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散文欣賞 > 叩訪皇城相府

叩訪皇城相府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pp958

  歷史睡著了,時間卻醒着,人們的記憶醒着。皇城相府,這座“東方古堡”,遊人如織。且不說大家遊覽的心態如何,至少大家知道這所宅子的主人——陳廷敬!能來看一看這位老先生,這就夠了,足夠了!人走茶涼,世態炎涼,我們還奢求什麼呢?

  如果說文人是一場修行,那麼陳廷敬,就是中國文人的典範和夢想。原名陳敬,字子端,號說岩,晚號午亭,謚號文貞,山西晉城人,博學明哲,文學典重,仕途奇特,翰海風流,科舉正途出身,青年聰明早及第,中年勤政業績多,晚年編纂大手筆。既是一個開明的宰相,又是一個儒雅的文學巨匠,堪稱“房姚比雅韻,李杜並詩豪”。每當翻閱《康熙字典》時,陳廷敬的名字,總會進入眼帘;當我們在享受先賢留下的文字財富時,不應該忘記這部辭書的總修官!不應忘記!又怎會忘記呢?

  對於這位從山西走出的文人,我是敬重的,從骨子裡、從內心是敬重的,也許是一種家鄉情懷使然吧,抑或是一位無所作為的讀書人,對另一位鐘鳴鼎食的讀書人的傾羨罷了。陳家書香門第,家學淵博,他自幼聰穎過人,3歲誦讀詩詞,6歲入私塾,13歲時以“童子第一”入潞安學,14歲赴太原會試中舉人,20歲被稱為“年少登第”的青年才俊。因同科進士中有兩個陳敬,順治皇帝給他賜名廷敬,朝野內外傳為美談。人生的際遇與改名有關嗎?有意思的是,沒有改名的那位沒有了聲息,只有曾經和這個大清相國重名的故事流傳下來了。

  “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大清康熙一朝,如“春夜喜雨”般滋生了一批像明珠、索額圖、徐乾學、高士奇、陳廷敬等這樣驚世駭俗的風雲人物。然而,宦海風高,沉浮難料,縱觀這些名臣大吏,大都不能善終。明珠被削權罷相,索額圖身死囹圄,徐乾學去官之後鬱郁早逝,高士奇備享尊榮卻被退回杭州原籍……

  “春歸喬木濃陰茂,秋到黃花晚節香。”唯有陳廷敬是個例外。康熙在位61年,陳廷敬從政53年間,歷經28次升遷,輔佐康熙長達半個多世紀,成為康熙朝的一代重臣。難得的是,在風雲變幻的康熙政壇,滿人防漢人如賊,同僚之間傾軋如狼,朝堂上伴君似虎,他如懸崖邊的舞者,忠君懷國,溫良恭儉,張弛得法,宦海跋涉,入閣拜相,生榮死貴,被康熙帝讚揚為:“卿是耆舊,可稱完人!”

  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幹;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德官多懦,陳廷敬是德官,卻不乏鐵腕。遙想當年,相府“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何等豪氣,何等尊榮?為官者,善終尚不易,何況達“五世恩榮”?

  世人好為尊者諱,老百姓評價歷史人物,多流行樸素的民間思維,不是大忠大善,就是大奸大惡。我們的祖宗也許並沒有那麼好,祖宗的家國也並沒有那麼好。可面對現世紅塵,人很容易沉溺於古往。中國古今的讀書人,多患有這種歷史依賴症。當然,不能完全說是讀書人史識蒙昧,更多的緣故應是活生生的現實叫人無奈。知道歷史未必那麼美好,但仍要從古人那裡尋求救贖。我也不自覺地就落了這個窠臼。我其實是自願陷入這種古典審美範式的……

  皇城相府,大家都這麼習慣稱呼這裡。相府自然不必言說,緣何稱為皇城呢?大概是“皇帝居住過的城樓”命名的吧。歷史上晉中雖從未出過帝王,而卻要把這裡稱作皇城?也許是康熙帝對自己的恩師垂青有加,曾兩次駐蹕陳家。從此皇城相府名正言順了。

  山西人自古戀舊戀鄉,因此也有傳說陳廷敬在京城做官時,老母親提出要去看看皇城是什麼樣子。陳廷敬知道家鄉離京城路途遙遠,怕母親年邁受不了旅途勞累,就應允母親在家鄉照着皇城的樣子在陳宅原有的內城外面加蓋一座家華府第,蓋成后,他母親和當地老百姓以為皇城就是這樣,就把這座府第稱為“皇城”。百善孝為先,皇城相府更有了深層次的蘊涵了。

  原本平淡無奇的矮山丘陵之中,平地騰蛟龍,陡然築起這麼一座氣勢雄偉的相府,令多少人艷羨,多少人喟嘆!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放眼望去,無論是城牆還是樓宇亭台,外牆一律塗土黃色,給人以古樸沉穩,不張狂內斂的感受,這大概應是陳廷敬家族久盛不衰的血脈所系吧。在狹窄的迴廊走道悄然慢行,靜靜地走,靜靜地尋覓,似乎呼吸也盡量放輕。或逶迤而上,或迂迴而下,我彷彿聽到歷史的回聲從石牌坊中,從空寂的大屋內,從蒼茫的磚縫裡,從長長的城牆上傳來,這一切都呼喚着一個叫陳廷敬的名字。

  皇城相府的第一桶金,是陳家的祖先陳林,於此挖煤經商掘出的。三座豪華的院落落成了,第一盞標有“陳府”字樣的大紅燈籠,在高大的院落上掛起了,照得這個小山谷異常的明媚,格外的紅火……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有了萬貫家財,這座東方古堡里傳來了朗朗讀書聲。止園書院。只見六七個泥雕彩繪的“書童”,或閱讀或思考或正張嘴回答先生的提問,那惟妙惟肖的認真模樣,不僅讓鬧哄哄的同行者噤聲,真怕驚擾了他們的學習。祖德斯文在,家傳正始音。那一手握戒尺,一手捧古書輕吟詩文的先生,也讓我們彷彿穿越時空聆聽到孔孟之聲的傳述,看到了陳家走出的那一位位進士翰林……“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的盛況,豈是一個裙帶關係能承載得起嗎?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陳廷敬,一心只想做個忠臣,做個好官,低調做人,高標做事,雖然官至宰輔,但他的生活非常清貧,常常記誦唐代文學家陸龜蒙“忍飢誦書,率常半飽”的話,因此被人稱為“半飽居士”。輔弼康熙帝,“平三藩”、“改錢法”、“整治吏治”,他屢屢忠言直諫,處處為民着想。康熙皇帝喜歡寫字,常寫“清、慎、勤”三個字賜給大臣,要求大臣按此去做。這三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而陳廷敬卻做到了。在陳廷敬去世后,康熙評價他說“恪慎清勤,始終一節”,清、慎、勤三個字都有了。康熙為何說陳廷敬是全人?就是因為他對“清、慎、勤”這三個字做得完美無缺。他屢屢忠言直諫,他處處為民着想,但有時也委曲求全,有時也違心辦事,有時也投鼠忌器,但他心中是多麼的無奈啊。為此有人說他做官的原則是:“等、忍、狠、隱、穩。”對也罷,錯亦罷,古今誰能說明白,千秋功罪任評說。海雨天風獨往來,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有道是人間萬苦人最苦,終不悔九死落塵埃。誰不想國家昌盛民安樂,也難料恨水東逝歸大海。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誰來主宰……

  也許只有家中的那座河山樓,最清楚主人的心思。“河山樓”,高百餘尺,方形七層,熊踞虎視、巍然屹立。想當年,他回家省親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地站在河山樓頂層上的,他的音容笑貌宛然刻在巍峨的高樓上,目光追隨飛鳥的翅膀在家宅上空緩緩掠過,把大清帝國的夢想守望。在家中的日子,也許才是他最開心的日子,但是他的內心卻怎麼能閑得住啊!門前的樊溪水,緩緩流淌,喚醒他多少濃濃的故園情,又聆聽了他多少夙夜在公的惆悵……《午亭文集》、《河上集》、《午亭歸去集》、《清世祖實錄》、《清世宗實錄》、《政治典訓》、《方略》、《一統志》、《佩文韻府》、《明史》、《康熙字典》……一部部熠熠生輝的巨著,或許是在這兒醞釀構思的;一首首富含哲理的詩篇,也許在這兒才會激起靈感的火花……

  沒來過皇城相府是一種遺憾,而到了皇城相府則是一種震撼。那一塊塊御賜牌匾,無聲地訴說著這位大清相國的至偉至高……在那方古堡似的相府里,不要總是仰慕榮耀的光環,不要只是走馬觀花地賞景,要學會品讀那些亭台樓閣中塵封的歷史,這位大清內閣大學士會告訴你太多太多的絕密心經……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清王朝的背影遠去了,“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的榮耀也遠去了,只有相府的朱欄玉砌今還在,只有康熙御賜的“午亭山村”匾額仍在御書樓上醒目,只有《大接駕》的戲目還在相府門前上演……

  宅以載道,文以載品。走了,就要告別了,回眸之時,我似乎聽到這位大清相國撫須輕語:“孩子啊,無論做什麼,要做個好人,一定要做個好人!”

您正在瀏覽: 叩訪皇城相府
網友評論
叩訪皇城相府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