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傣族作文

傣族作文

手機:M版 分類:熱門內容 編輯:zeimm

回目錄

傣族的潑水節作文900字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的節日風俗各有不同。比如說:苗族的龍船節,藏族的望果節,壯族的中元節……每個民族的各種節日都各具特色。下面,我就給大家說說傣族的潑水節吧!

  在我剛上三年級的時候,我去了一次雲南,知道了潑水節的來歷。

  我們到雲南的那一天,剛好就是潑水節。

  在開始之前,我拉住了一位傣族的小姐姐,讓她給我講講潑水節的來歷。

  小姐姐在我的“死纏爛打”之下“舉白旗投降了”,開始娓娓述來:“潑水節,可是我們傣族最隆重的節日呢!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的。潑水節要舉行三至七天。第一天叫做麥日。”

  “嗯?麥日,干什呀?割麥子?”我好奇地問。

  “唔——其實和你們那裡的農曆除夕差不多,就是送舊。這一天,每家都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準備年飯和節日中的各種活動。”

  “也就是掃房子嘛。不過,為什麼要準備年飯啊?又不是過年。”

  “就知道你會這麼問,哎呀,是因為潑水節的第三天就是傣歷的元旦喲!而且,每到潑水節,我們就跑到附近的山上採集一些鮮花和樹葉。在今天,男女老少就都穿上節日的盛裝,挑着清水,先到佛前洗浴,之後,就開始互潑啦!”小姐姐越說越興奮,讓我也忍不住想“一潑為快”了!

  “那還等什麼?趕緊走吧!”我拉起小姐姐就跑了。

  在廣場上,人們都拿着採集的鮮花和樹葉,然後沾了些水,就開始互潑。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晶瑩的水花在空中盛開,這朵朵水花象徵著吉祥、幸福與健康,大家互相潑啊潑,到處都是水的洗禮,到處都是水的祝福,到處都是水的歡歌!一朵朵水花,一串串笑聲,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

  到了晚上,人們都站在廣場的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進了自製的“大氣球”里,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

  漫天的孔明燈像星星一樣,一閃一閃的飛向遠方,給漆黑的夜空點綴的十分美麗。

  在皎潔的月光下,孔明燈帶着傣族人民的美好祝願,和那顆善良樸實的心,漸漸的飄向遠方,而人們,卻還留在廣場上久久不肯離去……

  泱泱中華,孕育了傣族人民,也是他們有了一顆純潔樸實的心。潑水節,就是傣族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啊!我喜歡這個民族,但我更愛他們那顆善良而樸實的心!

  河南省平頂山市衛東區平馬路小學六年級:李諾琪

回目錄

傣族潑水節的來歷作文800字

自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個兇惡的魔王,他身有魔法,落在水裡漂不走,掉在水裡燒不爛,刀砍不爛,槍刺不入,弓箭射不着。他自持法力過人,傲慢自大,整天橫行霸道,為非作歹。那時,天有十六層,他就成了其中一層的霸主。他對人民欺壓擄掠,無惡不作。他已經有了六個美麗的妻子,但哪一家若有美麗的女兒,他都要霸佔為妻。有一次,他看到人間的一個公主名叫?R粽布的,長得比他的六個妻子都漂亮,於是,他又把她搶來,作了他的第七個妻子。 

  有一年六月,正是人間過年的那一天,魔王為?R粽布賀年,招來了魔臣魔將,在宮中飲酒作樂。酒過三巡,賓主都已經醉醺醺的了。?R粽布乘機對魔王稱頌道:“我尊貴的大王,您法力無邊,德行高尚,憑着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天堂、地獄、人間,您應該做三界的主人。”魔王聽了洋洋得意,沉思了一會兒,轉過臉對愛妻說:“我的確能征服三界,我的弱點是誰也不知道的。”?R粽布接着又問道:“大王有如此魔力,怎麼會有弱點?”魔王小聲回答:“我就怕別人拔我的頭髮勒我的脖子,這會使我身首分家,你可得經常看着點兒。”?R粽布假裝驚訝的追問:“能夠征服三界的大王,怎麼會怕頭髮絲?”魔王又小聲的說:“頭髮絲雖然小,但我的頭髮絲卻會勒斷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 

  ?R粽布聽了以後,暗暗打定主意。於是,她繼續為魔王斟酒,直到酒席散盡,她又扶魔王上床睡熟。這時,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頭髮,未等魔王驚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頭立刻就掉到地上,頭上滴下的血,每一滴都變成了一團火,熊熊燃燒,而且迅速往人間蔓延。這時,?R粽布趕忙把魔王的頭抱起來,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滅了,可頭一放下,火又燒起來了。於是,六個王妻也都趕來了,她們輪流抱着魔王的頭,這樣火才不再燒起來。 

  後來,?R粽布回答人間,但她仍就渾身血跡,人們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跡,紛紛向她潑水。血跡終於洗凈了,?R粽布幸福地生活在了人間。 

  ?R粽布死後,人們為了紀念她,在每年過年的時候,就相互潑水,用潔凈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來吉祥的新年。
回目錄

我最喜歡的傣族作文300字

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個民族,各民族互相團結,互相愛護,建設着我們偉大的祖國。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我最喜歡的傣族。 

  這個民族日曆里的六月中旬,有一個盛大的節日——潑水節。到了節日的那天,男女老少拿各種盛水的容器,扛着一桶桶甜甜的清泉,紛紛湧出街頭,逢人便潑,由此人們才說“水花放,傣家狂,潑濕一身幸福終身”。朵朵象徵著吉祥的水花在空中盛開,到處都是水的洗禮、水的歡歌、水的祝福。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人群中有的被潑到臉上,打了一個大哈欠;有的則剛舉起容器就被潑了一身水,他們雖然身上濕淋淋的,但臉上卻洋溢着笑容。 

  潑水節的內容除了潑水外,還有熱鬧非凡的賽龍舟、令人着迷的鬥雞、舞姿優美的孔雀舞等。 

  我不禁喜歡傣族,還喜歡其它民族,五十六個民族像五十六朵花,盛開祖國的藍天下。
回目錄

傣族的潑水節作文300字

  嗨,大家好!今天,我給你們講一講傣族的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在我們這被潑上水叫“落湯雞”。而他們誰被潑的人多,誰身上就洋溢着幸福,吉祥。

  每到潑水節,傣族人民都換上華麗的服裝,拿着盆走到大街上,街邊的水桶里已經灑滿了水,水裡還撒了五顏六色的花瓣。人們歡天喜地地打好水,往身邊的人身上潑。被潑到的人也“回敬”一下。等到潑累了,個個身上的水順着髮絲往下滴,衣服濕透了。街上一片喜氣洋洋,洋溢着歡樂的氣氛。

  潑水節是傣族人民最喜歡的節日,也是傣族人民最快樂的節日。如果想去真正體驗一下潑水節的快樂,就去傣族做客吧!

  灌南縣張店小學六年級 孫笑影

本文系本站用戶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回目錄

回憶傣族文化作文5250字

傣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孟連、景谷、新平、金平、元江、雙江等地,現有人口1075128人。主要從事農業。寺塔和竹樓、竹橋顯示出別具一格的建築藝術。傣族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民族,其先民漢晉時期被稱為“滇越”、“撣”、“擅”、“僚”、“鳩僚”,同時其分佈地區亦被稱之為“乘象國”;唐宋時期被稱為“茫蠻”、“金齒”、“銀齒”、“白衣”等;元明時期被稱為“白衣”、“百夷”等;清以後被稱為“擺夷”或“擺衣”。“傣”為本民族自稱。按分佈地區又有“傣力”、“傣雅”、“傣那”、“傣綳”、“傣端”等自稱,新中國成立以後根據本民族意願統一稱為傣族。此外,不同地區的傣族,因其風俗習慣、服飾特點的差異,分別被稱為“旱傣”、“水傣”和“花腰傣”。 

傣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傣文來源於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原有傣力、傣那、傣綳、金平四種,現通行西雙版納和德宏兩種文字。 

美麗的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我國西南邊陲,這裡聚居着傣、哈尼、布朗、基諾、拉祜、瑤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唐宋時期屬南詔、大理地方政權管轄;宋淳熙年間(公元1180年),傣族首領叭真以景洪為中心,建立了名為“景龍金殿圓”的勐泐地方政權;元朝設車裡軍民總管府;明清改為車裡宣慰司;民國時期設立思普沿邊總局,后改為思普殖邊總辦公署;1953年1月23日建立自治區,1955年6月改為自治州,轄有景洪、勐海、勐臘三個縣,總面積為19220平方公里。 

相傳有個叫帕雅拉吾的傣族首領,為了捉到一隻金色的鹿,翻過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座高山,?過了九千九百九十九條大河,眼前現出一泓美麗的金湖,金鹿躍入金湖,剎時湖面蓮花盛開,湖邊林木蒼翠,百鳥啼鳴。帕雅拉吾深深地愛上了這“美好而神奇的樂土”——勐巴拉納西,這就是今日的西雙版納。西雙版納,傣語意為“十二千田”。“西雙”即十二,“版納”為一千塊田。公元1570年,車裡宣慰使刀應勐將其管轄區域劃成十二個田賦單位,每個“版納”為一份田賦額。後來,他又以此為基礎,建立了十二個行政區。 

西雙版納風光旖旎,物產豐富,生長着兩萬多種植物,僅熱帶高等植物就有大約5千種,佔全國總數的六分之一。這裡不僅是植物王國,也是天然動物園,有珍禽異獸200多種。同時也是“南葯之鄉”、“普洱茶”的原產地。 

有趣的傣語地名 

類似“西雙版納”這樣的傣語地名在傣族地區多不勝數,但其漢語字面意義與其實際含意相差甚遠,所以對這些地名千萬不能望文生義,“勐龍飛龍沒有龍,弄島冰島未見島,姐告姐相非姐妹,南京不是石頭城”的打油詩就是對這種狀況的說明。傣語“龍”是大,勐龍、飛龍是“大壩子”、“大樹蔭”;“島”為青苔,弄島、冰島是“長青苔的水塘”和“長青苔的角落”;“姐”為城,姐告、姐相是“老城”、“寶石城”;雲南省鎮源縣有南京鄉、南京街,瑞麗縣有南京里,其實傣語中“南”為江河、水源、“京”為吃,“里”為好,“南京”就是有水吃的地方,“南京里”就是有好水吃的地方。 

西雙版納州府所在地景洪,是黎明之城的意思,“景”為城鎮,“洪”為黎明。傳說佛主釋迦牟尼四處巡遊傳教,當抵達該地時,正是夜盡天曉,雄雞啼鳴的時候,於是佛主便將此地命名為“黎明之城”。佛祖繼續前行,走到今景洪庄洪路時,正值早餐時分,於是便有:“庄洪路”之稱。“庄洪路”為傣漢語混用地名,“庄洪”為傣語,意為頭道餐即早餐,“路”是漢語。佛主繞過勐養蹬上基諾山的曼坡時,回首眺望,發現還有一小塊地方自己沒有走到,於是驚呼“勐養囡!”——還剩下一小塊地方!此地便有了勐養或小勐養之稱。“勐”為地方,“養”為剩餘,“囡”為小。以上地名來源於佛教,不難看出傣族人民對佛主的敬仰與崇拜之情。 

還有一些與環自然境、物產資源有關的傣語地名。嘎棟區的曼濃罕,意為“金湖寨”。“曼”為寨,“濃”為湖,“罕”為金子。據傳,此地原有一湖,常有金馬鹿前來飲水,遂得此名。這便讓人聯想到帕雅拉吾追逐金鹿來到神奇的西雙版納的傳說,也許這裡就是當初金鹿躍入的金湖吧。勐海縣的勐混,意思是河水倒流的地方,“勐”是地方,“混”是倒退。勐混縣境內有一條河叫南混河,意思是轉道而流的河。傳說南混河原本從格朗河流向東南,佛祖經游此地,用神杖向西一指,河水便轉道向西倒退流去。於是就有了“南混”、“勐混”之稱。還有勐臘,意為產茶之地;勐侖,意為軟石之地;磨黑,意為“鹽井”;磨整,意為“鉛井”等等。 

習俗/禮儀 

傣族人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亂着頭髮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晒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等佛家聖物。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屆時要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潑水節期間,除酒、菜要豐盛外,各種傣族風味小吃也很多。傣族較重要的節日還有關門節、開門節,均為小乘佛教節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內容與活動都和當地漢族一樣。 

在西雙版納傣族中,一家蓋房,全寨都要來幫助,新房落成要賀新房,先上樓的是小夥子,抬着牛頭,唱祝福歌,壯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婦女抱被褥,姑娘們端着飯菜依次而上,然後在火塘上支好三腳架,擺上桌子,置酒備菜,唱賀新房歌,鄉親們還要給主人送一些象徵吉祥的禮物。 

傣族還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人稱為“去拉曼”,意思為保護神,每年要祭拜兩次,栽秧前祭拜是為了祈求豐收,秋收后祭拜是為了感恩。各家備貢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內,待念完祭詞后,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員,要用雞、酒和臘肉條供奉社神。在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龍樹、龍神,元江傣族每年農曆三月祭龍樹時,全村要殺紅牛,殺前在紅牛身上用白灰畫成花紋,還要在牛身上披紅綠布。同月還要殺豬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婚俗 

“趕擺黃燜雞”是西雙版納男女青年以食傳言的求戀方式,即姑娘把黃燜雞拿到市場上出售,如果買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會主動拿出凳子,讓其坐在自己身旁,通過交談,如雙方情投意合,兩人就端着雞,拎着凳子到樹林里互吐衷情;如買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會加倍要價。 

“吃小酒”,在男女訂婚時,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請客,當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個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個女伴,共擺一桌共飯。“吃小酒”講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熱的;第二道要鹽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熱、深厚和甜蜜。 新房落成要賀新房,先上樓的是小夥子,抬着牛頭,唱祝福歌,壯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婦女抱被褥,姑娘們端着飯菜依次而上,然後在火塘上支好三腳架,擺桌置酒備菜,唱賀新房歌,鄉親們還要給主人送一些象徵吉祥的禮物。 

婚禮之日雙方家裡都要舉行婚禮,大都先在女家進行。婚宴時,席桌上要鋪上綠色的芭蕉葉,菜肴有象徵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線儀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線繞過雙方的肩,又用兩根白線分別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徵純潔,然後由高齡老人將糯米飯捏成三角形蘸上鹽,置於火塘上的三腳架的頂點上,任其火燒后自然脫落,象徵愛情像鐵一樣堅實。 

服飾 

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之分,其不同的裝飾代表着其支系的服飾文化。尤其是新平"花腰傣"服飾和金平清代傣族服飾很有文化價值。 

傣族服飾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頗能體現出熱愛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各地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一般常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長管褲,以白布、水紅布或藍布包頭。 

傣族婦女的服飾,因地區而異。西雙版納的傣族婦女上着各色緊身內衣,外罩緊身無領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統裙,長及腳面,並用精美的銀質腰帶束裙;德宏一帶的傣族婦女,一部分也穿大統裙短上衣,色彩艷麗,一部分(如潞西、盈江等地)則穿白色或其它淺色的大襟短衫,下着長褲,束一繡花圍腰,婚後改穿對襟短衫和統裙;新平、元江一帶的"花腰傣",上穿開襟短衫,着黑裙,裙上以彩色布條和銀泡裝飾,綴成各式圖案,光彩耀目。各種傣族婦女服飾均能顯出女性的秀美窈窕之姿。 

傣族婦女均愛留長發,束於頭頂,有的以梳子或鮮花為飾,有的包頭巾,有的戴高筒形帽,有的戴一頂尖頂大斗笠,各呈其秀,各顯其美,頗為別緻。 

食俗 

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民間認為:粳米和糯米只有現吃現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習慣用手捏飯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歡吃干酸菜,據說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於消化。 

日常肉食有豬、牛、雞鴨,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內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雞、燒雞,極喜魚、蝦、蟹、螺螄、青苔等水產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肴。烹魚,多做成酸魚或烤成香茅草魚,此外還做成魚剁糝(即用魚烤后捶成泥,與大芫荽等調成)、魚凍、火燒魚、白汁黃鱔等。吃螃蟹時,一般都將螃蟹連殼帶肉剁成蟹醬沾飯吃,傣族稱這種螃蟹醬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產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雙版納還有一種苦筍,因此傣族風味中還有一種苦的風味,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膽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涼菜拼盤。 

傣族地區潮濕炎熱,昆蟲種類繁多,用昆蟲為原料製作的風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構成的一個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數不高,是自家釀製的,味香甜。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喝時只在火上略炒至焦,沖泡而飲略帶糊味。嚼食檳榔,拌以煙草、石灰,終日不斷。 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湯鍋、豬肉乾巴、腌蛋、干黃鱔等。 

節慶 

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曆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堆沙、潑水、丟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潑水節期間,除酒、菜要豐盛外,各種傣族風味小吃也很多。較重要的節日還有關門節、開門節,均為小乘佛教節日。 

傣族的天文曆法 

西雙版納傣族常用的算術叫“維薩算”,受漢族的影響較多,也有其它民族的影響。傣文算術書中的乘法口訣,有從漢族口訣翻譯的,也有其它民族的;使用時要用本民族語言。傣族算術沒有加、減、乘、除符號;計算方法是從左至右,邊計算,邊將已計算過的數碼擦掉,最後剩下得數。善於計算又懂得曆法的人,能用這種方法準確地推算出閏年、閏月和日月食。? 

傣族把曆法叫“祖臘薩哈”或“薩哈拉乍”,有很多記載和研究曆法的書籍。常見的曆法書有兩種:一種是推算節令時間的,其中列有很多表格,把很多年曆書的主要內容都排列在上面;另一種是年曆。傣歷和公曆紀元相差638年,即公曆的639年為傣歷的元年。傣歷以六月為歲首,至第二年六月為一周年,由於閏年和閏月,年節在六月的哪一天不固定,有時也可能延至七月。傣歷年節要過三天或四天,第一天為除夕,是即將過去的一年的最後一天,第三天或第四天為新的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其餘的一天或兩天既不屬舊的一年,也不屬新的一年。傣歷有閏年,也有閏月,平年十二個月,單數月為大月,每月三十天;雙數月為小月,每月二十九天,一年共三百五十四天。每隔三至六年閏年一次,固定在八月,這年八月為三十天。閏月是兩年或三年一閏,十九年七閏,固定閏九月,是三十天,這一年又稱雙九月。傣歷的一月稱登景,二月稱登甘。傣歷是按月亮的圓缺周期為一個月的。因此,每個月的日序和漢族農曆的日序基本一致。傣歷還把每個月的上半月的每天依次叫做月上一日,月上二日……;把下半月的每天依次叫做月下一日、月下二日……。十五日月亮圓稱登柄,月末一日稱登達。傣族一月為四周,每周有七天或八天的計日法。傣歷和農曆一樣,用干支紀年和紀日;不過傣族十二地支所代表的對象和漢族不完全相同,如“子”不以表鼠而代表大象,“辰”不代表龍,而代表蛟或大蛇。? 

傣族根據當地氣溫特點,把一年分為三個季節,傣歷一至四月為冷季,五至八月為熱季,九至十二月為雨季。實際上一年明顯地只分旱季和雨季。德宏、耿馬、新平、元江等地,主要使用漢族的農曆。
回目錄

給傣族小夥伴的一封信作文700字

親愛的傣族小夥伴: 

  你好!我是你來自北京的朋友,最近你的學習情況如何?自從你從遙遠的雲南來到北京,我就被你那婀娜多姿的舞姿和艷麗多彩的民族服飾所吸引。是你的到來讓我對神秘的傣族有了一定的認識。而幾天前的一次社會實踐—參觀民族博物館和班級民族聯歡活動則使我對傣家文化和習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民族博物館內,我看到了各民族絢麗的服飾,特色的民居和深遠的文化,短短的三個小時讓我們增長了很多民族知識。這真是一次令人受益匪淺的體驗!  

  走出民族博物館,我們來到紫竹院公園。這裡有竹子的大門,竹子的橋,大片的竹林,這兒是不是和你們傣家有幾分相似呢?午餐過後的第一個環節是民族知識問答活動。輪到我了,我的心裡就像揣了一隻小兔子跳個不停。這是一道關於潑水節的問題,回想起你來北京時為大家講述的潑水節的情景,我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正確判斷,結果我為小組爭到了20分。同學們的加油聲、喝彩聲不時在我耳畔響起,大家爭先恐後,毫不示弱,經過組員們的不懈努力,我們組脫穎而出奪得了知識競賽的第一名。第二個環節是民族服裝展示活動。伴隨着同學們的讚歎聲,大家都情不自禁舉起手中的相機。真是太漂亮了,比之前我們看到過的傣家服裝還要精緻。後來聽同學的介紹才得知原來這些服裝都是你的媽媽親手縫製的,同學們都欽佩不已。我知道,那一針一線里都凝結着傣家人們的情誼。第三個環節是照片展示活動。雖然我沒有去到你的家鄉,但也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了那裡的青山綠水和熱情好客。真希望你就生活在我們中間,和我們一起學習、嬉戲。 

  結束了這次快樂而令人回味的春遊活動。我更加期待你能再次來到北京與我們共度快樂時光。 

  祝你學習進步,天天向上! 

  你的朋友:程心悅 

  2010年5月
回目錄

(20100305周記)傣族的潑水節作文550字

傣族潑水節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農曆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各種活動。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后一年,故為"空日";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稱此麥帕雅晚瑪的英靈帶着新曆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 

  到了節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裡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徵著甜蜜的愛情。大家互相潑啊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祝福、水的歡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 

  在潑水節中誰被潑的水越多,象徵著今年誰最幸福,也表達了傣族人民希望彼此平安幸福的寓意,令人懷念。這潑水還有講究。分為文潑和武潑。潑水節的內容,除潑水外,還有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章哈演唱、鬥雞、跳孔雀舞、白象舞、丟包、放高升、放孔明燈等民俗活動,以及其他藝術表演、經貿交流等。 

  關於潑水節的來歷,有這樣兩個生動的傳說,想知道是什麼嗎?現在就不告訴你了,還是你們自己去看吧!
回目錄

假如我去了傣族作文2100字

傣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自遠古以來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國西南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就已有關於傣族先民的記載,稱其為“滇越”“撣或擅”“僚或鳩僚”;唐宋時期,稱其為“金齒”“黑齒”“花蠻”“白衣”等;元明時期,稱其為“白夷”“百夷”“伯夷”等。傣族的支系有“傣那”“傣雅”“傣綳”等,新中國成立后,根據傣族人民的意願,正名為傣族。 

  今天,我去了傣族一趟。我發現那裡的人對我十分的熱情,我正好趕上了過潑水節,我也入鄉隨俗,我也那了一盆水,大家往我身上潑水,我也盛情的往跟我來的導遊身上潑水,可是誰知,導遊被我潑的吱呀怪叫,我這才發現我給導遊潑的是熱水。導遊大喊:“張立鵬,你給我過來,我要揍扁你小子,竟然給我潑熱水!” 

  我飛速,疾跑!跑到了安全地帶,傣族男廁! 

  “下面,我給大家講講傣族的潑水節,就不要管那白痴了,我們先講講潑水節(傣歷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節期在傣歷六月,相當於公曆4月。潑水節這一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着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起初用手和碗潑水,後來便用盆和桶,邊潑邊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潑水節期間,還要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這是一個簡介,下面我要帶大家去傣族的民居去看看!”導遊說。 

  我既然是花了錢的,當然不能就這麼溜掉,我要跟在隊伍後面看看那傣族的民居。從遠遠的地方我家就看見了傣族的民居,想一個A字型。走進了看,這才看出來,書上講的沒錯,這裡真是上面住人下面住一些牲口哩!接着,導遊又發話了。 

  “這就是傣族的壩區民居!”導遊說。 

  “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傣族的民居分壩區和山區兩種。下面我給大家講講詳細介紹:(因為書上我們有壩區資料,所以省略) 山區民居在氣候變化較大,平壩少山地多,依山麓而居的傣族地區,代之而起的是厚重、結實的平頂土掌房。土掌房系土木結構,一般為兩層,一樓住人,二樓堆放糧食和雜物,牲畜單獨建圈。土牆有兩層,厚達三尺,對防熱保涼防寒保暖起到了獨特的功效。土木夯實的平面屋頂厚達五至十寸,夏夜可在平頂上納涼,秋收時又可在頂上翻曬穀物,有效地利用了空間。 ”導遊信誓旦旦的給我們說。 

  “那你為什麼不帶我們再去山區看看呢?”我說。 

  “這個嘛!因為經費有限,你們這是半價旅遊,所以我們就不去山區看看了,嗯?聲音好耳熟!張立鵬!別跑!“導遊說。 

  大事不妙,我要溜了! 

  “下面,我就帶大家去看看,傣族有名的‘孔雀舞’。”導遊說,我們看見幾個妙齡少女在那裡穿這孔雀一樣的裙子,模仿各式各樣的孔雀的動作和神態。 

  “傣語叫“戛洛涌”、“煩洛涌”或“戛楠洛”。這是傣族人民最為喜聞樂見的舞蹈,流傳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婷婷玉立,儀態萬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從舞蹈風格上可歸納如下三類:第一為雄孔雀舞。民間多跳此舞。膝部起伏剛韌。舞姿有明顯的“三道彎”特點。第二為雌孔雀舞。在民間多由男子表演。膝部起伏柔韌緩慢,舞姿優美動作細膩,並常有拱胸和肩的轉動,體現其含蓄、嫵媚的形態,鼓點輕盈緩慢。第三為小孔雀舞。常採用快速的小顫和保持半蹲狀態的矮步,小腿靈活輕巧,常用連續的小聳肩,鼓點快速而輕巧。”導遊又開始了對自己的博學多才而自我陶醉了。 

  走在路上,看見了一個小和尚,好像在禮拜,我看見了就看了看那尊佛像,那座佛像閃閃發亮,我出於好奇摸了一下,沒想到,卻被人爆打了一頓。導遊笑着說:“哈哈,報應呀,給大家講講傣族的規矩吧!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着頭髮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晒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不能隨便大聲喧嘩。打你一頓就算是輕的了,要是你再犯殺了你沒關係!” 

  我傻了眼,沒想到小小的一個傣族竟然有這麼多種多樣的忌諱和毛病幸好我剛才沒摸摸小和尚的頭,否則准被K死。 

  “下面我就帶大家嘗一嘗傣族的特色小吃滋耙,糍粑是用糯米飯舂成團,包蘇子糖餡做成的圓餅,用抹上臘油的芭蕉葉包好,食時可用火烘軟或炸后蘸蜂蜜吃。粑絲是用水把米粉攪成顆粒,蒸熟后舂成團,擀成薄而大的圓餅,冷后疊成疊,食時燙軟入碗,撒各種調料。潑水糍粑是用糯米粉和成團,包紅糖蒸熟,再裹上一層炒香的碗豆面,用芭蕉葉包好可作待客點心。現在它就在我們的前面!”導遊說。我們往前面看去,果然看的了像是壽司的點心。我們對這種食物很好奇,所以剛開始誰都沒幹動,生怕再犯什麼傣族的規矩,被揍一頓。 

  終於,膽大的我,當了一個吃螃蟹的人。剛吃一口感覺就是甜甜的,但是越吃越有味。大家看着我吃的這麼有味道,也紛紛吃了起來,不一會,就都吃完了。 

  旅遊結束了,我們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回目錄

民族之花——傣族作文600字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特點,今年終於有幸去西雙版納,領略那傣族的風情,見識那別具一格的傣族。

  哪裡避暑成癮,百年的大樹矗立在房屋周圍,山清水秀,傣家的竹樓就於中間,趴在窗戶上,一切美麗的景色盡收眼底,可以看到初升的太陽,聽到清脆的鳥叫,嗅到花泥土雨露的味道。正方形的竹樓別緻又落落大方,牲口關在下層,站在正中間,望着可愛的牲口,一切多麼美好。

  傣族那裡還有好吃的水果,你走進隨便一家,年輕的姑娘就會和你打招呼熱情的招待你。桌上擺着許許多多的水果:香蕉,西柚,特別是菠蘿蜜,你可以隨便的大吃大喝。當地還產一種“百香果”,色澤鮮亮,美味可口,一定會讓你垂涎三尺。

  傣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是什麼呢?當然是潑水節了,在潑水節那天,人們起得很早,不管是什麼人,都穿上新衣,臉上綻放着笑容,每個人的手裡端着一盆清水,喜氣洋洋,大家統一聚在一塊,互相潑水,潑出去的不僅僅是水,是祝福,是快樂,是每個人摯誠的心。這個節日一般持續3到7天,這是關於水的盛會,既然是水,那肯定排出不了賽龍舟了,在這天人么都在岸邊邊駐足觀看,龍舟手們頭上綁着紅布,個個躍躍欲試,他們手上的青筋暴出來,隨着一聲口令,選手們劈濤斬浪,勇往直前。潑水節,人們都很快樂!

  這就是傣族,他們熱情,爽朗。有獨特的思維。那裡是瓜果之鄉,盛產各種水果,他們更是當之無愧的“民族之花”。

  內蒙古包頭市青山區二機六小六年級:許佑彬

回目錄

傣族的潑水節作文600字

中國的傣族是一隻有着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人口近百萬。主要散布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 

 潑水節是傣族最為重要的節慶。每年陰曆四月舉行,一般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還流傳着一個神話:遠古的時候,傣族地區有一個惡魔,他作惡多端,人們恨透了他,可什麼辦法都對付不了惡魔。後來,七位姑娘發現了惡魔的致命弱點,只有惡魔的頭髮才可置於死地。一天夜裡,姑娘們勇敢的殺害了惡魔。但惡魔的頭一着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時,姑娘們立即輪流抱起頭顱。每年換一次,當換人時。人們都給抱頭顱的姑娘潑水,衝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後來就形成了傣族最為重要的節日——潑水節。 

 在“麥日”也就是節日的第一天。人們一清早就要採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但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洗浴”完畢,集體性的潑水便開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帶着清水,湧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潑。“水花放,傣家旺,”“潑濕一身,幸福終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綻放。 

 划龍舟是潑水節最為精彩的節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舉行。那日人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聚集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江上停泊着各色各樣的龍舟,船上坐者數十名強壯的選手,號令一響,龍舟便像離弦的箭往前飛去。到處都是鑼聲.鼓聲.號子聲.喝彩聲,節日的氣氛在這裡達到了高潮。 

 “放高升”是潑水節的另一項節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種自製的煙火,將竹竿底部添以火藥和其他配料,置於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絢麗的煙火,猶如花團錦族,光彩奪目,甚是美妙。潑水節是傣族傳統文化的結晶,是一個快樂而幸福的節日。
回目錄

傣族潑水節作文500字

  “五十六個名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名族是一家。”是啊!中國就像一個大家庭,每個民族就像每個子女。而我,卻對傣族的潑水節很感興趣。

  相傳在很久以前,傣族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平靜。後來,不知從哪裡來了一個火魔。火魔無惡不作,她搶走了七個如花似玉的姑娘。人們對他恨之入骨,但誰也沒有辦法。七個姑娘得知用火魔的頭髮可以勒死他的消息后,便開始行動起來。可是火魔的頭卻到處亂滾,滾到哪裡,哪裡就受災,只有火魔的妻子抱住才可以停下來。姑娘們便輪流抱火魔的頭,每輪一次是一年,這樣,村民才免於災難。後人為了紀念這七位姑娘,就在這一天相互潑水,這就是潑水節的由來。

  潑水節那天,人們早早地為佛洗了塵,接下來就是相當精彩的潑水活動了。傣族女子本就貌美如花,穿上五彩繽紛的服飾后,更像孔雀一般美麗。男女老少紛紛趕來,他們拿着各種裝水的器具,盡情地相互潑灑,最終一個個都變成“落湯雞”。天空中,一朵朵象徵吉祥、幸福的水花在綻放。人們的頭髮被淋濕了,衣服被淋濕了,可是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在活動中享受到了無窮的快樂。人們在你潑我、我潑你的過程中潑出了感情,潑出了對新年的期盼與嚮往!

  節日期間,人們除了潑水,還有很多其它節目,如划龍舟、丟花包、放孔明燈、放煙花等。人們縱情歡呼歌舞,洋溢着喜慶的氣氛。

  我想,這朵永不凋零的“花”,一定會越開越盛!

  餘杭區良渚中學初一:郎丹

查找更多傣族作文(共11篇),請進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