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熱門內容 編輯:zeimm
《暖春》觀后感600字
小花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一天放學后,小花從她簡陋的鉛筆盒裡拿出一枝短鉛筆來到老師面前對老師說:“老師,您能用鉛筆給我批作業嗎?”老師問:“為什麼?”小花說:“這樣,我用橡皮擦完后還可以再寫。”教師問她是不是家裡很困難。小花沒有說別的,只是輕輕地說:“我只想讓爺爺少砍幾根柳條。”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小花為了不讓爺爺那麼辛苦地賺錢給她買學習用品,所以才讓老師用鉛筆給她批作業,她是多麼的懂事啊!
電影中還有這樣的片段:一天,小花放學回來,天突然下起了大雨,而這時爺爺還在山上砍柳條。小花就趕緊披上一張油紙拚命地往山上跑,她要到山上去找爺爺……爺爺倒在了回來的路上。小花找人把爺爺抬回家后,為了讓爺爺快點醒來,小花一邊哭喊着叫“爺爺”一邊為爺爺唱歌。
第二天,叔叔要上街為爺爺買葯,嬸娘讓他為自己捉螞蚱,說是吃了螞蚱能夠生出小寶寶。小花聽了叔叔和嬸娘的對話,就向胖嬸要了很多瓶子,每天帶一隻瓶子去上學,放學就到路邊去捉螞蚱,路邊的螞蚱被她捉完了,她就到山上去捉。後來她把捉到的螞蚱都送給了嬸娘,並說嬸娘吃完螞蚱就能生小弟弟了。
從這些事情中,我感受到小花的確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也更讓我認識到,任何一個人,在接受了父母養育這恩、長輩的關心之情的同時,都應當學會感恩。所謂“知恩圖報”,應該是當今和諧社會的基本內容,也是社會進步的主要表現,我們只有廣泛地弘揚知恩、感恩、報恩的社會風尚,才能最終實現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要留真情在人間——《暖春》觀后感400字
一切關愛,一切呵護,回報的,是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如果當初沒有村子里人們的照顧,能有今天的小花嗎?
小花,你真幸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了,鄰居待你就像親人般無微不至。
當今社會,如果多一點像爺爺那麼善良的人,災區人民、失學兒童,都能見到希望的曙光。多點像小花這樣勤奮好學、勤儉節約的好學生,祖國的明天不就是光明一片、前途無量么?
小花、爺爺,像春天,像陽光,溫暖了我們的心田,濕潤了我們的雙目。咦,暖春,這不就是這含義嗎?
一曲人性美的讚歌--《暖春》觀后感800字
《暖春》演繹真情,凈化觀眾心靈。該片熱映引發的轟動效應折射了當今社會人情淡漠,人們呼喚真情回歸。有人提出質疑:年僅七歲的小花未免太懂事了。我說不為誇張,因為“苦命的孩子早懂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影片之所以獲得成功,還取決於它厚重的審美價值、濃郁的生活氣息、質樸的人物形象、迷人的人格魅力、誠服的道德力量、形象的教育功能以及恰到好處的剪裁。
影片展示了我國北方農村的山野風光,人在景中,情景交融,審美情趣與審美價值同步提升。濃郁的生活氣息烘託了質樸的人物形象,二者互為映襯,相得益彰。
爺爺和小花的人格魅力可謂感人,唱響了影片禮讚人性美的主旋律。“人不能見死不救哇!”“日子是苦一點,可我這心裡踏實。”爺爺如此樸實的話語閃耀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光芒,表現了中國農民質樸的可貴品質!
小花的天真爛漫和從小懂事,特別是她的寬容和善解人意撞擊着寶柱和香草的良知,而支撐小花的精神支柱則是親奶奶的風車和干爺爺的關愛以及她渴望得到母愛和父愛的美好憧憬。
還有,村長的默默資助,眾鄰居奉獻愛心,寶柱夫婦良知的覺醒,無不折射出人性美的燦爛光環。
影片少有煩人的說教,卻絲毫沒有減弱道德力量和教育功能。
影片的剪裁恰到好處,意猶未盡,給觀眾留下了聯想的餘地和深深的回味。
當然,影片並非完美無缺。比如,寶柱和香草作為重要配角,演員的角色感不強,表演欠厚重,缺乏彈性。村長披露30年前“隱私”,弄巧成拙;十四年後,小花長大了,爺爺和爹媽卻年輕了,顯得失真。 這不片子榮獲新一屆“華表獎”的這部投資僅200萬的小製作電影《暖春》,尚未在京、滬、穗等大城市公映,已進賬1200萬票房,不僅收回成本,還贏利200萬,並榮獲最新一屆的故事片“華表獎”。這是近期電影圈內引起廣泛關注的“《暖春》現象”。 .
《暖春》觀后感600字
雖然這不是一個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自己身邊的故事,但是我們能從這個故事當中深切地體會到——感動!為一個能對待別人比對待自己的孫女還要好地老人,又為一個勤勞又善解人意、且懂得孝敬的小女孩,只要是看了這部電影的人無不為之而感動。
主人公——小花,一個年紀不到十歲,從來沒有進過校門的小女孩,她的善良與懂事,不只是我,相信也是我們每個家長內心深處的一種希望,希望要是自己的孩子也能夠像她一樣,那該有多好啊!可現實社會,我們現在生活條件與電影里的不同,不必為一日三餐溫飽而發愁。小孩兩、三歲就有條件上幼兒園,上學、放學有車接送;生活上,可以為他們創造好的條件;學習上,希望他們能取得良好成績;為人處事方面,我們更希望他們具備良好的品質,這應該是我們每個家長的心愿。
看了《暖春》后,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既然擁有了自己的孩子,就要懂得怎樣去愛他們,很多家長本能的反應就是,孩子做錯了事不打即罵,包括我也是,其實溝通才是父母與孩子最好的橋樑,這樣才能充分地了解到孩子心裡的想法。如果是對的,我們應該虛心地接受,錯的應給予以耐心的教導,讓孩子覺得我們是他們的忠實聽眾,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難題,這樣在以後他們的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與困難也就能坦然地面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電影里的主人公——爺爺,做了很多事,最終感動了他周圍所有的人。所以我相信,作為家長的我們應以身作則,孩子也同樣會體會到我們的用心良苦。只要我們能像主人公小花、小花爺爺一樣,多付出一些愛,那麼世界將變得更美好,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東陽學校六年級:李霞
看《暖春》觀后感400字
影片講述的是:在一個偏僻的窮山村裡,一位失去雙親的小女孩小花,孤立無援,被飢餓折磨得暈倒在荒涼的草地上。一位老爺爺含着眼淚把她救回了家。可是,老爺爺家也太窮了。小花被她的“嬸娘”送走了多次,是老爺爺多次找到她,以寬厚而溫暖的胸襟頂住了各種壓力,堅持把這個孤兒培育成人。
影片中最讓人感動的是老爺爺對小花無微不至的愛:一天,他上山采柳條,突然,天空中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大雨傾盆而下,老爺爺全身都被雨淋透了,老人也終於累倒在泥濘的山路上,小花拿着一塊塑料薄膜去接爺爺。小花看見爺爺的時候摔了一大跤,爺爺也摔倒了……
“爺爺,請留下我吧!”“爺爺,爺爺……”聽到小花撕心裂肺的的叫喊,我眼裡的淚花在眼眶裡打轉,禁不住淚流滿面
,淚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
是呀,為一個跟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陌生的小女孩而操勞成疾的老人,怎能不感動呢?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民身上流淌着我們民族特有的善良、真誠,面對孤兒,用暖春般的真誠關懷她,感染着周圍的人。我希望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有老爺爺這樣一份暖春般的美德!
啊!我們要向小花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孩子!
《暖春》觀后感400字
這周我看了一部電視劇叫《暖春》,述進的是一個小女孩,親自經歷的事,讓我感動。
星期五我看了一部電視劇《暖春》,主人公是一個小女孩七、八歲叫小花,她爸爸被埋在採煤廠下,她媽媽和奶奶都生病去世了,小花沒人照顧只好去乞討。有一家人收養了她,但那戶人家卻不給小花吃飯,小花被逼無奈便逃了出來。後來,餓昏在一條路上,被一位好心的爺爺帶回了家。爺爺的兒子不同意,便跟爺爺分家了。小花很懂事,爺爺生病了小花給爺爺做好吃的,還幫爺爺砍柳條編筐,後來爺爺送小花上學了。因為少上兩個月學,所以第一次考試只考了46分,小花很傷心。後來,小花努力學習,第二次考試考了92分。
有一次,小花和爺爺上山砍柳條,小花問爺爺:“葉子離開大樹會疼嗎?”爺爺說:“當然會疼呀!大樹也捨不得呀。”小花聽后把它寫進了作文本里,小花得了第一名,教師獎小花一支鉛筆,她很高興便對爺爺說:“這是我和爺爺一起得的。”看到這裡我情不自禁地哭了。
我要向小花學習。學習她生活堅強和讀書努力向上的精神,學習她小小的年紀就懂得感恩的好品德。
讓春意四溢——《暖春》觀后感800字
星期三下午,我們班看了一部電影,電影的名字叫《暖春》。
這部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個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小花。她的身世非常的悲慘,剛出世父母就雙雙離她而去。後來,因為她的養父養母不給她吃,不給她穿,還每天對她又打又罵,所以,在一個寂靜的夜晚,趁人們熟睡的時候,小花連夜逃出了那個家,那個村。當人們發現她時,她已經暈倒在離村子挺遠的一條馬路上,幸虧有一位好心的大爺收留了她。當小花從昏迷中醒來,第一次看到老大爺時,由於恐懼而本能地蜷縮在牆角,可想而知她以前曾遭受過怎樣的苦難,她幼小的心靈曾經歷過怎樣的創傷啊!
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我發現小花是個非常懂事的小女孩。她只有7歲,但小小的年紀卻會洗衣服,做飯,自己的事情樣樣自己做,從不麻煩大人。她還常常幫爺爺砍柳條,編竹筐……一天,她的叔叔送來一盆雞肉,因為小姑娘從來沒吃過雞肉,所以她看到雞肉特別興奮,眼裡閃着亮晶晶的光,雞肉的香味此時饞得她直流口水,她捧着雞肉左聞右聞,左看右看,還用食指碰了一下放到舌頭舔了舔,可是,她在爺爺回家之前卻始終沒有吃一塊……
看着電影,我們一次一次地被電影情節所感動。看完電影,我想到了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從我們剛剛降臨到這個世界起,我們就生活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築造的蜜罐里,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愛裡面泡大。我們平時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不洗一片菜葉,從不疊一床被子,連最簡單的整理書包都是媽媽幫我們完成的,上學時還要媽媽幫我們背書包。家裡有了好吃的,理所當然地拿來自己吃,卻想不到可以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分享……
和影片中比一比,我們的社會在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是,新一代小孩的思想和作為卻在倒退,我們決不能再這樣繼續,我們要像小花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懂得愛,懂得感恩,懂得孝敬長輩,讓暖暖的春意瀰漫在每一個家庭,瀰漫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六橫中心小學四年級:~~微笑の色彩
電影《暖春》觀后感400字
眼淚始終在我的眼裡不停地轉動,終於在影片收尾的時候,它情不自禁地奪眶而出。
看完《暖春》這部電影后,我覺得很驚訝,沒想到世界上還會有這麼一個不幸的小女孩。
首先是父母雙亡,孤苦伶仃的她被一個好心的老大爺收養。但老大爺的兒子、兒媳(繼父、繼母)並不喜歡她。後來,只為聽到的繼母說的一句話,她便在每天放學后拿着向別人討來的玻璃瓶去捉蚱蜢。她這麼辛苦地去捉蚱蜢只為一個理由:她認為繼母吃了蚱蜢,便會生出小弟弟,生下小弟弟后,繼父繼母會喜歡她,愛她。看到這裡,我覺得心好酸,她的繼父母雖然對她不好,但是小女孩卻一點也不怨恨他們。
故事中的小女孩只有7歲,但她有一顆善良的心,有一種寬廣的胸懷,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和她的生活環境不一樣,甚至有天壤之別,我的父母愛我、寵我,有時候,只要我喜歡還可以在父母懷裡撒撒嬌,我不必為一個愛,一個喜歡,去捉“蚱蜢”。
故事一小女孩終於如願以償地得到了繼父繼母的愛為結局。但我感到的卻是悲哀,人與人之間的生活太不一樣了。
我真的好希望大家都能生活在溫暖的春天裡,不要再有不幸的小女孩、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