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愛國電影觀后感

愛國電影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小景

愛國電影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愛國電影觀后感

  篇一:愛國電影《地道戰》觀后感

  暑假期間,我觀看了《地道戰》這部電影,這部影片中的人物都很聰明,日本軍總以為很聰明能夠打敗八路軍,卻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被八路軍打得落花流水。

  還沒有挖地道時,日本軍來攻打這裡,人們都躲到井旁邊的密道里,日本軍就把沒有一個人的村子掃蕩了一遍。八路軍和鄉親們開始挖每家每戶都連接的,四通八達的地道,利用這地道總是打勝仗。

  我認為,有了困難,不僅要團結一心,還要動腦子想辦法,這樣才能解決難題。影片中的鄉親們不僅團結在了一起,還共同挖地道,使得日本軍在明處,我軍在暗處,總是讓日本軍摸不着頭腦的吃敗仗,真的好過癮!

  所以大家一起動腦想辦法,打了勝仗,勝利也是大家的!我們在生活中也要有這種精神,大家一起解決困難,一起享受成功的快樂!

  成功是快樂的,也需要大家共同付出。影片中第一場仗我軍是失敗的,雖然人都活着,但房子被毀了,所以大家吸取教訓,集體的智慧想出了利用地道來打勝仗的辦法。如果沒有第一次的失敗,可能就沒最後的勝利。既然我軍在失敗時都沒有灰心喪氣,那麼我遇到了小的困難,失敗了,又能怎樣呢?因此,我們不能僅僅只有嘴上說“失敗乃成功之母”“遇到困難要知難而進”光說不做可不行,要有實際行動才能證明自己不是只會喊空口號的人。

  看了這部電影后,我認為這裡面的所有的勝仗,都是靠大家團結一心才得來的,人多力量大!如果有人在第一場敗仗時灰心了,而大家都沒有灰心,那個人的情緒也會變動。所有,一切的困難都要靠大家團結一心才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

  篇二:愛國影片《太行山上》觀后感

  影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影片真實地記錄了發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役,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家的光輝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崔隊長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軍勇戰日寇的壯烈場面,再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伴隨着我們耳熟能詳的歌聲,用簡潔的直升機俯拍開門見山地給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盪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題,並用很好的過度手法銜接到國民黨陣地,並引齣電影的主要人物--朱德。電影的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按照歷史順序將八路軍如何殲滅敵人的戰役一一列出,並適當地帶出部分愛國將領的名字,講述了老百姓與八路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戰的歷史事實。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軍民魚水情是該劇的一個閃光點。從外國記者的視角看到中國勞動婦女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八路軍;而擅長標槍的崔隊長則是投身到戰爭當中。一位國民黨軍官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到好笑又覺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還要我們軍隊幹嗎?然而歷史恰恰證明了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

  影片中八路軍高級將領愛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畫得生動而又鮮明。大雪紛飛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崗。上前噓寒問暖,還把小兵凍僵的手放進自己的懷裡全暖,最後還是自己替小兵站崗,讓小兵跑步熱身。這種鏡頭在影片中還有很多。看了讓人感動,從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偉人的高風亮節。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我們把握生命並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宣布戰役勝利后,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的發出“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強烈激昂的吶喊。朱德的演講是那麼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種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着這樣的熱血兒女,日寇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着這種鋼鐵脊樑,任何妄圖入侵的敵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一名基層團幹部,更感覺自己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作為生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抗戰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

  篇三:愛國與奉獻--電影《錢學森》觀后感

  懷着崇敬的心情看完了《錢學森》這部電影,錢老這位科學巨匠一生為國家,為人類社會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我被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科研精神所感染,同時我也懂得了科學救國和科學強國對一個發展中國家所具有的現實意義。我更是為錢老這種不為名利,一心報效祖國,熱愛祖國,為祖國的科學事業奉獻一生的愛國熱情所深深的觸動。

  一部電影,記錄了一個人的傳奇,掀開了一個國家的歷史。《錢學森》不僅在為英雄立傳,更是在為民族鑄魂。訴說這部歷史,不僅是對先人的緬懷,更是對老一輩人精神的弘揚!

  影片中記錄了錢老不平凡的一生。錢學森教授,學問有如森林,豈能不服哉!錢學森在美國學習工作期間,始終心繫祖國,密切關注國內局勢變化,決心早日學成報效祖國。新中國成后,他回國的心情更加急迫。1950年夏,為了順利返回祖國,他向加州理工學院提出回國探親,但臨行前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拘捕,此後遭受無理羈留達5年之久。他不屈不撓、頑強鬥爭,即使有無數的美國間諜監視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沒有向惡勢力低頭,依然堅持着自己回國的信念和執着。在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下,經過我國政府的嚴正交涉和國際友人的熱心援助,終於衝破重重阻力,於1955年10月回到祖國,並立即投入到新中國建設的熱潮中。回國后,為了新中國的國防事業和航天事業,為了新中國億萬同胞的安全,他一直在堅持着科學研究。他堅持帶領科技人員學習導彈技術。他放棄了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堅持在前線指導工作。錢學森和普通科技人員一樣,睡帳篷、吃粗糧,組織導彈試驗的測試、計算、分析、研究。在前蘇聯突然撤走全部專家的困難條件下,他帶領着中國科學家們攻克了一道道難關,於1960年11月5日,成功進行了我國第一枚導彈飛行試驗。在現場的聶榮臻元帥高興地說:“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1966年10月27日,錢學森又參與組織了我國第一枚裝有核彈頭的中近程地地導彈飛行爆炸試驗,即原子彈、導彈“兩彈結合”試驗。核彈頭在預定地點上空成功實現了核爆炸,此舉震驚了世界。我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又一次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

  至今我仍銘記着錢老的那句話“In my country I can do anything,If I want I can grow apples”“在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祖國不在嘴邊在心裡。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當他作出回國決定之時,包括美國政府官員都不敢相信,一個事業如日中天,極有發展前景的科學家竟然會選擇回到一個既沒有先進科研裝備,又沒有雄厚科研資金的農耕國家。正是這種令常人難以想象的舉動,不僅深刻地展示出了一位愛國主義者的高尚情懷,而且有效地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

  這部電影同時也呈現出了錢學森與妻子蔣英相互欣賞、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情真意切的忠貞愛情。青年錢學森被美國當局關押入獄,飽受囚禁之苦,但蔣英沒有絲毫遲疑,始終堅定地守護在他身邊。在錢老為祖國國防事業日夜操勞時,她放棄自己大有前途的歌唱事業,無怨無悔地照料家人。最後當錢學森問她是否有遺憾時,她的回答是如此讓人感動:“中國可以缺少一個歌唱家,但不能沒有你這樣的科學家,為你而犧牲,這輩子沒有遺憾,只有光榮!”這恰好驗證了那句話: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站着一個偉大的女人!

  錢老的一生,是一部警醒國人的絕好教材,可以肯定的是,中國越是發展,越是需要像錢學森那樣的愛國精神。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一個民族是否贏得其它民族的敬佩,更重要的是賴於民族精神力的提升,賴於整個民族形成的強大內聚力。作為一個中國人,理應向這個低調而又溫和的逝者學習,把熱愛祖國與無私奉獻作為一生最為崇高的信仰,立誓做祖國最忠誠的衛士!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愛國電影觀后感
網友評論
愛國電影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