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
手機:M版 分類:現代散文 編輯:得得9
李文旺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柴火擺在七件事之首,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對於柴火的重視。絕大多數食物,哪怕味道再好,首先必須得燒熟了,這就需要柴火。
如果把燒飯用的可燃物都叫柴火的話,近半個世紀以來,柴火大致經過了以下幾種形式:稻草(北方則是麥秸)、煤球、液化氣。劈柴雖然偶然也代替過稻草和煤球,並且乾淨、耐燒,但畢竟用量極少,加上各級政府明令亂砍濫伐,所以它算不上柴火的正規軍。有人說電不是也可以燒飯嗎?那麼電也可以算是柴火的一種了?相對液態的燃氣而言,電看不見摸不着,再說電的用途十分廣泛,是不能算作柴火的。
小時候,偶然趁父母不在身邊時,偷偷在田野點着一堆稻草,看那熊熊的烈火以自樂,就會得到德高望重者的訓斥:“莫說稻草不值錢,紅軍床上金絲棉;莫說稻草沒啥好,燒飯肥田農家寶。”後來才知道,江西有一首著名的歌曲,叫做《跟着毛委員鬧革命》————“干稻草那個軟又黃啰喂啰喂,金絲被那個蓋身上啰喂啰喂……”。到了七十年代中期,稻草漸漸被地下的黑金————煤炭所取代,稻草也漸漸完成了作為柴火的歷史使命。那時候,農村還沒有煤球機,從縣城買煤又很不方便,於是,我們就將煤粉用水調和均勻,做成煤餅,像大餅一樣將煤餅貼在地上或者牆上晒乾,就成柴火了。
過了十年,農村也有一小半燒起了煤球————煤球機已經開始在鄉鎮露臉了。這時候,城裡人已經燒厭了煤球,大家都想:要是有比煤球好燒的柴火多好啊。到了九十年代初,液化氣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又過了幾年,時代邁入香港回歸的時候,除了鄉村,城裡人已經很少有人拿煤球當柴火了,基本都用上了液化氣。
啊,液化氣,那同樣來自於地底下的玩意,同樣是柴火,竟然比煤球受歡迎得多————乾淨、熱效高,佔地很少,最大的優點還是使用十分方便。
說到柴火,不僅使人想起歷史上的兩段故事:早在晉朝時候,石崇曾與貴戚晉武帝的舅父王愷以奢靡相比,互相炫耀富裕,王愷飯後用糖水洗鍋,石崇便用蠟燭當柴火來燒。這反映了富豪們如何奢侈無道,也暴露了窮苦人所以窮困的原因。另一則故事則過去不遠。1936年12月12日,在那滴水成冰的凌晨,西安事變發生了,張學良、楊虎城要捉蔣抗日,蔣介石自知理虧,連假牙也來不及戴上,慌忙躲到行轅背後那陰冷潮濕的山洞裡。貴為民國總裁,呼風喚雨,擁有天下,可此刻,卻連山野村夫都不如。他不禁想:要是現在能有一堆柴火燒起來,烤烤火多好啊,不然,這北方的冬天可真要凍死人啊,那樣,還真就成了蔣該死了。
柴火,幾度變遷,越來越受人歡迎,這也預示着中國人民的生活像熊熊之火,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