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世俗評說 > 一個成語

一個成語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pp958

一個成語 標籤:只有一個地球

  魯迅曾經說過他自己是不願意用不好的想法去揣度中國人的內心世界的。不過,多數中國人讓這位已經離開我們有半個多世紀的人很是失望。記得有一位西方學者曾經講過,在中國只有一個半人了解中國人。那半個人是毛主席,那一個就是魯迅先生。看過先生文章的人尤其是雜文的人都知道,先生有時候罵起人來的確是一針見血,入木三分。讓被罵的人只有瞠目結舌,彎腰吐血的份,絲毫沒有反駁的餘地。請注意,很多人所以沒有反駁的餘地,就是因為魯迅先生戳到了中國人的痛處,直接點到了國人的弱處。所以,挨了罵的人,只能是心裡恨,牙根直痒痒,嘴上卻無力還擊,而這就是先生的厲害之處。

  閑言少敘。今天為了準備一些東西,查閱了手頭的一本中華成語辭海。說是辭海,很多成語我就沒找到。其中有一個成語叫八面玲瓏。且看該成語由古至今其含義是如何轉變的。

  最早的意思就是指的字面的意思。玲瓏本來就是指通透明亮之意。唐代有個盧綸,寫了首詩,題目比較長,在此就不寫了,其中有一句吟作:四戶八窗明,玲瓏逼上清。就是寫的房屋窗明几淨,給人一種很舒適的感覺。再看後來的意思。明代呂坤在他的著作呻吟語之中在講到人品之時,有這麼一句:行事八窗玲瓏,毫無遮掩,則見者服,聞者信。這裡的八面玲瓏,我這本詞典上解釋的是比喻做事精明透徹。其實解釋的太不貼切,最好釋為比喻為人處事光明磊落,坦率正值。這已經是明朝時候的事情了,把描寫屋子的詞彙用在了人的身上。朝着這個方向發展,到了清代,曾樸在他的孽海花中第七回:原來寶廷的為人,是八面玲瓏,卻十分落拓。在這裡,該成語的意思已經變成形容人待人處事十分圓滑,可謂是面面俱到。不過,那個時候還有點中性的味道。那麼現在,八面玲瓏似乎應經完全在形容一個人如何圓滑,甚至在形容人如何如何兩面三刀,已經明顯的帶有貶義。

  其實,不只這麼一個成語。比如大家熟悉的花拳繡腿。在過去,本是褒義詞,形容人的技藝高超,動作嫻熟。現在的意思已經完全站在了對立的一面,多用來形容人耍花招或是搞形式。(註:現在在南方一些地區,起意思仍為褒義,這也涉及到中原文化的傳承問題,此處不再贅述。)再有,過去講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現在,大家熟知的是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其中的變化之大,有目共睹。

  此外,還有不少的例子說明這個問題:中國人的人性似乎在隨着詞義發生着變遷。或許,這就是魯迅先生所說的民族劣根性。或許,這種劣根亘古以來就有,只是,在崇尚封建禮教的古代,大家都沒有多大程度的加以體現。隨着物質文明的進步,很多事情反而相繼出現。而中國歷史上的五四時期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奇特的思想上的革命時期,而這個時期不幸被魯迅先生趕上了,相應的,很多人不幸的挨了罵。

  不過,人們應該反思一下,有時候,物質與精神或許不是同步前進的。

您正在瀏覽: 一個成語
網友評論
一個成語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