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于成龍觀后感

于成龍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于成龍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于成龍觀后感(一)

  陳永尚

  春節回家,大年初一起來吃完飯,坐在沙發上,看着老爸在看的電視劇—《于成龍》,一開始是為了打發時間,覺得就是結合當下的熱點出的電視劇。但後來慢慢地看入迷了。一口氣就把四十集看完了。

  此電視劇的的主要內容是:于成龍從小在山西長大,多次考試后,直到四十多歲才開始入仕為官,從廣西羅城縣縣令,到合州、黃州、武昌、福州、直隸、兩江,三獲卓異,智斗地頭蛇,平叛造反,平反冤案,掃除貪官。二十幾年的仕途生涯,清正廉潔,被稱為一代廉吏。

  看完本電視劇之後有一下幾點感想。

  一是人不光要我品德好,還要有能力。于成龍有一個外號叫"於青菜",說的是他清正廉潔,飯菜基本是青菜蘿蔔,無論做到多大的官也是如此。但光清正廉潔是當不了有作為的官的,在羅城智斗惡霸,在黃州平叛,在福州平反冤案,在直隸和兩江打擊貪官,是他足智多謀,知行合一的現實體現,否則早就成了刀下鬼。但如果沒有高尚的品德,他又不可能有那麼大的勇氣勇闖敵營,舌辯康親王,刀斬康熙親外孫赫里。是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給了他無限的勇氣。

  二是即使有足夠的能力也要有舞台。于成龍在做官之前,已經四十多了,已經經過幾十年的知行合一的鍛煉,能力已經顯現,但當貴族額爾齊圈了他們的地時,他差點就被砍頭,還好被及時救下。直到他做官,有了舞台,才不斷展示自己的實力。

  三是有一個好老師是多麼的重要。他的老師刑濟堂,學富五車,有思想,有深度,教會了于成龍等人一輩子受用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近則齊家,遠能治國。教出了陳廷敬、于成龍、柳晉陽等一大批胸懷天下的治世能人。在當代,一個人難得有一個自己稱得上一輩子的老師,但我們又很需要有這樣的老師作為自己的人生導師,真可謂,朝聞道,夕死可矣。

  四是有一幫生死之交是多麼的重要。當于成龍從山西到廣西赴任,曾經是五品大員的周瑞,討着飯,幾千里的路,趕到羅城投奔于成龍,為其幾十年的仕途出謀劃策,不求名利,甘願吃青菜蘿蔔。于成龍的同學柳晉陽,更是任勞任怨,甘願當于成龍的下手,最後為了去除貪官,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樣的生死之交,得一足矣。

  五是明君和人民是清官的靠山。當于成龍被康熙任命為兩江總督兼任兵部尚書等職務,並下達了去火耗的任務時,我就知道此時康熙就是他的靠山。兩江地區如果有識時務的土豪劣紳,就應該收斂自己的所作所為。因為膽子大,敢為民請命,不按常理出牌于成龍的為人,康熙如此任命,定有康熙的打算。但赫里不識好歹,依然飛揚跋扈,最後快要被砍頭時,都還在說自己是皇帝的親外甥,于成龍無權審理他。最後于成龍違背皇帝親屬由宗人府審理的規定,當庭宣判赫里死刑,立即執行。明對這個結果,面對不按常理出牌的于成龍,赫里腿都嚇軟了。最後康熙也沒有怪罪于成龍越權行為。因為有些事,一開頭就看到了結尾。現在的行政人員,若能敢於擔當,敢於為民請命,當有人拿出靠山來恐嚇時,不要腿軟,人民就是你的靠山。

  六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當于成龍團隊分析局勢,經常引用《論語》、《春秋》、《晉書》裡面的語句來分析,特別透徹。當于成龍進京面聖時,更是引用了許多典故和佳句。難怪半部論語治天下,中國幾千年積累的治國治世的經驗,是中華子孫最大的財富,沒有之一。所謂的社會學、心理學,只是西方的系統歸納而已。如說精鍊、歷史、博大,西方社會學只能是小巫見大巫。我一直有一個歸納中國幾千年治國治世做人的理論的想法。

  《于成龍》觀后感(二)

  JULIA

  這個春節四天假,白天走親訪友,晚上則好好看了一遍電視劇《于成龍》。為什麼會突然想看一部電視劇,純粹是因為聽我的老師說他看完之後有很想好好做一番事業的想法了,不再覺得自己四十多了而晚了。

  看完之後,熱淚盈眶,感慨萬千。于成龍四十四歲出仕為官,一身正氣,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為民而深受百姓愛戴。當然,他之所以能達成自己為國為民的心愿,除了自己的正氣,正心,正言,正行以外,還是少不了貴人的。其中最大的貴人就是康熙皇上,康熙皇上喜愛這樣一身正氣,不畏權貴的官員。要是他遇到一個昏君,只怕難抒胸意。還有金光祖,張朝珍,康親王這樣的上級給予支持和器重才讓他可以直抒胸臆而不被砍頭。現代生活中,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大可不必,要想懷才可遇,首要條件就是我們自己要有足夠的才和我們與正心的伯樂走在一條道上。于成龍所遇到的這些貴人,都不是自己之前就挑選好了的,而是,當他走了這麼一條正氣的道路,那麼同樣正氣的人就會和他走到一起。要知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有貴人還不夠的,身邊還需要有赤膽忠心的高人朋友。每當于成龍感情用事昏了頭的時候,總有周先生和柳晉陽狠狠的把他拉回來。在處理案件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有周先生和柳晉陽會給他打開一個出口。說到這,你想起了誰呢?

  有什麼樣的老師也特別重要,于成龍的老師刑正堂先生,也是一身正氣,永寧書院的山長用一生守護這一片聖地,培養了那麼多的國家棟樑。先生所作《論語別敘》是康熙皇上都一直想看的一本筆記,可想其思想見地之卓遠。此時此刻,你又想起了哪位老師呢?

  然而,最初的起始點是于成龍自己。在於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在於他想做怎樣的事,在於他的腦海里在想些什麼。如果沒有這個起始點,有這樣的領導,老師,朋友又如何成就心中大業。他有為國為民的慷慨情懷,也有一顆膽大包天的赤誠之心,還有一股邪不壓正的力量,誓死捍衛天理良心。一生,也曾犯錯,可我們人人皆為人,不必把他當神看。

  當然電視劇會用藝術色彩來渲染,可又有誰能斷定他的心理世界不會比電視劇里更壯闊呢?

  常會聽到人們說: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不!如果我們堅持做一件事情十年,二十年會是怎樣的景象呢?看看四十四歲的于成龍當時是什麼樣?再看看為官二十三年的他做出了一番怎樣的成就。

  我們的一生,能夠影響多少人?得看我們自己怎麼想 怎麼做。

  于成龍觀后感(三)

  于成龍成功的環境與土壤

  ——電視劇《于成龍》觀感

  伏牛石

  電視劇《于成龍》在央視綜合欄目即將播完,看后感覺良深。劇中主人公于成龍身上集聚着中華文化諸多的傳統美德。對父母而言,他是孝子;對子女而言,他是慈父;對民眾而言,他是好官;對朝廷而言,他是忠良能臣;對同僚而言,他是摯友諍友並舉;對邪惡而言,他是最可怕的剋星;對身邊人而言,他是紅頂至愛親朋;對師尊而言,他是功成名就的得意門生。

  總之,劇中的于成龍之所以能超越他同時代或前或后許多也已在青史留名的歷史人物,傲然獨立,蓋因他身上薈萃着中華傳統文化太多的精髓部分,幾乎成為一個近乎完美的封建政治家的集合體。

  于成龍出生在明朝末年,並在晚明時期求取了科舉上的功名,而他卻為官於清朝康熙年間。他沒有明末一般文人出仕新朝時那般猶抱琵芭半遮面的虛假矯揉心態,一旦有機會效忠朝廷,他不僅欣然前往,且全力以赴。他身上正直無畏的豪氣氣干雲霄,有史以來幾無多少人可與之比肩。他以卑微讀書人之身置功名於一邊,大鬧山西科考舞弊行為,不懼丟掉身家性命,更不把自己的仕途前程放在心上。這種凜然正氣,一開始顯得卓爾不凡,給人留下蕩氣迴腸的難忘印象。一旦康熙朝廣攬人才,大膽錄用前朝有功名的讀書人出來做官,他有的只是歡喜與激動。因為只有這條路,才是那時候讀書人學而優則仕的最佳歸宿。實話說,古代史上沒有幾個讀書人不希望在此條路上一帆風順有所作為的。即便在今天,拋開極個別讀書人具有崇高的信仰不論,大部分讀書人光宗耀祖的心理或多或少依然潛伏在心裡,只是鑒於世道與環境的差異,不便明說罷了。試問古今讀書人中,誰不想功成名就,光前裕後?誰不想金榜題名,衣錦還鄉?誰不想建功立業,青史留名?只能說由於時運不濟,許多讀書人終生難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最後不得不沉潛鄉間,化為芸芸眾生而已。古之所謂的隱士,真正具有潛隱之心者,實在為數寥寥。許多人隱居山野,只是情不得已時不得已而已,絕非他們的本心。出仕為官,服務社會,效忠朝廷,說低微點,是為了光宗耀祖;說高尚點,便是為了天下黎民。皇朝之統治,名為私家,實為天下。儘管歷朝歷代都擺脫不了家天下的俗套,但大多數做皇帝的人,心裡還是把天下看得比私家要貴重一些。只有個別混蛋,亦或是傻子,才不顧天下專謀私家的。

  皇朝之下的臣子們,其功利之心也是如此。出仕為官,是自己讀書的最高目標。一旦為官,求取良好政績,是為官之人最一般的思慮目標。升官發財雖然歷來被斥為庸俗觀念,可在這條道上走的人,能夠把持初心,保持良好節操的人卻又少之又少。功名利祿背後,隱藏着太多的齷齪。讀書人讀書時的清澈之心,一旦混入世俗的污流之中,與之同化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許多人,既想要功名,又要要利祿。功名與利祿一旦交鋒,往往就會產生矛盾。一心要功名的人,功名之心如太過高漲,也就很容易墮入作假弄虛的泥潭。一旦為官的人作假弄虛,世俗的眼睛就很快把他識破,於是各種不正當的利祿也就將你圍裹,使你由起初的驚懼甚至無可奈何,慢慢到後來的理所當然。一旦把觸犯僭越綱紀的事情看得理所當然了,正義的事情也就在你眼裡愈來愈不順眼了,社會風氣也就敗壞起來。為官的此時已經背離了為官的基本倫理,慢慢成為人們切齒痛恨的貪官污吏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于成龍觀后感
網友評論
于成龍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