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歲月隨筆 > 全國首家“失物招領處”歲經六十載之思

全國首家“失物招領處”歲經六十載之思

手機:M版  分類:歲月隨筆  編輯:pp958

  人類有一項偉大的功能----記憶,所以才有史冊汗牛充棟。人類有一項令自己急得火上房的缺憾,丟三落四,丟東落西,所以才有“失物招領”這項補救措施。“失物招領”不單是“原物歸還”的通道,更是社會風氣的晴雨表。“路不拾遺”是千古美談,“東至於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是大唐盛世的驕傲。

  新中國建國初期的哈爾濱,社會安定,世風淳樸。當時保障城市安寧祥和的哈爾濱市公安局,在市區繁華地段的道里區西十二道街,開辦了“哈爾濱遺失物品招領處”,是年公元人類有一項偉大的功能----記憶,所以才有史冊汗牛充棟。人類有一項令自己急得火上房的缺憾,丟三落四,丟東落西,所以才有“失物招領”這項補救措施。“失物招領”不單是“原物歸還”的通道,更是社會風氣的晴雨表。“路不拾遺”是千古美談,“東至於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是大唐盛世的驕傲。

  新中國建國初期的哈爾濱,社會安定,世風淳樸。當時保障城市安寧祥和的哈爾濱市公安局,在市區繁華地段的道里區西十二道街,開辦了“哈爾濱遺失物品招領處”,是年公元 1954。

  由政府部門開辦的“遺失物品招領處”(現更名為“哈爾濱市公安局遺失物品認領中心”),當初是全國首家,現如今仍是由政府部門開辦的“ 遺失物招領”機構僅存的一家。一個看似不起眼兒的小小機構,標誌着政府一方面急民生之所急,服務於民眾,同時在社會管理方面,也肩負了全方位優良社會風尚的“孵化器”,承擔起了培育高尚社會風貌的“母基”。

  撫今追昔,遺失物品認領中心歲經一個甲子,穿越60載風雨歷程依然健在。上個世紀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十年之間,失物招領處是哈埠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是別在城市前襟的一枚令市民驕傲的“胸章”,自然也是失物招領處的鼎盛時期。那時,雷鋒領唱着全社會的道德交響詩,“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是校園課堂.電台禮堂.大街小巷的流行曲。那十年間,多少家庭因為遺失物回歸喜極而泣,多少人因“丟三落四”而對“拾金不昧”者感激涕零......,這十年是全社會道德風尚的黃金期,是社會繁榮的高峰期。

  不幸的是,歷史的航道急轉彎,文革十年,社會道德滑落低谷。繼而改革開放30年,理應經濟繁榮與道德提升兩翼齊飛,卻只是經濟發展一枝獨秀,道德之花不能與之相匹配,萎蔫了。

  據失物招領處相關人士介紹:“1970至1990年代,這裡的工作人員有20多人,每天繁忙。40餘平方米的大廳,櫃檯里.儲物櫃裡面,存放的遺失物品擠得滿滿登登。現在只剩下兩名工作人員了,存放在這裡的遺失物品也沒多少了。”加之維繫失物招領處運轉的資金逐年遞減,以至於每年3月5日,為大力倡導拾金不昧之風.弘揚傳統美德的表彰大會及失物認領大會,自2006年以後也被迫終止了。到2012年,送到失物招領處的物品,也多是以證件.鑰匙.空錢包為主,總量不到200件,不及10多年前的十幾分之一。使得這個成立於1954年,國內僅存的由政府部門堅守的唯一一所失物招領處,面臨退出歷史舞台的窘境。

  尤其是,失物招領處位於寸土寸金的商業黃金地段,獨具優勢的地理位置,引得眾多商家躍躍欲試,垂涎欲得。40餘平方米的失物招領處,因經費不足,陷入“巧婦無米”之窘境,無奈之下,將大廳騰出四分之三面積用於出租經商,所得費用部分用於維繫失物招領處的日常運轉。

  令人欣慰的是,2006年,哈爾濱公安局的一位主要領導,路經道里西十二道街時,看到遺失物品認領中心的牌匾,因沿街建築裡面改造裝修,而顯得破敗老舊褪色,當即責成相關部門更新牌匾。從而使得哈爾濱人心中拾金不昧精神的“形象大使”不再灰頭土臉,而是重新容光煥發。

  經過不懈的努力,加之資金上的支持,現如今哈爾濱市公安局遺失物品認領中心,已收復了全部“失地”,經過充實宣傳展板,恢復固有營業面積,又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如今,遺失物品認領中心也在逐步適應社會發展,變單一的櫃檯窗口式“失物招領”,向信息化邁進。通過整合社會信息資源,正在向信息網絡化方向發展,將全市遺失物品招領信息,統一整合進遺失物品招領信息庫,力爭將遺失物品認領中心打造成全市的遺失物品認領信息中心。

  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 縱觀遺失物品認領中心的前世今生,筆者欣慰地看到,社會管理者們在重建“仁宅”,拓寬“義路”。

  “人間正道是滄桑”。作為全國僅存的一家由政府部門開辦的失物招領機構,遺失物品認領中心所體現的,其實更是一種道德精神,一種文化精神。作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60年來,“哈爾濱市公安局遺失物品認領中心”這快牌子,已遠遠超越了一塊牌匾本身的含義,它已然成為哈爾濱人道德文化與傳統美德的“代言人”。它所倡導的幫助他人.尊重他人.愛護他人的社會公德,對提升社會管理和市民素質,有着積極的影響。

  我們學雷鋒學了幾十年,之所以雷鋒精神幾十年長盛不衰,究其原因,是雷鋒精神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民族道德的化身。雷鋒已不僅僅是一個名字.一個符號,而是與道德價值.傳統美德緊密相聯了。

  由此看出,失物招領處的由興到衰,再由衰到興,其實就是物質與精神,在社會轉型期的博弈。全社會要“使符合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得到鼓勵......。”要讓優秀的文化和傳統美德,似潔凈清新空氣一樣,瀰漫於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社會各界和相關部門,應齊心協力,支持.扶植這項工作,讓“失物招領處”這塊閃耀在人們心中60年的“金字招牌”永不褪色。

  祝願“哈爾濱市公安局遺失物品認領中心”,這個體現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在下一個60年或是更長久,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道德,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路上,都永遠是哈爾濱城市精神大放異彩的“金字招牌”。

  (本文刊登在《哈爾濱史志》雜誌2014年第3期,總第72期)

您正在瀏覽: 全國首家“失物招領處”歲經六十載之思
網友評論
全國首家“失物招領處”歲經六十載之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