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日月潭教學反思

日月潭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日月潭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日月潭教學反思

  一、教材簡析

  《日月潭》描繪了台灣風景區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寶島台灣,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作者首先介紹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稱的由來,最後介紹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風光。本文文質兼美,五個短小的自然段生動和諧地展現了日月潭的迷人風姿。教學中我主要通過情境促讀,讀中悟情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景之美、文之美的品味,激起學生對日月潭及台灣寶島的熱愛之情。

  二、設計思路及不足

  在識字環節中我運用了多種形式的識字方法幫助學生識字,而且難度遞進,環環相扣,讓學生慢慢的由認讀加拼音的字到去掉拼音后的認字,學生在不知不覺的遊戲中就把文中的字認識了。

  在課文教學中,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將文本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圖片,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的風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然後以讀代講,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悟、理解,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風光。

  在教學日月潭名字的由來時,我運用了日月潭的平面圖讓學生更象形的知道了為什麼這個湖會叫日月潭,並讓學生運用關聯詞“因為……所以……”說一說日月潭名字的由來,這樣較好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通過朗讀,表達出不同時間,不同天氣景色的變化。為此,我設計了指名讀,自由放聲讀,男女生賽讀、找夥伴讀,同桌互讀,小組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並在老師適時的點撥下,體會和感悟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整堂課的教學重點我放在了第三段,指導學生在讀熟、讀美的基礎上,練習了背誦。

  最後,帶領學生欣賞了我製作的日月潭風光,在學生觀察圖片及教師的敘述中,讓學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而且我把蘇軾讚美西湖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作為了拓展,幫助學生更多的積累古詩。

  可是,上完了這堂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首先是在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強,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其次是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評價語言不夠豐富、較為單一,評價缺乏實效。在本堂課中,我重複性的語言較多,今後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課堂的語言表達,做到語言精練,讓學生易懂。這些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篇二:日月潭教學反思

  一、 引學生細細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讚美都蘊含於文章之中,隱藏於文字之下。

  為讓學生欣賞到這裡的秀麗風光,感悟到作者的讚美之情,我採用了“品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如品讀第一段的第三句話。剛開始,學生只能淺顯地感覺到這句話美,可是究竟是哪裡美?卻說不出所以然。這時,我讓學生再讀,讀後看看圖,再來體會哪裡美,學生就能感受到“樹木茂盛”很美、“群山環繞”很美、“許多名勝古迹”也很美。並且學生還能用動作演示的方法來理解“群山環繞”這個難點詞。這時再指導朗讀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師的示範品讀意在情激情中調動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師、學生、作者三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在“品”中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在“品”中培養學生的協作互助能力。

  二、 讓學生真正地“活”。

  為了讓學生能在課堂中真正地活起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重在引導。相信學生能把書讀好,一次沒有讀出來沒關係,讓他們繼續讀,直到能讀出來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這句話,剛開始學生只覺着美,可是到底怎麼美卻感受不到。 這時我就讓學生再讀,並且邊讀邊看圖體會。果然學生自己通過讀、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綠”很美,我及時肯定了他們的讀法,並鼓勵他們再讀看能不能又有新的體會。於是,學生又通過自己讀感受到了“很深”也說明日月潭美。就通過這樣短短的一句話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讀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給他們一個結果。這種過程就是一種活。什麼是真正的語文課呢?我想,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一種生活的樂趣,能夠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能夠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展,能夠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也算是一種真正的語文課吧。這也正是我在這節課中努力追求的。

  篇三:日月潭教學反思

  《日月潭》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描寫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這三個特寫鏡頭,展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寶島台灣和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文章結構清晰,景美情濃,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朗讀課文,使他們不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麗,還大大激發了他們熱愛祖國寶島台灣的情感。

  二年級學生很少有人去過台灣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課外書或電視上對那裡有所了解。課前我布置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使文本的學習得以拓展,並有利於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三維目標的整合,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整體感知,發現美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遵照課標的精神,在整體感知環節,我讓學生默讀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語句,和小夥伴讀一讀並且互相交流。每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尋找到他們心中認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從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角度考慮,採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初進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二、層層深入,感悟美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讚美都蘊含於文章之中,隱藏於文字之下。為讓學生欣賞到這裡的秀麗風光,感悟到作者的讚美之情,我採用了“品讀”的方法,並引導學生在品讀中層層深入。如品讀“清晨的日月潭”這一部分時,學生起初只能通過“薄薄的”“隱隱約約”等詞語的表面感覺美,這也正是由於他們年齡較小,以形象思維為主。我想到只有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才能使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獲得感性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所以我藉助課件通過讓學生看圖感受霧之薄,像隔着一層紗。之後我還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假使我們乘着小舟在這輕紗薄霧籠罩下的湖面上飄來盪去,你們是什麼心情呀?”通過移情讓孩子獲得心理愉悅進而體會日月潭這種朦朧的美。學生在這優美的意境當中、欣賞着美麗的畫面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學習興趣提高了。這時再指導朗讀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讀“中午的日月潭”這一部分時,抓住 “建築”一詞,我相機補充圖片資料,並伴隨導語“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聖孔子、及武聖關羽而得名的文武廟。南邊青龍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為紀念唐玄奘法師到西天取經,宣揚中外文化而建立的呢!”這樣一來,不僅讓孩子了解到那裡蘊藏着豐厚的文化底蘊,還進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風光秀麗,同時體現了課內外學習的結合。

  三、拓展延伸,歌頌美

  除了引導學生品讀之外,在講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進行了如下設計,教師邊導語“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在不同的時候變化着自己的新裝……”,邊出示微風吹拂下、夕陽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們看着這些美麗的畫面心中又盪起了圈圈漣漪,對美麗的日月潭又產生了無限的遐想,進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時,我發現孩子們已經被這美麗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勢讓孩子們用自己積累的好詞佳句誇誇日月潭,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躍躍欲試,有的說“日月潭你什麼時候都美啊!”有的說“日月潭景色宜人!”還有的說“日月潭風光秀麗!”孩子們的情感得以釋放。

  在朗讀、理解之後,我讓學生說說你還了解台灣的什麼,學生通過課前查找的資料說了一些,這時我也補充了台灣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圖片資料,使學生對台灣產生了美好的嚮往。這時,老師導語“在台灣也住着和你們一樣的小朋友呢!讓我們隔海相望,和他們說說心裡話吧!”孩子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他們的情感再次得以釋放。我們班正好有一位來自台灣的小朋友潘德貴,我利用這一條件,讓孩子們知道台灣小朋友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和我們和睦相處、相親相愛地像一家人一樣。此時情感價值態度觀目標得以落實。

  可是,上完了這節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 比如說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當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麼叫日月潭時,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於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沒有及時鼓勵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學生了。通過課後反思,我認識到應該尊重到每一個學生,從鼓勵的角度出發,表揚他在課前查找了大量關於日月潭的資料。這樣不僅可以保護這個學生的表現慾望,而且會使其他學生的信心倍增,積極性提高,從而使課堂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 再有,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當今大力提倡感性語文教學的同時,就更應該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語文素養。反思自己,由於我的語言比較枯燥,沒有把孩子們帶入到這如詩如畫的美景當中,孩子們沒有充分地感受到日月潭秀麗的風光,更何談讀出美呢?

您正在瀏覽: 日月潭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日月潭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