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上帝也瘋狂》觀后感

《上帝也瘋狂》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小景

《上帝也瘋狂》觀后感 標籤:上帝也瘋狂 春晚觀后感

  《上帝也瘋狂》觀后感

  故事發生在非洲一個未經開發的地方:卡拉哈里。雖然距離都市只有六百英里,但居民對於現代化事物一無所知。他們過着原始人一般的生活,沒有紛爭,沒有犯罪,沒有爾虞我詐,沒有海鮮魚翅,生活悠然自在,群居在一起,生活寧靜而安詳。他們以為世界上只有他們和上帝存在。直到一天,一架直升飛機在他們部落上空飛過時,駕駛員扔下了一個空的可口可樂的瓶子,瓶子落在了主人公凱的面前,他以為這是上帝的旨意,是上帝送給他們的禮物,因而他十分興奮,把禮物帶回了部落,現代文明第一次衝擊了這個小部落。人們將這個“上帝的禮物”當做勞動工具用來做各種事情,因為是“上帝的禮物”,大家開始搶奪這個勞動工具,姐姐殘忍地拿瓶子敲着弟弟的頭,滿是鮮血,寧靜的生活被現代文明打破了。人們之間開始出現紛爭。

  看到這裡,我不禁在想,是否文明的每一次發展必然帶來紛爭?我還不敢用“進步”一詞。因為,進步是一個褒義詞,是表示讚許和積極肯定。文明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很難說今天的文明就一定比封建社會,比原始社會好。現代人只是用現代的標準來衡量古今對比,厚今薄古。與布希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影片中的現代人都在忙碌,人不忍屈服於自然,反而要自然適應人類,他們建立都市,發明各種交通工具,機器,為設法節省體力而絞盡腦汁,越想法改進生活環境,反而使生活變得更複雜。兒童必須花十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學校里學習如何在這複雜危險的環境下生存。這些文明人必須時刻想着如何去適應自己創造的環境,花費大量精力,為家庭、工作奔波。而在卡拉哈里,日子隨便你打發,高興的話天天都是星期天。

  不同的現代文明之間之所以衝突不斷,原因很簡單,這個世界原本很簡單,是我們把它想的複雜了。幸福生活原本很簡單,像布希族人一樣,渴了就去覓水,餓了就去獵殺動物,吃飽就行,絕不庫存;閑了,大家就圍着篝火講故事。他們熟悉自然,熟悉土地上的每一個腳印,那些腳印代表不同的信息。藉由這些從小鍛煉的生存本領,布希族人生活的自由自在。驕傲物質的現代人不知道珍惜我們現今被文明糟蹋的海洋和天地,肆意的向大地索取,污染和破壞了一個地球還不夠,還將自己骯髒的手伸向了茫茫宇宙。人類無盡的慾望,何處才是盡頭?

  打開了慾望這個潘多拉魔盒,也就打開了人類文明血腥前行的歷史畫卷。畫卷里處處都是在血與火的對抗,處處都彰顯着“利益”、與“慾望”,二者形影不離。100多年前,恩格斯寫過一篇經典文章《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他指出國家和階級、私有制一樣,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在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上產生的。摩爾根指出,自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財富的增長是如此巨大,它的形式是如此繁多,它的用途是如此廣泛,為了所有者的利益而對它進行的管理又是如此巧妙,以致這種財富對人民說來已經變成了一種無法控制的力量。人類的智慧在自己的創造物面前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了。影片很好的闡釋了恩格斯和摩爾根的觀點。在影片中,處於原始社會的布希族沒有財富觀念,沒有利益衝突。因為上帝的禮物——一個玻璃瓶子——因為都想據為己有而引發紛爭。

  本來是一部喜劇片,卻處處流露出導演對現代文明的反思。魯迅先生曾說喜劇就是把醜陋的東西剝光了給人看。影片中,與世隔絕的原始布希族人在現代文明前表現的如此滑稽可笑:現代人的天賦人權,法律,犯罪,房子,汽車在布希人眼中也是如此的莫名其妙,不可思議,其生活如《桃花源記》里描述的情形一樣,“無論魏晉,不知有漢”,簡直是世外桃源。恰恰是看似笨拙可笑的布希族人讓現代人思考:人類文明究竟應該向何處去?不同文明之間該如何共存?

  在影片的結尾,凱扔掉了上帝的禮物——瓶子,扔掉了這個引發部落衝突的“不詳之物”。然而,他還能恢復到以往的“世外桃源”式的平靜生活中嗎?影片到此戛然而止,屏幕上大片的空白留給現代人去遐想,去思索……

您正在瀏覽: 《上帝也瘋狂》觀后感
網友評論
《上帝也瘋狂》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