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思想鉤沉 > 語文如何銜接傳統與現代文化的斷裂

語文如何銜接傳統與現代文化的斷裂

手機:M版  分類:思想鉤沉  編輯:得得9

語文如何銜接傳統與現代文化的斷裂 標籤:現代企業 文化苦旅 小學語文 語文教學 語文教師

  導言

  我們的高中語文教育,就目前的情形來歸納分析,大致有兩條平行線在延伸,一是由新課程理念導引出來的對高中語文教育工具性與人文性協調統一這一問題的關注,再者是高中語文教育緊緊圍繞着應試訓練大抓升學率這一時下的主旋律。從表面上看,這二者是互為矛盾、互相抵消的關係,但我們根據教育的培養和選拔人才這兩大功能來探究,它們似乎又是互為依賴、互相促進的。

  一

  高中語文教育課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如下原則:

  第一、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時代需要,促進高中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第二、加強高中課程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以及學生生活的聯繫。

  第三、促進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發展高中生獲取知識的願望和能力。

  第四、創建富有個性的課程制度和學校文化。

  以上四點。強調了高中語文教育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特點。

  所謂以人為本,可以理解為針對人本身的全面發展;而可持續發展,則要求在人自身全面發展的同時,還要順應宇宙自然的運行規律,要培養一種與萬物和諧相處的博大胸襟。

  現代社會的急劇變革、科技力量的日益強大,一方面給人本身的生存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致使我們認為現今的科技力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古人的智慧,對古聖先賢的箴言也就產生了懷疑和否定的情緒,於是就有尼采們宣佈道:“上帝已死”,但另外一種鮮活的生命卻仍未立起來。

  在另一方面,我們人類巨無霸式的無情的尖端科學工具,近三百年來,將我們原來美好和諧的生存環境糟蹋得慘不忍睹,人類大地母親鮮活的富於靈性的乳汁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不再流淌;隨着冷兵器以及機械化戰爭時代的結束,現而今的人類已經擁有了足以毀滅自身若干次的核武庫。

  人類自身的理性認識是有局限的,人類的科技文明正處於一個極需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宗教文化的衝突導致了世界局部地區越演越烈的流血戰爭,不同文化背景下各種偏狹的定義又讓世人陷入仇恨與暴力的惡性循環中。

  我們的高中語文教育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正是在日益複雜化的社會現實背景下提出來的。

  二

  語文教育的改革,其標準照時下流行的說法,就是對傳統語文教育模式的反叛。我們在這問題上,可能並沒有弄清楚中國古代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與五十年代照搬照套的蘇聯機械刻板非人性的教育模式的本質區別,或者沒能將之與六、七十年代的反人性反人道的政治陰謀家的所謂語文教育模式區別開來。以至於就將祖國傳承了兩千多年的語文教育模式棄而不顧,只是用一些日新月異的變革話語大量裝飾着我們的語文教研及語文課堂教學。

  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其支柱是儒、釋、道三家,這三大文化幹流的互相融合發展,就凝結為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大一統的心理內驅力;儘管在歷史的長河中幾起幾落,這傳統文明的因子始終強有力地存活在中華民族的文化生態圈中。也正是有了儒、釋、道這三大文化支柱,才支撐起了我華夏文明的堅韌構架。凡是在歷史上這三大文化蓬勃伸展的時期,都是我中華獨秀於世界的黃金時代。

  三

  傳統的語文教育,熔文、史、哲為一爐,這一模式,經過長期的實踐證明,是卓有成效的,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儒家的入世思想,是一個循序漸進的人格完善的歷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本身就演示了一個具體的人怎樣由一已的小我逐步實現社會化的大我,強調的是人的主體意識怎樣向包容天下眾生的宇觀思想的遞進,這與西方主流文明的“自由、平等、博愛”思想是相通的。另外,後來的儒家學說,在程朱理學心性修養理念的推動下,又使更多的人傾向於內在的性靈的陶鑄。

  中國兩千多年的大一統的基石,正是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於是就有了“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智者對社會的熱誠奉獻或作理性的探究,就有了孟子“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的士君子的高風亮節,就有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主義精神,也就有了李白、杜甫、蘇軾、曹雪芹、魯迅們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及對理想世界的執著追求。

  儒家的“經世致用”理念,正因為有這些閃光的思想,就使得儒的道統始終是維繫中國兩千幾百年封建社會正常秩序的原動力。程朱理學的心性修養至上觀,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個人與社會的和諧關係。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思想站在歷史的高度,指明了個人心性的熔煉要時時刻刻聯繫着活生生的社會實踐,一反程朱理學迂腐頑固的一面。

  作為儒家思想奠基者的孔子,在教育理念及教育實踐上,都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示範。譬如“因材施教”就強調了受教育者的個性差異,即教育者要盡量發現和開發受教育者的特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揭示了受教育者怎樣全面發展自己的奧秘。“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則擬定了學習者應該具備的良好學習動機。孔子的教育方式始終是啟髮式的、親切的、民主化的。這些都值得後者接受和學習。

  四

  曾經一段時期,人們一提起儒家的蒙學教育,就認為是壓抑受教育者靈性的不科學的死記硬背的機械化教學。其實,私塾的啟蒙教育,也有如下極為合理科學的因素。

  A、在識字教學方面,如《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千家詩》、《聲律啟蒙》、《唐詩三百首》等,那些具備中等智力的兒童,經由私塾先生兩三年的嚴格訓練,基本上能夠熟讀成誦乃至能默寫出來。這段時間的兒童機械記憶力較強而理解力較弱,先生並未就其中的任何一個句子加以解釋,只是用極為嚴厲的手段要求學生將文章熟記在心中。通過這兩三年時間嚴格訓練,兒童在識字方面的障礙基本上得以清除,同時還學會了斷句的初步知識,這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讓我們來審視時下的識字教育,小學六年再加上初中三年一共是九年的時間,教學花了這麼長的時間,但收效甚微,能夠達標的學生很少,這一現象很值得深思。

  B、寫字教育的步驟,也是合理而科學的。從學生的寫字姿勢嚴格要求起,然後是描紅,接着是臨摹,最後是背帖而寫。這種訓練,一般在三年左右,學生基本上能寫出一手規範流利的手筆字。

  我們現在的語文教育,在寫字的基本能力方面,就顯得大大地不如傳統的語文教育模式了。

  C、屬對(造句)的訓練,先是一字,再到二字乃至七字以上,這適應了學生不同階段的實際接受能力。這種訓練,先生並不是將學生關在屋子裡作死板的對子,而是將學生帶到野外,通過體悟大自然萬事萬物的玄妙,在先生的點撥下,那些富於靈性的精妙詞句就從學生們的口中漫溢出來了。中國傳統語文教育的造句訓練,比起現今小學的造句訓練,其效率要高得多。

  D、再進一步是對儒家經典的學習,一部《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要求學生在三年左右的時間學會斷句並牢牢地記在腦海中,先生在此期間很少解釋經文意思。之後的時間,才開始講解經文大意。

  這樣,經過五年左右的時間,學生既能寫出一手好字,又大量的背誦了經典性的文章,傳統文化及人格的根基就此牢牢地奠定了,為他們以後的確定性學習及社會實踐活動開闢出一條康庄大道。譬如五四時期那些大師級的思想家、作家、政治家,都是在少小時,經過幾年嚴格的私塾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基礎。

  我們時下從小學到高中長達十二年的語文教育,在怎樣將經典性的文章灌輸進學生靈魂方面,遠遠趕不上私塾五年的成就。

  E、再如,曾被批駁體無完膚的八股文寫作模式以及與之配套的科舉考試製度,如果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之加以探究,除了它的迂腐沒落、壓抑性靈等缺點,就其寫作本身循序漸進、講求章法結構、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甚至在公平合理地選拔各級官吏方面來看,就顯示出它當時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它自身的科學性。八股文的八股,其中的起承轉合規律,也符合議論文的特點,朱光潛、張志公、張中行、啟功等老一代學者,都對此作過肯定性的論斷。

  經過長期的儒家經典的熏陶,一大出身寒門的學子,經由科舉考試這一公正選拔人才的傳輸線,就走上了閃光的仕途之路,歐陽修、范仲淹、包拯這樣的英才,就是這樣實現了自我的偉大政治抱負。

  五

  佛家的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主導着中國人的行事準則。譬如,康宋時期的禪宗及其叢林制度,一方面充實了儒道的思想體系,另一方面又給了儒家教育模式一個很好的借鑒作用(儒教的書院制度),再則是中國文化人在仕途受挫后就有了一種實現自我靈魂完善的修鍊手段。佛家的“三世”學說及“慈悲喜舍”理念,始終對中國人的心靈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不斷地消解中國人的仇視心理及暴力動機。

  佛家與儒家這兩大思想體系的互相影響,最終就融合為中國人的樂天知命、安貧樂道、悲天憫人、樂善好施、與人為善等優秀品性。

  自古以來,因為有了儒釋道三教教化,我們中國人就有了三座心靈的避難所、靈魂的皈依處。既是對人類現世及來世的審美觀照,又是化解人類根本的、深沉的苦痛的良藥;既是超脫式的以旁觀者的身份審視着人類不可避免的悲慘結局,又是以無畏的精神承受着自身的切切實實的苦難。

  由於傳統語文教育的文、史、哲的一體化,再加上學子們通過無數次人生歷練之後對佛道理念的認同,也就形成了中國人內在的深切的文化家園意識。這就使得我們這個老大文明古國,雖歷經國家分裂及外族軍隊的入侵,仍能保持住自己深厚的文化道統及國土的完整;在五代十國、元朝、清朝時期,我們的華夏文明反而同化了作為異族的統治者。

  六

  當然,中國傳統文化及傳統的語文教育,也存在着一些弊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A、只注重心性的修養,就導致了中國文人在危難關頭一味的採取迴避的態度,因此,在國家破滅於外敵的處境中,仍有不少文人學士的舉動只是對良辰美景的流連忘返。

  B、儒的大一統思想扼殺了讀書人的個性,於是,這導致了三大惡果的產生,一是科技的停滯不前甚至倒退;二是大眾的奴性意識的濃厚,缺乏對暴君、暴政的反抗意識;三是軍事實力的薄弱,以致在軍事對抗中不堪一擊。

  C、科舉考試的一統天下,使讀書人無法自主選擇將自我價值社會化的道路。

  D、縱觀中國文學史,在這大一統思想的影響下,我們尚未出現一部氣勢恢宏的史詩,也未出現一部血性雨點十足同時又充滿了人性之光的敘事作品,有的只是一些抒發個人感嘆的閑適沖澹的小品文。

  七

  我們今天,應該客觀冷靜地審視語文教育的歷史和現實。在時下新的語文教育理念走馬燈式子穿梭不停的過程中,我們語文教育的這個模式那個模式是否真正的超越了傳統的語文教育,這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的高中語文教育是否需要回歸到文史哲一體化的古道,我們的高中作文教學是否應該將克隆式的作法拋棄,確實有待進一步的探究。

您正在瀏覽: 語文如何銜接傳統與現代文化的斷裂
網友評論
語文如何銜接傳統與現代文化的斷裂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