過消滅私有制和資本關係,最終建立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這種途徑也就是剝奪資本家的生產資料,讓人民掌握生產資料,因此生產所得也歸勞動者消費。在完全的公有制社會裡,一切生產資料都歸集體或國家所有,而且再也看不到資本家,也看不到私有工廠。社會的每個成員都成了勞動者,大家過着集體勞動集體分配的公社生活。遺憾的是,在我國經過20世紀5、6十年代的實踐,已經證明人民公社制度是走不通的。從8、9十年代開始,我國進行了全面的市場經濟改革和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為了更快地發展我國經濟,全國各地從外國引進了大批的資本和技術。於是私有經濟在我國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經濟剝削現象也就不可避免地隨之而來。社會普遍有這樣的觀點: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了儘快提高經濟發展水平,人們必須淡化剝削概念,更要消除仇富心理。但人們必須看到這樣的事實:由於存在剝削,在許多私有企業中,不人道的用工惡性事件時有發生,如做工不給工資,或任意剋扣工人工資,嚴重者則逼迫工人賣身為奴,或者隨意毆打工人致殘等,所有這些不良的勞資糾紛現象,嚴重挫傷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從而阻礙了生產力的進一步解放和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看來不消滅剝削,我國的市場經濟改革就很難成功,因為那種不消滅剝削而想發展經濟的做法,遲早剝削會反過來消滅人類賴以生存的一切生產力。

  第二種消滅剝削的觀點認為,只有到了共產主義才可以消滅剝削。因為只有那時生產力才得到了極大發展,物質財富才極大豐富,人民的生存物質都實行按需分配,過着豐衣足食和不勞而獲的悠閑生活。到那時資本家也進行文明經營,不再干那種害人的剝削勾當了。很顯然,這種消滅剝削的途徑是以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為前提條件的。但遺憾的是,這種實現途徑實在太遙遠了,不能滿足現代人的生產生活需要。也許還未等到實現共產主義,人類就被剝削消滅了。

  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或者說在私有制條件下,而不是通過消滅市場和私有制本身,實現消滅剝削的目的,這是自西方古典經濟學以來,經濟學家不斷探討的重要理論課題。這一課題的中心任務就是證明“物勞動也會創造價值”。如果這個難題被人類所證明,它將開啟人類消滅剝削的第三條途徑。很顯然,這一途徑也是以解放生產力和技術進步為先決條件的。這種消滅剝削的方法也可分為兩種:一是通過證明的方法證明資本家的利潤和地主的地租不是人類勞動生產的,而是物勞動或自然界生產的。這是目前大多數經濟學家所做的工作。二是在前面證明的基礎上,為各種非勞動生產要素如科學技術、信息、機器、自然勞動和管理等,在生產中的創造作用增加附加價值。然後把附加價值轉化為資本利潤或地租就可消滅剝削。然而,在目前的社會生產條件下,技術進步處於兩難的悖論之中。一方面技術要進步,另一方面技術進步沒有動力,因為現在統治市場交換的價值理論只是一元論,即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而各種非勞動因素因為還沒有被證明會創造價值,所以不是價值的源泉,也不能參與價值決定,如科學技術和機器在生產中的作用並沒有價值表現。這種悖論在生產中的破壞作用是非常大的:當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它就不會促進技術進步。因為對技術的使用並沒有價值報償,還有誰會去研製和使用技術呢?由於在現代社會生產中,只有人類勞動才有價值表現,因此人們越改進生產工藝,越是採用機器生產,在商品交換中,其產品價值越低,越掙不到錢。關於這一矛盾所產生的不良社會結果,馬克思早在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1887年)“資本是結果實的東西”中就已經發現指出了,儘管他不了解產生這種結果的深層價值原因。由此可見,促進技術進步的根本手段在於證明科學技術也會創造價值,並且在生產中自覺地為科學技術的貢獻附加價值。在私有制條件下,只有當科學技術會創造價值,消滅剝削才有可能。這是因為:如果機器設備不會創造價值,資本家寧願雇傭工人生產。反之,如果機器設備也會創造價值,工廠才會大規模地採用機器生產,用機器生產代替人類勞動才有可能。只有此時,科學技術水平提高到不需要工人生產時,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消滅剝削。

  第三,如何消除兩極分化,達到共同富裕?在過去的理論認為,人類要消除貧富差別,唯一的道路就是消滅私有制。要做到這點,就必須消滅所有的私有企業,並且實現社會生產的公有制和集體制。這就說。人類為了實現公平分配的理想,他就必須以生產力的大退步大消減為沉重代價。這種做法在20世紀已經被世界各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運動所證明是行不通的,我們以後仍要防止重走老路。作者認為,只要社會存在雇傭工人和資本家兩個不同的階級,消除兩極分化和達到完全平等的共同富裕是不可能的。因為,在任何社會,工人和資本家的收入都存在差別,不可能完全相等。反之,如要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整個社會只能允許存在一個階級,或者社會人口全是由工人組成或者全是由資本家組成。在市場經濟或在生產力極低的條件下,這樣的社會是不存在的。但隨着生產力的發展,人類不用消滅私有制和完全消除兩極分化,相反,人們必須充分發展私有經濟和各種社會生產力,這樣勞動者在整個社會財富中所佔的分配份額就會越來越大,勞動者的社會福利也會越來越高。而所謂的兩極分化和貧富差別都只是相對概念。總之,隨着社會財富的日益豐富,勞動者所得會不斷提高,他們將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由此可見,不斷提高社會生產力,始終是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和推動社會發展的唯一動力。

  2012.1.6

您正在瀏覽: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本質
網友評論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本質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