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工作體會 > 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下鄉心得體會

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下鄉心得體會

手機:M版  分類:工作體會  編輯:得得9

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下鄉心得體會 標籤:軍訓心得

  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下鄉心得體會

  麻風病俗稱“大麻風”、“癩病”,古稱“癘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該病早期主要侵犯病人的皮膚和周圍神經,晚期對機體各個系統和臟器產生破壞性損害,造成病人殘疾或死亡,是嚴重威脅和摧殘人類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麻風病人達200萬例,分佈在經濟較為落後的亞、非、拉各國。

  在浙江省皮研所嚴麗英書記的帶隊下,我們一行9人於5月19日晚抵達黔西南州,州皮防中心王應瓊院長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在他們的妥當安排下,分為四個組,我與杭州市疾控李欣、慈溪市皮防院周嫻一組,安排到麻風病高流行縣市-興義市,其他三組分別去了興仁、安龍、晴隆縣市進行現場交流學習。

  興義市屬貴州省麻風病高流行縣(市)之一,全市21個鄉鎮8個街道辦事處及頂效開發區具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可能與地理位置(毗鄰雲南、廣西)經濟落後,生活質量低,人口密度大,居住條件差(潮濕、擁擠)等因素有關。

  根據興義市皮防站麻風病防治終期評估報告顯示,截止到2010年底止,全市累計發現麻風病人1862例,其中多菌性816例,少菌型816例,累計治癒1734(MB1048例,PB686例),死亡及其他減少1107例,累計複發68例,其中DDS單療複發59例,MDT治癒複發9例,患病率0.47/萬,發現率為1.37/萬。其中存活麻風病人755例,死亡927例,外遷13例,失訪167例。存活的755例病人中,社防病人681例,麻風村74例。2010年底尚有現症病人38例,治癒者717例,I級畸殘病人536例,II級畸殘病人144例,存活病人中可見畸殘率達19.07%。

  從2006年到2010年,興義市累計發現新複發麻風病人60例,其中新發病人56例,複發4例(DDS治癒複發3例,MDT治癒複發1例),新發現病人中男性45例,女性為11例,男女之比為4.09:1。MB 42例,PB 14例。15歲以下兒童麻風佔5.35%,II級畸殘率23.21%。對發現的新複發病人及時給予了聯合化療。現在的麻風病人,也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包容和關愛。

  5月21日上午,“興義市皮防站麻風病防治科”,王永紅科長正在為一名年輕小伙做檢查,這名小伙是威舍鎮人,二十來歲,屬於新發病人,前段日子檢查出感染了LL麻風,於是專門前來要求檢查。王科長同意我們前來觀摩學習,病人也很配合,我們很激動,因為來興義市的第三天,我們就面對面實訓了一堂生動的麻風課程,這天,我們主要參加了對該病人的健康狀況的調查,密切接觸者的檢查以及對病人講解了預防麻風畸殘需要注意的事項等,並在王科長的指導下,我們分別對該病人的神經功能做了相應的檢查並將檢查結果記錄在“麻風病人神經功能記錄表上”。

  王科長查看了患者手上、背上和腿上的皮膚損害,還拉着患者的手,用筆輕觸患者手上還有腳上的部位,探查患者的知覺反應。小夥子手上的知覺還是有的,但腳上知覺已經全部喪失了,已經有傷口了,並且開始潰瘍,王科長用軟膏給他塗抹傷口,並給患者發了一個月的治療藥品,並叮囑要及時、堅持用藥。

  5月23日一早,我們就來到了興義市皮防站,王科長告訴我們,去各鄉鎮給病人送葯換藥稱為下鄉,有時他們一下鄉就需要走遍十幾二十個鄉,可能20多天才能回家。我們知道這次下鄉應該也不例外,所以早早準備好了一些必備的洗漱用品了,由於有幾個病人過來拿葯,我們耽擱了一會。9點半左右開始出發了 沿途的風光就像書上說得那樣山清水秀,貴州山裡的人們都在忙碌地為生活而奔波,有的騎着摩托車趕着上班,有的在路上匆匆地走過……可是可以看出這裡的每個人都流露着一種滿意的笑容,因為他們還有希望記掛着。

  花了三個多小時的車程才能到達雄武鎮,可是我們每個人都快被凹凸不平的山路給震得散掉骨頭了。大家相互取笑道,如果每天這樣的在山路上顛簸,肯定能瘦身,比吃任何減肥藥效果都好哦。沿途看見的除了山還是山,偶爾看見的幾個路人也是已經被歲月吞噬的長者,隨着雄武鎮的靠近路人也沒有再出現過了。最難走的那段石頭路我們只能全隊的人下車幫忙推車才能過去。不通車不通路的地方只能手腳並用的爬,有些山路邊上就是懸崖,稍不留神掉下肯定會粉身碎骨了,大家一路上膽戰心驚的,慢慢的向前移動着,王科長一臉的欣慰,道你們沒來之前我還怕你們不習慣走山路呢,看來是我想多了,你們真的很不錯,這種親身體會將使你們終生難忘呀!

  深深地記得一下車感覺自己就像被一圈的大山包圍着,密不透風。只有三三兩兩的房子,也就是這裡的村民居住的地方了。儘管之前已經有心理準備我們將會面臨著怎樣的惡劣環境,可是看見了前面快要塌的茅草屋頂,還有為了防止漏水而鋪上的快要掉下來的席子,黑漆漆的廚房,陰森恐怖的洗澡房,還有那些為了生計已經擔起生活重擔的兒童,我感受到這次我們是真真正正地要融入到當地村民的生活當中了。可惜的是,我們去的第一戶病人不在家,聽他們鄰居說他們外出了,心裡有點小小的失落,王科長說,他們也常碰到這樣的情況的。

  從這名患者家中到停車點要走30分鐘,該去下一戶病人家了,在早春暖陽直曬下,大家都走得渾身發熱直冒汗。其實對於王科長來說,這樣30分鐘的路程根本不算什麼。在過去的歲月里,為麻風病人發葯、上藥、做檢查,他的足跡踏遍了興義市的29個鄉鎮及街道辦事處,走路幾個小時甚至幾天到一名患者家中的情況,已是家常便飯。

  興義市境內多山,溝壑縱橫,轄29個鄉鎮,33個社區,180個行政村,聚居着漢、布依、苗、水、回等27個少數民族,由於當時的經濟水平限制,交通極其不便,同一個村的兩個組,單程走路甚至需要三四個小時。一般是先坐汽車到能通路的鄉上,然而再走路到各病人家中。

  用王永紅科長的話來說,麻風病工作,不是病人來找醫生,而是醫生去找病人。興義市的麻風病人分佈在各鄉各鎮,或者個別小村莊,有時候跑了半天,才找到患者的家,但是患者有可能上山放羊或幹活去了,所以只能第二次再來。“能順利找到患者,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

  就這樣穿行在山嶺溝壑間,走訪每一名麻風病人,辛苦歸辛苦,好在由此也熟悉了每一名病人的情況,跟他們建立親近、信任的關係,這對於麻風病的防治工作極為有益。王科長稱,很多年前,他去病人家中,已經不會穿上白大褂,戴上手套和口罩了,那種“全副武裝”的日子已經成為過去。他表示,這樣做一是源於正確的防治知識,二是給病人一種心理上的接近感。用王永紅科長的話來說,麻風病工作,不是病人來找醫生,而是醫生去找病人。興義市的麻風病人分佈在各鄉各鎮,或者個別小村莊,有時候跑了半天,才找到患者的家,但是患者有可能上山放羊或幹活去了,所以只能第二次再來。“能順利找到患者,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

  在有些村子里沒有煤氣,沒有自來水,甚至沒有電,有的話也是限量供應的,我們帶過去的手機也成了擺設,由於山裡面沒有信號,只能看看時間咯,第一天下鄉總共拜訪了4戶人家,其中一戶不在家,實際只走了3家,因為去到第二家的時候已經到吃中午飯的時間了,時間比較緊,我們就在車上把早上特地買的30多個包子當中午飯了。吃了一頓簡簡單單的午飯。我們又開始工作了,這裡的村民,大都是老人,平均年齡65多歲。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了,雖然他們都是已經康復的麻風病患者,但是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些後遺症。主要是:神經損傷主要見於周圍神經干,表現為皮膚的感覺障礙和受損神經所支配的肌肉變的軟弱無力。周圍神經損害后的併發症:如手足麻木、無汗,晚期可出現皸裂、潰瘍,甚至骨和組織吸收。所以這裡的老人大多數是行動不太方便的,有的更是已經被截肢了,有的皮膚潰爛得已經發臭了。哪怕由感冒、高齡等原因引發併發症,由於醫療條件的限制也沒法得到足夠的醫療護理。可是他們都很熱情,對我們的到來都表示很開心。

  忙碌了一天,晚上11點左右,我們的車到了一家小餐館,大家都餓的不行了,可是在山裡面,的確不容易找到吃的,一上來熱乎乎的飯菜,雖然沒幾個菜,就被我們一掃而空了,每個人都吃了滿滿三大碗米飯,大家都很興奮,要知道我們三個女孩子在家最多才吃一碗米飯的。不過我們並不是嬌生慣養的,很快我們就可以融入到這裡的生活方式中了。

  第二天我們起得很早,繼續到病人家中進行關於家庭用藥知識的宣傳和老人用藥現狀的調研。這裡的老人大多數每天只吃兩頓飯,而且很多早飯跟晚飯一起做好。而且他們有些不能下田種菜,只能種些白菜,玉米之類的食物,對於肉類也只能靠外面偶爾有些賣剩之後拿來村裡賣的豬肉,而且那些肉的衛生條件很不好。

  黑夜降臨,這裡的夜晚來得比較晚,8點半才天黑的,抹黑在山路上顛簸,每個人心裡都怕的要命,旁邊都是懸崖,而且還沒有路燈。只有車上的兩個微弱的燈光照射着前方蜿蜒陡峭的山路,師傅是個駕齡30多年的老司機啦,不過還是開的很慢,舉步維艱呀。第三天晚上等我們回到住的旅館之後,也差不多11點左右了,大家都急沖沖的想去洗澡,沒想到竟然停水了,我們只能靠着幾瓶礦泉水洗漱。更惡劣的是我們住的地方連床單枕套都是黑的,看來這裡缺水也是蠻嚴重的呀。由於我們一直在調研,所以住的地方也是不固定的,通常住的地方離我們第二天要去的鄉鎮會比較近點,這裡還經常會停電,停電之後更是什麼都幹不了了。或許夜晚對於這裡的人們來說比白天更加恐怖吧。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相繼走了魯布格、捧乍、豬場坪、七舍等幾個鄉鎮,每個鄉鎮相繼呆了幾天,在路途中,連司機都走錯好幾次路了,平常也幾乎沒有司機肯進村裡。既然這裡的生活這麼地單調,這麼地惡劣,為什麼他們不離開這裡,去麻風村居住呢?原因有好幾個,第一,他們以為麻風村是把他們關押起來,不會再擁有自由和自己的財產。第二,家裡還有小孩要帶,小孩的父母都去打工了,孩子沒人照顧。第三,已經不想離開這裡了,而且他們已經安於現在這種不被打擾的生活了,突然間叫他們離開這個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那也已經是不可能了。

  當我們要離開的時候,有些病人,還是一直站在高高的石頭上看着我們遠去,霎時間我們都被感動了。短短几天的工作我們能夠為他們做的也只是聊聊天,派發一下藥品而已,幫不了多少忙。短短几天也讓我知道在我們不遠處還有個被世人遺忘的角落,他們與世隔絕,卻不是桃花源記裡面那個美麗的小村莊,而是一個迫切需要世人去注目、去關心的簡陋的小村子。我們呼籲消除對麻風病康復患者的歧視,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夠得到相應及時的藥物以及醫療治療,祝願他們都身體健康!

  王科長告訴我們,其實外界對於麻風病人的害怕,主要是麻風病晚期給人體帶來的畸殘,事實上麻風病可防可治,只要早發現、早治療,許多病人治癒后不但不會留下畸殘,而且和正常人完全一樣。

  至此,我們2周的下鄉訪村的行程結束,我得到了很多,看到了很多人看不到的方方面面,感受了很多以前未曾有過的感受,當然也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只希望往後的日子裡,我們都可以珍惜一切,懂得寬容,寬容別人,寬容這個世界,也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還能相聚。更多的,還是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關注這一弱勢群體的行列,讓我們在彼此的世界里都不再孤單。

您正在瀏覽: 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下鄉心得體會
網友評論
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下鄉心得體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