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網絡散文 > 耕讀傳家

耕讀傳家

手機:M版  分類:網絡散文  編輯:pp958

  ??耕讀傳家,曾是中國人理想的家庭生活方式,現在越來越被人淡忘了。過去農村過年,“耕讀傳家”是很多家庭的春聯橫批;其實,比較富裕的家庭才不負“耕讀傳家”的匾牌。

  ??“耕”指種田,“讀”指讀書。農忙時耕田種地,農閑時瀏覽書籍;種田獲取生活資料,讀書獲取精神營養。這確實是一種理想的農家生活。

  ??“耕”的本義是翻新土地。這裡指一系列的農家勞動,包括耕耮鋤靶,剪理灌防,收運篩打,吹揚碾磨等等,真是一系列辛苦的勞作。田中禾苗不知要經過多少工序才能變為金燦燦的米粒。當看到廣闊原野上行駛的播種機,隆隆的聯合收割機,一次成“形”的稻穀玉米,再想想古人的辛勤勞作,我常常驚嘆科技的偉大,人類的偉大。它為人類節約了多少時間,避免了多少辛苦啊。科技落後的古老年代,人們一年的勤勉往往不足以養家糊口,農閑時還要閑中找忙,找點事做,以彌補種田收穫的家用不足,哪裡還有時間讀書呢?況且讀書要能識文斷字的,識文斷字要求學先生,求學先生是要用錢僱用的。對於生活難以為繼的家庭,哪裡去弄這些多餘的錢財呢!能雇得先生都是殷實的家庭,所以在農村出一個讀書人是很不容易的。能識得《百家姓》就是一個知識分子。看古書,聽古事,滿腦子進進出出都是秀才進士。其實在舊社會的農村,十里八村幾代人也出不了一個進士的,出個秀才也是一個家族驕傲。那時,一個家庭能耕能讀,也屬稀有,要達到“耕讀傳家”,幾代相襲,就更不容易。現在大部分的農村家庭當都具有“耕讀傳家”的殷實水平,那時“耕讀傳家”卻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理想家庭。

  ??在古代的“耕讀”中,“耕”是放在第一位的。“耕”是維持生命的勞動,能“耕”得好,就不愁吃穿生存。“讀”是放在第二位的。因為“讀”的好實在不易;但真要讀好了,那是要成龍變虎,成官成宦的。其實,古代的平民百姓能夠衣食不憂就是大福,成官成宦永遠不是他們的權利。我覺得能講得《中庸》、《大學》、《論語》的,當是有一定學問的人,絕不是農村一般私塾先生能夠勝任的。我父親說,他的爺爺是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死得早,他是在爺爺的管護下長大的,爺爺去世時,放到墓里的書有好幾麻袋。父親小時候,家裡很不景氣,已無力供他上學,他認識的字都是爺爺在閑暇的時候教得的。小時候在家裡,我見過《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並沒見過“四書五經”之類的書,也沒聽爸爸講過“四書五經”的有關內容——想是爸爸也沒有看過的。倒是常常聽爸爸講《水滸傳》、《三國演義》的故事,並講得詳細而精彩。爸爸的故事不全是從戲文中來的,他說讀過原著。所以我知道他讀的並不全是聖賢之書,真真的“四書五經”爸爸未必能讀懂。爸爸是和秀才沾不着邊的識字人,但是村子里還是把他當文化人來看待。當我們乘着月光,在院子里一邊用手脫着玉米或剝着毛豆,一邊津津有味地聽着爸爸說古的時候,我們會感到無比的神奇,也常常為水滸中的朋友忠義,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感動得不能入眠。這時我甚至懷疑,古代的封建教化靠的主要是故事和戲劇。是封建社會看不起的沒落文人,為封建統治者做了大量的道德宣傳。

  ??現在的“耕讀傳家”是越來越不被人看好了。“耕工之家”倒是越來越興盛起來:他們一邊用“耕”維持着家裡的吃穿用度,一邊在外面打工,來蓄積蓋房,娶親、上學等資金。“讀”已被拋到九霄雲外。識文斷字的人越來越多了,讀書的人自然應該是更多了,然而讀書人的數量卻並不容樂觀。

  ??過去的人為了科舉死命讀書,有的人從一披烏絲讀到滿頭白髮,仍孜孜不倦。如今的學生為了高考,為了將來的工作,扛着巨大的壓力苦苦拼搏。如今大中專畢業生已經不包分配了,很多人認為讀書沒用了,有人上學純粹是為了一張文憑。人永遠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動物。脫離了功利目的,還有幾個人願意讀書。共2頁,當前第1頁1(作者:人雨而)

  ??開卷有益,益在何處?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又有幾人在書籍的階梯上攀登。既是有人攀登在書籍的階梯上,還背着一個沉重的功利包袱,又能進步到那裡。誰又把書當作了人們不能丟棄的精神食糧。

  ??站在現實之上,想着難以達到的理想,有時是痛苦的;但要想想過去的艱難,我們會感到已經站在幸福之上了。想想過去,當看到學校里那些虛度光陰的學生和無所事事的人們,我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人的精神世界將如何改變。

  共2頁,當前第2頁2(作者:人雨而)

您正在瀏覽: 耕讀傳家
網友評論
耕讀傳家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