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界市城隍

界市城隍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得得9

  界市城隍

  劉水騰

  贛西邊陲的吳楚雄關矗立着一座巍峨壯觀,由紅、黃、綠三色組成的琉璃廟宇,猶如一道五彩繽紛的長虹,巍然矗立,飛綴雲端。在陽光的輝映下,愈發顯得氣宇軒昂、艷麗奪人。它,就是贛湘聯界享譽盛名的三板橋城隍廟,當地人稱“界市城隍”,也稱“城隍界”。

  乾隆版《蓮花廳志》對三板橋田南村“城隍廟”作了如下描述:在廳廨之西,界嶺村。迤廟三里許,即聯楚界。正殿五楹,東西兩廡,山門戲台畢具,繚以垣牆。朔望誕辰,有司主鬯如例。乾隆丁丑司馬張蘭倡率士民捐建。春秋歆饗,為一方保障雲。從以上文字可以看出,城隍廟建於清朝乾隆二十二年,至今有255年歷史;且由吉安府同知張蘭倡率士民捐建,說明這坐廟宇當時在廬陵境內地位的顯赫。

  朝代更迭,戰事紛爭,搗神滅佛,城隍廟曾一度衰敗,僅存遺迹。1993年原“七團”、院柏、三板橋村人踴躍集資和社會各界人士解囊相助,在原遺址上重建城隍廟。吳楚界市這方紅塵凈土,復又佛旗飄揚,香煙繚繞,鐘鼓齊鳴,千年古剎重新煥發異彩。新建的城隍廟,坐南面北,殿堂高閣,垂檐飛甍,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總建築面積629平方米。前為戲樓,後為大殿,中間天井。由下至上七個階梯,左右走廊,空間通透,是道教廟宇殿堂的典型建築形式。

  古人認為城隍爺是地方的陰間長官,安穩的生活是神靈的恩賜,對神靈極是感激和敬畏。明太祖朱元璋曾當過土地廟的和尚,認為是城隍爺和城隍廟助他成就了一統天下的大業,詔示府、州、縣建立城隍廟。城隍廟是“皇帝有難上天壇,縣官有難到此看”的地方。

  三板橋田南位吳楚交界,贛西邊陲。在人們的觀念里西向是不吉利的,“夕陽西下”往往日暮途窮。司馬張蘭在建城隍廟的時候難道沒意識到?不是的。風水學中,水、木、金、火、土五行,各有主宰。金星在西方,稱太白,主宰金錢、財富。西邊象徵秋天,收穫果實。擇西向之地而建廟,暗含祈盼金星高照,生活殷實之夙願。廟宇建於山坡之上,吸收日月之精,與大自然相融。登入空門,引人入勝,居高而望,令人神往。

  三板橋群山環繞,地理位置相對封閉,但這並不影響香火的傳遞。年復一年,各地善男信女紛至沓來,城隍廟內香火常年不斷,“燒香”形式原始而完整,具有濃郁的地方民俗特徵。通過燒香,解除內心焦慮,重新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和信心,這是鄉民的意義世界、生活世界和生活智慧。在“民之疾病禍福”的城隍信仰中,逐漸淡化了其原有的捍衛城池功能,對於它抵禦災害的“神職”也相對忽略,人們更多的從健康的角度信仰城隍。

  “城上飄紅旗,喜五星燦爛,應當歌功頌德,共慶解放;隍中藏蕉鹿,非一夢離奇,原是把假當真,寓情勸懲。”這是1950年慶祝解放而舉行廟會時的一幅城隍廟門聯。一年一度的城隍廟會聲勢愈來愈浩大,本鄉及近鄰二省三縣的百姓屆時便如約而來,一時間香火鼎盛,人海如潮,成為當地民間遠近聞名的一個盛大節日。

  燒太平香一直是城隍廟會的傳統習俗。每年十月,用楓樹做香材在廟宇前架起香塔,層層堆砌,高至丈余。待法事第三天午時,才正式點火。燒太平香,最講究名次。前幾年,就舉行過燒頭香的拍賣現象,要燒頭香,出資不菲。所有香客,都是各買各的香,各許各的願,所謂天機不可泄露也。否則我去燒香,別人幫我買單,這樣的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一是顯得心愿不誠,二是在為別人拜菩薩,本屬我的功德蕩然無存。有錢人燒頭香,少錢人燒一般香;有錢人敲第一下鍾,無錢人聽聽鐘聲罷了。在目前的社會語境中,好像誰奉獻的功德多,誰能獲得的福報就會多。有錢人參與拍賣活動,也算是信仰表達的一種方式吧。

  唱戲是城隍廟會的另一傳統習俗。城隍廟戲樓是贛湘界市唱戲最多、演唱時間最長之地。《田南劉氏族譜》載曰:“至期士女傾室往觀,百里內聞風而來者,棠墟雲集,徑道不通。”正月慶新春,十月初一到初五廟會,百姓為求雨、祈福、禳病、消災,到此燒香還願,演出的場次就更多。每逢此時,商販、京劇班、馬戲團等雲集,往往是這個戲班剛唱完,那個戲班又接上,好戲連台,唱個不休,台上台下十分熱鬧,素有南昌“萬壽宮”之稱。三板橋是三角班之鄉,城隍廟重修后,年年舉辦三角班和其他古戲演出。永新縣地方劇團演出的《清風亭》、《啞女告狀》等古裝大戲,格外受鄉民歡迎。界市城隍常常是院內觀眾滿滿,樓內清風慢送,鄉民一邊看戲,一邊欣賞舞台上的輕歌曼舞、鼓笙和鳴,個個如醉如痴,心神寧靜,真是一幅歌舞昇平的人間美景。文化並不只是展現網絡熒屏上的高雅時尚,也不只是刻印在卷卷書冊上的紙墨濃香,而更應體現在草根百姓喜聞樂見並融於其中的民俗文化、鄉野快樂中。

  三板橋城隍廟是湘贛邊界名勝古迹里的螢火之光,它步虛繞樑不絕,香火繚繞雲天。千古流傳的城隍文化,是一種心靈寄慰,一種精神信仰,一種民眾娛樂的承載,一種民間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您正在瀏覽: 界市城隍
網友評論
界市城隍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