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學作文 > 六年級作文 > 調查報告——環境 3000字作文 ( 手機版 )

調查報告——環境_3000字

分類:六年級作文  字數:3000字  編輯:得得9

調查組成員:明知顧問 

調查主題:關於廈門西海域現狀調查報告 

調查原因: 

  廈門是一座面積不到一百三十平方米的島嶼,四面環海。其中,以西海域和東海域為主要幹道。西海域俗稱廈門西港,打開廈門地圖我們便能一目了然,它位於廈門本島西海岸和杏林東側海岸之間,南面是鼓浪嶼及九龍江出海口,北面以高集海堤、集杏海堤為界,海域包括了杏林南側至海滄北側的馬鑾灣,總面積約一百一十平方公里。海域中有大嶼、猴嶼、大兔嶼、火燒嶼、鏡台嶼、貓嶼、寶珠嶼等大小島嶼星羅棋布。 

  廈門本身是一座海港城市,良好的海上優勢加快了城市的經濟建設。因為西海域有着優良的天然深水航道、深水港區,視野開闊,避風條件好等眾多客觀因素,使這裡廈門成為了閩南乃至東南沿海港口航運、客運的重要樞紐。據資料顯示,如今西海域已建成包括東渡、象嶼、高崎、海滄、嵩嶼等港區,年吞吐量已具備國際中型港口水平,同世界集裝箱港口中排名前三十位,因此在今後幾年內,政府努力把廈門港打造成為具有年貨物吞吐量1億噸、標箱集裝箱達1000萬的吞吐能力的國際中轉大港。廈門,從港口走向世界;西海域,廈門以港立市的生命線。 

調查結果: 

  要想成就如此宏偉的目標,就必須要有堅實的基礎。可西海域的現狀又怎樣呢?在1954年以前,西海域納潮面積為一百一十平方公里,從廈門東側進入的外海水,經潯江,通過高集海峽,可以直衝西海域;西海域中的馬鑾灣、杏林灣、??港等港灣水,退潮時也有助於沖刷港道。所以,水流交換十分暢通,深水航道、港區長期處於穩定狀態。自高集海堤建成后,進入西海域的東部外海水隨之減少了、沒勁了,為海域淤積埋下了禍根。進入到20世紀60——70年代,隨着“圍海造田”運動的高漲,杏集、馬鑾、??等海堤先後建成,西海域便不斷縮小。1954——1976年,納潮面積減少四十九平方公里,納潮量減少了一點六億立方米。1976——1994年,西海域又進入到新一輪圍海造地高潮,導致其納潮面積又減少了十平方公里,納潮量減少零點三三億立方米。圍海造地的累積效應,只是惡性循環,就這樣使西海域的淤積日益加重:如寶珠嶼附近海域,已平均淤淺達三米,周圍淺灘並以每年十平方米的速度擴淤。目前,西海域的海域面積只剩下四十八平方公里,還不到原來的一半,損失的納潮面積高達56%。這些數字令人不禁觸目驚心! 

調查分析: 

  海域淤積的結果是使水道變窄變淺,高集海堤南側水道淤積普遍,據調查資料:高崎水道年平均淤積速度達15.8厘米。此外,民船、水產養殖擠占航道、錨地和調頭水面;捕撈漁船電、炸魚破壞海域生態環境;水域環境污染等等,都在破壞着航運、港口和旅遊功能的發揮。其中的罪魁禍首就是水產養殖。這一些水產養殖對西海域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 擠占航道。 

  近十年來,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之下,西海域的水產養殖,尤其是網箱養魚,盲目無序發展,數量急劇增加,目前,網箱總數已達2萬箱左右。這些網箱“得寸進尺”地向航道擴展,擠占航道,已經嚴重影響進出港口船舶的靠泊、調頭和航行。直接破壞西海域主導功能的問題已十分凸顯。 

2. 加劇海域淤積。 

  灘涂養殖每年都要從外面運進大量沙子傾入灘涂以改良底質,日積月累,養殖灘涂水域便淤積變淺,隨之向水道擴淤,造成航道日益窄淺。密集設置的養魚網箱,也致使流經網箱分布區域的水流受阻而減緩速度,水流夾帶的泥沙沉降淤積,給日益加重的西海域淤積雪上加霜。 

3. 加重水域污染。 

  據近十幾年的觀測數據,西海域的水質污染狀況是:耗氧有機物年均值為1.38mg/l,無機氮冬季較高,均值達0.72mg/l,夏季為0.14mg/l,活性磷酸鹽,冬季為0.048mg/l,夏季只有0.012mg/l。這幾個指標如果以年均值來評價西海域的水質狀況,可以認為,西海域屬中度富營養化海域。海域若富營養化,很容易引發危及生物生存的“赤潮”發生。 

  西海域水體污染雖與環海域城區發展、人口增加,生活污水排量增多等因素有關,然而,密集分佈的水產養殖,過量投飼的剩餘殘餌,更是加重水體污染的元兇。如西海域北部,尤其是馬鑾灣網箱養殖密集區附近海域,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濃度明顯高於中部和南部海域,底質中的有機質和硫化物濃度,比正常海區甚至高出幾十至幾百倍。 

  另外,西海域水體中的細菌量和大腸桿菌量也長期超標,夏季尤為嚴重,這方面也與海域超負荷水產養殖的殘餌累積有很大關係。 

  水體污染對海域其他物種的生存造成威脅;破壞了白海豚、鷺鳥等野生保護動物的生態環境,因此也殃及旅遊業。 

4.破壞海域景觀。 

  由網箱和浮桶、走道雜亂無章地組成的“魚排”,以及魚排上低層次的簡易搭蓋,無序地排列在港灣旅遊景區的海面上,極大地破壞了海域的景觀,給過往船隻和觀海旅遊造成“視覺污染”;給美麗的西海域海灣臉上抹黑。 

解決辦法與建議: 

  就此看來,西海域不是水產養殖的發展空間。《廈門海域功能區劃》早已把大廈門水產養殖的發展空間安排妥當:同安灣,大嶝、小嶝的4600多公頃灘涂,1800公頃淺海和934公頃圍墾水面,就是為水產養殖發展預留的。此外,政府也加大力度,採取措施,下發通知,要求各部門做好整治工作,動用大量財力、人力、把水產養殖設施搬走。如今,我們可以看到,海上不再是大片大片的灘涂養殖或網箱養殖區,換來的是藍色的大海。雖然這樣的強制措施在某些程度上有效遏制了海域的污染,但是對於城市發展又有不利的一面。因此,我認為,要想兩方兼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 加大宣傳力度,補充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同時要將維護漁民利益要同促進漁民致富有機聯繫起來,採取綜合性措施,一是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養殖證制度,有效保障養殖漁民的水域使用權;二是要落實各項惠民政策,進一步減輕漁民負擔,並在政策、信貸等方面對漁民發展養殖生產進行補助和扶持;三是要加大漁業科技投入,加強水產技術推廣和漁民專業技能培訓,為漁民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提高漁業技術含量,增加附加值。 

2. 建立健全的水產原良種、病害防治及水域生態環境監測等體系,增強漁業發展後勁。利用生物工程技術,發展科技含量高的優質種苗產業,建立優良水產養殖品種的苗種繁育、供應基地,或建立優良水產養殖品種的原種庫,形成產業,使水產養殖業整體出現質的飛躍。 

3. 棄海登陸,開拓陸地型現代化海水養殖業。廈門本島的海水養殖業,在海上無出路的情況下,應當向高科技、現代化的方向開拓全新的產業,例如:發展完全不佔海域,可以登陸上岸進行養殖的養鮑業;或在陸地上建立佔地少的工廠化、棚架式立體養魚;或進行循環水、集約化的陸上節水、省地型現代高效海水養殖。所有這些,以廈門現有的科技力量、工業化水平和社會資金,是可以辦到的。 

  閩東沿海長樂市,在2001年10月,已率先建立了在海邊挖池,把海上養魚網箱“搬”上陸地的不佔海型海水養魚,通過管道從深海向水池注入無污染海水,首期已投放石斑魚苗60萬尾。 

4.向旅遊業靠攏,開拓水產養殖旅遊業。與西海域旅遊景區鄰近的一些灘涂可以走“觀光農業”之路,讓久居鬧市的旅遊者打赤腳、卷褲管,下灘涂體驗播種、採收貝類的樂趣,滿足他們“回歸大自然”的需求;少數養魚網箱,盡可以開拓成海上垂釣的游釣業——在波光粼粼的海上,呼吸清新的空氣;在和煦的陽光下,享受大自然的寧靜以及收穫的喜悅,足夠吸引城裡人“來此一游”的。 

結束語: 

  西海域是廈門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真正搞好西海域的環境、經濟發展,對廈門的未來藍圖起着至關重要的影響。雖然人們天天在高喊“環保”口號,但這不是關鍵,最緊要的是要“身體力行”。讓我們攜手努力,還美麗繁榮的廈門港一個暢通靚麗的海灣!

您正在瀏覽: 調查報告——環境3000字作文
網友評論
調查報告——環境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