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教育教學反思案例

教育教學反思案例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篇一:教育教學反思案例

  在與其他班主任的交流中,在教學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越來越多的聽到教師和家長對學生不聽話、難管教的抱怨,學生往往對教師和家長採取一種強烈的對抗態度。其危害性不言而喻。要正確地對學生加以教育和指導,必須先了解他們逆反心理的來源。

  一、學生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

  1. 成長期的必然規律

  學生與成人相比,他們對於新事物具有更強烈的興趣和學習的願望,接受能力更強。當我們只習慣於用老一套去教育他們,用我們認為好的東西去吸引他們,是無法對他們保持長久的吸引力的。中學生獨立意識強,表現慾望高,喜歡標新立異,遇事總想發表獨特的見解,做出異乎尋常的舉動,以期引起別人的注意,顯示其獨立的個性。

  2、好奇、對立心理。心理學家認為,當某事物被禁止時,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釋的情況下,濃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們的猜測。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視廣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從而達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觀看的目的。

  3、偏激心理。處於青春期的學生社會閱歷淺、知識面還相當缺乏,看問題過於簡單,甚至相當片面,往往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卻為此沾沾自喜。

  二、個案分析

  我班的呂玉國被查出偷偷吸煙,經過教育,我自以為他不會再犯。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又接二連三的吸煙,而且每當我詢問他,他總是信誓旦旦的說絕不再犯,這真讓我火冒三丈。到底問題出在哪?我把吸煙的危害說得淋漓盡致,也告訴他盲目模仿成年人不可取。怎麼他就不能改掉呢?經過深入的調查,我發現原來吸煙的學生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小幫派,在這個圈子裡,誰要因為被老師教育而不再吸煙,其他學生就會譏笑他。出於逞能的心理,呂玉國就陽奉陰違。明白了關鍵所在,我就找來了所有和他經常一起吸煙的學生,讓他們自己說一說當時吸煙時的想法,當學生們敞開心扉的時候,他們自己就意識到了原來自己的一些想法是多麼幼稚。這件事也讓我深深意識到錯誤原來也是學生學習的寶貴財富。

  三、正確對待逆反心理

  1、逆反心理是學生成長階段的正常表現

  逆反心理是學生進入“心理斷乳”期的正常表現,許多家長感覺:孩子自從升入某所中學,就跟以前大不一樣了,變得不聽話了。事實上,學生升入高一級別的學校,學生最近接觸了什麼人或者最近發生了什麼事,都只是逆反心理產生的誘因,產生逆反心理的根本原因是孩子長大了,開始學着用不同角度批判的看待周圍的事物了,因為思維運用的不熟練才會在前進的道路上磕磕絆絆。叛逆意味着成長,成長意味着進步,成長中的問題只能在成長中來解決,只要家長和教師給予處在叛逆期的學生足夠多的尊重和認同,再加上必要的耐心,幫助他們走過這一階段,絕大多數的學生最終會選擇回歸,重新建立起融洽和諧的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

  2、逆反心理體現了學生渴望被關注的需要

  逆反心理只是學生複雜心理鬥爭的一個縮影,一方面學生渴望和周圍人不一樣,希望突出自我,另一方面他們又希望和周圍人一樣,以獲得足夠多的認同,“別的同學都有”是很多學生讓父母買東西是最常用的理由。對整個學生人群而言,他們一方面要顯示出與成年人的不一樣,喜歡聽讓成年人血壓上升的歌曲,說著成年人聽不懂的名詞,另一方面他們又渴望早日成年,模仿成年人的生活,所以有的學生會用吸煙、早戀等標誌性的符號給自己打上一個“我長大了”的標籤。總而言之逆反心理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學生凡事都要擰着干,處處和大人作對,只要學生有被認同的需要,他們就有機會被轉化。

  三、逆反心理的疏導和克服

  1、避免激化逆反心理

  大多數的中學生逆反心理發作最強烈的時期短則數月,長則一年,之後會和家長老師形成比較穩定的關係。但是有個別學生這一階段的問題沒得到充分的解決,這樣的學生始終帶有強烈的逆反心理,甚至會顯示出反社會人格的傾向,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不懂好歹”、“軟硬不吃”。這樣的學生轉化起來難度很大。因為這樣的學生往往比較敏感,害怕受到傷害,所以既渴望受到關注又排斥他人,一些教師常用的激勵手段通常不起作用。比如賞識和表揚,這樣的學生聽到兩三次比較誇張的表揚就會心生警惕,認識到自己並不像老師表揚的那樣好,繼而懷疑自己以前受到的表揚有多少是真實的,從而加重內心的自卑感,產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激化了叛逆的情緒。這種情況下要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表揚幫助他重拾信心是一件煞費苦心的事情,我稱之為消極關注,即表面漫不經心,背後下足文章。比如:我希望讓這個同學從回答簡單的問題開始建立信心,尋找機會表揚,但是直接扔給他一個簡單的問題會讓他感到難堪,加重內心的自卑感,這就需要營造一個看似偶然的環境。例如這個同學坐在第四排第四座,我就把最容易的問題放在第四個來提問,第一個問題讓第一排第一座的同學來回答,第二個問題看似漫不經心的讓第二排第二座的同學來回答,以此類推,這樣讓他回答第四個最容易的問題就順理成章了。再比如,我知道這個同學的學號是15,而講課當天是5號,提問之前先故意問一下今天是幾號?然後回答問題的順序按5,15,25來安排。這些看似漫不經心的安排可以繞過學生排斥別人的心理防線,創造機會讓學生多接觸集體生活,更多的被他人認同。

  與這樣的學生的溝通語言措辭也要非常小心,往往在常人看來很正常的一句話,敏感的學生聽到了就會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幾個月的努力可能會因為一句話又重新開始。比如很多教師在和學生談心時都會用“我能理解你內心的感受”這類表示共情的言語,但對敏感的學生這句話就不適用,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排斥別人的關心,根本就不會願意更不會相信別人能這麼快理解自己。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要和學生以誠相待,讓他感受到你渴望關注他的願望“我實在不能理解你剛才的觀點,但是我很願意努力地嘗試,這需要你的配合,你能每周都和我做這樣的交談嗎?”

  成長是一個快樂的話題,教育是一個複雜的話題,教育一個處於成長敏感期的學生是一道讓人回味無窮的難題,與這些有強烈逆反心理的學生打交道給我個人的感覺是:他們肯定不成熟,但他們很健全,成年人該有的情緒情感他們都有,而且他們一點也不傻,你對他們的真誠他們能夠感受得到,你對他們的敷衍他們即使一時不會察覺,過後也會發現。所以對這樣逆反心理比較強的學生的教育轉化必須要以誠相待,持之以恆,有了這樣的決心就會發現,轉化這樣的學生需要的時間其實比預想中的要短。

  2、把學生當朋友對待。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若是一味壓制,只能助長他們的逆反心理。青春期學生可塑性極強,自立自主的慾望又特彆強烈,老師和家長對待他們要象對待朋友一樣,決不可採取高高在上的姿態。那種看成“服從”與“被服從者”的觀點非常不利於對學生的教育和心理疏導。老師和家長對孩子要嚴禁使用命令,那種認為命令孩子服從是天經地義的想法是錯誤的。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事不要隨意發表評論,而要採取一種積極聆聽的姿態,培養孩子獨立分析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培養孩子的自信。作為班主任,要不斷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文化素質,學會辨證地、全面地、發展地看問題,避免由於認識片面、視野狹隘造成自身認識錯誤。同時,老師與家長要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了解他們喜歡什麼,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成為孩子真正的“良師益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克服孩子的逆反心理,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大有裨益。

  3、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讓受教育者明白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發獨立意識的一種表現,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現得比較突出。逆反心理有明顯的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惡,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對。這樣做實際上是頭腦簡單、幼稚、不夠成熟的表現。

  4、讓學生學着理解大人。學着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羅嗦、老師的批評都是善意的,老師、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也會誤解人,我們只要抱着寬容的態度去理解他們,也就不會逆反了。

  5、鼓勵學生學會適應。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適應能力,如多參加課外活動,在活動中發展興趣,展現自我價值,這樣,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6、開發逆反心理到學習中。當學生在課堂上發表出人意料的言論時,教師不能簡單的認為他是在故意和老師作對或者是在嘩眾取寵,簡單粗暴的訓斥教育,也不能一味的採取“冷處理”,把學生晾在一邊,而應該看到他背後隱含着的心理符號:“我太孤獨了,我太需要理解了,他們都不理解我,快來關注我吧”。應該尋找機會多和他們溝通,多聽聽他們怎麼說可以減輕他們的壓力,增加他們被認同被肯定的感覺。很多喜歡在課堂上“抬杠”讓老師難堪的學生,他們這種逆向思維的能力完全可以開發利用到學習中,啟發他們把這種挑毛病的習慣用在做題上,挑出題人的毛病,通過這種方法理解出題人的意圖,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所學的知識結構。

  7、家長鼓勵平息逆反心理。對於家長,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現更加直接,簡言之就是“不聽話”,這一階段的孩子是與父母吵架最頻繁的時期,在這個敏感時期,對於孩子家長不能簡單的程式化的訓斥,因為千篇一律的批評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一味的遷就乃至忍讓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不恰當的,因為在這一階段他們是體會不到父母的苦心的,相反會覺得父母一味的容忍自己,是對自己的敷衍,內心被關注的需要根本沒得到滿足,他們心中的叛逆情緒會變本加厲,不斷的挑戰父母的忍耐極限。父母應該多和孩子在平等的氣氛下交流,並且少做評價性的結論,多做陳述式的概括,讓孩子在相對溫和的環境下宣洩自己的情感。但是對於某些個別問題,一旦孩子與父母不能建立良好的溝通環境,孩子選擇激烈的方式發泄,作為父母要讓孩子的這種情緒得到宣洩,不能在心中越積越深,同時又要選擇好時間和場合,讓這種宣洩控制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之內,但是激烈爭吵之後,還是要有一個相對冷靜的交流,哪怕只有短短的一兩分鐘也要及時的進行,家長要知道到底是那句話激起了孩子巨大的反感,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衝突的再次發生。

  綜上所述,我們一定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做到使教育與學生的心理相匹配。這就要求我們在了解學生心理特點的情況下,對症下藥,採取多種方法,轉變學生的不良心理,使學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並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實踐證明,青春期常見的逆反心理經過合理的調適、疏導,會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轉化,有利於青少年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篇二:教育教學反思案例

  對初中學生上課對我來說是一種挑戰與學習,班裡有一個叫小強的男孩性格怪異,不用理他。我沒有太在意她的話,上課時,觀察發現他不愛說話,經常聽講心不在焉的樣子。聽講效果差,成績也比較差。為了提醒他上課注意聽講,在他看與學習無關的書時,我會突然叫他回答剛講的問題,他很不在乎的站起來說:“不知道!”我很生氣,但沒表現出來,只是提醒他說,上課要認真聽講,精神集中,然後讓他坐下。這樣的情形一個星期好幾次,屢說屢犯,下課找其談話,聊天,當時會很有效果,但不出一天,他又會出現上課不聽講的現象。有一次上課,他翹着二郎腿,斜坐在椅子上,我提醒他說:“小強,坐好啦!”沒想到他突然說:“我這樣坐礙着你什麼事啦?”我對他的反應很意外。為了不影響上課,我當時沒理會他。後來,他的情緒波動較大,對同學時而友好,時而生硬。有時會因老師的一句批評與老師頂撞。

  不成功的反思,當時採取的教育方法是關心他,關注他,和他談話,從正面做思想工作,加以引導。經過一學期的教育,他沒有根本好轉,學習成績始終沒有太大的進步。最初對他犯的錯誤,在教育方式主只做思想工作,有時採取原諒的態度,降低要求。如何教育才能使他有進步?我通過反思認識到:

  1、對這樣的學生要嚴中有愛,愛中有嚴,與他們相處距離要適當。

  2、以往發現不了問題,現在能發現問題,但苦於自己的經驗不足,有些問題,沒有及時解決或找的時機不對。

  3、在教育學生的手段上要形式多樣化,不要單一的做思想工作,教育學生以說服教育為主,不能挖苦諷刺甚至打罵學生,但也不能僅停留在做思想工作上,因為學生從小就聽家人和老師的苦口婆心的教育,他們也懂道理,只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老師一味說服教育,學生根本聽不進去,因為他們沒有因此承但任何後果。對那多次屢數不改的學生,在適當的時候,為了讓他警醒,可以給予一定的處分,讓他知道他要為他的行為承擔責任。

  篇三:教育教學反思案例

  一、把握學生認知心理,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反思

  音樂課堂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教學策略的實施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從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平等的融入學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教學。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心理、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等,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策略,儘可能的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全身心的感知並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案例一:第五冊《八隻小鵝》的識譜教學:

  師生互動學會歌詞后,請學生欣賞小鵝們快樂遊戲玩耍的錄象。可慢慢地,有不少同學象發現了“新大陸”,發現他們看的是“無聲電影”。老師非常熱心地出“主意”:“是啊,想不想嘗嘗當音響大師的滋味兒?你們把歌譜唱出來,配上去,不就有音樂了!”在興趣的激發中鼓勵學生自學歌譜。同時,隨機進行個別指導,很快,“有聲電影”就開始放映了。有的學生還興緻勃勃地邊唱邊模擬小鵝動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反思:本例教學方法從“趣”入手,“先唱歌,后識譜”首先讓學生在“似曾相識”的感覺下識譜,接着借用相聲“抖包袱”藝術手段,着眼於激活學生的內心心理活動,精心安排歌譜教學。從“無聲電影”設趣到做“音響大師”激趣,最後達到放映“有聲電影”的樂趣,設計創造出促使學生識譜學習的最佳內心情感激發點,使學生在興趣的激活中感受到學唱歌譜的快樂,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獲得深深的音樂審美體驗。

  案例二:第三冊《快樂的節奏》

  首先,引導欣賞動畫片《貓和老鼠》片段“老鼠爬百葉窗”(八分節奏)、“老鼠偷吃”(二分節奏)和《唐老鴨當兵》片段“唐老鴨報名”(四分節奏),並把它們並列動態顯示,啟發學生觀察、模擬、比較,在動態欣賞中形象感受二分、四分、八分節奏時值,解決感知節奏特點這個難點。後段學唱歌曲《大鹿》后,鼓勵學生根據情節用打擊樂器選擇節奏為歌曲伴奏。學生們興趣盎然。

  反思:看動畫片是小學生最喜愛的,也是他們進行認知活動的重要途徑。本例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設置情境,賦予動畫的音樂性激活教學,在動態畫面與節奏配合的實踐中,有效地進行音樂基本節奏的感知、內化、提高,從而優化課堂教學。

  二、圍繞主體,緊扣主題,集體協作是反思教學必要補充。

  反思教學使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教育經驗有一個新的認識,更自覺、更理性的去研究完成教學,從而提升實踐的質量。然而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過集體智慧、專家啟迪,在集體協作中能更有效地促進反思教學。

  案例一:第六冊《哈達獻給北京城》的教學

  教學中,教師運用“學科綜合”的現代教學理念。通過民俗——自然——歌曲——舞蹈塊狀進行音樂、自然學科的綜合教學。前半節課學生說西藏,觀西藏,深深沉醉在青藏高原特有的雪域風光美中,後半節課在情境延伸中學生饒有興趣地學唱歌曲,感受、表現歌曲的情境。

  集體反思:“音樂課程的綜合,是以音樂為本,以音樂為主線的音樂教學。”本課應以學生對歌曲“哈達獻給北京城”的感受學習為主線,以旋律中的典型節奏型為教學着落點,進行多媒體“菜單設計”,讓學生自由“點菜”,隨機進行學習。專家更指出:可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進行“點菜”后的小組合作學習,同時根據教師的專長,進行個性化教學。使音樂課的學科綜合不僅音樂化而且個性化。

  總結自己 幾年來的音樂教育教學實踐:小學音樂的反思性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心理出發,通過對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集體協作等多角度、多形式進行科學反思。從成功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為什麼成功?”“成功的理論依據是什麼?“教學的設計與過程有什麼特色?”“如何錦上添花富有創意?”等等,從中總結規律,提煉經驗、指導實踐。從失敗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例如:是教育思想還是教育理念的問題、是目標的設定還是內容的失當、是教學設計還是方法手段的應用等等”,從中吸取教訓,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化,才能使課後的反思性“教學隨筆”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後續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您正在瀏覽: 教育教學反思案例
網友評論
教育教學反思案例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