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學作文 > 六年級作文 > 苦與甜 1300字作文 ( 手機版 )

苦與甜_1300字

分類:六年級作文  字數:1300字  編輯:小景

在人類所品嘗過的諸多滋味中,“苦”大概是最複雜、內涵最豐富,因而最具哲學意味的一種味道了。人的味覺器官對苦的排斥性恐怕是先天的,譬如給一個嬰兒吃苦藥,往往會遇到最頑強最原始的抵抗。而在人們的日常語言中,凡是沾上苦字的詞兒,大都是灰暗而低沉的:經受艱辛叫“吃苦”;無依無靠叫“孤苦”;身體或心靈極不好受叫“痛苦”……佛家語中有“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儒家語中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苦是人生之逆旋,苦是漫漫之長夜,人們對苦的東西往往避之惟恐不及。 

  然而,苦的複雜性卻正在於此:苦確如魔鬼菲斯特之於浮世德。如影隨形,揮之不去,更有些時候,人們竟然嗜苦為命——君不見人類從古至今最嗜好、最痴迷的三大飲料,就全都是“苦水”:咖啡是苦的,可可是苦的,位居世界飲品之冠的茶,同樣是苦的。如果再加上雖非飲品而性相近的啤酒,人們豈不是整日與苦水相伴么?這實在是一個難解的謎。與苦相對的是甜,人們對甜的接近性也近乎是天生的。哪個孩子不喜歡吃糖?哪個嬰兒吃藥時為送之以甜水?人們語言中的甜字也總是作為苦的對應物而出現的,若苦盡甜來。若不吃苦中苦,難得甜上甜,等等。 

 可是同樣令人不解的是,當人們走向成熟之後,對甜的東西卻會逐漸疏遠。至於那些出於健康或美容的需要而視甜如寇讎。更近乎成為一種現代時尚了,這種苦現甜的二律背反,不是很值得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探究一番么?倘若擴及人類的精神活動,這種苦與甜在認為知上的二律背反應更為明顯。美術家們一向把那些格調不高、淺薄媚俗的畫作貶為“甜”,由此,甜與俗被合成了一個字眼兒,成了畫家之大忌。記得一位藝術理論家曾發表過這樣一番高論:“一個欣賞者,當其剛剛入門,還不具備夠水準的審美眼光時,他往往喜歡甜俗的東西,就像一個幼兒偏愛喝加糖的牛奶;一旦他的鑒賞力提高了,審美口味也會隨之改變。對那些看上去有些丑、有些怪,又苦又辣的作品,他會因其耐人尋味而產生共鳴和好感,這就像成年人捨棄糖水、牛奶,轉而喜歡咖啡和苦茶一樣”這番妙語曾使我回味許久,品着挺有味道。甜能給人帶來瞬間的愉悅,但來得快去是也快,不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苦中的滋味卻要慢慢咀嚼才能品出真味,仿若青橄欖的苦澀,細細品昧才能苦后回去甘,因而,它是餘味綿長的。 

  其實,我們的人生之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當你在人生之路上跋涉了一段之後,回眸望去,是否一如曹孟德詩中所謂“去日苦多”呢?同樣的,當你在人生的深秋黃葉中漫步了遐想你所能深貯於心底的,往往不是那稍縱即逝的甜蜜和幸福,而是那些銘心刻骨的痛苦,或許你會發現,凡是昔日品味過的具有審美價值的痛苦,如今都已變成了久釀的陳酒,於苦澀之中充溢着人生的甜蜜和醇厚,你會覺得,倘若當年未曾體驗那些痛苦,你的人生將是何其蒼白,何其平淡!如此說來,苦之況味其實並非人類的天敵,它更多的時候乃是人類相伴相隨、須臾不可分離的諍友。請不要拒絕痛苦吧,朋友,因為有了痛苦,我們的人生才變得多姿多彩,我們有精神才變得堅韌敏銳。有鑒於此,我們也才會有勇氣承受痛苦,甚至享受痛苦! 

 桌前正擺着一杯清茗,碧綠的茶芽正地片片地沉落杯底。我品一口微苦而澀的茶汁,不由得又想起了知堂老人的那句名詩:“旁人若問其中意,且到寒齋吃苦茶。”

您正在瀏覽: 苦與甜1300字作文
網友評論
苦與甜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