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春日遐想

春日遐想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小景

  踩着單車劃開暖洋洋的東風,這就是最美的春天。

  這樣的時節,對於眼睛和鼻子,是無比奢侈的。各色大小的花兒,混合著複雜而又歸於一統的香氣,瀰漫在視覺和味覺之巔,讓人痴迷。而另一方面,似乎盼春和傷春佔據了太多的與春相染,反而忘卻春的本真。

  我也總會幻想着另一樣的生活,如同茶園裡採茶的那些茶農,於我而言,那是怎樣的一種難以言表的美好。一層層的綠意跌宕,完全的融入山陵,感受大自然的恩賜。尤其是高海拔的茶園,山間還縈繞着仙道般飄渺的雲霧。披上晨起的春陽,看着挺立的茶尖嫩芽,在嫻熟的手勢下,收穫進竹筐。我想,指尖與茶尖那極短暫的接觸,觸碰到的是怎樣的新鮮。

  然而,皖南茶園的同學,講述的採茶,卻沒有一絲與文藝有染的情節。

  春茶的價格,是最好的,尤其是“明前茶,貴如金”。因為歷經了漫長冬季的蘊藏,茶樹體內的養分得到充分積累,加上初春氣溫較低,茶樹生長速度緩慢,集天地之精華,此時的芽質非常好。此外,明前茶氨基酸的含量高,而具有苦澀味的茶多酚較低,此時的茶葉口感香而味醇,是一年中的絕佳。所以,清明節前必是大忙的。

  當然,這樣的忙碌,要一直到初夏。每隔三兩天巡摘一次。我原本以為,最辛苦的是採茶,要一直那麼站着,雙手還要不停地採摘。一天下來,腰酸背痛手抽筋,自然不在話下。而同學說,採茶只是第一步。真正辛苦的是後幾步精緻的技術活。

  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當晚制。這是茶葉保質保鮮的必然要求。而制茶一般需要走殺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所謂殺青,俗稱炒茶。是將採回的茶葉攤鋪在圓形竹簸箕里,散去部分水分后,再用直徑大桶鍋翻炒。鮮葉下鍋后,以聽到類似炒芝麻聲響為標誌,即表示溫度適中。再經歷翻炒、揚、撒、撈等手法。一直到芽葉質地柔軟,表面失去光澤,青氣消失,茶香顯露方可。

  第二道是揉捻,這個過程相對簡單些。是在殺青起鍋后,及時散去茶葉熱氣,輕揉1--2分鐘,使之稍捲曲成條即可。揉捻要求速度慢,壓力輕,邊揉邊抖,以保持芽葉完整,色澤綠潤。

  最後一步是烘焙,也是最為精緻和繁瑣的一步。它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時每隻殺青鍋配四隻烘籠,火溫先高后低,第一隻烘籠的烘頂溫度要求在90℃以上,以後三隻溫度依次遞減10℃左右。邊烘邊翻,順序移動烘頂。初烘過程翻葉要勤,攤葉要勻,操作要輕,火溫要穩。

  初烘結束后,茶葉需放在簸箕中攤涼半小時左右,以促進葉內水分重新分佈均勻。待初烘葉有8--10烘時,並為一烘,進行足烘。足烘溫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揀剔去雜后,再復火一次,促進茶香透發,趁熱包裝,封口貯存。

  這樣,我似乎就能理解,辛苦一天採回的嫩芽,經過製作,就只是那麼一點點的,會不會有種別樣的辛酸。

  同學感到辛酸的,更是這樣傳統而純正的家庭手工製作,已經越來越慘淡,大的茶園不斷的在兼并私人小茶園,年輕人都渴望大城市的霓虹燈華,堅守的傳統老茶農拿什麼來抵禦市場化的大潮和時間車輪的碾壓。

  留在杯中綻放的春天,是特有的中國智慧。我若遐想,守一壠茶樹,換四季香茗。

您正在瀏覽: 春日遐想
網友評論
春日遐想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