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反思

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篇一: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反思

  不知不覺中,培訓就要結束了,回顧一下,從一開始的一無所知,不知要學什麼到現在的結束,潛移默化中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感慨頗多。 整個培訓過程既教給了我們很多實用的知識和方法,也讓我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產生了很多思考,對以前的教學方法有了新的思考。

  一、關於資源整合的問題。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如何把所有的課程資源有效整合起來,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使所有教育教學資源綜合整合,是傳統教學急需克服的詬病,不僅僅教育技術是資源,相關課程是資源,老師自身也是資源,老師的思想品德、外在形象、人格魅力都可能成為教學資源,學校的文化建設也是資源,因此,課程資源有效整合不僅僅是信息教育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而是社會、學校、教師、學生、教材都需要有效整合的問題。 實際上,老師使用的教材,學生學習的課程,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開,應該這麼理解,為達到教學目的的社會作用而規定的課程是“課”與“程”的和諧統一體,“課”是我們教學的科目,是教材,是靜態的文本知識,“程”是為使學生掌握文本知識而採取的教學流程,是動態的。要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要更多地考慮學生實際、地域特點、生活環境等,把教學資源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全方位的力量,讓所有資源都為教學服務,而不是生硬地簡單疊加,生搬硬套。

  二、關於教育技術的濫用問題。在物理一科的教學方面,並不是動畫越漂亮越好,也並不是用動畫代替實驗,即使是視頻,也不是非放不可,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對他自己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物理教學講究實事求是,要通過實驗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從課件製作技術看,用動畫製作軟件可以逼真地模擬所有的物理實驗,像凸透鏡成像實驗,光的反射、折射,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等,使用起來效果非常好,真實情況如何呢?稍微懂點軟件製作技術的人都知道,任何軟件製作技術都能實現把高的做成矮的,胖的做成瘦的,快的做成慢的,變速做成勻速的,何時何地出現何種現象完全由人工控制,如此產生的實驗現象,怎麼能和實際一樣呢?學生又會理解什麼呢?過程似乎明白了,結論也清楚了,效果也明顯了,但是沒有了學生的親自動手動腦,這和學生看了一齣動畫表演又有什麼區別?

  三、關於研究性學習。縱觀學生的學習生涯,從上幼兒園到高中畢業,家長從來不用操心在哪學,跟誰學,學什麼,一切已經讓學校安排好了,一開學,所有課本就發齊了,老師就按部就班地拿着教科書開始上課了,教材是唯一的,答案是唯一的,學校就是學生的戰場,教材就是武器,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什麼也不管了。看看我們的學生一個個沒有個性,沒有潛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凡事依靠老師,凡疑只問老師,碰到不會的,一句話,老師沒教,這樣的教學怎麼能培養出實踐能力高的學生?在物理教學中,所有的實驗都是在老師的講授下,根據教材提供的實驗方案進行探究,老師已經把一切都告訴了學生,使用什麼器材,按照什麼步驟,一切都在老師的掌控之中,學生只是驗證實驗,驗證物理規律,並沒有進入真正的探究過程,雖然也在探究過程中掌握了知識,體驗了情感,這是真正的研究性學習嗎?

  四、關於教育技術與思想品德建設的整合問題。教育技術的提高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但網絡的危害太大了,教訓是非常沉痛的,為了使學生不再迷戀網絡,老師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慎之又慎。或許是目前的教育制度造成了如此的惡果,如果我們的課堂不再沉悶乏味,如果我們的學校充滿生機,學生也許不會沉迷網絡,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太壞了,而我們的教育沒有及時跟進,造成的後果絕不是一代人能解決的,看看幼兒園那麼天真可愛的孩子,經過我們的教育,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差生越來越多,這難道不是社會進步惹的禍?

  總之,短短的培訓讓我學習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任重道遠,在教育事業上要勤奮耕耘,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篇二: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反思

  今年我參加了全國中小學教師技術能力中級培訓。本次培訓主要以學員自學為主,輔導老師對培訓中要注意的問題及應該完成哪些具體內容進行了安排,對於新的技術做了簡要的培訓。作為一名老師,此次培訓我感到很適用、及時,它能讓教師自覺參加有關教育技術的學習。通過此次培訓我有以下收穫。

  一、更新了觀點,提高了認識。通過培訓我有機會充實和完善自已,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是促進我運用提高技術能力及教學水平能力不斷成長的一次培訓。

  二、化解了平日教學中的不惑、不解。平日教學中對單元教學設計,單元教學實施、單元評價、研究性學習,主題問題,專題問題搞不清楚,通過學習解決了這些問題。同時對於的操作問題有了進一步提高。

  三、轉變了固有的教學觀念。制定教學目標要充分考慮到全體學生及學生的個別差異,同時完整的教學設計過程包括學習需要分析,教學環境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策略制定,教學媒體選擇與設計,教學評價要素。並使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特長都得以發揮。

  四、讓我在分析案例中學會了追求。我們有過太多的分析經歷,對教材的分析,對教學目標的分析,對學生的分析,對重難點知識的分析等,而缺少對案例的分析。從第二模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從這些案例分析中,讓我學會了如何分析案例,促進了學習和教學能力的提高,更讓我學會了追求。教育技術是一種創造,更是一種追求,從教育教學實際開始,從學生需求出發,才能創造好的教學方式,有效的教育方法。

  五、培訓讓我學會了堅持。八個模塊的內容對於一個工作繁忙的教師來說,的確時間有點緊張,白天上班,忙於學校日常的工作,沒有更多的時間上網學習,大多學習時間需要下班后在家自學,因此我每天晚上都要拿出一定時間,邊學習邊思考作業,如何能完美的將知識學的好,用於自己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如果不是時間緊,我根本沒有辦法堅持一直學完,而且每一模塊的作業都是自己認真思考,親自動手做的,在做的過程中學到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意義。以後不管做什麼事,只要堅持一定會做好。

  總之,網上的學習結束了,希望自己學到的知識能很好地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去。同時又有所想法:在整個中級培訓中涉及的內容很多,憑我們現有的知識水平,學起來真的很難很難,需要下很大功夫,而且還需要有人指點,才能學會。所以我認為對於這種培訓,要想學的更好,既節省時間,效率又高,面試是最好的,不需要老師教多少天,每一重點知識點點,就會學的很快。

  篇三: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反思

  在參加教育技術中級培訓的過程中,我通過認真學習,仔細梳理,認識到終身學習的必要性。在這樣一個信息無處不在的社會裡,教師的素質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熟練掌握信息化技能、優化課程設計、變革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教師專業成長所面臨的新的挑戰。

  在學習過程中,由於對電腦知識掌握相對匱乏,伴隨苦惱困惑的同時,隨着學習的深入,收穫也是與日俱增的。這次培訓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為主體,以小組討論、相互交流等活動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實用。既重視對學員理念的更新,又有理論上的指導,同時也有具體的教學工作實踐體驗與交流。整個培訓過程既教給了我們很多實用的知識和方法,也讓我們對今後的教學行為產生了很多思考。

  一、有效整合資源、服務教學。課程資源有效整合不僅僅是信息教育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而是社會、學校、教師、學生、教材等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在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實際、地域特點、生活環境等,把教學資源融入到教學過程中,讓有效資源為教學服務,而不是生硬地簡單疊加,生搬硬套。

  二、面向全體、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結合新課程的發展和目標,把信息技術與學科進行整合,改變陳舊的教材觀和教學觀,改變教學環境、手段和方法,變革教學模式,利於面向全體同學,有利於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更快,更好地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三、促進專業成長、提升教學水平。通過培訓軟件應用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個人博客、思維導圖、電子學習檔案袋、量規、主題資源製作工具、主題網站編輯工具的使用,掌握了現在教育技術,優化了設計能力、創建能力、組織實施能力、評價反思能力等。

  四、恰當運用信息技術、合理組織教學。根據教學活動內容,認真篩選,恰當運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習者主動參與研究活動,培養學習者的創新意識、合作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以決定用什麼形式將教學內容最為有效地呈現給學習者,將學習任務以多媒體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習者,並為學習者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學習者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並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教師總結教學內容,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

  總之,短短的培訓讓我學習了很多,受益匪淺、收穫頗豐;也思考了很多,努力踐行、任重道遠;我將以此次培訓為契機,積極投入教育改革和創新中,在教育崗位上要勤奮耕耘,不斷學習,為今後工作注入活力。

  篇四: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反思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目的、任務與學科課程教學的目的、任務整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是創新人才培養所需要的。

  我們的培訓正是順應時代要求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微觀領域實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培訓中通過中觀教學設計,進一步幫助我們理解信息技術對新課程教學的支持作用以及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並能夠進行課程單元層面的教學設計,完成思維導圖的過程本身從構思到化分專題再到形成電子文本,就是以目標為引領激發培訓者思考、探究、實踐的過程。主題單元設計與主題單元規劃思維導圖相結合,把主題以幾大分支的形式體現出來,有多少個主要的專題,就呈現多少個分支,比傳統的教學設計更清晰、充實、立體,有高屋建瓴之感。主題單元評價思維導圖與主題單元評價量規融入教學過程,是改變一張試卷評價學生的單一性傳統教學評價,注重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同學之間相互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由單一性向多元化發展,將評價過程更細化、科學、合理,讓學生能及時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程度和狀態,體驗收穫的快樂,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教師在主體單元教學推進中綜合應用各種技術資源創設高效學習環境,調動學生通過多渠道收集數據、利用計算機操作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形成互動,達到學習的目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意識,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整合。

  總之,通過這次教育技術能力中級培訓,不僅更新了教育觀念,而且學習了新的教學模式,在操作層面上也得到了有效指導,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將致力於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彰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魅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您正在瀏覽: 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反思
網友評論
教育技術中級培訓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