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圈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李文旺

  早就想給故鄉曾經的牛圈寫點東西,但是,我又想到牛棚實在是太土了,太下里巴人了,寫出來不是讓人寒磣嗎?後來,我看到一篇文章提到華羅庚和牛圈的關係。“1938年,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結束了在英國劍橋的進修,回到了戰火紛飛的祖國,到西南聯大任教,日軍的炮火炸毀了他的住房后,他在昆明附近的農村租了一個牛圈,一家八口住在牛圈裡。在搖搖欲墜的牛圈裡,他堅守着他的數學理想,開創了矩形幾何學,攻克了十多個數學史上的難題。”這樣看來,普通的牛圈竟然還功不可沒。我故鄉的牛圈雖然也很普通,但還是值得一寫的。

  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清澈而又筆直的河流,名叫互惠河。七十年代,故鄉也和現在一樣都呈現一排排的直線住下,不過是那時候的房子少些,排數也少,現在的房子特別是樓房多些而已。故鄉的牛圈坐落於村子的最後邊,那年代,牛棚而又是磚混結構的,我所見的的確不多。牛棚有二十多米長,七八米寬,在這個七八米寬的牛圈裡,中間是一條約一米寬的走廊,走廊的兩旁就是相對着的兩排牛圈,一排大概分隔出十幾個柵欄,算是牛們的居所。牛圈的前面是村子里的倉庫,倉庫的前面就是社員的幾排房子。在牛圈和倉庫之間,有一條三十多米寬、兩米長的河塘,這河塘正是牛們飲水的地方。牛圈的旁邊的三十米處是村子里的磚瓦窯。那時候是的磚瓦窯竟然能作為村集體經濟的產物,現在想來有些不可思議。

  現在想起牛圈來,自然會想起我十歲左右替大姐飲牛的事情。南方的飲牛也和北方的飲馬很相似。也許你見過一兩條牛在河邊飲水的景象,但是,你見過三十頭牛一起到河塘里飲水的景象嗎?村子的飲牛的壯觀估計是許多地方飲馬都難以企及的。如果說春夏秋三季都需要放牛的話,到了冬天,特別是像眼前的深冬,牛們似乎也都和蛇一樣進入了冬眠狀態,只要牽出來飲水就可以了。冬天的晚上是漫長的,經過一晚上沒喝水的牛們要是放開碩大的肚皮喝水,那氣勢,那景觀,不說是排山倒海,也可以稱得上是氣勢雄偉。牛們一起仰脖一起低頭,有時候碰巧了,似乎是一條繩子牽着,那麼整齊劃一。“咗咗咗,咗咗咗”,水下牛肚形成的共鳴,那完全是江南冬天一道美麗的農村水墨畫。透過這幅水墨畫,人們似乎看到了來年風調雨順、農作物大增收的豐年圖。是啊,在拖拉機還沒有成為農業的左膀右臂的時候,牛們自然是除人之外的又一生力軍,甚至可以說牛是農家的寶貝,所以說擅自殺牛是犯法的。牛的作用和農民對於牛的重視,絕對不限於鄱陽湖地區,鄱陽湖地地區是這樣,江南也是這樣,所有的南方都是這樣,全中國都是這樣。

  到了七十年代末期,隨着農村機械化程度的不斷加大,牛的作用漸漸被拖拉機所取代。到了1981年,牛圈乾脆被拆掉,聯戶辦的企業——————“天明板鴨廠”在牛圈的老地基上做起了簡易的廠房。頭兩年,板鴨廠倒也風生水起,很是紅火了一下,可是,由於管理不善,板鴨廠倒閉。1983年,四叔和三叔在那地基上做了兩棟房子,這房子本來是給我的那五個堂兄弟做為分家的產業的,可是,因為五個堂兄弟全部通過高考跳出農門,有的是本科,有的是大專,個別的才是中專。那鯉魚跳龍門的氣勢似乎和很多牛一起飲水的氣勢不相上下。既然他們跳出了農門,做好的房子就一直空置着。沒想到,造化弄人,到了1995年的正月,這兩棟空置了十幾年、嶄新卻從沒有用過的房子竟然在一片大火中化為灰燼。四叔和三叔很是心痛了一番。

  後來,這個一直被稱為牛圈的宅基地被叔叔們賣了出去,雖然這個有其名無其實的“牛圈”一再變遷,可是,我很少回到老家的時候,村民們還是把這地方稱為牛圈,不知道是對於牛們的一種厚待,還是對於歷史和滄桑的一種回憶。至少,對於我這個長期離開故土的人來說,這稱呼其實很好,它讓我能透過歲月的滄桑回到那難以忘記的過去。

您正在瀏覽: 牛圈
網友評論
牛圈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