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 > 國稅幹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心得體會

國稅幹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心得體會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得得9

國稅幹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心得體會 標籤:群眾路線 軍訓心得 社會實踐 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

  國稅幹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心得體會

  涪城國稅辦稅大廳 陳琳

  通過學習有關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論述和講話,深受教育、深受啟發。這些歷久彌新、思想深刻的理論財富和實踐法寶,這些積澱深厚、博古通今的政治智慧和雄韜偉略,為我注入了豐富的精神營養和思維元素。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安身立命之本、長盛不衰之基。群眾路線是群眾立場、群眾觀點、群眾方法的統一。下面,我結合學習和工作情況,簡要彙報一下所思、所悟和所為。

  一、注重學真悟透,進一步堅守群眾立場

  我們黨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首先是因為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而不是站在個人、少數人立場上說話辦事,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一個人、某一部分人利益。因此,群眾立場是群眾路線的根本依據,是最根本的政治立場,體現了黨的性質宗旨,體現了對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體現了對保持黨的先進性的自覺追求。堅定的群眾立場是堅持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的基石,是決定人心向背、事業成敗的關鍵。

  當前,我們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各種複雜局面,檢驗群眾立場的標尺,在於我們能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名幹部,堅守群眾立場,一是要從思想教育入手。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要自覺站在群眾的立場上,堅持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斷增強責任意識、為民意識和廉潔意識;二是要把握群眾立場的核心。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到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三是要從群眾的立場出發。以“為民務實清廉”為要求,正確對待事業、群眾、自己,正確制定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無往不勝,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二、注重深查嚴糾,進一步牢記群眾觀點

  群眾觀點是群眾路線的本質要求。我們黨除了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群眾觀點、群眾利益、群眾至上是執政為民的根本所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大力強化群眾觀點。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必須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僕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首先,把群眾滿意作為最高標準。我們黨始終堅持為了人民、依靠民、對人民負責,把群眾滿意標準作為檢驗黨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標尺。人民對我們黨的一切工作感受最真切、判斷最客觀,也最有發言權。堅持群眾滿意標準,要進一步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民情,尊重民意,解決民憂,要真正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為標準。

  其次,要在正風肅紀中築牢群眾觀點。要以民意為導向,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聚焦“四風”、紮實開展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紮實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在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廣泛開展交流談心、深入進行自我剖析的基礎上,坦誠相見,是什麼問題就擺什麼問題,有什麼意見就提什麼意見,不避重就輕,不迴避矛盾,通過實踐教育活動,徹底清洗思想和行為上的灰塵,嚴肅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實際行動贏得群眾的擁護支持。

  第三,要接受群眾監督和檢驗。必須堅決反對和禁止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損害群眾根本利益的“四風”問題,鼓起直面問題的勇氣、確立真轉真改的態度,思之深透、計之長遠,持之以恆地貫徹、堅定不移地執行。

  三、注重實踐篤行,進一步創新群眾方法

  群眾方法是群眾路線的實現路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最根本的工作方法和最有效的執政式,人民群眾中蘊藏着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智慧和力量。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改革開放取得的全部成就和經驗,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任重道遠,更需要人民群眾創新精神的全面迸發和創造力的充分涌流,更需要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的充分發揮。科學的群眾方法是深入群眾、轉變作風的保證。

  事業在發展,社會在前進,加快發展是大勢所趨,必須不斷創新群眾方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群眾路線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的法寶,是一面科學的“鏡子”,相信只要我們敢於面對、認真面對、正確面對,就可以幫助我們撣灰去塵,清神醒腦,不斷保持優良作風,為追逐中國夢、實現中國夢不斷匯聚正能量!

您正在瀏覽: 國稅幹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心得體會
網友評論
國稅幹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心得體會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