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工作體會 > 托班教育敘事

托班教育敘事

手機:M版  分類:工作體會  編輯:小景

  托班教育敘事(一)

  托班教學活動《摸一摸》的教育敘事

  自從我教托班以來,經過對托班課程理論的深入學習,於是有這樣的一種教育理念在我的腦海根深蒂固,那就是托班課程必須要遵循的原則是:托班的孩子是在生活與遊戲中學習。通過對托班幼兒的課程實施,我明白托班的課程是利用生活的邏輯來組織多樣化、感性化的活動的,這是由幼兒的發展特點和學習特點決定的。對2—3歲的孩子來說,身體、語言、情感、社會、認知各方面密切聯繫,聯繫的載體就是生活。

  托班滲透式領域課程一書在課程設計理念一塊內容里講到:孩子的年齡越小,教育與生活越是水乳交融,教學的內容和根源就是幼兒的生活經驗,一切活動都融合在生活中,脫離了生活,即脫離了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可能性,教育的方法來自於幼兒的生活,2—3歲的幼兒屬於感覺運動智能階段,必須結合生活中熟悉的事、人或者物,才能讓他們感知學習的內容,只有平時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才能激發他們的活動興趣。托班幼兒的教育着眼於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以滿足其生存發展的需求,內化規則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再看我們身邊那群2歲—3歲的幼兒對吃有着豐富的經驗。在生活中打開那些食物的瓶子、罐子、盒子,是他們極大的樂趣,但是成人常常不經意地包辦代替了這些孩子喜歡的“工作”。其實,我們常常能在幼兒吃的過程中找到各種教育契機。比如:可以通過剝糖、剝鵪鶉蛋、剝橘子等來鍛煉幼兒的手部肌肉,提高手指靈活性,同時感受果皮的不同特點:硬的、軟的、脆的。

  設計這一活動,一方面可以讓幼兒熟悉生活中各種瓶子、罐子、袋子、包裝紙的不同開啟方法,幫助幼兒獲得感性經驗,鍛煉手部肌肉;另一方面,通過今天親手的操作,從而在頭腦產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並養成耐心仔細的做事習慣。活動整合多種學習內容與要求,鞏固幼兒對幾種常見色彩的認識,比如紅色、藍色、綠色和黃色,在活動中充分體驗了動手、動腦、動口的樂趣。

  所以在考慮到孩子的生活需要與學習要求的同時,我就利用一次星期五吃橘子的機會自編了本次教學活動。經過教學,發現有優點但也有不足。優點是本次活動能滿足孩子生活的需要,孩子都能愉快主動地參與老師組織的活動,活動顯得很有價值。其次是教師的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為是正確的,設計意圖明確,教學目標合理。

  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發現了不足。主要是在執教過程中,輕視了托班教學的常態性與目的性。所謂的常態,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操之過急,應該一個一個環節恰當好處地落實下去,不能受他人一句“上得快一點,下面還有人在等待”這句話而忽略心中的教學目標,沒有很好地將心中的教學目標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這就是本人感覺本次教學最不足的地方。儘管教學現場似乎看上去自然而常態,假如不嚴格要求自己的話還會覺得托班的教學其實就是這樣,但我認為自身不能這麼想,這樣是對孩子與自身不負責任的表現。

  不過由於是自創的活動,因而對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實施,心裡比較有底。教學一開始,其實神秘的大口袋已經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同時他們的學習興趣就馬上被調動以來。猜一猜裡面有什麼,不僅引發幼兒思考,還擴散幼兒思維,給孩子有動口說一說的機會。但在孩子們動手操作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孩子根本沒有聽從老師的要求而剛摸到就急於自己剝開橘子吃了起來。幼兒有明顯的好模仿的特點,有一個幼兒吃,就會有幾個孩子吃,這就影響了下個環節的實施。對孩子的這一表現,我反思到:在設計活動的時候過於自信,相反對2—3歲托兒喜歡吃零食的這一年齡特點有些忽略,所以我就想袋裡不放橘子,而是其他的玩具之類的東西,我想一定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那就能更好地完成我的教學目標。

  通過小結教學活動,使我對托班集體教學再次進行深入思考,讓我想到很多:

  1、我想:具有嚴密結構和一定程序的集體教學屬於規則性活動,而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表明,他們正處於前規則階段,他們沒有自主意識,不會自我控制,更多的則是自發性行為。所以,我想托班應遵循個別化學習的原則。

  2、後來我又想到,其實集體教學活動為幼兒的群體意識提供了體驗的機會。托班的孩子正值開始注意他人,對他人感興趣,從獨自性行為走向與同伴的平行性行為,並開始有群體意識的時候,集體教學活動為幼兒理解什麼是“大家”、“共同”、“一起”這些概念提供了機會。所以,在教學中我一直有意識地強調:大家一起說、大家一起做等指令,目的就是強化幼兒對“大家”、“一起”等概念的進一步理解。對托班幼兒來說,也只有在老師的引導下,才有可能一起做同樣的事,也只有在同一背景中一起做同樣的事時,每個幼兒才感覺到了他人的存在。因此,托班集體教學活動的意義不在於一定要讓幼兒通過一次活動學到什麼,而只是讓幼兒有機會在一起經歷同樣的事。

  3、還有,托班幼兒的教學活動與小班幼兒的活動應是有區別的,不光是在教學要求的不同,更明顯的是在教學方法使用上的不同。

  4、我想只要孩子們在活動中開心就行了,我不必要希望孩子通過思考來回答我的啟發性問題,因為他們的思維是直接的;我也不必要期盼他們通過討論,來完成我的預期性任務,因為他們的經驗是純個體的。我只希望我能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激發幼兒情緒,通過群體間的情緒相互感染,讓幼兒體驗集體的快樂。現在想起來,孩子們吃掉了包在紙里的橘子是多麼的開心呀,現在我還很後悔延緩給潘志浩吃橘子的時間,儘管他當時沒有認真參與我組織的活動,現在想來當時他的表現就不是一個托班孩子很正常的表現嗎?此時,我真是越想越後悔,星期一一定要對他說聲對不起,而且還要給他再吃一個橘子。

  5、由此看來,在課中一個孩子不聽老師的指令徑自剝橘子吃,以致於其他孩子的模仿,其實這也很正常。儘管很多情況下,他們相互之間並不理解,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的群體行為效應,哪怕不知道一個孩子在笑什麼,另一些孩子也會由衷地跟着高興;哪怕不理解一個孩子為什麼這樣做,另一些孩子也會自覺地跟着模仿,哪怕不明白一個孩子說話的意思,另一些孩子也會自發地跟着附和。對托班幼兒來說,一起做、一起說、一起笑本身就很開心,本身就是一種好玩的遊戲。

  以上就是在進行了教學活動后的所思所想,有自我批評也有自我表揚,自我批評與自我表揚都是思考的過程。我想,只要會思考,就能想到很多問題,希望大家都熱衷思考喲。

  托班教育敘事(二)

  教育敘事之你看,我的母雞鞋

  每天早上做操的時候,當音樂響起,音樂中傳來:你看,你看,我的母雞鞋時,孩子們總會很興奮地把自己的腳伸到我的面前來,讓我看看他們漂亮的鞋子。

  今天也不例外,在遊戲中我看到有好幾個寶寶的鞋子穿反了。當孩子遊戲結束后,回教室我組織了孩子進行穿鞋子的活動,我拿出出兩雙鞋樣,問大家:“小朋友們,你們看兩雙鞋有什麼不一樣?”幼兒觀察后說一雙高興,一雙不高興。我接著說:“為什麼一雙鞋高興,一雙鞋不高興?”在我的引導下他們發現一雙鞋穿對了,攀攀在兩邊,小鞋高興;一雙鞋穿反 了,攀攀在一起,小鞋吵架了,小鞋不高興。我們聽一聽小鞋朋友是怎麼說的。”接着我開始念起了兩隻小鞋的兒歌:兩隻鞋子是一對朋友,穿錯生氣,噘嘴歪頭,穿對微笑,點頭拉手。使幼兒明確判斷小鞋穿得對不對的辦法是看看兩隻小鞋是點頭還是歪頭。

  接下來就是孩子自己穿鞋,進行實踐活動,誰願意來穿一穿這雙漂亮的鞋子呢?很多小朋友都躍躍欲試,我先請了幾個平時穿鞋不容易穿錯的寶寶,發現他們的確很能幹,接着我又嘗試讓那幾個平時很容易穿錯鞋的孩子們穿鞋子,經過我的適當引導,發現個別原來很會穿錯鞋子的孩子這次的表現非常不錯。

  最後,我請小朋友都把自己的鞋子脫了再穿,看看會不會再讓鞋子寶寶生氣,這一次讓我驚奇的發現,他們都會很快就穿好,而且都表現地很棒,沒有讓鞋子生氣,吵架。我打開錄音機,放了那首歌,當孩子們聽到那句:“你看,你看,我的母雞鞋時”,他們一邊把鞋子伸給我看,一邊問我:“我的鞋子穿對了嗎?他們沒吵架!”

  孩子們對自己的鞋子都非常喜歡,每次在做早操時都會展示自己的鞋子,今天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來幫助他們穿對鞋子。

  托班的寶寶對左右是不分的, 所以要用生動的兒歌和形象的話語,如:“攀攀在兩邊”來幫助他們理解。通過活動可以看出,孩子的生活能力需要不斷的鍛煉和實踐,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和實踐很有效地發現並認識到兩隻鞋子的不同,在實踐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幫助孩子有效地進行了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我覺得以後可以利用具有針對性的區域活動內容來對孩子進行實踐活動的練習,以此來加強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

  托班教育敘事(三)

  孩子, 我們該如何挽救你?

  六一兒童節的前一天晚上,我與陳校來到了亮亮的家。

  亮亮父母離異,跟母親一起生活。他是本期開學兩月後轉入本班的。他原本就讀寄宿班。可他無法接受不能天天與母親見面的現狀,吵着要回家,也曾因此在學校掀起軒然大波。我想:現在他如願了,從寄宿班轉入了白托班,一切會好起來的。我願用我的耐心與愛心,讓他儘快適應火炬的生活。可事與願違,他天天遲到,要在家玩一小時電腦遊戲再來讀書;他不能容忍別人的力量比他大,會動輒向班上男女同學挑釁;他會在班上炫耀他的電腦遊戲玩得有多棒……但我始終未厭棄他,天天苦口婆心的跟他談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可終於有一天,他的母親實在無法忍受他的無理取鬧。清早他要求媽媽給他遊戲卡充880 元,他的要求沒有滿足,就不來讀書。媽媽答應過年的時候再充,想方設法讓他來了學校,可亮亮就是不肯進教室。無奈之下,媽媽把書包放在教室門口就揚長而去。媽媽實在黔驢技窮,束手無策,也心灰意冷,決定離開他,去北京謀生。亮亮也因此不來學校讀書,他也就轉交給了他爸。

  亮亮爸把我們領進了亮亮家,偌大一個家,比較冷清。環顧四周,只見他奶奶孤獨地坐在沙發上,不見亮亮。只聽見書房傳來廝殺聲,循着聲音我們見到了亮亮。他盤腿坐在電腦前,正在電腦遊戲中酣戰。 “亮亮,老師來看你的啦?叫老師呀?”他沒有任何反應,甚至他的眼睛始終沒有離開過電腦屏幕。他面色蒼白,兩腮凹陷,頭髮亂蓬蓬的,明顯瘦削了許多,但那雙盯着屏幕的雙眼卻放出異樣的光芒。再看看他的電腦旁放着的飯菜,(後來聽說是他體弱多病的奶奶從飯店裡炒的飯菜送上來的),飯菜已涼,看樣子幾乎是沒有動過。眼前的他是那樣的瘋狂,目不轉睛地盯着屏幕,忽而大喊大叫,忽而手舞足蹈,不時還噴出幾句不堪入耳的髒話。我們的到來並未引起他的半點惶恐。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外界對他沒有任何影響。他父親說,他整天足不出戶,幾乎不吃多少東西,只是玩電腦,經常玩到凌晨。而且孩子還將自己孤立起來,不理父親,懷疑奶奶,對家裡的人都心懷戒備。頭痛不已的父親想了許多的辦法,停網絡、請公安、看心理醫生,均不奏效。

  十點多,我們走出了亮亮家,拖着疲憊的身體,心情異常沉重。我們思忖着,孩子為什麼會發展到如此境地,他是家庭離異的犧牲品嗎?離異的家庭世上多得很,為何他就發展到這步田地?倘若父母沒有離異,他這無止境的慾望有多少父母可以承受!孩子已陷入萬丈深淵,他卻渾然不覺,這有多可怕!

  孩子呀,我們該如何挽救你呀!

您正在瀏覽: 托班教育敘事
網友評論
托班教育敘事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