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說孤獨--蕭瀚 2800字作文 ( 手機版 )

說孤獨--蕭瀚_2800字

分類:初一作文  字數:2800字  編輯:pp958

  人生而痛苦,但無往不在快樂之中。 

  人生而快樂,但無往不在痛苦之中。 

  這兩句話,意思完全對立,但兩句話都是對的。 

  《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通常,如果我們僅僅將“色”解釋為物質性相的世界,恐怕不符合佛教大乘空宗的妙理。在大乘佛教的經典意義上,快樂也好,痛苦也罷,都是“本來無一物”的空。大乘佛教華嚴宗提出的“一真法界”,泯滅了一切痛苦與快樂,那是一個莊嚴光明的佛土。 

  然而,人生要修鍊到佛陀、菩薩的境界,畢竟難,快樂與痛苦於普遍的人生依然是重要的,空它們不得。 

  錢鍾書先生說快樂的“快”字,“把人生一切樂事的飄瞥難留,極清楚地指示出來。”似乎快樂是短暫的。相對的,痛苦彷彿才是永恆的。然而,在陰陽五行的哲學體系下,快樂與痛苦分屬陰陽。沒有快樂,無從體驗痛苦;沒有痛苦,也無從體驗快樂,快樂與痛苦應當是均衡的。 

  愛因斯坦戲解相對論說,夏日坐在火爐旁,你會覺得度日如年,要是把爐子換成一個美麗的姑娘,時間就過得飛快。如果陰陽是均衡的,而人對快樂與痛苦的感受卻有莫大差距,似乎痛苦多於快樂才是人生主流,我想那是因為人慾的不均衡。我們常感到人生的快樂何其短暫,只是因為對人生的欲求何其旺盛。古人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那是欲求的退卻,當欲求退卻之後,一種曠達帶來的輕鬆就填補了原本被慾望佔據的空間。 

  有調查表明,印度人對人生的滿意度居世界之首。這不奇怪,因為印度教、佛教都不鼓勵人的慾望。人的痛苦離不開慾望。謀生艱難人會痛苦,謀事不遂人會痛苦,這緣於物欲;親情友情愛情受挫,人會痛苦,這緣於心欲。如果一定要分輕重,心欲之苦重於物慾之苦,心欲之苦和物慾之苦的解決方式自然不同,解決心欲之苦難於解決物慾之苦,物慾之苦心能解,心欲之苦唯心可解,難度就在這裡,因為這彷彿陷入循環的陷阱。 

  近來我見到一位多年未見的老朋友,他的快樂大大地感染了我,甚至震撼了我。他的快樂無礙、自然——自然得如明月凌空。 

  這位朋友以前的生活,以世俗眼光看並不順,那時他雖然天真善良,但似乎還有過多的塵世欲求,只是本性的快樂使他抵禦了痛苦,至少我是這麼看的。然而現在的他,卻早已從那種征服痛苦的勞乏中擺脫,克服痛苦的能力已經逐漸變成了他的本能,痛苦似乎已經無需去征服,因為快樂吞沒了一切,仿如中午太陽的光芒耀眼得無法睇見當空的星光。 

  蒙田說:“我是屬於最少憂傷的人。儘管人們對這種情感推崇備至,可我一點都不喜歡也不欣賞。”蒙田推崇備至的是理性,所謂“用理性將感情約束”。從人生境界來看,遇事大喜大悲都不能算是高境界,因為少了從容不迫。但是理性的約束似乎掩蓋了真情的流露,這境界也未必就高到哪裡去。 

  我更相信那種擺脫了理性控制形相的快樂,快樂不是不憂傷,而是快樂本身,這樣的快樂已經變成人生的常態,它能夠消融卻不是戰勝一切痛苦。確實,這樣的人生境界是需要修鍊的,不可能憑空而來。它也許要從理性控制憂傷開始,在最初的狀態中也着相,甚至可能不那麼自然。但理性的控制只能是最初的低級法門,在經歷這一重修鍊之後,更多的修習似乎應該是從心中散發快樂,無時無刻地散發出快樂,以致於最後完全形成快樂的習慣,唯有如此才能最終消融憂傷和痛苦。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生活中有那麼多不快樂,快樂從何而來? 

  這不是問題,因為快樂之源常常被我們遺忘,被我們視而不見,倘若每一天、每一分鐘,我們都能從生活中發現那些美好抑或善良的人與事,被他們吸引,被他們感動,我們的快樂就會源源不斷,美好是快樂之源。 

  人生雖然常被視為痛苦,但卻能過到自然死亡,一般而言,那是拜人類奇特的記憶和希望所賜。記憶的選擇性使我們懷念童年,懷念過去,過去被我們美化,雖然明知是虛幻的,但沒有這些虛幻的美好,人生無法順利走完。如果心中沒有了希望,人生也不能順利走完。這些美麗而虛幻的過去以及未來,就成為我們戰勝現實不如意的心靈救劑,心理學家都說童年不幸福的人容易自殺,正是因為他們失去了心靈的救劑。 

  快樂最重要的條件依然是少欲、知足、自足,當我們看到一件喜歡而限於條件無法獲得的東西,如果僅僅欣賞它的美就能滿足,我們就會快樂。如果轉念一想,要是屬於我就好了,念頭輕,痛苦也就輕,甚至只有一點遺憾,如果念頭重,自然就會痛苦。 

  普通的人生若要變得不那麼難以忍受,需要培養興趣,這是一種與謀生無關的興趣,它使人生有所寄託,例如書畫、圍棋、釣魚、養花之類。相傳大書法家米芾每見到精美書畫,便尋死覓活,認為那麼好的東西不屬於自己活着沒意思。這樣的痛苦似乎是可愛的,並且未必真傷人,但是我相信他若能熱愛書畫而不是非得其後快或許會更幸福。因為快樂源於心靈的安寧,而不是焦慮。 

  然而,無論是懷舊還是培養興趣或者寄託於未來,以它們創造快樂,依然只是通常的人生。 

  真正高質量的人生,需要人自身珍惜所有看似微不足道的快樂。僅僅童年的快樂回憶,或者對未來的憧憬,並不能對付一切,所以不注重積累快樂的人,煩惱和痛苦就會糾纏着他們。即使人生有那麼多不如意,那麼多的?軻,只要我們不斷地從生活中珍惜所有真實而微小的快樂,把平時忽視掉的那些快樂積攢起來,人就會成為快樂的富翁,就會讓那些?軻與痛苦降到最低點。蘇聯作家帕烏斯托夫斯基借“金薔薇”(應該是“金玫瑰”)的故事談創作理論,他說: 

  “每一個剎那,每一個偶然投來的字眼和流盼,每一個深邃的或者戲謔的思想,人類心靈的每一個細微的跳動,同樣,還有白楊的飛絮,或映在靜夜水塘中的一點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 

  “我們,文學工作者,用幾十年的時間來尋覓它們——這些無數的細沙,不知不覺地給自己收集着,熔成合金,然後再用這種合金來鍛成自己的金薔薇——中篇小說、長篇小說或長詩。” 

  帕烏斯托夫斯基的比喻適用於藝術家,我想也可以用來比喻積累快樂的過程。他在故事的最後說: 

  “但是,恰如這個老清潔工的金薔薇是為了預祝蘇珊娜幸福而作的一樣,我們的作品是為了預祝大地的美麗,為幸福、歡樂、自由而戰鬥的號召,人類心胸的開闊以及理智的力量戰勝黑暗,如同永世不沒的太陽一般光輝燦爛。” 

  倘若藝術家的目的如上述帕烏斯托夫斯基所言,那麼不是藝術家的人,快樂即使是為己,它也能感染別人,不也就有了類似帕氏說的這種結果了嗎?古詩十九首里說:“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拉季謝夫說:“我的心靈因為人類的苦難而挫痛”,倘若我們自身的快樂,不能修鍊到像太陽那樣,具有廣袤遼遠的輻射力,又如何能夠擔當以致消融這些大憂大痛? 

  加繆說:“應該相信,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如果承認加繆的判斷,我想修鍊快樂的能力不是一件難事——既然西西弗斯都是幸福的,更何況其他人。

您正在瀏覽: 說孤獨--蕭瀚2800字作文
網友評論
說孤獨--蕭瀚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