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 期 社 會 實 踐 心 得 體 會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小景
暑 期 社 會 實 踐 心 得 體 會
——黨員“1 1”科技助農增收服務團赴大坪分隊
一年一度的暑期社會實踐匆匆的來了,又在不知不覺中匆匆的弄完了!這次我參加的是由學院組織的科技下鄉活動。雖然是一名即將離開校園的大學生,平時也時常下鄉,但下鄉到農戶參加這樣的暑期社會實踐還是第一次。因此,剛到實踐地——天全縣大坪鄉時,還感到有點茫然,不知所措。但在走訪農戶及和給鄉政府相關工作人員交談之後,初步了解了該鄉的相關情況,得知農戶的急需,懂得他們的疾苦。然後,我才漸漸明白,我們能夠為當地的農民做什麼以及應該做些什麼。然而與經驗豐富的農民相比,我們還是涉事未深的無名小卒,我們僅有為“三農”服務的滿腔熱情。
頂着夏日的烈陽,我們爬山涉水,沿着鄉間的羊腸小道,我們幾乎走遍了大坪鄉的每個村組,每每走到一戶農家,我們都會和他們親切的交談,了解農村的現實情況,針對性的解決他們在養殖過成中所遇到的技術上的困難,真真的將專業知識用於實踐。給他們帶去國家現階段給農民的優惠政策,給他們送去現代化的發展理念以及現代化的市場信息。讓他們從傳統的發展觀念中轉變過來,從傳統的耕作為主,轉變到依靠養殖業為主。
經過幾天這樣的走訪,原本就“嬌弱”的我們有些吃不消了,我們一個個疲憊不堪,臉和脖子都晒黑了,有得甚至還脫皮了,但我們大家卻沒有人叫苦、叫累。反而將農民的想法和見解納入到我們每晚的討論中。我們都深切的體會和感覺到:處在改革開放的農民,他們都急切的盼望着能夠通過自己的合法勞動走上致富之路,並且也在努力將自己的想法付出於實踐之中,一直不懈的尋找着,一路的磕磕碰碰,讓他們吃盡了苦頭,可還是沒找到適合自己的致富之路。沒有正確的科學的引導,光是一味的盲目的埋頭苦幹,惱了心、費了神,卻最終還是未找到出路。為此,我強烈的意識到:我是農民的女兒,又是一名學農人,我有責任也有義務盡我的所能,將課堂學到的專業知識用來幫助這些農民朋友們。
本以為滿腹經綸的我們可以藉此大顯生手,可每每遇到實際問題時,我們卻掏空頭也搜索不到答案。時常陷入尷尬之中,也總是在這時,我才真真的意識到自己所到的知識是那麼的有限,可以說可能僅僅是我專業的一點皮毛吧!不過,還好了,我還有機會向老師請教,也還有時間了彌補。可以馬上打電話問相關老師或回來翻書查資料,也可以上網找,幸運的是每次都還能找到答案。同時也就在這樣的過程中也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可能永遠也學不到的東西,然而這些東西卻使我終身受用。
儘管我遇到了很多我以前沒有見過的問題,也有很多當場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常也感覺很無助,很尷尬,但是有了一個團結向上的團隊,一切的問題都以不在是問題,一切的不知道也都會變成知道,正可謂的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做事。我們隊每個人都是強悍而又謙讓的人,一起的七天,我想難免會有些摩擦、偶爾也應該有些爭執的,可我們大家好像很有默契是的,即使有不同的意見或見解,都會相互的體諒和比較,最終得到一致的答案。我們很少鬧口角,但是並不表示我們是不愛爭執的團隊,是個死氣沉沉的團隊,每當開起玩笑時,我們便開始了一場唇槍舌戰,此時誰都不會輕易認輸的。也僅在此時我們才覺得輕鬆。
短暫的七天的暑期社會實踐就這樣的結束了,然而活動的每個場面卻深深的印在我的老海里,雖然是又苦有累的七天,但我覺得這是一次不錯的經歷,我又結識了幾位新的朋友,開闊了眼界,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也增長了不少才幹。
每次的社會實踐,我都有着新的感觸:人的一生中,學校並不是真正永遠的學校,而真正的學校只有一個,那就是社會。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使促使大學生投身改革建設,向工農群眾學習,培養鍛煉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在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
七天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們終身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我們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作為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里。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從實踐中得到鍛煉。
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將擺正心態,正確定位,發奮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適應時代的需要,做一個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尤其要做個全心全意為“三農”服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