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祖國共成長主題徵文
手機:M版 分類:徵文範文 編輯:小景
我與祖國共成長主題徵文(一):咱家的60年
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60歲的生日。60年,我們的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城市舊貌換新顏,我們的小家也在不斷地湧現出新的風景……
大伯來信是小時候最高興的事,因為只要大伯來信,餐桌上總會有驚喜。也是從大伯的信上,我第一次有了地理概念,我生長的這個地方叫"紹興南門外李家".古時城市四面有門,晨啟晚閉,沿襲下來的"南門外"就意味着我們家是住在鄉下了。
故事就從我的爺爺開始。關於爺爺的爺爺們的故事,已經不得而知,也沒有家譜可以考證,或許我們朱家曾經也大富大貴過,后又逃不出"富不過三"的魔圈,家道中落,但那已隨歷史的煙雲消散了,我只知道我們家在爺爺這輩,日子還是比較艱苦的。
按爺爺的說法,他出身在"舊社會",深受"三座大山"的壓迫,從"日本鬼子"手裡撿得一條小命,才活到今天。但日子再艱苦,生活還得繼續。"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千年不變的古訓。就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爺爺結婚了,也算是"小家""大家"共歡慶了。
結婚那年,爺爺21歲,奶奶18歲。奶奶是被花橋抬進爺爺家的,這要是在現如今,肯定是哪對青年人的創意婚禮。婚前,奶奶跟爺爺就見過一面,基本還算是包辦婚姻,時髦點叫"先結婚後談的戀愛".婚禮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為了裝個門面,爺爺還是從堂兄那裡借了一床繡花棉被和一張棕棚床,第二天就還上了。
隨着"土改"的展開,爺爺也分得了一份土地,翻身農奴高唱歡歌。婚後,爺爺奶奶接連生育了4個兒子,高興的同時,也是一筆巨大的負擔,地里那點收成難以滿足一大家子的需要。為此,等大伯9歲的時候,爺爺無奈之下,把他送到杭州去當學徒了。學徒就是替師傅幹活,師傅也是迫於生計,對徒弟相當嚴格,打罵自然是少不了的,但負責給學徒吃飽(不至於餓死的那種)。大伯還算聰明,學了點本事,進了工廠,自己省吃儉用,盡往家裡寄全國通用糧票,家裡的負擔減輕了不少。
父親排行老四,那時穿衣服流行這樣一句話,"新阿大,舊阿二,破阿三",父親估計是"補阿四",但是年紀小也有小的好處,哥哥們可以幹活了,當弟弟的自然輕鬆了許多,父親也因此成了家裡第一個"文化人",在當時集體公社辦的小學里上了幾年學。從此,家裡唯一的典籍"黃曆"便不再僅僅只是擺設。
因為住房實在緊張,父親的婚姻大事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爺爺奶奶眼瞅着我父親快奔三了,心急如焚,只好叫二伯另立門戶去了,給我父親騰出了"婚房".
父親母親的戀愛過程比爺爺奶奶的複雜得多。因為父親在當時算是大齡青年,且家境相當一般,所以要找個好姑娘相當困難。而我外婆家有四個女兒,個個都是花,就舅舅一根"獨苗",且年齡尚小,未能承擔起地里的重活,父親抓住了機會,主動為外婆家幫忙,博得了丈母娘的歡喜之後,離成功就差一步之遙了。
那一步就是當時準新娘最期盼的"三轉一響",即手錶、自行車、縫紉機和收音機。母親沒有要全,只希望能"辦到"手錶和自行車即可,那可真是"辦"的,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物質還是相當匱乏,買東西都得憑票,手錶這類的"大件"更是一票難求。爺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替我父親辦妥了終身大事。於是才有了我。
父母在生下我不久,就去了一個當時不知道在哪的地方打工,後來才知道那個地方叫"廣東",如此算來,我是改革開放后的第一代"留守兒童".打工的艱辛只有父母自己知道,我依稀記得的只是父母每年過年回家帶來的糖果。憑藉在外打工賺的錢,父母蓋起了兩間兩層的樓房,雖然沒有任何的裝潢,但那時看來絕對夠豪華。
之後,父母就再也沒有外出打工了,因為紹興類似廣東的工廠也漸漸多了起來。母親進了村辦襪廠,父親進了村辦型鋼廠。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工廠效益不好,父母下崗了。但憑藉良好的創業環境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父母"下海"了,開起了小商品店,收益比之前的工資翻幾番,成了村裡較早的"十萬元戶".
作為家裡的獨生子,作為80后,我沒有品嘗過父輩們為生計操勞的艱辛。關於小時候的記憶最多的就是玩耍和學習。"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些標語曾刷滿村子里最醒目的位置,也刷在我幼小的心裡。我也沒有辜負父輩的期望,努力學習,考上了大學,成為了家族裡第一個大學生,爺爺奶奶自然是笑得合不攏嘴,在他們看來,這是光耀門楣的喜事。
如今,我已接近而立之年。為了我的婚事,父母特地選在奧運之年,在老房子的地基上給我蓋起了一幢小洋樓。今年的國慶,在祖國六十華誕之機,在爺爺奶奶金婚紀念之際,也將迎來我人生的一大喜事,算是三喜臨門。
而今,大伯已經不再來信了,因為80多歲的爺爺也已經用上手機了;大伯也不用再來信了,因為自從2002年土地被徵用后,爺爺奶奶除了一次性領取近3萬元失地補助金外,每月還可以領取400多元的養老金,並且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即使大伯來信,地址也不再是"南門外"了,如今,中心大道從村旁經過,城鄉差別基本不復存在,曾經的鄉下已成為城市的休閑區了。
大河有水,小河滿。一個普通家庭的60年變遷,折射了一個國家崛起的歷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之際,讓我們共同許下一個美好的願望:祖國繁榮昌盛!
我與祖國共成長主題徵文(二):一根扁擔
家裡老屋裡有一根扁擔,一根歷史悠久的扁擔,說起來,它的年紀可是比父親還要大,而在它身上,更是凝聚了幾個時代的變遷。
整整一個甲子之前,XX剛解放之時,正在XX火車站工作的祖父因為工作調動,帶着剛剛結婚才一年的祖母和不滿周歲的父親,用那根他十幾歲時出來"闖蕩江湖"時便一直帶着的扁擔挑着有限的幾件行禮,來到了XX柯橋火車站工作。
因為沒有什麼積蓄,來到XX的祖父也不可能買的起房子,於是便向柯橋鄉下一家姓石的人家租了一間房子。這家的房子有兩層樓,東家是一個石老太太,就住在二樓,一樓專門出租,她丈夫早死,兒子早早離開XX參加革命去了,就剩下老太太一個人,就靠出租房子過活,不過當時的房租每個月也才五元錢,即使如此,祖父有時候也要"分期付款"才能支付每個月的房租。據父親後來說,當時祖父、祖母和父親包括後來沒多久就出生的二叔四個人就住在這間房子的一樓,總共大約二十個左右的平方,房子的地面是"泥石"混合結構,就是泥地加上幾塊石板混合而成,由於非常潮濕,所以經常有一些六條腿,八條腿,甚至一百條腿的各種"飛禽走獸"在其中出沒。
當時,祖父在火車站當搬運工,而祖母則沒有正式工作,留在家裡做家務照顧小孩,不過為了貼補家用,她也經常將一些自己種的蔬菜挑取市場里賣,用的也是那根扁擔,也虧得祖母小時候沒有趕上纏小腳的潮流,要不然,擔上了幾十斤菜蔬的扁擔恐怕也不是那三寸金蓮所能承受的了。
就這樣,一家人在這個地方生活了好幾年的時間,等到三叔出生后,父親和二叔都到了要讀小學的年齡了。雖然家裡條件不好,不過深感沒有知識要吃苦的祖父咬着牙從生活費當中摳出幾塊錢,給父親和二叔交了學費,並且由於當時小學不多,所以祖父還是挑着擔送父親和二叔去上學的。可能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父親和二叔都很懂事,讀書非常勤奮努力,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後來祖父為了感激老師對他們的培養,還專門走了幾十里地,挑了兩個瓜去答謝老師。
不過,在努力學習的同時,有一個問題卻經常令父親和二叔煩惱,那就是那個時代特有的時代病——餓肚子!正處于飛速長身體之時父親和二叔經常覺得肚子在咕咕叫,在對他們提抗議,不過他們知道祖父和祖母工作都很辛苦,所以不好再給祖父祖母增加心理負擔,就想盡辦法自己解決問題。
其中一個辦法就是下河去"捕撈水產",當時XX河道交錯縱橫,比之現在可是多的多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幾乎沒有工業污染,裡面的魚蝦、螃蟹、螺螄、河蚌都是最正宗的綠色有機食品,父親和二叔用最簡單的放彈釣和海斗網捕的方法就能捕到要兩人合力用扁擔才能抬回家那麼多的魚蝦。幾十年之後,當他們將這段經歷像講故事一般的說給我們這些子侄聽,我們大多是羨慕的都要流出口水了,連聲說那可真是一個"好時代"啊!聽得父親和二叔他們哈哈大笑。
不過魚蝦也不是一年四季都能捕撈,到了別的季節,父親他們又要想別的辦法來填飽肚子,比如和同學交換。因為父親和二叔讀書成績都很好,所以時常會得到一些紙、筆之類的小獎勵,不要小看這些獎勵,在小孩子的心目中,那是被學校被老師肯定的最高榮譽,於是父親和二叔就將這些草稿紙也好、鉛筆也好,拿來和那些家境較好,但是卻從來沒有得到過獎勵的同學交換吃的,一張草稿紙換一塊涼地瓜,一支鉛筆換幾個烤土豆都是讓雙方都興奮不已的小買賣,而父親和二叔也藉此勉強填飽了肚子。
當父親和二叔伸入小學高年級時,祖父再次搬家,來到了XX市區,此時的房子依然是租的,因為租房子的"老店王"喜歡喝黃酒,所以每個月的房租就是兩斤XX加飯的價格。而此時,姑姑、四叔和五叔也相繼出生,但是祖母因為長期勞累,營養又跟不上,所以得了身虛體弱的病症,又沒有錢購買營養品,為免剛出生的小孩挨餓,萬般無奈之下,只能將四叔領養給了祖母娘家的哥哥,也就是父親的舅舅,而五叔則領養給了柯橋的一戶農家。
到了六十年代後期,本來因為品學兼優而被報送上XX一中的父親和二叔因為遇到了那場史無前例的運動而被迫中斷了學業,來到了XX縣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也稱為知青下鄉支農,從此扁擔又一次大發神威。
因為父親和二叔都是勤學好問又很勤勞的人,種田割稻挑水砍柴放牛養雞拔草飼豬尋草藥刷標語搓草繩等樣樣農活都能拿的出手,所以很受所在地農戶的歡迎和喜愛,並且父親還學的一手好木工活,至今家裡還有不少他退休后打造的"用一百年都不會壞的"小桌椅板凳,而且每年到了季節還會釀一盆純正的XX甜酒釀給我們吃。
七十年代以後,父親和二叔都回到了XX,而四叔也從富陽舅公家回到了XX,因為此時也找不好什麼工作,四叔還曾經去海塗里挑過海塗,圍海造田,用一根小扁擔挑出過十幾畝地,之後回到XX,已經是改革開放如火如荼的時候了,所以頭腦靈活的四叔開始做起了小生意,什麼蔬菜水果、鍋碗瓢盆都曾經挑着去賣過。
等我四五歲的時候,已經在市場上摸爬滾打了幾年了四叔也穩定下來,有了自己的一個小飯店,而老扁擔也進入了退休年齡,不過就是被退休的爺爺用來挑挑水灌灌園而已,不過在過年的時候它還能發揮比較大的作用,那時過年去蕭山外婆家是父親母親用自行車一路騎過去的,要騎整整半天,而扁擔的作用就是栓在自行車車后架上然後在上面放上要帶的東西。而這一切,在我上小學之後便結束了,那是城北橋汽車站已經建立了起來,坐汽車也成為了大眾的消費,去外婆家終於再也不用父母親氣喘吁吁的踏着"鳳凰"和"永久"趕上半天路了,扁擔終於徹底的退休了。
六十年過去了,扁擔在我們家也足足傳承了三代,如果它也有神識記憶的話,那它便是親眼看着我們親愛的祖國如何一天天從貧窮走向富裕、從落後走向先進、從封閉走向開放,這個歷史的見證人,我要將它好好保存下去,等到祖國百年華誕的時候,再向孫兒們講述刻畫在那扁擔之上的睡獅猛醒、巨龍騰飛的故事。
相關範文
- ·我與祖國共奮進主題徵文
- ·陽光下成長主題徵文
- ·我與祖國共奮進——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 ·“我與祖國共奮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方
- ·“我與祖國共奮進”主題團日活動策劃書
- ·我與祖國共奮進徵文
- ·我與祖國共奮進演講稿
- ·我與祖國共奮進,我為青春添風采
- ·我與祖國共奮進
- ·《我與課改共成長》主題演講稿:回望幸
- ·留守兒童關注學生成長主題幫扶活動實施
- ·書香伴我成長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 ·油田員工演講:與祖國共奮進與同發展
- ·20年,我與車站共成長徵文
- ·我與公司共成長徵文
- ·我與企業共成長徵文
- ·我與君子文化共成長徵文
- ·我與郵儲銀行共成長徵文
- ·我與銀行共成長徵文範文
- ·我與孩子共成長徵文
- ·我與公司企業共成長徵文範文
- ·我與企業共成長徵文
- ·我與祖國一起笑
- ·我與祖國同生日感言
- ·校本研修培訓學習心得:我與校本共成長
- ·我與孩子共成長
- ·初中教育隨筆:我與學生共成長
- ·我與企業共成長文章
- ·我與"長江證券"共成長
- ·我與企業共成長範文
- ·我與公司企業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