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圍城讀後感

圍城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熱門內容 編輯:zeimm

回目錄

圍城讀後感

  十月圍城觀后感

  十月圍城描述的是孫中山到香港聯合十三省代表策劃起義的前後4天多時間裡所發生的事,裡面有大商人,有文人,有工人,有警司,所有人都為了革命而努力,給了我極大的感動,更多的是震撼,無論何人,不計後果,為了一個目標而奮鬥,乃至犧牲性命。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孫中山先生的一句話:何為革命“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這痛苦就叫做革命”覺得很是有理,那些人拚命的保護,犧牲了性命換來了起義的成功,換來了革命的成功。這就是所謂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吧。

  影片中的李玉堂使我很是欽佩,他本可以不參與其中,可他為了朋友,為了救國,他從最初的捐款到最後的親身犯險,他的愛國精神是值得讚揚的,連他的兒子最終也在這場營救行動中犧牲了,雖然他幸運的存活了,可喪子之痛對於他來說或許更加令他痛苦吧。不僅他一個,許多小人物也使我動容。如甄子丹演的警察,一個好賭成性的廢人,可以為了女兒毅然決然的放下仇恨去救李玉堂。他死地好不猶豫,體現了一個父親的偉大。或許他不懂革命,但他知道他這樣做可以換來女兒的幸福生活,他就肯去做。其實,想想為什麼要革命,就是為了後代的幸福生活,使後代可以不用受到戰爭的痛苦,使後代可以不用被封建主義束縛,使後代可以不用受列強侵略。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人加入革命的隊伍,為了後代,為了明天的中國而奮鬥而犧牲!

  不僅如此,謝霆鋒飾演的阿四,李宇春飾演的戲班遺孤,還有那個大個子,都為了拖延時間,最終被害,阿四可能根本不知道救孫中山先生的意義有多重大,可他為了報答老闆的恩,救少爺的命,他奄奄一息時仍不放手,直到被胡軍飾演的清朝走狗扭斷脖子,他第二天就可以和心愛的照相館館主的女兒結婚了,可他去等不到那天了。而周韻飾演的館主的女兒,恰似陰霾天空中的一絲陽光,她甜甜地微笑象徵了希望,她是識字有文化的,可能她已經了解了行動的危險性,可她並沒有為了一己私慾而阻止阿四,而是對他微微一笑,給他鼓勵。曾志偉飾演的警司也在暗中幫助他們。隊伍也由一開始的龐大逐漸縮小,很多人都被害。但陳少白說了一句:“革命就是需要犧牲的。”看着一個個的夥伴倒地,沒人心中好受得,但為了完成使命,倖存的人們必須咬緊牙關的抵抗下去。革命的過程是殘酷的,欲求文明的過程是痛苦的,這影片的深刻意義不在於打鬥有多精彩,演員有多大牌,其本意是為了向那些默默無名為了革命奉獻的革命者致敬,也讓我們這種生於和平年代的人了解當時的歷史,了解先輩們的努力和犧牲,也了解和平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正是有着這些人的無私的努力和犧牲才換來了中國的未來,他們推翻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是一大壯舉,我們不管之後的袁世凱竊國,不管革命沒有反帝的不徹底,起碼他們現在的努力是個好的開頭,暫時挽救了中國,他們的努力和犧牲是沒有白費的,想想若我處於當時動蕩局勢,會不會挺身救國呢,會不會有他們的勇氣呢,他們可能只是個平凡的小人物,攤販,戲子甚至是更卑微的工作,可他們的靈魂是偉大的,他們的卑微和偉大相同!

  這是一部精彩的電影,給了我們感動和敬佩,感動之餘開始思考現在的生活是否太過安逸,不用為生存奮鬥是否就意味着無所事事。這部片子在給人帶來深深的感動、震撼時也同時留給了我們深沉的思考,一個人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人生是否就是圖個長命百歲。答案絕對不是,那人生的真諦或許還需要我們自己去思考和探索。而且我們也應思考如何去守護前人拚死創造的這個和諧社會!

  十月圍城觀后感

  昨晚百度了一部電影看《十月圍城》。

  影片講述的是: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革命義士、商人、乞丐、車夫、學生、賭徒、戲班主等在香港浴血拚搏,保護孫中山的故事。

  影片的人物不多,對白也不是很多,但影片藉助了各個階層的人物代表,用了大量的飽含深情的鏡頭語言,描繪了那個時代的中國風貌:政府孱弱,外強入侵,民不聊生。一些愛國人士不顧個人安危以自己強大的人格魅力,喚醒了民眾沉睡的意識——商人、學生、腳夫、苦力、賭徒甚至乞丐,這些人參與營救中山先生的目的多種多樣——為了老闆、為了哥們兒、為了愛情、為了救贖,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這麼做事為了誰。這些小人物各自懷着夫妻情、父子情、兄弟情和兒女情加入到這次保護救援行動中,當塵埃落定之後,那些安靜的靈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所有人仰望和銘記。

  平時這樣題材電影很少看,尤其是和抗日有關的,不是不愛國,主要是看過之後會很生氣,是真生氣,會連飯都吃不下,憎恨外強的侵略,痛恨政府的無能,可憐那些被塗炭欺辱的生靈。

  這部電影每個小人物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商販老闆李玉堂,一個守舊但愛國的商人,最初只是出錢不出力,反對獨子參與革命,最後危難關頭強烈的民族使命感,使他義不容辭的參與這場生死革命。

  賭徒沈重陽,嗜賭如命,為了賭資,無所不作,妻子離他而去。李玉堂的車夫阿四,一個淳樸可愛的小夥子,忠誠主人,對未來有着美好的憧憬,那就是等這次保護救援任務完成後,和心愛的姑娘結婚。外表粗糙,內心細膩的小販大個子王復明;乞丐劉郁,因愛上父親的女人,氣死父親,戀人自殺,整天渾渾噩噩,墮落成乞兒。外表文弱,內心無比堅定的革命黨人陳少白等等。

  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李玉堂的獨生子李重生。一個十七歲的孩子,稚嫩天真,血氣方剛,對革命有着堅定的信念,不顧父親的強烈反對,毅然參加革命,這次活動中他的任務是假扮孫中山,轉移清政府的視線,孫先生是這次清政府刺殺的目標,也就意味着這次任務是死亡之旅,影片沒有給這個人物多少豪言壯語,更多地運用了人物的內心語言,面目表情和眼神:有一些恐懼,有一些緊張,有一些擔心,但更多的是對革命成功的堅定信念。一個十七歲的孩子,讓我留下了眼淚。

  與以上人物形成巨大反差的人物刺客閻孝國,印象也很深。這是一個愚忠、頑固又有些病態的人物,師從陳少白,受過西方文化教育,但思想偏激,效忠於朝廷,認為任何有悖於朝廷的事都是忤逆不道的,必誅之。這次血腥的刺殺活動就是他策劃的,最後被恩師陳少白槍殺。死前對老師陳少白說的一句話讓我很堵:“學生..以報國恩……”恩師的教誨他沒忘,可恩師參加的革命活動和授知與他的教育相矛盾,他不能理解。所以才有了上面那句話,寫到這心裡依然很堵:我真希望我們現在的公僕們,也熱愛一下我們的國家吧,別再挖自己母親的根基,少一些貪污腐敗吧,畢竟這個政府是英明的,健康的,強大的,如果都像閻孝國這樣的忠於祖國,效力於政府,服務與人民,何愁我們的國家不強大!

  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向前,每一個後來者都在享受着革命先烈用熱血澆灌出的希望和繁榮,珍惜現在的生活吧,儘管還不完美,但會讓你衣食無憂~

  寫得不夠好也不全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一下,也許我們會有相同的感悟哦。

回目錄

圍城讀後感

  《圍城》讀書心得

  好不容易讀完了錢鍾書的《圍城》,心裡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我感覺《圍城》好像不是小說,章與章之間一點聯繫都沒有,甚至即使跳着讀,也能知道文中的主要內容。不過,幸虧我沒有跳着讀,要不然就會漏過許許多多有趣、精彩的地方,就會捕捉不到錢鍾書大師的風采。

  小說里說方鴻漸的婚姻就像圍城,他邁進了就想出來,沒進去前卻有拚命的想進去,在克爾愷郭爾《非此即彼》中的一段話,恰如其分的反映《圍城》中方鴻漸的婚姻,乃至當今社會人類的婚姻,這話是這樣的:如果你結婚,你就會後悔;如果你不結婚,你也會後悔;無論你結婚還是不結婚,你都會後悔。嘲笑世人愚蠢,你會後悔;為之哭泣,你也會後悔;無論嘲笑還是痛哭,你都會後悔。信任一個女人,你會後悔;不信任她,你也會後悔。弔死自己,你會後悔;不弔死自己,你也會後悔。這就是一切哲學的總和和實質。

  方宏漸,有一種見到美女就啥都望了的混小子,但,他也有好的方面,例如:語氣詼諧且具有諷刺。錢鍾書老前輩的這本書就恰好的影射舊時中國有關,楊降就說過“鍾書的《圍城》就與他自己掛鈎……”在這部書中,錢老的這本以“優美”的諷刺手法,照亮一代或數代中國人。

  對於書中的某些場景和表現手法更是深有體會。

  凡是讀過《圍城》的人,都會對文中作者那生動有趣的諷刺記憶猶新,讚不絕口。文中出現的人物,除了唐曉芙外,剩下的人都可憐的被錢鍾書那深厚的諷刺功力折磨了一番。其中,最有意思的就要當數范小姐了。聽說汪太太給她做媒,正求之不得,但又故弄玄虛,還在背後懷疑孫柔嘉,假得不得了。汪處厚夫婦請吃飯,她五點鐘才過就到汪家,還說不好意思,她自己比誰都急,把自己塗得花枝招展的,想儘可能地吸引趙辛楣的注意。見過辛楣以後,正像文中所說那樣“像畫了個無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圍在裡面,談話密切得潑水不入”。而且,范小姐像夫唱婦隨似的趙辛楣說這悶,范小姐就說:“可不是嗎?我也很少談得來的人,待在這兒真悶。”趙信沒有說他崇拜草魚,范小姐又搶着說:“趙先生,我真高興,你的意見跟我完全相同。”在回去的路上,她幾次設法要把方鴻漸、劉小姐支開,留下趙辛楣和她兩個人走。她一會兒說橋太窄,讓辛楣陪她走河底;一會兒說忘了手提包,讓辛楣陪她回汪家去取,使范小姐的性格躍然紙上,十分有趣。李梅亭在赴三閭大學的路途上所表現出的吝嗇心理也很精彩。啟程時,他搶着買低等船票,明明是為了自己省錢,說自己為了大家而受點苦,受點累,以騙取別人的好感。路途中,他捨不得使自己的新雨衣,找借口用孫柔嘉的傘。他帶了一木箱藥品,準備在內地的學校賣個好價錢,沒想到,孫柔嘉居然生病了。這時,他也不肯給孫柔嘉仁丹服用,因為一包仁丹開封后就賣不到好價錢。但如果不給葯,就博不得同伴的好感,於是想出用魚肝油丸來代替仁丹的主意。因為魚肝油丸雖然比仁丹貴,但已開封的葯“好像嫁過的女人減了市價”,就不值錢了。他萬萬沒想到,吃了魚肝油丸的孫柔嘉,不但沒有好,還是病情加重,使人們不禁懷疑起李梅亭。錢鍾書對其他人的諷刺也很精彩,就不一一說了。有興趣的同學不妨自己看看《圍城》,你或許會發現更多令人忍俊不禁的地方。

  對於本書的男女主人公,我的腦海中方鴻漸只是一個玩弄是非、做事沒有頭腦,毫無原則、經不住誘惑的、可以說是個失敗的人。而孫柔嘉雖然看起來小鳥依人,沒有什麼主見的女人,卻是個最工於心計的人,是那種小小的身體里蘊含著強大爆發力的人。在全書的最後,方鴻漸在經歷了愛情、事業和家庭的失敗后,這樣感嘆:在小鄉鎮時,他怕人家傾軋,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覺得傾軋還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條微生蟲,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擱它在顯微鏡下放大了看的。擁擠里的孤寂,熱鬧里的凄涼,使他像許多住在這孤島上的人,心靈也彷彿一個無湊畔的孤島。我想,這不僅是方鴻漸當時的心情寫照,也是他這失敗的一生的真實寫照吧。另外,我十分感謝錢鍾書,因為,它是我看到了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虛情假意。書中多次出現了恭維的話,開始我覺得十分看不順眼,認為在人與人相處的時候,一見面隨之而來的就是恭維的話,如果是我聽了,絕對不和這個人交往。因為這反映出這個人對我沒有一點誠信。但是,我在文中發現了這樣一段,令我冷笑:顧爾謙看到了李梅亭的字,不斷的誇讚李梅亭一首能寫好幾體字。沒想到李梅亭笑着說:“我字寫得很糟,這些片子都是我指導我的學生寫的”。當我看到這時,想,看你顧爾謙怎麼下台。令我沒想到的是,人家顧爾謙臉色沒變,說:“唉,名實必出高徒啊!名實必出高徒啊!”。

  《圍城》的確是本好書,每一次讀它我都會有新的感受,好書也的確能讓我在忙碌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有一片閑暇的時光,讓自己緩解一下疲勞,使人在心靈上得到解放。

回目錄

圍城讀後感

  《圍城》讀後感900字——圍城人生

  錢老鍾書的《圍城》是我榻側幾前的必備讀物。錢老不愧為大家,對人物場景素描式的勾勒,創造性的諧趣語言,不是很連貫性的情節描述。不苛求華麗辭藻的鋪陳,寥寥數筆,就把讀者溶了進去,跟裡面的各色人物一起悲歡嘻怒。

  據說有段時間《圍城》在台灣被列為禁書,但是我從裡面沒讀出什麼政治性的東西來,也沒看到有什麼言辭對國民政府產生了攻擊,或許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太弱的緣故吧。有時反而覺得當時的世風還沒沉淪到現在這個樣子,就拿方鴻漸辦假文憑來說,要從報紙的一角在很不起眼的地方才能找的到聯繫方式,當今大街小巷牆上地下塗的到處是這樣的廣告,確實方便了許多。方鴻漸辦假文憑之前內心很矛盾,只能找各種理由寬慰自己:“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准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說了謊話,還要講良心。”方鴻漸確實還有着知識分子的良心,看到自己假博士的頭銜被刊在報紙上,聽到被人喊他方博士,他會臉紅、心跳加速甚至惱怒。

  《圍城》中的主人公方鴻漸是個可悲、可嘆、可憐又有些可愛的人物。他出生於一個無錫沒落鄉紳的家庭,先是在北平讀學,後來依仗了准岳丈的資助去英國留洋,最後迫於饢中羞澀無奈回國。實際上在回國的郵船上方鴻漸是迷茫的,他能做什麼?文不能治廟堂武不能理關河,只能帶着玩世心態隨波逐流,所以跟鮑小姐發生的拎不清的關係正是他內心苦悶的寫照。方鴻漸的運道是衰的,回來后正趕上中國處於多事之秋刀兵之年,他發現已經沒辦法融進功利的世態之中了。先是寄准岳丈籬下后被委婉逐出;先是追求唐曉芙后被學友蘇文紈棒打鴛鴦。只好在趙辛楣的提攜下卷了鋪蓋去當了個副教授,一連串的打擊,方鴻漸心中殘存的那一絲自信已消失的無影無蹤了。錢老用純白描的手法把一個有些虛偽,有些乖張,有些懦弱的小知識份子形象勾畫的淋漓盡致。

  方鴻漸後來跟同樣淪落天涯而胸中頗有心計的孫柔嘉成立了家庭,然後又以爭吵失敗告終。方鴻漸徹底失敗了,錢老最終沒寫到主人公的歸宿,實際上也沒必要了,方鴻漸是張大眾臉,他代表着千千萬萬小知識份子的真實生活:試圖改變現實,而又處處碰壁,試圖融進世俗,而又不被接納。

  “人生如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衝出來。”只有超脫於世冷眼旁觀的而又在性情中之中的人,才能說出這樣的話語,對人生的概括簡約明了,錢老鍾書就是這樣的人。

回目錄

圍城讀後感

  讀《圍城》有感4000字

  龍謹言

  記得第一次讀《圍城》是十多年前上大學期間,以後的日子中只記得書中關於婚姻的一句:婚姻像城堡,結了婚的人想出來,沒結婚的人想進去!後來也常常聽人引用,知道他大概讀過《圍城》吧。

  湊巧的是,前段時間剛讀完台灣作家柏楊先生《醜陋的中國人》,再讀《圍城》,領悟和境界似乎又更加深刻。《圍城》犀利的筆法描述了民族的劣根性、人與人之間冷漠、傳統文化中"糟粕文化"對人性摧殘和扭曲;而《醜陋的中國人》則是通過醬缸蛆的直言不諱和恨鐵不成鋼的憤怒,猛烈抨擊了國人窩裡斗、不友善以及社會上各種我們中國人特有的陋習。這兩本書時至今日讀來依然如兩幅猛葯,兩幅治病救人的良方!《圍城》文中大量比喻或尖酸刻薄,或入木三分,鞭辟入裡、直透骨髓!純文學的角度那些比喻也是看點之一。十多年後的今天再讀《圍城》,感悟到了不同境界,記錄之與諸位分享。

  一、謊言圍城

  大多數人生災難往往是從一個謊言開始,再而到一堆謊言堆砌,危如累卵,終日里絞盡腦汁去呵護一個不存在的"真實",卻終究免不了坍塌的結局。方鴻漸災難人生謊言是從留學得來的一張假博士文憑開始,"記着,方鴻漸進過哲學系的--撒謊欺騙有時並非不道德。柏拉圖《理想國》里就說兵士對敵人,醫生對病人,官吏對民眾都應哄騙。聖如孔子,還假裝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對齊宣王也撒謊裝病。父親和丈人希望自己是個博士,做兒子女婿的人好意思教他們失望么?買張文憑去哄他們,好比前清時代花錢捐個官,或英國殖民地商人向帝國府庫報效幾萬鎊換個爵士頭銜,光耀門楣,也是孝子賢婿應有的承歡養志。反正自己將來找事時,履歷上決不開這個學位。"書中如此描寫了鴻漸對假文憑扯謊的態度,他這謊言很好說服了他自己,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殊不知他接下來的災難人生也正源於此,因為這張文憑承載了親人的希望、他人的仰慕、職業的去向、交際的幌子甚至愛情的得失… …

  鴻漸回國後來到丈人家裡,瞧了七月初《滬報》教育消息欄里印着兩張小照,銅版模糊,很像乩壇上拍的鬼魂照相。一則是蘇文紈獲得博士的消息,一則是新聞字數要多一倍,說本埠商界聞人點金銀行經理周厚卿快婿方鴻漸,由周君資送出洋深造,留學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德國柏林各大學,精研政治、經濟、歷史、社會等科,莫不成績優良,名列前茅,頃由德國克萊登大學授哲學博士,將赴各國遊歷考察,秋涼回國,聞各大機關正爭相禮聘雲。看的鴻漸夾耳根、連脖子、經背脊紅下去直到腳跟。

  回到家鄉遇到記者的採訪拍照"宛如小偷給人捉住的攝影",跟着是省立中學呂校長請鴻漸向暑期學校學生演講,"方博士"匆忙中丟了演講稿,於是乎在台上大談梅毒和鴉片,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好在"淞滬戰事",這笑話才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文憑的謊言"成就了"鴻漸職業和婚姻,趙辛楣為趕走"情敵"鴻漸,便推薦"方博士"去三閭大學任教授,本以為這橫來鴻運可以成為討好唐曉芙的愛情籌碼,誰知道在拒絕了蘇文紈示愛之後,假博士文憑成為唐曉芙拒絕自己求愛的"鞭子",抽打的鴻漸體無完膚,無地自容,錯失了最好的愛情。也因為這三閭大學聘書"資本"和新失戀的打擊,鴻漸對挂名"丈人"周經理大發脾氣輕易砸掉了自己在點金銀行的"飯碗",真以為自己如王主任之所說"蛟龍豈非池中物",回家后還得跟自己的父親繼續圓謊。

  鴻漸、辛楣一行歷經千辛萬苦來到三閭大學,卻給高松年三言兩語基本榨出了真相"‘我原意請先生來當政治系的教授,因為先生是辛楣介紹來的,說先生是留德的博士。可是先生自己開來的履歷上並沒有學位――’鴻漸的臉紅得像有一百零二度寒熱的病人",破格聘鴻漸為副教授,月薪二百八十元,鴻漸已然覺得天恩高厚了。當鴻漸發現歷史系主任韓學愈跟自己也是一樣"克萊登大學"博士畢業時,嚇得直跳起來,宛如自己的陰私給人揭破,"撒謊騙人該像韓學愈那樣才行,要有勇氣堅持到底。自己太不成了,撒了謊還要講良心,真是大傻瓜。假如索性大膽老臉,至少高松年的欺負就可以避免。老實人吃的虧,騙子被揭破的恥辱,這兩種相反的痛苦,自己居然一箭雙鵰地兼備了。鴻漸忽然想,近來連撒謊都不會了。因此恍然大悟,撒謊往往是高興快樂的流露,也算是一種創造,好比小孩子遊戲里的自騙自。一個人身心暢適,精力充溢,會不把頑強的事實放在眼裡,覺得有本領跟現實開頑笑。真到憂患窮困的時候,謊話都講不好的。"於是乎,鴻漸對謊言得出了新理論來安慰自己。

  生活中總是充斥着戲謔和謊言,鴻漸和柔嘉在謊言構築的圍城中從相識還未相戀就草草結婚了,兩個人為了彼此維護對方的面子,兩家人為了彼此的"面子",雖然盡說了些善意的謊言,成全了吵架的借口、加深了彼此的矛盾。比如孫家給柔嘉的嫁妝很少,家裡的柜子、灶具都是柔嘉自己從姑媽工廠提前預支了自己的薪水而購買的,結果方家父母探訪時,鴻漸為了維護太太的面子,說這些都是孫家的"嫁妝",兩位妯娌的探訪戳穿了真相,為彼此矛盾又添加了一個砝碼。生活需要善意戲謔的陽光,但陽光過於強烈會損傷彼此。

  《圍城》中謊言構築的圍城最大。我在想,假如鴻漸的文憑是真的,他至少不會有這麼多苦惱,他可以理直氣壯追求唐曉芙,他可以理直氣壯跟高松年去爭取教授的職位;又假如沒有這張假博士文憑,他不會撕破跟周家丈人的臉面,他不會有上台發言的笑話… …

  可現實的生活沒有假如!無論工作還是生活,少些謊言,多些真誠,生活和工作都會更加真實、更加踏實,謊言構築的圍城最後圍困住的只能是自己,直到窒息而亡!

  相濡以沫的圍城

  趙辛楣的哲學家好友褚慎明,在辛楣宴請鴻漸等人時說起他的"好友"英國哲學家羅素多次離婚又結婚的事兒引用英國諺語:說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蘇文紈也說法國也有類似的諺語: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這大概是《圍城》的直接來歷。要我說何止婚姻如此,諸如炒股如此、報考大學如此,找工作如此,甚至看熱鬧都如此,諸如此類"城堡"枚不勝舉!進去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而且是前赴後繼!

  且來看看鴻漸從愛情到婚姻"城堡"的歷程,最早是指腹為婚的周小姐,他討厭的要死,多次跟自己的父親要求退婚,被父親拒付學費為由三下兩下嚇得不敢做聲,好在他這位素未蒙面的"太太"沒福氣還未等到留學他回國便撒手人寰;接着是回國的船上"愛上了"鮑小姐,"愛的"如痴如醉,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最多歸類為"一夜情";蘇文紈對鴻漸的單相思正好滿足了鴻漸的虛榮心,愛上唐曉芙,熱烈的追求卻換來無情的鞭撻,作者或許出於憐憫之心,隱約也寫了唐小姐對鴻漸的惻隱之心。最後是偶然同行的孫柔嘉,經過柔嘉步步為營的精心設計,患難中的鴻漸像是捉住了一個救命的稻草,迷迷糊糊的開始了柴米油鹽的婚姻生活,吵架成了生活的主旋律,他們的婚姻像大海中航行的一葉扁舟,晃晃悠悠,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他們的婚姻是一種相濡以沫的婚姻,註定乾涸的末日來臨近在咫尺。

  人們常用相濡以沫來祝福他人的婚姻長長久久,這句話也特指夫妻間的永久愛情。我說:相濡以沫那不是愛情、更不是婚姻,而是災難的開始!相濡以沫出自《莊子·大宗師》,原文:"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意思是泉水幹了,兩條魚吹着泡泡相互潤濕、苟延殘喘,他們兩個都在想,還不如從來都不相識的為好。可是在旁人的眼裡甭提有多感動多羨慕了,他們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哽噎着:"看吧,多感人啊,他們在這麼艱難的環境中都能相互吐着泡泡煎熬着生存…",魚兒如果會說話非得跳起來大罵:"與其這樣活着受罪,還不要在江湖中從未相識!".因此說,最美的愛情該是相忘於江湖。

  而最好的婚姻該是自尊、自重、尊重和信任!如果沒有這些做基礎,每天生活在水火不容,吵來吵去,相互猜忌,彼此拆台中的婚姻又何來幸福而言,如此相濡以沫所構築的愛情和婚姻之圍城,還不如"相忘於江湖"來的洒脫,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

  自私構築的圍城

  我們注意到圍城的歷史背景是1937年,正直日軍侵華、國難當頭之時,這些個粉墨登場的各路角色,不乏留學歸來的學子、主宰言論喉舌的報社記者、傳道授惑的大學教授、飽讀詩書的文人騷客、"抗日救亡"的軍旅官兵,他們個個身懷絕技,絕頂聰明,他們每時每刻的出場總帶着沒完沒了國人所特有的吹牛、扯皮、挖苦、諷刺、狡辯、窩裡斗、看笑話、互拆台、佔便宜、管閑事、嚼舌頭、官僚作風、營私結黨、勾心鬥角、撒潑耍賴等諸如此類國之"精粹",時至今日,這些"國粹"依然大行其道,沒人在乎國家民族之興亡,所有人都圍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聚精會神的"耕耘"着。

  還是那一出辛楣宴請鴻漸、褚慎明、蘇文紈等人,惟妙惟肖,活靈活現:褚慎明有生以來,美貌少女跟他講"心",今天是第一次。 他非常激動,夾鼻眼鏡潑刺一聲直掉在牛奶杯子里,濺得衣服上桌布上都是奶,蘇小姐胳膊上也沾潤了幾滴。 大家忍住不笑。 趙辛楣捺電鈴叫跑堂來收拾。 蘇小姐不敢皺眉,輕快地拿手帕抹去手臂上的飛抹。 褚慎明紅着臉,把眼鏡擦乾,幸而沒破,可是他不肯戴上,怕看清了大家臉上逗留的余笑。董斜川道:"好,好,雖然‘馬前潑水’,居然‘破鏡重園’, 慎明兄將來的婚姻一定離合悲歡,大有可觀。"

  ……

  不一會兒的功夫鴻漸就喝高了,褚慎明、辛楣馬上就得到了幸災樂禍的機會:

  舉酒杯直着喉嚨灌下去,灌完了,把杯子向辛楣一揚道:"照--"他"杯"字沒出口,緊閉嘴,連跌帶撞趕到痰盂邊,"哇"的一聲,菜跟酒衝口而出,想不到肚子里有那些嘔不完的東西,只吐得上氣不接下氣,鼻涕眼淚胃汁都賠了。心裡只想:"大丟臉!虧得唐小姐不在這兒。" 胃裡嘔清了,噁心不止,旁茶几坐下, 抬不起頭,衣服上都濺滿臟沫。 蘇小姐要走近身,他疲竭地做手勢阻止她。 辛楣在他吐得厲害時,為他敲背,斜川叫跑堂收拾地下,拿手巾,自己先倒杯茶給他漱口。褚慎明掩鼻把窗子全打開,滿臉鄙厭,可是心裡高興,覺得自己潑的牛奶,給鴻漸的嘔吐在同席的記憶里衝掉了。

  斜川看鴻漸好了些,笑說:"‘憑闌一吐,不覺箜篌’,怎麼飯沒吃完,已經忙着還席了! 沒有關係,以後拼着吐幾次,就學會喝酒了。"

  辛楣道:"酒,證明真的不會喝了。 希望詩不是真的不會做,哲學不是真的不懂。"

  蘇小姐發恨道:"還說風涼話呢! 全是你不好,把他灌到這樣,明天他真生了病,瞧你做主人的有什麼臉見人?--鴻漸,你現在覺得怎麼樣?"把手指按鴻漸的前額,看得辛楣悔不曾學過內功拳術,為鴻漸敲背的時候,使他受至命傷。

  一桌酒,百相齊鳴!

  讀圍城就知道國人不乏私德,缺的是公德。每個人對自家的祖宗都是敬若神明,譬如方鴻漸、孫柔嘉對他們彼此的家庭,對他的父親,對他們的姑媽,說不上惟命是從,但也是有言必行,為了維護家和家人的尊嚴恨不怕得罪全天下的人,可國家興亡對他們來說就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一國如此,一個團隊也如此,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國興則民強。同樣的道理,一個團隊強大、威武,則團隊成員才會有尊嚴。

  《圍城》試圖想要通過方鴻漸這樣一個人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性、人情、生意、家庭、婚姻、大學、軍隊、國家等等這些是需要人們用誠信、善良、誠心誠意去經營,而非一己之私的專營!

  讀《圍城》,看人生百態,每個人角度不同看到的內容也不同,我摘選其中幾個點來與諸位分享,希望對諸位的生活、工作有所啟迪,幸甚!

  2015年12月於成都

回目錄

圍城讀後感

  圍城讀後感1200字(一)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者 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無聊。

  而在三閭大學着實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裡面充斥着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裡,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於這隻手,逆來順受的承受朋友的施捨,義無反顧得踏入愛情陷阱,事業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指示方鴻漸徒勞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

  除了方鴻漸,追了蘇文紈二十年的趙新楣總也踏不進她的那一座圍城,之後卻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運;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傳統思想這座圍城;兩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圍城。總而言之,文中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圍城,大多也僅僅是為了一點私立或者是一個面子,這也是民-國時期封建思想與崇洋思想的盲目結合所帶來的弊端

  自然,70多年前的事,如今再提似乎也是陷入了歷史這座懷舊圍城之中。錢鍾書先生以這樣幽默的語調,除了批判當時之人或頑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種種行為,調侃當時老人的迂腐、留學生的傲氣,揭露無謂的婆媳之爭、妯娌之爭、情敵之爭、同事之爭外,真正要闡明的就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圍城,人永遠逃不出無盡的壓力和束縛,永遠要在無形的四堵牆下過完一生。每一個人都逃不出這樣的命運,只是在於你在這圍牆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終想着去衝出圍城,那你永遠只能獨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價值。

  事實上,這座無形的圍城始終是存在的,只是錢鍾書先生把30年代的這座城具體形象化了,讓身處21世紀的我們看清了書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言之鑿鑿其實也是為了使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當代社會,競爭激烈,高手如雲,存在的明爭暗鬥、勾心鬥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就那還算單純的學生來講,學校、家庭、社會,每一個環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種行為都處於一個圍城。同學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里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光明與黑暗,從我們出生起就建造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只有在其中不斷拚殺,始終保持着一顆積極的心去創造這座圍城裡的異彩,讓圍城中的生活變的豐富。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逾越這座城牆,因為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於一座圍城之中。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發展與落後、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麼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丑也會被同化為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美好,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美好的理想。 《圍城》里,作者寫的是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這類人,只是"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的人類。

  《圍城》的主角——方鴻漸,買了假文憑的他由乘船回國,到與蘇文紈、唐曉芙、沒見過未婚妻面的岳家一一疏遠,再到一行人同去三閭大學,再到方鴻漸與孫柔嘉這間為家庭和事業而發生種種爭吵最後分開,不經意的使人對方鴻漸由了解而同情,由同情而關切。他與蘇小姐、唐小姐這間的糾葛,是他身陷愛情的圍城的時候所經歷的,最終他與孫柔嘉結婚可又鬧得不歡而散,方鴻漸面對的愛情的圍城是不成功的。

  在三閭大學的經歷可謂是方鴻漸事業上的圍城了。在這一"城"里,充滿了勾心鬥角,方鴻漸也受到了不少的傾軋,最後還是離開了三閭大學,可見,方鴻漸面對的事業上的圍城也是失敗的。在整個故事中,方鴻漸先是在周經理銀行工作,而後在三閭大學任教,接着在報館資料室上班,每次都沒有混得出人頭地,也與他帶着點玩世的態度處世有關吧。

  圍城讀後感1200字(二)

  《圍城》這部小說在高中可以說就早有耳聞,一直很想去拜讀一下,然而由於高中時間的原因,一直沒空去讀,進入大學以後,終於有幸將《圍城》看了一遍,《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無聊。而在三閭大學着實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裡面充斥着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裡,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於這隻手,逆來順受的承受朋友的施捨,義無反顧得踏入愛情陷阱,事業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指示方鴻漸徒勞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

  除了方鴻漸,追了蘇文紈二十年的趙新楣總也踏不進她的那一座圍城,之後卻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運;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傳統思想這座圍城;兩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圍城。總而言之,文中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圍城,大多也僅僅是為了一點私立或者是一個面子,這也是民國時期封建思想與崇洋思想的盲目結合所帶來的弊端。

  自然,70多年前的事,如今再提似乎也是陷入了歷史這座懷舊圍城之中。錢鍾書先生以這樣幽默的語調,除了批判當時之人或頑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種種行為,調侃當時老人的迂腐、留學生的傲氣,揭露無謂的婆媳之爭、妯娌之爭、情敵之爭、同事之爭外,真正要闡明的就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圍城,人永遠逃不出無盡的壓力和束縛,永遠要在無形的四堵牆下過完一生。每一個人都逃不出這樣的命運,只是在於你在這圍牆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終想着去衝出圍城,那你永遠只能獨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價值。

  事實上,這座無形的圍城始終是存在的,只是錢鍾書先生把30年代的這座城具體形象化了,讓身處21世紀的我們看清了書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言之鑿鑿其實也是為了使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當代社會,競爭激烈,高手如雲,存在的明爭暗鬥、勾心鬥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就那還算單純的學生來講,學校、家庭、社會,每一個環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種行為都處於一個圍城。同學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里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光明與黑暗,從我們出生起就建造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只有在其中不斷拚殺,始終保持着一顆積極的心去創造這座圍城裡的異彩,讓圍城中的生活變的豐富。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逾越這座城牆,因為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於一座圍城之中。

  生活21世紀里,生活的圍城依然存在,在這個競爭激烈,知識大爆炸的時代里,不管是來自學習、工作,還是生活的壓力,都將人們置身在一堵又高又無邊際的圍城裡,對名利的追逐,對金錢的渴望,將人們壓得透不過氣來,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被為外人羨慕為象牙塔般的生活,可是很多大學生也被關進這座無形的圍城裡面,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在單純,人際交往變得複雜,學會了鈎心鬥角,而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又面臨找工作的壓力,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大學生就註定要在這座圍城裡出不來呢?我認為此言差矣,困在生活的圍城,大多數是由於自己將心置身在圍城裡面了,所以給心安上一對翅膀,就能飛出這座圍城,看到廣闊的天地。

  所謂給心安上一對翅膀就是,將心態放好,給心靈減負,生活需要正能量,需要積極向上,而不是抱怨,對於人際交往,我想只有對於別人推心置腹,以誠相待,別人也一定會對你以誠相待的,所以不要抱怨,不要消極,樂觀向上才是年輕人該有的態度,而對於工作,我想畢業既失業是對於那些毫無準備的人說的,因為我堅信機會是有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只要你在大學里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我相信你的前途將會是一片光明,圍城再高,只要我們能給心安上一對翅膀,我們就一定能飛出圍城,感受天地的磅薄大氣,創造美好人生。將圍城擊化解與無形之中。

  圍城讀後感1200字(三)

  錢鍾書說:"婚姻是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我說:"心靈也是一座圍城,生活在自己的陰影中,只會越困越深,只有戰勝自己,才能走出圍城。"

  ——題記

  先哲們曾說過:"外在的敵人縱然強大,但最大的敵人莫過於自己。要征服世界,首先就必須征服自己。"

  的確,面對生活,有的人因為曾有過失敗,便不敢主動去接觸;有的人因為平凡,便以為無能而不想去接觸;有的人則因為已經取得過成績,怕弄不好有損自己的榮譽而不願去接觸。……他們總是生活在自己心靈的陰影中,受到心靈的束縛而不願去嘗試,不願去拼搏,最終也只能在心靈的圍城中越困越深。因而,只有不看自己才能有所突破,才能有所超越。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面對困境與束縛,只有戰勝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愛迪生作為美國的發明大王,在他的發明中,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就如發明燈絲而言,他就歷經了1000多次的失敗,但他並沒有放棄,並沒有因此止步不前,而是在困境中振作,從失敗中奮起,坦然地面對挫折,最終,他取得了成功,成為大名鼎鼎的發明大王

  彌爾頓曾說:"人是有意志的動物。"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這麼一個人,一個真正的人。他很平凡,甚至比平凡人還要平凡。因為他先天殘疾。但他並沒有就此而放棄自己。他堅信"瀑布是江河走投無路時創造的奇迹。"因此,他努力克服着自己的自卑心理,戰勝自己並不斷嘗試,不斷奮鬥,最終成為意大利首屈一指的小提琴家。被人稱為是:"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是新一代哲學家們的提法。在世界各國的印象里,中國女排是一個神話。她們曾經創造了奧運會的五連冠,她們創造了驕人的戰績,她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們並沒有在成績面前沾沾自喜,更沒有怕有損自己的榮譽而不願拼搏,她們沒有像克拉克那樣束縛在心靈的圍城裡。她們不斷地奮鬥拼搏,因此她們成功了。她們再次取得了奧運冠軍。

  的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失敗面前,我們不應當氣餒;在平凡面前,我們更應當執着;在成功面前,我們更應當拼搏。人生最大的對手莫過於自己,只有走出心靈的圍城,才能取得成功。

回目錄

圍城讀後感

  《圍城》讀後感2000字

  《圍城》主要是以主人公方鴻漸的生活道路為主線來描寫的,刻畫了方鴻漸從留學回國后在事業、愛情、家庭中進出圍城的故事。

  在海外留學期間,方鴻漸一直困在父親和親事的圍城之中。為了父親的期望,不惜買假文憑,但他又不算是一個徹底的壞人,在買了假文憑之後內心非常的慚愧和掙扎;同時糾結在父親安排的親事之中,作為一個現代青年雖然不滿意家裡安排的親事,但忌憚父親的威嚴,不敢做出反抗。從這一點上來說方鴻漸是一個可憐的人,他不能把控自己的生活,卻也沒有反抗的勇氣。

  留學回國后,方鴻漸又陷入自己的愛情圍城之中。方的未婚妻不幸重病身亡讓他走出了親事的圍城,他卻又走進了自己設下的愛情的圍城。蘇文紈容貌美麗、家庭富裕、高傲的性格、矯情造作,她喜歡上了方,但是方卻在無意中愛上了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相比蘇文紈,唐曉芙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比較真實、集美貌、智慧、青春於一身的鄰家女孩。由於方鴻漸的優柔寡斷和逃避,使得自己與蘇文紈破裂的同時也失去了心愛的唐曉芙。在這段故事中,方鴻漸表現的比較懦弱,再被蘇文紈玩弄於手掌之中卻不敢挑明自己的真愛,面對真愛遇到阻礙卻沒有堅持,到最後什麼也沒有得到。終於走出了愛情的圍城,接下來他走入的又是哪裡呢?

  赴邀三閭大學,方鴻漸又走入趙辛楣的圍城之中。方鴻漸與趙辛楣從蘇文紈的“情敵”變成了知己好友,由趙辛楣推薦,在時局動蕩的情況下共同去三閭大學做教授。在赴邀的途中一共有5個人,未來三閭大學的訓導長李梅亭,副教授顧爾謙,助教孫柔嘉,再就是趙辛楣和方鴻漸。李梅亭滿口仁義道德,虛榮猥褻,荒唐可笑,不能夠稱得上一個教授;顧爾謙則是一個攀龍附鳳、專事吹捧的勢利小人,在途中的表現讓人倒盡胃口;而孫柔嘉則是一個表面柔柔弱弱,卻是個非常有心機的女人。他們5個人的南下之行也成了文章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都說要看一個人待人接物、處理事情怎麼樣,就要和他一塊去旅行,看了這部分內容真是把這句話表現的淋漓盡致,五個人的個性特點在旅行中暴漏無疑。

  結束了辛苦的旅程,到達三閭大學,方鴻漸也走入了這個更大的事業圍城中。三閭大學校長高松年的偽君子、道貌岸然、老奸巨猾,表面維護教育,私下裡卻對王太太別有情愫;韓學愈和方鴻漸一樣購買假文憑,撒謊和不帶眨眼睛的,老謀深算、結黨鞏固地位,一直也想為韓太太謀個職位;汪處厚憑藉自己的政治背景搶走了李梅亭中文系主任的位置,他終究是幸運的,原配離世娶了比自己小20歲的汪太太並寵愛有加;其他的小角色同樣也是平淡卻會在某一點上嶄露頭角,讓人不齒。三閭大學中的勾心鬥角,讓方鴻漸雖然疲憊卻也無力掙脫出來,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什麼大的用處的人,卻也不安於自己只是一個副教授,最終還被人辭退的現狀。事業的圍城終在趙辛楣因與汪太太的緋事而離開和高松年的道貌岸然中的結束。事業的圍城方鴻漸也不能說一無所獲,他終究覓得一妻,那就是孫柔嘉,可以說他是“被結婚”,迷迷糊糊的在一些流言中把原本沒有的故事變成了現實,他到底愛不愛孫柔嘉可能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走出了事業的圍城,方鴻漸最終走進了孫柔嘉為他精心設計的婚姻的圍城中。方鴻漸與孫柔嘉在返回上海的途中結了婚,這對雙方來說都不能算是令人滿意的結合。孫柔嘉思慮周密、心機頗重,對於方鴻漸她想要完全掌控。他們的結合在起初還只是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方鴻漸也會遷就愛妻,但回到上海后兩家親人的介入是的他們的爭吵升級而且頻繁,雙方不再輕易妥協。最終,方鴻漸與孫柔嘉的婚姻在方的辭職后達到巔峰,他們的婚姻生活最終破裂。方鴻漸走出了婚姻的圍城,他是不是願意,他是不是慶幸我們不得而知,但我覺得他婚姻的破裂對他來說也許真的是一種解脫。

  下一站,方鴻漸準備去投奔在重慶的趙辛楣,他又將走入怎樣的圍城之中就要由我們猜想……

  《圍城》給我們刻畫的方鴻漸是一個悲劇的角色,而他的悲劇就是來源於他的性格:逃避退卻、優柔寡斷、虛無主義、缺乏主見等,性格決定命運,方鴻漸的性格決定了他始終不能走出別人或者自己為他設定的圍城。

  我們現在的生活又是怎麼樣的呢?很多人小時候為了父母的期望,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鑽進枯燥無聊的課本中,努力學習,考上了好的大學;大學畢業之後又聽從父母的決定進入安排好的單位,努力從事着自己並不喜歡的職業,雖然不喜歡但是也沒有反抗的勇氣;到了一定的年齡又是聽從父母的安排不斷的相親,以父母的標準找到一個老公或者老婆,慢慢的更加沒有推倒一切重來的勇氣了……我們是不是也活在一個圍城裡面,當有機會走出來的時候我們沒有勇氣,當一切成定局的時候我們卻又不甘心,是我們都忽略了裡面的風景還是我們一直在期望圍城外的精彩。

  也有很多人說《圍城》是在講述我們現實中的婚姻,沒有結婚的人想進入婚姻的圍城中,而在婚姻圍城中的人卻想要掙脫出來獲得自由。對於婚姻來說,當我們在圍城外的時候我們就要享受自由的快樂,當我們進入圍城的就要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

  《圍城》耐人尋味……

回目錄

圍城讀後感

  《圍城》我是先看電視劇,後來有斷斷續續讀丁些片段(這本書情節連續性不強,確實可以跳着讀),最近才—口氣從頭到尾將整本書讀完。讀完以後,對這本書又有了些新的認識。

  有的報道說,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單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着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說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說謊就說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 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着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也許從第—,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還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希望自己能夠使家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

  —種是真正大寫的入,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才能,他們有他們高尚的情操。他們是因為他們近乎模範的舉止,才贏得別人的尊重。而另—種,則是完全相反的。他們用旁門左道,說謊時,能夠令自己都騙過來。他們深有城俯,他們的行為舉止有時真是沒有良心可言。而社會上更多的,是後者,從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凱用了多少手段才當上大總統 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就連現在的企業在商場上競爭,也用盡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面對這些時都能夠狠下—條心的。多數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麼一點的良心,有那麼—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也知道世道的艱險,可是並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此。它寫出了人們不願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環境。

  世道的艱險,可是並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回目錄

圍城讀後感

  《圍城》讀後感800字

  許多人認識錢鍾書,都是從他的大作《圍城》開始的,我也一樣,不同的是,許多人迷上了錢先生語言的“犀利”,而我對錢先生後續的了解,也僅限於幾篇短篇,對錢先生的其他大作再也不敢高攀。但就我的才疏學淺,卻忍不住妄加評論。

  不明白看《圍城》有什麼益處,書中所塑造的各個人物,方鴻漸、孫柔嘉、趙辛楣、蘇文紈------除了唐曉芙尚有一點可愛之處外,其他人全部都該一棍子打死的,或奸詐、或小器、或無能、或吹噓、或自戀、或淫蕩、或難伺候、或討人嫌,更多的是影響市容環衛的;不知是不是因為錢先生身上沒有夸人的細胞,貶人的能耐卻大長。這樣的人物設定,從主角到配角到跑龍套的角色,幾乎沒有一個我們能從他身上學到東西的,讀來何用?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恐怖”片段就是一個胖女人在給孩子抓虱子,錢先生把她的手指比喻成五條香腸,閱罷在下頭皮發麻,頓時深切體會到洗頭的重要,不知這是否正是錢先生對我們的循循善誘?如果說許多人喜歡錢先生就是因為我前面提到的語言的“犀利”,那麼在我看來,“犀利”無異於“刻薄”。錢先生的比喻非常夠味,但有些比喻實不得當,比如他竟然能將新人比喻為扒手,讀者也只能佩服他的勇氣了。

  說起刻薄,似乎也有一個人是以“刻薄”著稱的——魯迅。但是由於時代的局限,錢先生的刻薄較魯迅的刻薄便小家子氣了不少。錢先生的刻薄彷彿不需要有任何人得罪他,只要是他筆下的人物,不管正邪都要被刻薄一番,刻薄就是錢先生的本性。而魯迅就敵我分明,有理有據,需要時信手拈來,不用時揮之即去,刻薄是魯迅的戰鬥工具。

  要講錢先生對我們這一代的影響,好像有這麼一個人每天都在喊着“錢鍾書萬歲”的,他好像叫韓寒。現在的韓寒是挺成功的,至少幾本書銷量都能過百萬,但他學習錢先生偏偏走樣,以致那些先讀韓寒再讀錢鍾書的少男少女們懵懂地將錢先生的刻薄引申為幽默更延長成搞笑,於是一代大師的作品就被當成笑話影響着我們這一代。這當然不是錢先生的錯,但又是誰之過?

  文章雖不值錢,紙墨也並不費錢。批了這麼多,並不因為錢先生教訓的:嫌臟就表示愛潔。

回目錄

圍城讀後感

  《圍城》讀後感

  《圍城》里最令人最熟悉的語句自然是那句:“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發展與落後、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麼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丑也會被同化為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美好,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美好的理想。

  我們的生活中“圍城”隨處可見。不僅僅是戀愛婚姻、工作事業,還有學習生活、交友處世,無一不有一個“城”把我們“圍”着。“圍城”——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錢鍾書用幽默的語言、深刻的哲理、巧妙的比喻,站在一定高度俯看人生,批判了人性的醜惡、虛榮。如:“夜彷彿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了,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隱褪后的夜色也帶着酡紅”、“孫太太眼睛紅腫,眼眶似乎飽和着眼淚,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麼輕輕一碰就會掉下來”、“蘇小姐雙頰塗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暈出紅來,像紙上沁的油漬,頃刻布到滿臉,靦腆得迷人”。又如:“我們一天要想到不知多少人,親戚、朋友、仇人,以及不相干的見過面的人。人事太忙了,不許我們全神貫注,無間斷地懷念一個人。我們一生對於最親愛的人的想念,加起來恐怕不到一點鐘,此外不過是念頭在他身上瞥過,想到而已”、“一個人的缺點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時候尾巴是看不見的,直到他向樹上爬,就把後部供大眾瞻仰,可是這紅臀長尾巴本來就有,並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標識”。這些語句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時而讓人忍俊不禁,時而又想像着作者所描述的情景,給人深深的同感,彷彿身臨其境、如見其人。

  當我讀完全文後,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感到意猶未盡,故事戛然而止了。是啊,一切就這樣都“結束”了嗎?對於主人公的故事,對於整個《圍城》,讓人去細細地思索、靜靜地品味、慢慢地鑒賞。全文最後一句話:“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這種時間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蒼涼與變遷嗎?

  讀完《圍城》,從主人公精彩而又獨特的故事前後,我看到了作者所表達的人性和表現的哲理,以及作者在文中生動傳神的描述。筆者認為,這些精髓需要我們去理解、去意會、去感悟……

回目錄

圍城讀後感

  《圍城》讀後感1000字

  看完了《圍城》,感受頗深。曾經看到過某本書上將《圍城》列為中學生必讀的課外書。我認為不太合適,並不是圍城有多麼高深難解,而是書里某些內容閱讀時需要社會閱歷,人生歷程。高中生能讀懂裡面詼諧的語句,巧妙的比喻,辛辣的諷刺。但不一定能讀懂裡面的人,人的心以及人的心裡感受。

  《圍城》並不深奧,是的,它的情節並不複雜,人物也不多,篇幅在長篇小說中也不算太長。但是那數十個人物的性格卻在寸土寸金的字裡行間里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例如寫小人,小人物的表現無不是無恥,奸詐,虛偽,氣量狹小。錢鍾書筆下的小人,各自有各自的小人法。李梅亭的小人,就跟高年松的小人不一樣。

  初讀《圍城》的那一次最大的心裡感受也是這篇小說跟我以前讀過的小說相異。它並沒有去塑造一個正面的形象或者是去讚美它。裡面絕大大多數人物,尤其是首要人物錢老都不遺餘力的去譏諷,嘲諷,奚落。以至於有部分人看完《圍城》後會說寫方鴻漸那樣一個人有什麼好處。或者它的好處就在於那些奚落,嘲諷,它就像一把冰冷的手術刀剖析了那個時代所謂的知識分子階層。將他們的冷漠,自私,狹隘,封閉,軟弱等等劣根性了解透徹展現時讀者面前。《圍城》它或許沒有我們閱讀傳統小說是對書中偉大人物,崇高情感的崇拜和感動。但是我們對書中人物的性格,命運無相異情,嘆息,鄙視,尤甚對當時國內那個時代的命運都布滿了一種悲切和憂心,這裡的情感也是複雜和真摯的。《圍城》是一部批判的小說。錢老以他獨有的幽默和諷刺手法來寫《圍城》並沒有使批判失之厚重和嚴厲;反而能直指那個時代國內社會的病根,能夠想象《圍城》初版發行之時定讓讀者有心頭棒喝的心裡感受。

  錢老學識淵博,筆力高深毋庸置疑。出色之處書中俯拾皆是。裡面引經據典之貼切,簡直妙到豪顛。古今中外之經典,全部信手拈來,卻又揮灑自如。非凡難能可貴的是錢老寫婆媳之中,妯娌之中的猜忌,彼此的鄙薄,貌合神離,搬弄是非等等這些女生作家所擅長的題材也描寫得無不入木三分那些嬉笑怒罵場合,那些拌嘴弄舌的眉眼,那些惺惺作態的情致簡直讓人心裡感受歷歷在目。這兩年有作家長篇大論的專門出書寫婆媳那些事,我草草看過甚覺的那些婆媳矛盾大有拼湊和製造之感,其寫作功力和創作境地與錢老那確實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可惜現時像那樣的好作家太少。現時是個文化快餐,情感速食的年代,書中情節大起大落,情感大悲大喜,經不起咀嚼。我希望我四周的朋友或者同齡人能夠看些書,能夠看些像《圍城》那樣有部分深度和好處的好書。當你鍾情於韓劇給你帶來的眼淚或者港台劇製造的那些爆笑,提示大家花些時間精力在某些關於嚴厲題材,站在理性角度寫出來的有深刻好處的書,那樣你的眼淚或者歡笑會顯得有價值得多。

回目錄

圍城讀後感

  《圍城》讀後感

  讀《圍城》,第一次這樣的走進自己,第一次如斯的審視自己,第一次從一個虛構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那麼多的影子。

  每每翻開圍城,感覺不是在看方鴻漸、趙辛楣、蘇文紈等人的離合悲歡,而是身臨其境的感受自己的缺點及不足。在這個世界上,什麼都缺,唯獨不缺的像方鴻漸這樣的小人物。有時候覺得方鴻漸是一個人,雖然興趣頗廣然而毫無所長,雖然不善交際但也為人真誠,,雖毫無主見卻也性情中人。又有時候覺得他是一群人的複合體,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可以折射出世人的部分性格“光輝”,他不是英雄,卻比英雄更加的震撼人心,攝人心魄。

  方鴻漸的時代,正式抗日戰爭打的火熱的年代,錢老避開抗日英雄,卻對一個“是一個東西,卻毫無用處”的民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大寫特書,錢老用意何在?書中方鴻漸、趙辛楣等去三閭大學的途中,對抗戰後方的交通道路、生活風情的描寫,加上絕口不談“抗戰到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等日益高漲的民族愛國主義,去描寫大部分中國人民在國難當頭的情況下所表現出的劣根,以《圍城》煌煌幾十萬言,去滌盪國人心靈,是國人自慚而自省,雖然方鴻漸、趙辛楣、李梅亭等不是英雄,錢老匠心卻是十足的英雄了!

  古人云:“詩言志”,古人詩詞唱委婉達意,婉約表情。像劉禹錫考進士之前問張籍自己水平如何:“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像張籍拒絕李師道的邀請:“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錢老圍城亦不是另有深意?

  書中方鴻漸的愛情故事貫穿整個小說始終,從鮑小姐、蘇文紈到唐曉芙、再到孫茹家,方鴻漸圍繞這四個女人的離合悲歡,撇開錢老描寫國人本性及對婚姻圍城的詮釋不講,除此之外,錢老是否更有他意?圍城之意,可以理解成對城外失望的人對城中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城中失望的人對城外幸福自由的渴望。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孫茹家四人的性格截然不同,大相徑庭,可以看作四種不同的生活方式或政治體制抑或團體派別。鮑小姐性感迷人,雖為人輕浮但其巫山雲雨、黯然銷魂實在令人難以抗拒,但其追隨者一旦對其無用,則毫不客氣的予以拋棄,跟着這樣的領袖或團體、制度,廣大的勞苦大眾、小人物們是得不到任何好處和利益的。蘇文紈具有文人氣質,膚白色美,然而心機太重,所欲太多。恨不得所有男人對其頂禮膜拜,全部擺到在其石榴裙下,可稍有背叛或不如意,便讓方鴻漸與唐曉芙的愛情死無葬身之地。伴君如伴虎,如方鴻漸之小人物很難再其身邊擁有出路。唐曉芙天真爛漫,善良無邪,是人們理想世界所在,是烏托邦,是夢中的普羅旺斯,是不能夠到達的。孫茹家正是方鴻漸的實際“政府”切身統治者,方鴻漸是其圍城中的人員,一番利誘,方鴻漸對其產生了政治認同感,繼而走進了她的圍城,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方鴻漸突然發現孫給不了其自由幸福的生活,給不了進城之前所描繪過的宏偉藍圖,最終分道揚鑣,便是十分的可以理解了。

  唐太宗有言:“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宋朝開國宰相趙普云:“吾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圍城》這部著作不僅對個人有滌盪心靈、反思己行之功,更對統治者亦有警示、規勸之義。

  此番言論,雖屬臆測,實是所感,如有不當,尚請尊者斧正,謹再拜。

  錯字十三畫

  2011年4月16日上午於圖書館

查找更多圍城讀後感(共11篇),請進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