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文石尋韻

文石尋韻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得得9

  文石尋韻

  作者 李柳生

  有一些事,你不去挑明她永遠就會是一個謎;有一些人,你不去交往他始終不會與你交心;有一些地方,你不去走走她一輩子你都不會認識。坐落在吉安市吉州區樟山鎮約四公里的文石古村,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水鄉味濃重的江南小鎮,村莊與吉水縣桃花島緊隔贛江,已是五月的文石,藏在古樟和翠竹的綠海里,猶如一個熟睡了安祥靜逸的而又掩飾不住窈窕身材的美人,見了一次卻讓你一輩子不忘。

  文石古村二百餘戶村民皆為李姓,屬西平王後裔。村主任李劍明家中熱情款待了我們,他領着我們一行人走東家串西屋,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知識的都都一股腦的倒與我們。每到一處,熱情好客而憨厚淳樸的村民見有客人到來,倒茶、讓座忙得不亦樂乎。在村中惟一的一座李氏總祠前,首先映入眼中的是正殿“敘倫堂”,李主任介紹說“敘倫堂”是文石古村的形象標誌,也是文石人敬祖的神聖殿堂。“倫堂為”三進式建築,面積近一千平方米。門廊三開,紅石獅莊嚴威武的守侯着的古村落,捍衛着近千名李氏後裔。“西平第”祠內雕樑畫棟,六根紅米石石柱直通瓦楞,據李主任講解:紅米石石柱直通瓦楞有武將上通天子、直達乾坤之說。敘倫堂前石柱上的嵌字聯“敘淵源源遠流長枝繁葉茂根基牢固, 倫大小子孝孫賢事有業成人才輩出”,上聯嵌“敘”字,下聯嵌“倫”字,更突顯了文石古人的文化功底,在文石嵌字聯還是村裡世德堂、文德堂等大小祠堂的一大特色。

  見證文石古村先人的文化底蘊,我們從文石村村名的傳說中便不難看出。據說:文石在宋朝時贛江就繞村莊而過,不管春夏秋冬村民們過河只能涉水,十分不便和艱難,有一天一位神仙想幫助村民,扮着一凡人的模樣與村民一同過河,走到江中心時,這位仙人用手在河中央一指道:河上怎麼橫着石頭?經他這麼一點,一塊石頭立即橫在了河中央。於是這個村莊便取名為“橫石”,後來有人嫌“橫”字不文雅,便將“橫”字改諧音為“文”,才有了今天的“文石”村。

  故事終歸是故事,可是從古至今,一代又一代的文石人不僅崇尚詩書禮儀,更是推崇功名進取。諸如“同治元年禁嫖賭、游娼等不文明現象的十條禁令”、“傳家之訓” 、“安民告示”等謹遵家訓,恪守傳統道德,仁義孝悌、忠貞節烈等格言警句,在堂前屋后,比比皆是。以勸誡後人恪守與人友善、睦親的為人之道。文石的民居,清一色的青磚灰瓦,為典型的江南建築,自然清晰,質樸天然。李主任告訴說村上最有名的古建築當屬“九棟屋”。顧名思義,“九棟屋”說的是九棟房屋,可是這九棟房屋的看點是九棟房屋分前三棟,中三棟,后三棟,呈“三”字排列,莊重典雅,院落總面積萬餘平方米,而且九棟房子大小均均在144平方米。只是由於歲月的侵蝕,當年鎦金雕花,彩繪貼畫已繁華落盡,空留古老端莊卻氣勢依然的民居。沿着九棟屋的青石板及卵石路面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幽深巷道,我們徜徉在如同置身迷宮的古村中穿巷而行,細細品味着古文石人的聰明睿智和今天文石後裔的淳樸勤勞,盡情地享受着千年古樟和青青翠竹所夾雜着的特有神韻,不知不覺已來到桃花渡碼頭,村民在岸邊洗衣、挑水,落日的餘輝把贛江上的點點船隻和岸邊悠然自得的村民點綴得別有一番風韻。跳過時空的隧道:往昔繁華的古桃花渡碼頭躍然眼前。眺望已是深黛色的遠山和置身與裊裊炊煙的文石村,讓人不得不感懷這世間的滄桑世事,一個亘古不變的村莊是這樣何況一個還未結束的故事呢。

您正在瀏覽: 文石尋韻
網友評論
文石尋韻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