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瓦爾登湖》有感800字

讀《瓦爾登湖》有感800字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讀《瓦爾登湖》有感800字 標籤:100個品德故事

  讀《瓦爾登湖》有感800字(一)

  (作者:鄭智偉)

  若要表達對閱讀了梭羅的作品,尤其是閱讀《瓦爾登湖》之後的感受,是一件並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梭羅在林間漫步,他走過的地方,或許只是樹林中的小路,但也可能是某座聖神殿堂的階梯。繆斯是他的摯友,自然之神總和他在親切交談。即便通過他的文字,也很難完全看見他所看見的一切。這並不是說他的文字表達,而是我沒有那樣的天賦——閱讀的天賦,是的,天賦,再加上如運動員一般的訓練,那才能真正懂得那些偉大的文字中所蘊藏的美麗。

  應該說,如果單單隻是生活方式,那麼《瓦爾登湖》的第一章就足夠了。簡樸生活,適用於當今任何一個想要對生活做出一點別樣改變的人。其實不必借一把斧子,去大興安嶺深處砍樹搭建木屋。我相信大部分人在砍倒第三棵杉樹之前就會放棄了。帶上帳篷,找到一條僻靜的小溪,或是幽深的山谷,在那裡過上半周時間,嘗嘗用松木搭起的篝火堆烤出的小魚的味道,然後在自然特有的那種寧靜中睡去——或許無法睡得很安穩。或是像《河上一周》那樣,給自己一到兩天的時間,沿着河流順流而下,體會漂泊與自由的感覺——是的,漂泊的感覺,有着特殊的浪漫。然後,回到現實之中。嗯,在這繁忙的現代社會,在這樣的環境下看來,那河上的,湖畔的生活是多麼吸引人,更不要說那許多次的,說走就走的,緬因森林的遠足。這樣的生活方式讓現代人感到羨慕,或許是吧。回歸自然,哪怕只有一天時間,徹底地忘記社會競爭、忘記房貸、忘記各種工作壓力、忘記一切工作上的煩惱。多麼美麗,又是多麼的沒有意義。因為該回來的還是會回來,該要做的,還是要去做。

  我相信很多人在這樣說,"如果身體不能去旅行,就讓心靈去旅行吧",或許是有效的。梭羅在河上漂流的時候帶着的是地名辭典,我覺得我們也需要一本。很多人們歡迎並喜愛梭羅的文字,部分原因就在這裡吧——儘管這樣的生活,在他那個年代,只能是一種獵奇的談資,或是根本不值得一提。當然,如果真的選擇了這樣的生活,那麼就一定是自己所認為的最好的生活方式,自己選擇的自己,別的不值得一提。就如同梭羅始終認為自己開墾的兩英畝土地是自己所需要的,最好的土地。哪怕任何一個路過的人都會對這片種着玉米或豆子的地橫加一番不好的評判。

  《瓦爾登湖》告訴我們生活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生活是否有其具有普遍性的,標準性的真面目?不同的兩人所代表的生活可能是截然相反的,可能會是高尚的極端與卑劣的極端。我認為,每個人現在所過的生活,必然就是這個人所能選擇的,以及所過的最好的生活。生活不是被強加的,但命運必然是存在的。

  讀《瓦爾登湖》有感800字(二)

  莫為精神之翼繫上黃金

  董曉康

  如果鳥兒的翅膀繫上了黃金,鳥兒就不能在空中自由地飛翔。如果我們的精神之翼繫上了黃金,我們就不可能有詩和遠方。

  ----------題記

  曾國藩曾說:"看書猶如攻城略地,開拓土宇。"我非常喜歡這句話,認為它非常形象。閱讀時獲取知識與攻城略地的成就感一樣"過癮",這種唯心的臆想與感受,在功利主義泛濫的時代,真是顯得天真又幼稚。但或許正是因為這份天真與幼稚,我們的精神羽翼才得以不斷豐滿,才能飛向有詩、有夢的遠方。

  閱讀是一種關乎心情,也關乎心靈的精神體驗。一卷唐詩,會讓你舒暢愉悅;一闋宋詞,會讓你豁達超然;一首元曲,會讓你痛快淋漓。你在孤寂時,可能去讀陶淵明抑或蘇東坡;你在憂傷時,可能去讀李清照抑或陸放翁;你在茫然時,可能去讀李太白抑或辛棄疾。當然,不同的文字也會帶給你不同的感受和體驗。其實,閱讀就是為了尋找一份精神的寄託與寧靜。

  人們時常會在成功與失敗,得意與失意,清醒與茫然,希望與絕望之間糾纏、矛盾、掙扎。不管你此時是怎樣的狀態,如果你選擇閱讀,我認為有一本書總能帶給你想要的心靈歸宿感,它就是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

  19世紀的美國,經濟迅猛發展,拜金主義與享樂主義思潮泛濫,刺激着人們對財富進行瘋狂的追逐。工廠的濃煙取代了裊裊炊煙,高樓的聳立取代了鬱郁森林,機器的轟鳴取代了婉轉鳥鳴,污濁的廢水取代了清澈河流。到處瀰漫著物質的銅臭,人們的精神空間被不斷侵襲,緊接着便是精神城池的座座淪陷。面對這些,梭羅毅然選擇"拒降"!他要徹底掙脫那無數的羈絆,他要"做一個幸福的人",要過一種"真正的生活".1845年3月,梭羅借來一柄斧頭,走進瓦爾登湖邊的森林裡,開墾自己的田地,建造自己的房屋。這裡沒有工業社會的喧鬧,沒有現代社會的浮華,他與湖水、森林、飛鳥對話,他在船上釣魚、吹笛……他驕傲地宣稱:"每個人都是自己王國的國王,與這個王國相比,沙皇帝國也不過是一個卑微小國,猶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團。"

  梭羅用寧謐又溫暖的文字,記錄下他在瓦爾登湖長達兩年的時間裡的日常生活狀態、思想體悟與重塑自我的心路歷程。 他說"從瓦爾登湖的水波中可以測出自己天性的深淺",湖水就像一面鏡子,太多的人從中看到自己被扭曲的本心,卻有太少的人能真正拂拭心鏡,放下束縛靈魂的東西。但是梭羅做到了,他在大自然中、在宇宙奇趣與命運交叉的城堡里,真正明白了生命的博大、崇高與神聖。他用詩句熱情地歌頌着瓦爾登湖,他的女神,他的情人:

  這不是我的夢/用於裝飾一行詩/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甚於我之生活在瓦爾登/我是它的圓石岸/飄拂而過的風/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它的最深邃僻隱處/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

  我羨慕這樣的詩句,更羨慕陶醉在這詩境中的梭羅。

  真正好的作品,帶給人的不應當只是短暫的歡愉。閱讀也不應當被我們視作逃避現實的方式。正如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告訴我們的不是逃避"無往不在的枷鎖",而是教我們尋找一塊可以照視自己心靈的鏡子,放下靈魂所有沉重的東西,才能得到精神的升華。

  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我也有過很長一段時間沉浸在世俗的浮躁與喧囂的渦流中,追逐着財富與功名,束縛了靈魂的自由,迷失了精神的方向。幸運的是《瓦爾登湖》給了我啟示,因為我所在的學校里也有一方湖,"湖是風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卻需要人們睜開那雙發現她美麗姿容的眼睛。我時常漫步在這湖畔,並為她寫下這樣的詩句:三月之晨,細草微風,煙柳繞堤,疏影橫斜,林鳥爭鳴,魚躍有聲,意自悠然。六月夏夜,涼風習習,涳涳濛蒙,端坐待雨,荷塘蓮子,暗香襲人,最是愜意。秋月行空,星垂平野,一泓汪洋,明瑟可愛,桐葉漂逐,信步閑吟,胸中洒然。冬雪揚灑,水天一色,雲氣浮冉,如龍藏焉,踏雪尋梅,濯魄冰壺,莫不暢懷。我還為她取了名字——醒湖,喻示莫要隨波逐流,應保有皆醉獨醒之志。

  後來,我在學校組建了"醒湖詩社",編輯出版《醒湖詩刊》,創辦文學網站,開設文學講座,做着自己喜愛又有意義的事情,身邊聚攏了一大批熱愛文學的青年學子,他們作詩填詞賦文,盡情地展現青春的活力與風采。林間清風,湖上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都成為永久的精神財富,他們體會到了生命的幸福和意義。"醒湖"也成為我們共同的"忘形知己",就像那神聖的"瓦爾登湖".其實,梭羅想教給人們的正是透過純潔透明的湖水看清自己靈魂的面貌,透過悠然空靈的天籟之響聽清自己精神自由的聲音。所以,我認為自己真正讀懂了《瓦爾登湖》。

  法國浪漫主義詩人雨果曾說:"我們不只需要一雙腳在地上走,我們還需要一雙翅膀在天上飛。"化用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句"如果鳥兒的翅膀繫上了黃金,鳥兒便不能自由地飛翔",我說我們的精神之翼也不能背負黃金,因為,我們不能只有現實的苟且,我們還需要有詩和遠方。

  擁有純潔、豐滿的精神之翼吧,讓我們飛翔在自由的天空,體味生命的美好與神聖。

您正在瀏覽: 讀《瓦爾登湖》有感800字
網友評論
讀《瓦爾登湖》有感800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