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托翁:意氣消沉,對自己的能力已經絕望

托翁:意氣消沉,對自己的能力已經絕望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pp958

托翁:意氣消沉,對自己的能力已經絕望 標籤:做最好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

  19世紀俄國偉大作家寫作《安娜。卡列尼娜》之過程,及其生動地詮釋了王國維“三境界”之說。

  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收集資料,積累素材 ,包括生活中的積累,注意觀察;人生的體驗、體察,經驗的積累

  【托爾斯泰夫人1870年2月24日在她的生活札記里寫道:“昨晚他(指托爾斯泰——引者)對我說,他腦子裡出現了一個上流社會失足的婦女形象。他說,他的任務是把這個婦女描寫得可憐而無辜;還說,這個形象一出現在他眼前,以前出現的所有人物和男人典型統統各得其所,集結在這個女人周圍。”第二天,托爾斯泰就寫出了《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張草稿。可是並沒有接着往下寫。可能構思還不成熟,而且這時他還在考慮寫另一部作品。

  1872年1月,托爾斯泰的近鄰比比科夫的情婦安娜·皮羅果娃因為嫉妒比比科夫同家庭女教師的關係跳到火車下面自殺了。托爾斯泰當時到現場看過。此事給托爾斯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1870年構思的那部失足女人的小說,本來叫塔季揚娜,後來就改叫安娜了,而且故事結尾也改成了跳火車自殺了。

  有一次托爾斯泰同妻妹塔尼婭到圖拉去跳舞,在舞會上遇到了普希金的女兒瑪麗亞,被她那儀態萬千的美貌、得體的髮型吸引住了,後來托爾斯泰還找她長談過。據說,後來托爾斯泰寫安娜·卡列尼娜時就參照了她的外貌。

  可見托爾斯泰三年前儘管把失足女人的小說放下了,但他並沒有放棄繼續寫下去的念頭。他一直在暗暗地積累素材。——《托爾斯泰傳》】

  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整理、研究那些資料,調動腦海里所有的積累:人物、事件、經驗、體驗、體察,要梳理出頭緒,要有所發現,然而如入迷宮,走幾步,剛有希望就發現此路不通:苦悶彷徨,鬱鬱寡歡,晝思夜想,不思茶飯,憔悴乾癟。

  幾乎是在積累素材的同時,構思就不可避免地開始了:整體布局,人物關係及其糾葛,情節如何發展,線索如何安排,甚至會跳出許多栩栩如生的細節等等,但絞盡腦汁,就是想不出怎麼開頭才恰當;加上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意,托翁極度苦悶。苦悶持續了整整三年!

  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山窮水盡,卻在最意想不到之時、之地遇到了突破口!

  1873年春天的一個晚上,焦躁不安的列夫。托爾斯泰走進了他大女兒的房間,順手拿起一本書,一看是普希金的《別爾金小說集》,隨手翻到《鄉下姑娘》,不覺讀了起來:

  節日的前夕,客人們都到了。

  突然,他停下了:“節日的前夕,客人們都到了”。。。。。。,好!太好了!不寫客人們如何,不寫主人如何準備,直接跳到動作!對!就這樣寫!急忙回到書房,寫道:“奧布隆斯基家裡,一切亂了套”。後來又在前面加上:“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信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原稿中,這句曾經是第一部的題詞)——這不正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嗎?

  —— 此故事巴金曾經寫文談起,頑童於多年前讀過,今憑記憶加想象寫出,或許有個別為巴老原句;若細節有誤,若有網友知道者,望不吝賜教,下面是《托爾斯泰傳》對此事的記述。

  【

  可能正在琢磨如何開頭的時候,偶爾讀了普希金一篇未結束的小說片段的第一行“客人們紛紛來到別墅里”,受到啟發:不用多餘的話和多餘的描寫立即把讀者引入生活、情節中去。他找到了開頭的辦法,馬上寫起來。在小說最初的草稿里,第一句話就是:“客人們在看完歌劇后紛紛來到年輕的公爵夫人弗拉斯卡婭家裡。”後來這句話放到小說第二部第六章的開頭部分。小說最後定稿用了另一個句子:“奧勃隆斯基家裡一切都亂了套。”

  1873年3月18日,托爾斯泰全力以赴地開始寫起《安娜·卡列尼娜》來。他寫了一頁半,自己感覺還不錯。——《托爾斯泰傳》】

  然而,一切並非一帆風順。二、三兩個“境界”——苦悶彷徨、憔悴乾癟與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不斷地相互交替,否定之否定反覆上演,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層層升華。

  【( 1876年)6月初,他帶着妻子到莫斯科去看病。沒檢查出什麼大病來。

  整個夏天,他看書,跟來莊園做客的斯特拉霍夫討論哲學問題,到

  薩馬拉省和奧倫堡省去買馬。直到9月份才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坐定,等靈感到來。他從薩馬拉省和奧倫堡省回來快兩個月了,本想快些把這部小說寫完,好開始新的工作。可就是力不從心,什麼也寫不出來。他說:“精神上尚處於休眠狀態,蘇醒不過來,身體不適,意氣消沉。我對自己的能力已經絕望。命運給我安排的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活在世上而不尊重生命(只有從事某項勞動才是尊重生命)是莫大的痛苦。甚至連思考的精力都沒有。這不是才思枯竭就是大幹之前的休整。”

  果然是大幹前的休整。托爾斯泰11月底又緊張地寫起來。1876年12月9日,托爾斯泰夫人寫信給她妹妹塔尼婭說:“我們終於認真寫《安娜·卡列尼娜》了,就是說不間斷地寫。廖沃奇卡(托爾斯泰名字的愛稱——引者)精神振奮,專心致志,一天寫一章。我緊張地抄寫着,這封信下面就放着他昨天寫好的一章。”——《托爾斯泰傳》】

  【《安娜·卡列尼娜》的構思始於1870年,而到1873年托爾斯泰才開始動筆。這是他一生中精神最困頓的時期之一。最初,托爾斯泰是想寫一個上流社會已婚婦女失足的故事,但隨着寫作的深入,原來的構思不斷被修改。小說的初步創作不過僅用了短短的50天時間便得以完成,然而托爾斯泰很不滿意,他又花費了數十倍的時間來不斷修正,前後經過12次大的改動,遲至4年之後才正式出版。這時,小說廢棄的手稿高達1米多!"全部都應當改寫,再改寫",這是托爾斯泰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顯然,一部《安娜·卡列尼娜》與其說是寫出來的,不如說是改出來的】 ——本段概括來自網絡,不知作者何人。當然,1870年2月25日,托翁寫了《安娜》的第一張草稿后,就停止了而開始寫一部歷史小說。【整個1870年,托爾斯泰都在努力研究彼得大帝的時代,動筆幾次,可是只寫了些零散的草稿,並沒有接着寫下去。1871年,他忙着編《識字課本》,沒有動筆寫這部小說。1872年以及1873年初,他又下功夫要寫這部小說。他在給各種人的信件里常常談到它。有什麼原因使他覺得這部小說寫不出來。例如1872年12月17日,他在給斯特拉霍夫的信里說:“迄今為止仍未動筆。關於彼得及其時代的書搜集了一大堆,在閱讀,做筆記,竭力想寫,可是寫不出來。然而這對藝術家來說是個多好的時代啊。不管往哪兒瞧,到處是問題、謎,只有詩能提供答案。俄羅斯生活的癥結就在這裡。我甚至覺得我的準備工作不會有什麼結果。我斟酌太久,過於焦慮。假如一無所成的話,我不會傷心。”

  ——《托爾斯泰傳》】

  讀完本文,你體會如何?

您正在瀏覽: 托翁:意氣消沉,對自己的能力已經絕望
網友評論
托翁:意氣消沉,對自己的能力已經絕望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