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去哪兒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手機:M版 分類:愛情散文 編輯:得得9
時間去哪兒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標籤:爸爸去哪兒
當2013年湖南衛視推出《爸爸去哪兒》和馬年春晚的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歌曲之後,“去哪兒了?”的發問一時間屢現於報端,出現了“專家去哪兒了?”“錢去哪兒了?”“xx去哪兒了?”等的衍生物。尤其是“時間去哪兒了?”更成為社會的熱議話題,成為媒體上的熱詞。人們之所以對“時間去哪兒了?”這麼敏感,是因為人們普遍深切地感受到時光的匆匆,人生的短暫!
我的周圍有很多退休了的老年人,他們有大量的閑暇,大多數人對“時間去哪兒了?”不屑一顧,說“時間去哪兒了?吃飯睡覺混時間唄!”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後,一段時間內並不清閑,照看孫子孫女成為多數人的主要生活內容,他們的生命被繁雜的家庭瑣事一點點耗蝕,時間在鍋碗瓢盆中化為虛無。孫子孫女長大以後,這些人才有了真正的、大量的閑暇時間。這時候,如果身體尚無大礙,很多人除了跳舞、散步等健身活動外,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看電視、下棋、聊天、打牌、玩遊戲等的上面,有的人常常不知一天的時間該怎麼度過,無所事事、百無聊賴,感到時間過得很慢。而有些人在時間的流逝中,不願讓生命完全虛度,則選擇了讀書、寫字、畫畫等有點文化情趣的活動,他們生活得充實,感到時間過得很快。
1994年3月份,我在地質系統經營困難、實行提前退休制度之時,辦理了退休手續,如今已經整整20年了!驀然回首,啊!20年,過得可真快呀!時光匆匆,感慨萬端!
退休以後,我曾被返聘,繼續發揮了幾年“餘熱”,還在外打了10多年的“工”(工程監理)。近一兩年來,我謝絕了邀請,“金盆洗手”、告老回家,負責照顧身體欠佳的老伴。回家之後,我的時間除了料理日常家務、“伺候”老伴之外,除了每天的散步、鍛煉身體之外,大部分時間多“宅”在家裡。在家裡,我讀讀書,我上上網(瀏覽瀏覽新聞、看看電子版報紙、看看電子版書籍),有時心血來潮,將日常之所遇、所思、所悟寫點小文章。這樣一來,一天很快就過去了,我總覺得很緊張,時間老是不夠用。
對於我這樣的生活,一些人不以為然,甚至還奚落一番,說什麼“整天地讀呀寫呀的,有啥意思呢?讀那些書有啥用呢?寫那些文章有多少人看呢?”
人生在世,各人有各人的活法;退休以後也一樣,各人的活法各不相同,各人的時間的去向也不一樣。有的人理想高遠,年輕時因為種種原因而壯志未酬,待退休后利用時間,不再遲疑蹉跎,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努力奮鬥,在科技或文學等方面有所建樹,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有的人認為自己奮鬥奔波了一生,已然“看破了紅塵”,感覺身心俱疲、來日無多,何不好好地歇一歇,頤養天年……!
我是一個普通人,雖然沒有高遠的人生目標,卻也不想無所事事、碌碌無為地消磨時間。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我也有我的活法。到了我們這把年紀,來日可能不多,但這“不多”的“來日”也是我人生中的一部分生命過程。“生命誠可貴”,這一部分生命過程,我要珍惜它,要它在我的“活法”中慢慢地度過。
活到老學到老,活到老讀書到老,這是很多具有文化情趣人的活法,我崇賞這樣的活法。我的一些朋友都是這樣的活法。
我的朋友、長安大學老教授孫建中先生,他把“活到老學到老”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把退休后的大部分時間用在了著書立說上。他甘願守着不太富裕的生活,不顧年邁,歷時10年,總結多年來潛心黃土研究的成果,完成了200多萬字的《黃土學》巨著。有人說“何苦呢,花了10年的時間,不但沒有稿費,還要自己想辦法拉贊助出版,出版了還要自己推銷,還要自己花時間、花錢郵寄給有關單位和人員。”在編寫《黃土學》時,我為其中一章撰稿。孫先生給我說“大家寫了稿,沒有稿費,我對不起大家。以後看能不能再找點贊助,給大家點稿費。”我說“沒關係,我答應寫稿時,就沒有想要稿費。”有人認為孫先生這麼干不值得,孫先生覺得這麼干值得,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活法。
我在內蒙時的一位同事、朋友,退休以後,他不讓自己的時間虛度,總結多年來在農牧區找水的經驗,編寫了一本《找水諺語》的小冊子。他同時以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繼續堅持學習,涉足寶石鑒定工作,在業界小有了名氣。尤其是在他發現膀胱癌、做了手術以後,仍保持着良好的心態,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並與病痛作着頑強的鬥爭。他在身有病痛的情況下,沒有那種“死亡將至”的無望情緒,不氣餒,不虛度時間,繼續乾著寶石鑒定方面的工作。手術已經做了四五年了,他的身體恢復的不錯,近一兩年還不時地奔波在祖國各地,並正在編寫一部寶石鑒定方面的專著。有人說他得了“絕症”,“來日無多”,還值得那麼著嗎?但他覺得他這種對待時間的方式是值得的,是有意義的;這種積極對待時間的方式,似乎還促使了體內抗病能力的增強,有利於病體的康復。
我還有一位與我同齡的同事、朋友,她也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退休生活過得很有文化情趣的人。她雖然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大學畢業生,有高級技術職稱,但退休以後,仍堅持老年大學學習多年,練習書法、學英語、學畫畫、學寫詩,時間匆匆地過去了,她自己感覺很忙,卻也過得很充實。
前些年,像我們這樣年紀的人,一般人只能用手機打打電話、接接電話,能用手機發短信的人不多,認為年紀大了,何必費時間再學習這些“新玩意兒”呢!但我覺得,人活在世上,應當與時俱進,應當跟上潮流。在互聯網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的“e時代”,不應做現代的“科技盲”,而應當主動積極地接觸新科技,去擁抱更為廣闊的世界,尋求更為深刻的精神享受。在這種理念的支持下,我於2004年前後學會了用手機發短信,利用短信經常與親朋老友聯繫聯繫,不但方便快捷省錢,還增添了生活的樂趣。在我的啟示下,我的這位同齡同事、朋友,也能夠熟練使用手機發短信了。
電腦、互聯網普及以後,很多年紀較大的人認為這些高科技東西與己無關、難學。我仍然在“主動積極地接觸新科技,去擁抱更為廣闊的世界,尋求更為深刻的精神享受”的理念支持下,在百歲老人周有光80歲才學電腦的先例啟示下,下決心於2007年學會了電腦的一些基本操作。之後,我開始使用電腦上網,使用“QQ”聊天,不久還開了“博客”,我也鼓勵我的那位同齡同事、朋友嘗試嘗試。沒有多長時間,她也可以電腦上網、“QQ”聊天了。時間在不斷地流失,在時間的流失中,我們的生活可以多種多樣,可以過得豐富多彩,可以過得具有文化品位。
我們已經到了兩鬢斑白的老年,不應坐等“死亡”,蹉跎時間,應該以“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態度,好好地走過生命過程中的最後一程。我的時間用來學、讀、寫,那管別人認為學無用、讀無益、文字如敝履的說辭,只要自己覺得值得,感覺充實、高興、快樂就行。我等是幸運的,我等活得已經比較長了,也許還會活得更長一些,還會有很多的“時間”。這些時間到哪兒呢?我還會像過去一樣,讓它“到”它應該去的地方,把它繼續用在學、讀、寫上。我等的學、讀、寫,也許對社會起不了多大作用,但它是我等的活法嘛。我等的學、讀、寫的活法,也不能說比別人的更高雅、更有意義,“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嘛!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干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事就行。愛書就去閱讀,愛美術就去畫畫,愛書法就去練字,愛舞蹈就去跳舞,愛歌曲就去唱歌,愛打拳就去打太極,愛“將軍”就去下棋……犯不着去奚落諷刺他人,也不去聽別人的奚落諷刺,自己活自己的,把自己的時間花在自己願意送到的那兒去。
對於大多數老年人來說,不要強求有什麼高遠的目標,說得不好聽點,不管時間是“虛度”還是“實度”,最終都會殊途同歸,只要自己快快樂樂、高高興興才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