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美散文 > 各有其屋

各有其屋

手機:M版  分類:優美散文  編輯:得得9

  自從人類掌握了修建房屋的技術和方法以後,人們就居住在各種大小和外形不同的房屋中。由於近年來人口的持續增加,用於居住的房屋數量也需要有相應的增加。而作為平常人,無論是遇到怎樣的境遇或是受到多麼難以接受的禮遇,只要能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就可以避開外面的喧囂,獲得暫時的安寧。

  遠古時期的人類在懂得了用火以後,又經過了一段時間,才有人來到比較平坦的地方居住。相傳那時的人曾經採用了在地面挖坑居住的方式。據說是由於受到雨水的侵擾,所以就在坑的周圍用泥土等物建造成了能擋住雨水的牆壁,在牆壁的上方又加蓋上了茅草的屋頂,由此形成了圓形的具有原始風格的房屋。後來由於考慮到居住時的方便性,又將房屋的外形改變成了更加適於居住和存放物品的方形。而在潮濕多雨的地帶,則出現了用柱子支撐的能離開地面的潮濕環境,現在還能經常看到的所謂的干闌式建築。這些早期民間建築的可用部分大多只有一層,兩層以上的樓的出現,則是在以後才發生的事情。

  在農耕文明成為主流並迅速發展的年代,人們優先要考慮的是全家人的溫飽問題。為了能夠適應當時的環境而繼續的生存下去,就需要考慮到居住生活的成本。在生活水平受到經濟條件制約的背景下,臨時用泥和草搭建的房屋也可以在大多數情況下供全家人安身。在此期間的有些店鋪和營業場所為了留住來往的過客,逐漸將房屋由地面的一層加高到了兩層。而那些專門修建的一些標誌性建築,則可以由於某些方面的原因而不必受到層數多少的限制。

  隨着工業文明時代的到來,原有的居住區已經是人滿為患擁擠不堪。此時為了減少建築用地,就必須要改變人們古老的居住習慣,將人的居所從地面逐步的搬移到空中,由此出現了層數越來越多的樓群。城市規模的擴展,又促使城市中心地帶地價的上升,隨之而來的則是更高的樓的出現。由於實行了產權方面的過渡,許多地方房屋的產權已經轉移到了原住民的手中。而老城區和棚戶區的拆遷改建,也在城市的整體規劃目標內,自然而然的籌劃和進行中。

  據說在某小區的規劃布局中,由於要容納眾多的住戶,因此除了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可以在高度為七層或十層的建築物中居住以外,其餘的都要在按照規定建造成十八層的樓中居住,自然也包括那些通過正當方式獲得房屋產權的人。估計可能是為了在容納更多住戶的基礎上節省土地和降低建造的成本。

  雖然棚戶區拆遷改建是件為民造福的好事情,但是在當初卻有些不太受到歡迎。之所以如此,是由於以過去的眼光看來,位於九霄雲外的九天也只有九層的高度。而據說深藏在地下的地獄則正好是十八層,在層數上是九地之下的黃泉的兩倍。在喜歡吉利的人看來,這樣剛好是十八層的層數讓人聽起來頗有些不吉利的感覺。然而這畢竟只是屬於人們在茶餘飯後的調侃之詞或是心中的想象,而在質量有所保證的情況下,樓層的多少也並不會阻礙生命的進程。

  有了能夠居住的房屋以後,何時回遷就變成了房主們時刻關注的事情。在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設施尚未完工之前,估計不會有太多的人能馬上實現回遷入住的心愿。儘管由於有公用部分的存在,使得在使用面積上出現了縮水現象,然而終於又有了自己可以自由居住的地方,畢竟還是讓人感到高興的事情。

您正在瀏覽: 各有其屋
網友評論
各有其屋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