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導遊詞 > 西柏坡導遊詞

西柏坡導遊詞

手機:M版  分類:導遊詞  編輯:pp958

  任弼時同志舊居

  任弼時同志的舊居是南北狹長的小院,北房為東、西兩間,東邊一間是任弼時同志的辦公室;西邊一間是任弼時夫婦的寢室。西廂房北邊一間是任弼時的兒子的住室;南邊一間,在九月會議期間,賀龍同志曾在此居住過。東廂房北邊一間,是任弼時兩個女兒的住室;南邊一間是任弼時的機要秘書師哲同志的住室。

  任弼時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來到西柏坡的,他是五位書記中最年輕的一位。

  任弼時同志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從1920年16歲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起,到1950年46歲病故止,任弼時同志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英勇奮鬥,三十年如一日。在國民黨統治時期,他曾兩次被捕入獄,在敵人的嚴刑面前,任弼時堅貞不屈,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氣節。他在身體受到嚴重摧殘的情況下,堅持忘我地工作,始終跟隨黨中央、毛主席征戰南北。1948年早春,他跟隨毛主席由陝北前來西柏坡途中,翻越五台山時,正遇大雪封山,人車受阻,任弼時同志硬是拽着馬尾巴爬到了山頂。

  室內床上一條破舊的毛毯,是延安大生產時織的,木箱、鐵皮箱都是任弼時同志轉戰陝北來西柏坡途中隨身攜帶的文件箱。

  1949年3月23日,任弼時同志隨同中國共產黨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一起離開西柏坡遷往北平。

  周恩來同志舊居

  現在展現在大家眼前的是周恩來同志舊居。北房東邊靠前的這個房子,是周恩來同志的辦公室;靠後的兩間,東邊一間是鄧穎超同志的辦公室;西邊一間是他們的寢室。西廂房南邊一間,是軍委作戰部部長李濤的住室。

  周恩來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來西柏坡的。他當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他的工作非常繁忙,既要和毛主席、朱總司令等一起研究戰局,又要聽取前方的戰場情況彙報,還要核對軍事資料、起草文電、批閱文件等。

  在大決戰的日子裡,周副主席的工作常常是通宵達旦。辦公室東牆上懸挂的照片就是他工作時的情景。周副主席考慮問題極其精細縝密,為毛主席部署各個戰役提供了準確無誤的軍事資料和數據。

  寢室里的書架是周副主席當年用過的。當時為了行軍方便,特製了這個書架,合起來是三個箱,展開便是書架。鄧穎超辦公室桌上放着的交直流兩用收訊機,是許昌戰役的戰利品,是陳毅同志贈送的。

  在西柏坡還流傳着一個“總理雨夜救親人”的故事。1948年7月30日夜,大雨滂沱。後山上有幾個窯洞被水沖塌了,有四位同志被埋在裡邊,周副主席聞訊后,立即提起桌上的馬燈,披上雨衣,拿着鐵鍬直赴現場,親自組織搶救。三位同志被安全救出,一位同志不幸犧牲。周副主席又冒雨檢查了機關的其它宿舍。等到在窯洞里住着的同志都搬到安全地方以後,他才回去休息。

  1949年3月23日,周副主席隨同中國共產黨中央和毛主席一起離開西柏坡,遷往北平。

  朱德同志舊居

  這三間窯洞式的屋子是朱德同志的舊居,中央工委自己動手建造的,準備讓毛主席住。毛主席覺得朱總司令上了年紀,就讓朱總司令去住,朱總司令於1948年1月,從劉少奇的前院搬到這裡。

  窯洞西間是朱總司令的辦公室,中間是會客室,東間是寢室。

  朱總司令是1947年5月同劉少奇等同志一起來到西柏坡的。在此期間,他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國共產黨中央書記處書記等職。

  1947年10月底,朱總司令乘車由西柏坡出發,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視察了冀中部隊和冀東地區的財政、經濟、工業以及小學教育等情況,並分別對當地野戰部隊團級以上幹部和冀中幹部作過長篇講話。視察期間,我晉察冀野戰軍正準備發起解放石家莊的戰役,朱總司令親自審問俘虜,針對敵軍部署,制定作戰方案。1947年11月12日我軍攻克了華北重鎮石家莊。戰後,朱總司令又親自總結了攻殲戰的經驗,並欣然命筆寫下了《七律·攻克石門》。

  朱總司令辦公室里陳列的辦公桌、轉椅、電話機和書籍等都是當時的原物。

  會客室里的金屬桌椅,是1947年5月我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戰役中繳獲敵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的戰利品,它是朱總司令到前線視察時,陳毅同志送給他的。中央遷往北平時,朱總司令又把它帶到了北平。1976年6月26日,朱總司令在逝世前的20天,親自批准將這套金屬桌椅送給了我館。寢室里的床、辦公桌、衣架、床頭櫃等都是原物。收音機是一位蘇聯朋友送給他的。

  1949年3月23日,朱總司令隨同中國共產黨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一起遷往北平。

  七屆二中全會會址

  這間南北狹長的小土屋是七屆二中全會會址。1949年3月5日至13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就是在這所房子里召開的,這裡是中央工委自己動手建造的大夥房,開會時臨時布置成了會場。前面的長桌是主席台,主席台兩邊的方桌是記錄桌,後邊牆上掛着敵我戰略形勢圖,是向大會進行彙報時用的。

  出席這次會議的中央委員34人,候補中央委員19人,列席人員11人,共64人。毛主席主持了這次會議,並在會上作了極為重要的報告。這個報告提出了在全國勝利的局面下,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以後,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應當採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和主要途徑。

  毛主席在報告中諄諄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要求全黨同志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攻擊。

  黨的七屆三中全會結束后十天,中國共產黨中央和解放軍總隊離開西柏坡遷往北平。

  二、西柏坡紀念館

  西柏坡紀念館1976年開工,依自然山勢而建,分上下兩個四合院,建築面積3344平方米。1978年5月26日,紀念中國共產黨中央、解放軍總部移駐西柏坡30周年時對外開放,以後陳列展覽曾在1993年、1996年、1998年進行了修改完善,現在的“新中國從這裡走來”主題陳列被國家文物局評為“1998年度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

  整個陳列共分12個展室(含前廳、序廳),以平山人民光輝的抗日鬥爭為鋪墊,解放戰爭為主線,重點介紹了中央工委、中國共產黨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西柏坡的偉大革命實踐,同時將建國后社會各界參觀瞻仰西柏坡和在這裡舉行的重大活動等情況進行展示。

  前廳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幅巨型噴繪片是1948年時西柏坡村的原貌。近處有圍牆的院子便是當時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大院。西柏坡位於平山縣中部、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嶺下,當時全村百十來戶人家,滹沱河擦村而過,兩岸灘地肥美,稻麥兩熟,這一帶曾被聶榮臻元帥譽為“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

  1947年5月,以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為首的中央工委先期進駐西柏坡村,在村子的東頭借用了一部分民房,自己動手又蓋了一些,彎彎曲曲圍起了一道圍牆,自然形成了一個院落,對外稱“工校”或“勞大”,化名胡服的劉少奇同志任校長,朱總司令被稱為朱校董。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領導了解放區的土改、整黨、軍工生產、經濟建設和華北地區的解放戰爭,為黨中央、毛主席進駐西柏坡奠定了基礎。

  1948年5月,西柏坡成為當時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黨中央、毛主席在這裡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3月23日,中國共產黨中央、解放軍總部離開西柏坡遷往北平。

  照片上的“新中國從這裡走來”八個大字是1988年11月黃鎮將軍參觀時給西柏坡的題詞。

  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照片交相輝映,渾然一體,揭示了西柏坡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序廳 光榮的平山

  重點介紹平山概況,交待黨中央、毛主席來西柏坡的歷史背景。

  平山縣位於河北省的西部,東臨華北平原,西依太行山,縣城距省會石家莊40公里,交通便利,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平山縣地理位置圖)。平山縣境內河流眾多,而以滹沱河幹流最為出名,它源自山西繁峙,貫穿全縣。滹沱河兩岸灘地肥美,稻麥兩熟,是有名的魚米之鄉。

  早在1931年黨組織就在平山縣的霍賓台村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於光漢、粟再溫、王昭是平山縣黨組織早期的創建人和卓越的領導人。

  1937年“七七”事迹后,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聶榮臻率領八路軍115師一部兩千餘人奔赴晉東北,開展以五台山為中心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平山縣位於晉察冀邊區南部,是晉察冀邊區有名的抗日模範縣,從1939年到1943年初,除一年外近三年半時間裡,中國共產黨中央北方分局、晉察冀邊區政府、晉察冀軍區司令部等黨政軍首腦機關就駐紮在這裡。聶榮臻、賀龍、彭真、關嚮應、王震、黃敬、陳伯鈞和著名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長期戰鬥生活在平山。

  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里,平山人民積極參軍參戰,支援前線,湧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和戰鬥集體。

  優越的地理位置、富足的物產和堅實的群眾基礎,使平山成為晉察冀邊區的抗日模範縣,而且為以後中央工委、中國共產黨中央的移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第一展室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一)

  本展室重點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以及解放區的土改運動。

  1947年3月,蔣介石命令胡宗南糾集兵力向延安進犯。為了誘敵深入,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18日,黨中央、毛主席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陝北。3月29日,到達清澗縣棗林溝。在這裡召開緊急會議。會上決定將黨中央分為兩部分:即中央前委、中央工委。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央前委留在陝北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並直接指揮西北我軍作戰。劉少奇、朱德率領中央工委向華北地區轉移,負責中央委託的日常工作。4月11日,中央又決定組成以葉劍英為書記的中央後方委員會。7月12日,以劉少奇為書記,朱德為副書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在西柏坡正式成立。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組織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領導了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和整黨工作。

  第二展室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二)

  本展室重點介紹解放石家莊及解放區的軍工生產和經濟建設。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還領導了華北地區的解放戰爭,取得了清風店戰役和石家莊戰役的勝利。1947年10月18日,晉察冀野戰軍發起了清風店戰役,經三晝夜激戰,殲敵1.7萬餘人,俘虜敵第三軍軍長羅歷戎。清風店戰役的勝利,徹底扭轉了華北戰局。隨即,聶榮臻經請示中央軍委,我軍又乘勢集中三個縱隊六個獨立旅發起石家莊戰役。11月6日石家莊戰役開始。我軍趟過滹沱河,突破外市溝,解放中山路,佔領大石橋,活捉敵第三十二師師長劉英。12月,石家莊戰役以殲敵二萬四千餘人勝利結束。8旅23團因戰功卓著被第三縱隊司令部授予大功團。

  篇二:西柏坡導遊詞

  各位團友大家好!很高興能和大家在這裡見面,我是園丁旅行社派來的導遊。我姓高,大家可以叫我小高或高導。在我身邊這一位是我們的司機劉師傅,我們今天乘坐的是藍色金龍大巴車牌號為冀A96888。我們今天的遊覽的是革命聖地西柏坡,我們將在上午9:30分到達西柏坡,遊覽時間為2個小時,下午1點鐘在停車場集合,4點我們將到達石家莊市區。在這次旅途中大家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不妨儘管說,我們盡所可能地去滿足大家的要求。小高在這裡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各位朋友,現在展現在大家眼前的就是西柏坡中國共產黨中央舊址大院1947年5月至1949年3月西柏坡中國共產黨中央舊址先後是中央工委、中國共產黨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的所在地。在這裡周恩來總理來曾經指出:“西柏坡是黨中央毛主席解放全中國進入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指揮三大戰役在此,開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此。1982年,西柏坡中國共產黨中央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各位遊客剛剛我們已經參觀了董必武、劉少奇同志的舊居,現在展現在大家面前就是毛澤東同志的舊居了。毛主席於1948年5月來到西柏坡一直到1949年3月,毛主席就是在這所山村農舍里為中國解放事業日夜操勞的。這所農舍分前後兩個院,甬路西邊有一個磨盤和一個豬圈,毛主席和朱德、劉少奇等領導同志經常圍坐磨盤旁,楸樹下研究戰局,後來曾有人風趣地說”磨盤上布下雄兵百萬“!這就是舊居後院了,西房南邊一間是毛主席的女兒李訥和保姆的住室,中間一間是家屬的住室,北邊一間是毛主席的書房兼資料室,北方東西兩間分別是毛主席的辦公室和寢室。

  辦公室內陳設的辦公桌、沙發、轉椅、茶几等都是毛主席當年使用過的,毛主席的工作非常緊張,辦公室內的燈光總是通宵明亮,在指揮三大戰役時,辦公室內的牆上都掛滿了軍用地圖,五位書記也經常圍坐在圓桌旁研究戰局,在他們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震驚中外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作戰方針和各種文電就是從這裡發出的。

  從毛主席舊居出來現在大家看到的這間南北狹長的小土屋是七屆二中全會會址。1949年3月5日至13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就是在這所房子里召開的,這裡是中央工委自己動手建造的大夥房,開會時臨時布置成了會場。前面的長桌是主席台,主席台兩邊的方桌是記錄桌,後邊牆上掛着敵我戰略形勢圖,是向大會進行彙報時用的。

  出席這次會議的中央委員34人,候補中央委員19人,列席人員11人,共64人。毛主席主持了這次會議,並在會上作了極為重要的報告。這個報告提出了在全國勝利的局面下,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以後,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應當採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和主要途徑。

  毛主席在報告中諄諄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要求全黨同志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攻擊

  各位朋友!我們的旅程馬上要結束了,高導也要跟大家說再見了。臨別之際沒什麼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個字吧。首先第一個字是緣,緣分的緣,俗話說”百年休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枕眠“那麼和大家1天的共處,算算也有百年的緣分了!接下來這個字是原諒的原,在這次的旅途中,高導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這裡說聲對不起了!再一個自就是圓滿的圓,此次行程圓滿的結束多虧了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小高說聲謝謝了!最後一個字還是源字,財源的源,祝大家的財源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也祝大家工作好,身體好,今天好,明天好,現在好,將來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給點掌聲好不好!

  篇三:西柏坡導遊詞

  人的命運,有時也許是生來就註定的。也許我的一生中就必須奔波,從年青時起,就在國內到處出差,50歲以後換了工作,跑得倒是更頻繁了,以至於幾乎填滿了新浪博客上的中國地圖。可是這多年,江西竟總是空白,幾次都是失之交臂。我對江西的想往最為迫切的自然是想親自登臨滕王閣。

  卻不說我的”填補“情節,我獨自爬過黃山、泰山、廬山、峨嵋山、九華山、天柱山等幾大名山,獨自乘舟游過黃河、紅河、濠河等大河,四大佛教聖地拜謁過,新建的杭州灣大橋、蘇通大橋、東海大橋也都乘車通過,武廣高鐵、京滬動車、滬寧高鐵、京沈動車、上海的磁懸浮無不親自體驗過,古剎名寺拜訪無數,紅色旅遊延安、西柏坡、韶山、幾大戰役紀念館瞻仰參觀,可是中國江南著名的三大名樓--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也有說四大名樓的--包括昆明的大觀樓或者說是山東的蓬萊閣)中的滕王閣,卻是我心想往之,卻一直未曾登臨。正如古人所云”不登斯閣,情何所系?魂何以安?“

  天下名樓,都是樓以文傳,文以樓傳。滕王閣與王勃的故事,很小時就聽母親講過。母親受外祖父的影響,對中國古典文學頗有功底。她平時工作緊張,與我們的交流很少,難得在一起時,也很少嘮家常,卻好談起好些文學軼事。記得有一次娘兒幾個包餃子,她就給我們講了童子王勃怎樣乘風赴會,文壓群雄,獨佔螯頭,未等回到家中,他的新作在傳播手段不發達的當時,就一時洛陽紙貴。可是天妒英才,竟成絕筆。當秋高氣爽的傍晚,泛舟江上,就能聽到王勃在吟頌自己的名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那是王勃的文魂詩魄在顯靈。母親聲情並茂的述說與吟頌,惜才之情溢於言表,竟讓孩童的我流下淚水。找來《古文觀止》懵懂的讀了起來。在我的心中,滕王閣前的遠山近江,景色一定是仙境一般的美麗與神密,閣中的樓台亭謝,空氣中一定是充滿了文人墨客的神靈。

  前不久,我去江西出差,圓多年之夙願,登臨心中的聖閣。事前,我在網上查好,早上開門的時間是7點30分,門票價位是50元。清晨,打的到達才7點20分,得以第一個進入我夢想的地方。當我來到閣前,就被於1989年,第29次重建的滕王閣那宏偉的建築所吸引。舉目望着去,只見高峙江畔,廳軒樓謝,江亭津館,錯落有致,雖是現代人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卻不失大唐建築風貌,宏偉程度,我想,一定是有過之而不及。難怪有人說,”滕王閣之於江西,猶如天安門之於北京。“這個比喻並不過分,因為凡是到過北京的人,沒有誰不去觀瞻雄偉的天安門,而凡是到過江西的人,同樣沒有誰不去登游巍峨的滕王閣。

  要說的是,與前28次建設的都不同的是,裡面安上了電梯。與所有公共場所的電梯不同的是,乘登上六層--最高層,要交一元錢。為了保存體力,我乘電梯如騰雲一般,登上閣之最高處,啊,好一派江天如畫!只見遠處西山含黛,群峰疊翠,與天邊相接處,深淺不一,高天之上,亂雲飛渡,竟如千帆競發;江中煙波浩淼,雲霧蒸騰,正有一艘游輪駛過,輕盈無聲,我想那船上的人也在看我吧,正是,我在看風景,也在風景中啊。此時雖是仲夏,閣上卻是涼風習習,陽光照在配樓的綠色硫璃瓦上,龍的第五個兒子口含飛檐頂端,無法騰雲飛去。面對天、地、閣美景,自然不會憂饞畏譏,卻也不寵辱皆忘,只有一種如願以償的滿足感。這滕王閣是明一層,暗一層,就是明層有窗對外,暗層無窗。總高約60米,如果一般的樓層是每層3米的話,那麼,新建的滕王閣就有20層樓那麼高。我一層層的觀賞玩味,我感興趣的是第 五層的百蝶圖。據說那是當年的滕王手筆,這位王孫雖為官與人品不佳,但丹青造詣非凡,特別是畫蝶更是獨樹一幟,被後世尊為”滕派蝶畫“鼻祖。曾被人稱頌:”絕世流傳蛺蝶圖,東風粉色皆消落“。如今,滕王閣上,巨幅模擬磨漆畫《滕王百蝶圖》高掛五樓大廳,為這位技藝超群的畫家給予肯定,得到應有的歷史地位。圖上只見蝶蝶不休,各俱形態,翩翩起舞,栩栩如生,或振翅飛翔,或收羽立於花端,總之如入世上最美麗的胡蝶叢中。彷彿自己也要變成了紛飛的蝴蝶,庄生就是這樣夢蝶的嗎?

  怕ヌ葜鴆愣下,有唐代歌舞樂圖,兩側壁上分女歌舞樂和男武士舞。中設舞台,每日有唐樂和歌舞表演,那滕王生於帝王之家,工書畫,妙音律,當年的大唐盛世之胡旋舞與霓裳羽衣舞是怎樣的盛況?還是留給自己想像的空間,不要讓拙劣的表演敗壞了絕美的夢境。

  下層分別是江西的自然風光和江西的名士,應稱為地傑人靈吧。物非人非,一千三百年前,閻公是怎樣設宴,並欲在名流面前推崇自己的女婿的文采,卻不想對此不知情的王勃接下了作文的差事,令閻公好是不快。就扔下作文的王勃,轉身他廳,聽憑小吏一句一句的報來。報到名句時,閻公拍案叫絕,愛才惜才之情勃然而生。母親講,那閻公女婿孟夫子也非常人,在報句之時,已然記下了全文。當堂說,此乃本人之作,並從頭到尾一字不差的背了下來。滿堂皆驚,王勃卻不慌不忙的說,後面還有一首詩,可知否?孟報慚無言,王勃朗聲頌道: 滕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 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母親竟能背誦下全詩,我們都自愧弗如。這樣喜劇的結局,自然是大得人心,聽者也破涕為笑了。如今登臨此閣,遙想當年高朋滿座,名士風流,是何等的快意,追溯到建閣之初,閣上是佩玉鳴鑾歌舞不斷,柘枝蠻鼓不絕於耳,一個歌舞盛宴的王孫之地,由於王勃的美文而成為文化的符號與象徵。歷代,文人墨客,詩詞歌賦,水墨丹青皆為此閣呈獻。到了江南若不登臨此閣,竟感終生遺憾。這一千多年中,滕王閣多次毀於戰火,多少名人,無緣登臨,我國的老一代領導人無一人登斯樓也,毛主席是1962年給他的兒子和兒媳寫下的王勃名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如今,做成不鏽鋼的對聯,毛主席的墨寶高懸於滕王閣上。1960年,董必武副主席來南昌時,只在滕王閣小學見到一塊刻有”滕王閣“三字的大青石,僅有此遺迹,不勝唏噓,留下詩一首,是我國當今領導人為滕王閣的唯一一首詩。詩中寫到:豫章城郭跡無留,惟見西山水北流。滕閣尚存一片石,遊人亦問百花洲。這首詩已存入《滕王閣志》。

  當我下到第二層時,一陣呱噪之聲上來,原來是幾個旅遊團湧進閣內,導遊們如同比賽,用擴音器千篇一律的背着導遊詞。我慶幸自己早早到來的英明決定。如此遊覽,還發什麼幽古之情,還有何遊興?是否應立法,對有些景點要保持安靜?我急忙逃離眾人,回到現時中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西柏坡導遊詞
網友評論
西柏坡導遊詞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