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範文大全 > 徵文範文 > 中華傳統美德徵文

中華傳統美德徵文

手機:M版  分類:徵文範文  編輯:小景

中華傳統美德徵文 標籤:復興中華,從我做起

  中華傳統美德徵文(一):讓我們和美德結伴同行

  於舒婷

  中華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提起"中華"這兩個字,首先浮上我心頭的就是中華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為有這樣的傳統而感到自豪和欣慰,更要繼續發揚這種傳統美德。一直以來,有多少傳統美德的事例,它們如同暖暖的春風,感染着我們,打動着我們純潔的心靈。

  感恩父母、尊老愛幼、謙虛謙讓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為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愛;長輩教育了我們成長,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朋友給了我們友誼,讓我們的童年充滿陽光。

  子路是個很勇敢孝順的人,在子路小的時候,他家境貧困,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呢?子路想:要是能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黃香也是勇敢孝順的孩子。在黃香九歲時,他的母親去世了,他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父親身上。冬夜寒冷,黃香就鑽到父親的被窩裡,用自己的身體把被子暖熱。夏夜炎熱,黃香就用扇子把父親的枕席扇涼。人們都稱讚他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孔融是個聰明機敏、懂得謙讓的孩子。在孔融四歲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個學生來看老師和師母,並帶來了一大堆梨。客人讓孔融把梨分給大家吃。在爸爸點頭同意后,小孔融站起來給大家分梨。他先拿個最大的梨給客人;然後挑兩個大的給爸爸、媽媽;再把大的一個一個分給了哥哥們;最後,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個最小的給自己。客人問小孔融為什麼撿一個最小的給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紀最小,當然應該吃最小的。"客人聽了孔融的回答直誇獎他。爸爸也滿意地點了點頭。

  美德故事不僅僅只發生在遠古的時代,現代,也有許多感人的美德故事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是誰無怨無悔地照顧母親?是誰帶着母親上大學?是誰從8歲到20歲,4000多個日子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照料養母,她任勞任怨,不離不棄。2009年,她被距離家鄉百公裡外的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錄取,不放心養母的她決定"帶着母親上大學",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繼續悉心照料着養母。她就是"最美的孝心女孩"——孟佩傑。

  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小學生,我們要,讓我們的校園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之花,讓我們的傳統美德得到永恆,讓我們擁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評語:作者從古至今講述了一個個美德故事,讚美了一個個美德少年,告訴我們要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語言生動優美,寫法新穎別緻,思路條理清晰。

  中華傳統美德徵文(二)

  中華名族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優秀名族,作為一個文明法國,中國民族具有優秀的傳統美德。自古中國就有"禮儀之邦"這樣的美稱,而當一個文化發展到今天這樣繁榮時,中華美德的光芒卻因為受到外來文化的不良思想文化的衝擊,被人們忘卻。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把這份傳統美德繼承發揚下去。

  作為祖國的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傳承美德,弘揚名族精神。弘揚傳統美德,首先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志士為了弘揚傳統美德維護祖國的榮譽和尊嚴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為後人們做了好的榜樣。無數為國捐軀的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的愛國精神,然而在中國歷史方面對物質世界的求榮的人大有人在,這就提醒我們要時刻從祖國利益為重,弘揚中華名族傳統美德我們要立志奮發,一個人,一個國家想要立於不敗之地就一定要奮發向上,有志者事竟成。

  中華名族是一個善於不斷吸取其他民族,國家先進文化,勇於創新,中華名族文化遺產極為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勞好問是密不可分的,杜甫的"讀萬卷書,下筆如有神"和古人"懸樑刺股"的故事都說了說明勤學的道理,讀書還要善疑好問,不學不問怎麼能有所提高?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國,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古人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自古就有施恩不圖報的美德,但也要有"知恩不報非君子"的古訓。

  我相信中華美德會在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跡,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讓中華美德永駐吧!

  中華傳統美德徵文(三)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就以"以和為美"的理念、"大公無私"的胸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見賢思齊"的人生哲理……而影響着世代中華兒女。

  談仁愛孝悌

  中華民族的"孝"是享譽世界的。漢文帝劉恆以孝而聞名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每逢其母吃藥他比先嘗,確認無誤才讓其母放心食用。我國晉朝的吳猛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那時家窮無蚊帳,每到夏夜他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去叮咬父親。這表明了中國兒女對父母的敬重。我國古代"仁"的代表莫過於唐太宗李世民了,李世民愛民如子,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

  論重義輕利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這道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重義輕利。岳飛是這之中當之無愧的代表!金兵攻城,岳飛抑制不住報國殺敵之心。臨行前深明大義的岳母為兒子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岳飛憑藉他的英勇成為了抗金的一員大將,為抗金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卻不料為奸人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毒害了。但岳飛英勇抗戰的愛國主義精神千百年來鼓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仁義志士,為國家和民族的興旺取義成仁。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畢生追求的美德。

  說謙和禮讓

  "滿招損,謙受益",謙讓是我們不可缺少的品德,在這之中"孔融讓梨"的故事已家喻戶曉。東漢魯國,孔融的父親買了很多梨,而孔融卻拿了最小的。他說:"我年紀小,大的應該讓給哥哥,而我比弟弟大,應該拿最小的。"是啊,他是禮儀的化身。他完美的詮釋了中華民族尊長愛幼的美德,使這一美德得到傳承。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說不盡的,要我們去認真的品味,去體會它的奧妙。它所透出的魅力不斷吸引着我們華夏兒女乃至外國友人都紛紛效仿。

  總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使其名垂千古,激勵和鞭策我們做一個合格的中國人!

  中華傳統美德徵文(四):傳統美德遍及華夏

  流年歲月,輕輕的翻開了中華民族的史冊,點點滴滴的文字,繪聲繪色的畫面,交織成中華民族歷經滄桑的歲月,勾勒出中華民族久經不衰的歷史。中華民族有着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秀的歷史遺產。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無數炎黃子孫世代相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傳統美德,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從歷史長河流淌軌跡來看,她不僅包含古代傳統美德,也包含近代革命傳統美德和當代英模美德。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靈魂,是代代相傳、世世發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中國的精神力量。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重德行、貴禮儀,在世界上素來享有盛譽。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和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口頭傳承到文字記載,內容博大而精深。

  一、百善孝為先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牛有舔犢之意……《弟子規》總序曰: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大體意思是說:"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更應努力的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古人云:"父母者,人之本也。"從呱呱落地的嬰兒,到天真爛漫的少年,我們一天天長大,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給予了我們無私而偉大的愛。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東漢孔融四歲讓梨,是晉代王祥"卧冰求鯉",是明代朱沖秋"割股為羹"……

  孝是什麼?

  孝是我們成年人"常回家看看"的那份心意,孝是功成名就后的豐厚報答,孝是父母重病卧床時的細心照管。

  孝是心靈里盛開的鮮花。它比自然界的花朵更為永恆、持久地散發著清香。

  孝是一種博大。它包容世間萬物:世界有多大,孝就有多大。

  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黃香的小孩,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剩下體弱的父親和他相依為命。他知道父親養育自己的艱辛,就把自己的一片孝心全都獻給父親。夏天,天氣炎熱,黃香每天晚上都要先把父親蚊帳里的蚊子驅走,再用扇子為父親把床上的涼席扇涼,以使父親安然入睡。冬天,天氣寒冷,黃香每晚都要先上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褥焐熱,以免父親受涼。

  我們的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身為兒女,我們毫無理由地應該盡我們最大的能力來孝敬父母。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孝敬社會,尊老愛幼,讓我們將這種傳統美德傳承和發揚光大!

  二、做人信為本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誠信是最寶貴的美德,是我們取信於人的根本。千百年來,我國人民十分重視誠實守信,我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少年兒童自然要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精神,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從小事做起。誠實守信的品格存在於一件小事之中。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講得就是這個道理。

  我希望別人以誠信對待自己,別人何嘗不是希望我也這樣做嗎?毛澤東以誠立身。毛澤東得知黃炎培有一本王羲之的真跡,於是就借來看,說好借一個月。毛澤東對這本書愛不釋手,儘管黃炎培說過,主席還沒看夠,可以多借幾日,但毛澤東還是趕在月底零點前把書送還了黃元培。毛澤東從自身做起,說到做到,為我們樹立了誠信的楷模。我們小學生講誠信首先得從獨立完成作業做起;從認真完成值日衛生工作做起;從做一個在父母面前不說謊話的好孩子做起……我們每一個呼喚誠信的人都要以身作則,只有這樣,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精神才能發揚光大。

  誠信,是春天的花兒,只有開過花,才會結出完美的碩果;誠信,是建房的泥漿,缺少它的粘合,便不會有牢固的大廈;誠信,是植物的肥料,沒有它的注入,就不會有茁壯的綠物。

  2004年5月,《揚子晚報》刊登過這樣一條新聞:安徽滁州一位50多歲的老農民來到南京,等他打算回家時才發現,口袋裡的錢買車票還差5元。他在南京舉目無親,在萬般無奈之下,他向玄武區的一位民警借了5元錢。5元錢,也許,誰也不會放在心上,更何況是一個被城裡人認為素質並不高的農民借去的呢?但是,第二天一大早,這位農民卻將5元錢給這位民警送來了。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沒什麼曲折離奇、扣人心弦的情節,但它透露出來的質樸,折射出來的誠信,卻不能不震撼人們的心靈。

  誠信,像永恆的星輝,獨放光彩,誠信,以水滴石穿的堅毅滲入人心,誠信,用春風般的胸懷感召着眾人!誠信,是耀眼璀璨的陽光,他的光芒普照大地;誠信,是廣闊無垠的大地,他的胸懷承載山川;誠信,是秀麗神奇的山川,他的壯麗凈化人們的心靈;誠信,是最美麗、最聖潔的心靈,他讓人問心無愧、心胸坦蕩。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孟信的人,家裡很窮,無米下鍋,只有一頭病牛。一天他外出,他的侄子將牛牽到集市上賣了。孟信回來后非常生氣,責備他的侄子不該把病牛賣給人家,並親自找到買主將錢如數退還,牽回了自家的病牛。透過歷史的煙塵,我們清楚地看到孟信手中緊緊牽住的絕不是一頭生病的黃牛,而是一條健康與高尚的道德纖繩,它將一個人的人品、修養引入了純潔的聖地。這就是誠信的力量。

  一次失約,一次欺騙,一句謊話,人格在欺詐中貶值;一次拉勾,一個微笑,一句承諾,品質在誠信中升華!擁有誠信,一朵浪花可以濺起整個海洋;擁有誠信,一根火柴可以划亮整個星空。讓我們誠信做人,傳承中華民族"做人信為本"的傳統美德。讓我們插上誠信的翅膀,自由飛翔,飛過廣袤藍天,飛過滄山泱水,飛過人生綿延的河流與險峻的山巒,飛到烏雲散盡,飛到陽光普照!

  三、大德無形大愛無疆

  中華文明綿延五千餘年,歷盡劫難而存並發展壯大,在於它強大的凝聚力,而這內核便是愛心。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特大地震。一時間山崩地裂,牆倒屋塌,數萬條生命被吞噬,數百萬人失去了家園。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地震破壞性之強,波及範圍之廣,救災難度之大,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

  從廢墟中走出的人們,從眼淚中覺醒的心靈,唯有愛能拯救家園。面對大自然強加的這場罕見的災害,中華民族攜手同心,團結一致,眾志成城,不畏艱難,同舟共濟,共同抗擊地震災害。且看:胡總書記登上殘垣,鼓勵搶險將士;人民公僕溫總理腳步匆匆,指導救災;十萬官兵沖向廢墟,與死神搏鬥……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縣發生兩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地震造成當地居民的房屋90%倒塌,玉樹縣固定電話通訊中斷,受災地區群眾傷亡嚴重。

  地震發生后,全國各地積極投入到抗震救災活動中。前方,人們與時間賽跑,托起希望的生命,一幕幕感人的畫面,無不震撼着我們的心靈;後方,義務獻血、義演、募捐活動在全國掀起了高潮。一個個動人的義舉,無不撥動着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弦

  又是一次嚴重的災害,又是一次生死的營救,搶險隊員們又一次衝鋒在前展開救援工作。於是,抗災的大潮中泛起大愛的漣漪,閃耀着人性的光輝,中國的救災故事也因之而愈顯壯麗。在災難的黑夜裡,有一種大愛照亮了中國!

  艱難困苦砥礪偉大品格,風險挑戰錘鍊堅強意志。艱苦卓越的抗震救災鬥爭,把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推到了極致。讓億萬中國人結成了一個血脈相通、牢不可破的生命體,告訴世界什麼叫"中國精神的力量"!

  四、艱苦奮鬥報效祖國

  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鬥精神在不同時代、不同條件和環境之中,雖然有着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其內含都是相同的。

  知艱苦,才懂得要奮鬥。耐得艱苦,才能夠奮力拚搏。只有時刻信守艱苦奮鬥,才能夠取得事業的成功。"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艱苦奮鬥是一種信念,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志存高遠的抱負。

  歷覽前賢與名士,成功無不來自艱苦奮鬥。尚武者莫如勾踐,卧薪嘗膽,不謂不艱;為學者莫如孫敬、蘇秦,懸樑剌股,不謂不苦;從政者莫如鄭燮,"雅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不謂心志不明。古人中不匱淡泊明志前賢,今人中不乏富不喪志之士。船王包玉剛,塑膠大王王永慶都以節儉奮鬥而聞名。一代偉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更是祟尚節儉,奮鬥不息的光輝典範。能說他們是沒有享受的條件?是沒有享受的理由?完全是在於他們胸懷博大,嚴於自律。

  井岡山時期,從軍官到士兵,吃着紅米飯,喝着南瓜湯,浴血奮戰,粉碎了敵人數次"圍剿".長征途中,紅軍將士歷盡艱辛,克服了人間罕見的困難,戰勝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成為中外戰爭史上的偉大壯舉。

  中華民族歷來以勤勞勇敢、不畏艱苦著稱於世。我們的古人早就講過,"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等等。這些警世名言,今天對我們依然有着重要的啟示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反覆提醒全黨:"中國搞四個現代化,要老老實實地艱苦創業"."艱苦樸素的教育今後要抓緊,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1989年,他還進一步指出:十年來,"最大的失誤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在經濟得到可喜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況下,沒有告訴人民,包括共產黨員在內,應該保持艱苦奮鬥的傳統。堅持這個傳統,才能抗住腐敗現象".

  人生猶如奔流的洪水,不遇巨石暗礁擊不起美麗的浪花;生命一如新採的鑽石,不經打磨發不出璀璨的光芒。因此,我們更需要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堅決反對驕奢淫逸的惡習,牢固樹立憂患意識、大局意識,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不負時代、不辱使命的貢獻。做到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那樣,"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做善成,防止虎頭蛇尾,讓全黨全體人民來監督,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

  ……

  凡此種種,道不盡的中華傳統美德,寫不完的中華精神力量,以及數不盡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讓今天的中華民族在國際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讓我們並肩攜手,齊心協力將這些傳統美德傳承和發揚光大,讓我們揚起人生之帆,在生命的大海上破浪遠航!

  12路橋(1)班

  趙興隆

您正在瀏覽: 中華傳統美德徵文
網友評論
中華傳統美德徵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