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思想鉤沉 > 元和文壇領袖人物——白居易

元和文壇領袖人物——白居易

手機:M版  分類:思想鉤沉  編輯:小景

  中國文學史上的古文運動,往往功推韓愈,柳宗元,實際上重量級的選手是白居易和元稹。在元和年間,無論是詩歌還是散文,他兩個都是先鋒人物和主導人物,韓柳二人不過是支流而已。只是他們的古文運動創作實績大,元白二人又致力於新樂府運動,對古文的重視程度相對低些。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的古文成就和地位。只是到了宋代,文壇領袖歐陽修誇譽韓愈是“文起八代之衰”,後代文人及評論家也便據此而拔高韓愈,將元白擠壓到了詩歌方面,我們其實是中了歐陽修的毒。

  當時在日本凡談及漢詩文者,言必稱《文選》和《白氏長慶集》。據《江談抄》記述,當時和白居易同時代的日本五十二代嵯峨天皇對《白氏文集》最是鍾愛,相傳他在最先得到白氏文集時曾秘藏偷讀,視為珍寶。後來他要考驗臣子有沒有學問,就故意把白居易的詩念錯,考考這個臣子熟不熟白居易的詩句,若是熟,就代表這個臣子很強。一次嵯峨天皇在召見臣下小野篁時,賦漢詩曰:“閉閣惟聞朝暮鼓,登樓遙望往來船。”小野篁奏曰:“聖作甚佳,惟‘遙’改‘空’更妙也。”天皇感慨道:“此乃白樂天句,‘遙’本作‘空’,僅使卿耳,卿之詩思已同樂天矣。”可見小野篁對白詩的熟記已達到背誦如流的程度,因此他也有“日本白樂天”之稱。

  他的古文正如他的詩歌,追求一種平易質樸,正與韓愈的古奧深澀相對;而與柳宗元的頗為相似。事實上,白居易和劉禹錫同柳宗元的交情,要比韓愈跟柳宗元的交情深。因而我們說,古文運動的發起者與主導者應該是白居易與柳宗元。

  白居易對詩歌的創新運動的光環掩蓋了自己在文學上的成就,他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兩篇文學改革的理論性散文。

  他最早發表了《新樂府序》,提出了新樂府運動的文學綱領。

  新樂府序( : )

  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斷為五十篇。篇無定句,句無定字,繫於意,不繫於文。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詩三百之義也。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戒也;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於樂章歌曲也。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

  他寫了五十首新樂府詩,自編成了集子,並寫了這個序。他同韓愈的文以載道一樣,強調文學的社會功用和思想意義,模仿漢大賦的的結構,曲終奏雅,卒章顯志。與韓愈的不同處在於,他主張詩歌語言平易,便於配樂歌唱,“文藝為人民服務”。這也是白居易為什麼受到毛澤東喜歡的原因。因而說,詩歌創作的目的,是為了百姓,希望將百姓的疾苦傳於天子耳中。

  在他被貶為江州司馬時,閑暇無事就靜下來整理了自己的創作,並且總結了前人的創作經驗。他在與元稹互通信中,經常切磋詩歌創作的心得,最完整,最全面的是《與元九書》這封信。

  他曆數了自詩經以來的詩歌的發展,並給予了點評。他肯定了“風”“騷”的傳統,批判了六朝以來逃避社會的陶(淵明)謝(靈運)詩風以及綺靡的南朝文風:“以康樂之奧博,多溺於山水;以淵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園;江鮑之流,又狹於此……至於梁陳間,率不過嘲風雪,弄花草而已。”

  他認為詩歌就應該發揮“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功用,他批判了李白的詩歌,認為“李之作,才亦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他最推重杜甫,雖然認為杜甫的詩盡善盡美,但反映民生疾苦的只佔所有詩歌的十分之三四。看來白居易擇詩的標準是相當功利的,是圍繞“民生”這個主題,他強調了詩歌的極端責任性。

  他痛感詩道崩壞,意欲發憤“扶起之”。他的論斷就是“文章合是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但他無法迴避的是,古來很多有責任感的文人,也如元白一樣,遭流放,遭貶斥,遭不公平的待遇。人難,文亦難,而人難往往是由於文章所致,因而他清楚的說自己“始得名於文章,終得罪於文章”。中國的文字獄總是出現,只是輕微或局部而已。

  他給自己創造的詩歌進行歸類,分為樂府詩,諷喻詩,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等。他是夜以繼日的寫作詩歌,很苦很累,但他不覺得,對外人的不理解,他自嘲說:“知我者以為詩仙,不知我者以為詩魔。”文章結尾連呼元稹:“微之微之,知我心哉!”是啊,朋友凋零,知音確實稀有啊。

  文學史上講的白居易以四十四歲為界限,前期達則兼濟天下,後期獨善其身。事實上,後來白居易偶爾徜徉在閑適中,但也絲毫未放棄對政治的熱情,儘管他並不如劉禹錫那樣明顯直白。

  他在《江州司馬廳記》中說,兼濟天下而為官,無一日快樂;獨善其身而自為,終身不會苦悶。而且斷言,適不適,在乎人也。這是牢騷話,白居易是一直以“志在兼濟,行在獨善”為其人生座右銘的。他不會聽從命運的安排,他自然也並不真心要干永州司馬這個尸位素餐的閑職的。

  即便人在山林,他也無法忘懷政治。他在廬山建造了一座草堂,風景絕佳。草堂內陳設簡單:木床四張,屏風二個,漆琴一張,儒佛道書各數卷。平日里抬頭可見山峻,俯首可聽泉水丁冬。他似乎是在告訴人們,他要為未來的生活奠定一個基礎:“待予異日,弟妹婚嫁畢,司馬歲秩滿,出處行止,得以自遂,則左手牽妻子,右手抱琴書,終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

  這當然是他的“行在獨善”的方面,“志在兼濟”方面並沒有放棄。到了杭州,他仍舊是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凌晨親政事,向晚恣遨遊。”他與杭州人民修建了西湖的白沙堤,致力於為百姓謀福利;閑暇時,也隨遇而安,恣情山水。

  人並不是個單純的動物,人是可以兩面性的,甚至是多面性的,矛盾的心理是伴隨了白居易的一生。

  白居易久在江南,對江南的風物也是頗為用心的。他特別喜歡荔枝,似乎並不亞於“日啖荔枝三百顆”的蘇軾。他為了介紹荔枝,請來高手畫師,專門出了本小冊子,圖文並茂。並親自作了個序。

  荔枝圖序

  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桔,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元和十五夏,南賓守樂天,命工吏圖而書之,蓋為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日者雲。

  白居易還為此修築了荔枝樓,並寫了不少荔枝詩。看來,白居易還是很有經濟頭腦的,他已經知道怎樣為當地的特產做宣傳了,種荔枝的百姓或許會從中收到經濟效益。

  當然,他也有累的時候,也有故作曠達的時候:“退身江湖應無用,憂國朝廷自有賢;且向錢塘湖上去,冷吟閑醉兩三年。”但這哪裡是真話,分明是無奈啊!

您正在瀏覽: 元和文壇領袖人物——白居易
網友評論
元和文壇領袖人物——白居易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