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情感故事 > 看曇華寺

看曇華寺

手機:M版  分類:情感故事  編輯:pp958

  ??老程在電腦維修部碰到個也在那裡修電腦的和尚,才知道在城北的竹嶺村還有個寺廟。並有三四個有碟度的僧人。趁五一長假的晴朗好天約我去看。

  ??天朗氣清,艷陽高照,車一路往北,不時有桔花的香味擠進車窗,讓人百脈通暢。

  ??出城不遠,老程透過車窗指着左前方的一坐古廟似的建築說那裡說是杜范的出生地。

  ??“你知道杜范嗎?”

  ??“你是說南宋時的那個丞相嗎?”我回問。

  ??我看過《黃岩縣誌》那裡邊有關於杜范的記載:宋淳熙九年(1182)十月二十五日,丞相杜范出生時,江水澄清三日,因而得名澄江。杜范是南宋時的一個清廉丞相。在歷史上評價也很高的。只是看到他出生地那個小破廟一樣的建築有一種滄桑的感覺。這裡現在已經是國家級的優秀旅遊城市了,把這樣的歷史遺迹開發出來對外人是個吸引,對當地人是個激勵。看到各地在大建廟宇道觀,只要政府在這方面稍加引道,給些優惠政策,就可象樣地搞起來。邊和老程聊着,車已停在了竹嶺村的路口。

  ??這是個座落在一條狹谷里的自然村。村民多以承包山上的毛竹為生,也有一些栽植桔樹和枇杷樹的,現在是桔子楊花枇杷結果的時節,滿山谷瀰漫著野氣的芬芳,細品能感覺到這香味里是以桔香為主。上山的石板路就擠在一大片墨綠枇杷林中。山腰上的林深處一架三角竹梯上站着一個穿着艷紅春衫的少婦正在從枝頭往下捋葡萄粒般大小的枇杷果。是為了讓留下的能長得更大。少婦緊貼着竹椅站在離地面兩米高處腰肢隨着兩手不停地動作就象風吹竹稍般地顫動着。曲線很美。兩隻黃鸝鳥上下翻飛追逐着掠過枝頭終於糾緾到了一起。春天,陰陽大交合的季節。

  ??望山跑死馬。在半途歇了五六氣兒吧。才到了隱在山窩裡的華曇寺。山門外的竹林里,散躺着七八個花雕老酒的空罈子。

  ??“這和尚喝酒?”

  ??“也可能是山下人在這裡做法事用的。”程先生是當地人比我知道的多些。“到廟裡不懂的別亂說亂問啊!”他邊抹去額頭上的熱汗邊囑咐了一句。同時敞開胸懷任山嵐上的清風吹拂着。

  ??離山門一百多米的山崗上一座舍離塔里有一個裝骨灰的陶瓮。造型象俄羅斯的那種套娃工藝品。只是眼前這個大得能把個大活人裝里。旁邊的碑文上寫着:

  ??這裡有前代高僧的舍利子。讓人不得要領。以為裡邊是假的。

  ??寺里三個和尚正在吃午飯,看我們到來又趕忙為我們煮了一些挂面。做飯的是二師兄。電風輪吹得干松枝的煙火直從灶門噴了出來。一個看樣子只有十三四歲的小和尚還在吃着炒麵。我湊了過去。

  ??“小師父有十三歲吧?”

  ??“我都十七啦!”他的眼神里透出一種大人般的成熟。夾起一塊竹筍片放進嘴裡。臉上顯出一種營養不良的蠟黃。

  ??“你家是哪裡的?”

  ??“出家人哪有家?”我打楞一下,小師父的回答在凡間叫抬杠了。可這裡是寺廟。他是個和尚,就只能說他這話里有禪機了。

  ??“那你是從哪裡出家呢?”

  ??“從出家處出家。”

  ??“出家處在哪?”

  ??“在苦海”

  ??“苦海在哪?”

  ??“在心。”

  ??“心在哪?

  ??“……”小師父低頭無語。

  ??“阿彌佗佛,施主,他剛上山幾個月,雖有慧根,修行尚淺,齋飯好了請那邊用吧,阿彌佗佛!”

  ??主持過來招呼吃飯。

  ??齋飯是清水麵條,裡邊放了一些切碎的大頭菜。

  ??“出家人不動暈,清淡了,吃飽!”

  ??接着又拿出些涪陵榨菜,還有一瓶老乾爹豆豉辣醬。灶房很亂,有些象建築工地的工棚子,但看碗筷收拾得也算乾淨。

  ??吃飯中我們知道了主持叫常明,剛來這個寺不到兩年。他們這寺是凈土宗。就是講究每天念誦阿彌佗佛。不講參禪。因山高路遠,上來一趟不容易,年紀大的香客不太來了。有事就給他們打電話。他們下山去做法事。(我心一動,佛家也講上門服務了)現在香火不旺,所以生活也清苦些。

  ??問到他這寺的來歷他也說不太清。只是說在佛教協會都有記錄的。共2頁,當前第1頁1

  本文作者:雁在藍天

  ??談到上次修電腦的事,常明有意迴避了話題。只說是為了看看佛訊。程先生說想用他的網絡看下《波羅寺上樑》的報導。常明師父就顧左右而言他了。

  ??看得出他對我們的來訪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我們也就不好再深打擾了。不過我感覺到如果那個小和尚真能耐得住寂寞將來或許能成為一代高僧呢。

  ??到山門口,常明師父低頭合什口裡念着“阿彌佗佛”送我們。腦後現出了兩道白晃晃的疤痕。

  ??難道……?

  ??身後很遠還能聽到阿彌佗佛的聲音。

  ??我也在心裡暗暗地念了一句:

  ??“阿彌佗佛!”

  ??

  ??2007-5-12

  共2頁,當前第2頁2

  本文作者:雁在藍天

您正在瀏覽: 看曇華寺
網友評論
看曇華寺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