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飯後茶餘話賓朋

飯後茶餘話賓朋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pp958

  孔老夫子在《論語。學而篇》說道:“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在今人引用孔聖人這段話時,使用頻率最多的當屬“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了,因為這句話常被用於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

  按照嚼文咬字解釋。“朋”字在開始使用時並非對人的稱謂,而是錢幣的名稱。古時候,人們是以貝殼為貨幣進行商品交換的,五個貝殼為一系,兩係為一朋。那麼,做為錢幣單位的稱謂怎就變成對人的尊稱了呢?可能是古時候人與人的交往並非士大夫階級所標榜的“君子之交淡如水”那麼高尚,而是以“禮尚往來”開始的吧。記的在“批林批孔”運動中,有篇文章就是說的孔子在收徒時也要送上十束干肉的。今天,在官場上盛行的行賄受賄,大行送禮之風,或許多少與孔夫子的表率有關。

  我在寫這篇文章時,就朋友二字進行了百度,發現有關朋友的條目達二十七條之多,而且還不包含諸如“酒肉朋友”、“狐朋狗友”等反意詞條。可見國人對朋友二字的理解,竟如此博大深邃。俗語說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甚麼樣的朋友,是以個人的愛好、習氣、學識、政見、出身、地位、品行、道德等諸因素分不開的。俞伯牙與鍾子期之所以成為知音,是因為他們都喜愛音樂。如果一個人喜歡音律,而另一個人愛好擊劍,就不會出現“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典故了。同樣,“朋比為奸”的王氏、万俟卨、張俊,如果都不是認賊作父、賣國求榮之輩,就不可能沆瀣一氣,與秦檜陰謀設計,構陷抗金將領岳飛了。所以,老百姓說:“秦檜還有三個相好的”,其說詞可能出自於此吧。

  如果說過去談朋論友尚有封建倫理、江湖義氣等因素支撐其中的話,如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吳保安棄家贖友等,都反映了誠朋摯友相交感世的故事。而今,結交朋友已沒有過去那些患難之交、貧賤之交、生死之交、刎頸之交的故事了,有的更多的則是為錢結拜,慕權交友,更有甚者,為了在權貴那裡分得一口剩羹,吹剌叭,抬轎子,互相吹捧,藉以宣揚自己的名氣。對這些借交友之名,行利己之實的苟竊小人,“道不同,不與為謀”,那些正人君子豈敢以他等為伍呢。

您正在瀏覽: 飯後茶餘話賓朋
網友評論
飯後茶餘話賓朋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