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網絡散文 > 去東雷看上鑼鼓

去東雷看上鑼鼓

手機:M版  分類:網絡散文  編輯:得得9

  東雷村與我村隔溝相望。東雷村敲鑼鼓,在我家就能聽到。“隔溝看鑼鼓——有聲無影”。猶記兒時聽到鑼鼓聲心痒痒的樣兒,急得直跺腳,纏着大人非要帶我去看的情景,於是媽媽就同意我跟隨趕熱鬧人群去。從我村下溝一路小跑到岔峪村淌過峪水河,再盡量抄小道攀越蜿蜒崎嶇的羊腸小道,穿荊嶄棘步行5、6里路就到東雷。這樣去過兩次,兩次都悻悻而歸,因為那時通訊不便,聽到鑼鼓聲走,等趕到時聽說敲畢,只能懊惱的拖着沉重的腳步依依不捨得返回家。於是看東雷上鑼鼓成了我兒時的憾事!

  大年初三,鳳凰衛視節目組來渭南拍攝《正月里——渭南春來早》,其中的一個行程是拍攝——東雷上鑼鼓。大美在民間,於是我就加入歡樂的人群又去看上鑼鼓。

  12點我們從縣城出發,驅車很快來到東雷村。喜氣洋洋景緻新,喧天鑼鼓鬧新春。傳承拙樸通今古,天下黃河第一村。正是東雷村的寫照。該村在黃河岸邊,又因上鑼鼓出名,被命名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稱天下黃河第一村。進村第一眼便看到南社高高懸挂的鑼鼓和旗幟,便知有對壘的另一方北社嘍。繼續向前走大約500米,便見北社更是裝扮一新,用柏樹枝搭建的拱型門庭上彩燈、旗幟、綵帶喜氣洋洋,這也是上鑼鼓的主場地。

  夜幕降臨,月掛樹梢,禮花綻放,人群簇擁,摩肩接踵。說時遲,那時快。但見一個扛着醒目的南社大旗、一個背着一面大鼓的漢子奔來了;但見一群小伙舉着熊熊燃燒的火把奔來嘍了;但見一群敲着鑼的漢子奔來嘍。他們隨地安營紮寨,北社的也以雷霆之速趕來了,兩方距離4、5米遠。只聽鑼聲響起,如清亮的峪水河水淙淙流淌向黃河聚攏,兩方的同夥聚集起來了。緊接着,小鼓緊跟着敲起來了,河水捲起了浪花,越來越湍急,這時,大鼓打起來了,浪濤翻轉,驚濤拍岸,開始向對方挑戰。個個光着上身、穿着短褲的漢子敲起鑼,打起鼓,圍起來,轉起來。鼓點密集、急促、轉圈,狂風暴雨如注,大河漲潮,濁浪排空。你瞅,鼓手蹲馬步,敲鑼者一腳踩地一腳踏鼓,吶喊着輪番上鼓,十多斤重的鐃鈸高舉頭頂高亢激越、鏗鏘有力,驚天動地,頓時漫天塵土飛揚。你看,一白鬍子老仙表情怪誕地為熱得汗流浹背的漢子用簸箕扇涼哩!你跟隨烈烈火把瞧,驚心處,北社扛着大鼓狂奔,南社追趕來了,南社的鼓放在北社的鑼鼓上敲起來,北社不甘示弱,他們鬥起來、擂起來!“東風吹戰鼓擂,上鑼鼓誰怕誰”。“看熱鬧不怕事小”!這時,觀看的人群高呼起來!但見天上明月高懸,禮花燦爛,地上黑雲滾滾,火把烈烈,火堆熊熊,燈籠閃爍,人群簇擁,亂成一片;且聽火銃震天聲,鑼鐃鈸鼓齊鳴聲,銅鈴聲,吶喊助威聲,口哨聲、掌聲、聲聲交錯。野性的原始的衝動和一團亂舞的場面顯露無遺,極盡原始和野蠻。這時,方見兩社負責人情急之中,抱住鑼鼓,衝上鑼鼓,站在鼓上,揮動雙臂,喊破嗓子,平息爭鬥。一場驚心動魄的上鑼鼓表演完畢。讓我明白了為什麼東雷村上鑼鼓被喻為“中國原始舞蹈的活化石”。

  黃河漢子有黃河的豪邁,他們粗獷強悍,他們無拘無束,他們着妝鬼魅,紅白黃黑為主化妝基調,吹鬍子、瞪眼睛,表情着實的怪誕、滑稽:有的頭上扎着白毛巾,有的頭上插着雞毛,戴着葫蘆,有的戴着假髮,有的戴着虎帽,有的戴着核桃皮眼鏡、貼着白鬍子,身上佩戴銅鈴。年齡最大的是76歲的老頭,最小的是幾歲的孩童。

  東雷的漢子,東雷的鼓,擂出紅紅火火、擂出黃河豪邁,擂出幸福快樂、擂出甜甜美美的好日子!

  壬辰年的春節,有幸跟着上鑼鼓心情澎湃了一回,也彌補了我童年的遺憾!

您正在瀏覽: 去東雷看上鑼鼓
網友評論
去東雷看上鑼鼓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