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姨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小景

  小時候,在我老家隔壁住着一家四口人,男主人曾是村支部書記,我們都叫他“陳伯”。退位后,陳伯因查出有白血病,不能幹重體力活,於是帶着一家人來到城裡,靠三輪車出租為生。女主人平時經常是一張笑臉,但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和我的母親發生爭執,常站在門口大罵,一罵就是一兩個小時才罷休。媽媽老說她有“神經病。”村裡的人都不敢惹她,遠遠地躲開她,稱呼她為“銀姨”。他們撫育有兩個兒子,相差不到兩歲。

  後來,兩個兒子漸漸長大成人,都遠去外地打工謀生。陳伯因為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銀姨回老家把房子收拾了一下,一個人種地謀生。

  聽媽媽講,經常會聽到銀姨半夜裡一個人自言自語,哼歌。現在我知道,這是一種病叫“精神分裂症”。沒發病時,和正常人一樣,發病時,常有幻聽,幻視,而且孤僻,性格冷淡,反覆無常。所以,才有這樣舉止。丈夫去世后,可能病情加重了。田裡的事情不料理,經常看見她打扮得漂漂亮亮騎着自行車出去。

  再後來,又聽媽媽講,銀姨跟着一個男人跑了。這一走,居然走了兩年。兩年後,她回來了。還是住到了這間老房子里。只是,銀姨的病情更加重了,經常是衣衫襤褸,頭髮混亂,目光獃滯。生活都難以自理了。

  有一天,有人在村裡附近的河裡發現了一具屍體。熱心的村民將屍體打撈上來,居然發現是銀姨。有人通知了銀姨的兒子,竟然沒有一個兒子回來給自己的母親辦喪事。無奈之下,住在附近的銀姨的弟弟把屍體火化了之後草草埋在了村裡的墳地里。

  當媽媽給我講起銀姨的“死”時,心中升起無限的悲涼。生兒育女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老有所依,有人送終嗎?如果連這一點要求都做不到,那我們對子女傾注這一生的愛還有什麼意義?

  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窮。有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親,就該讓她自生自滅?死了之後,都得不到自己親生兒子的祈禱與祝願,這位母親一定會在天堂里哭泣。如果她的兒子早點把她送入精神病院治療一段時間,放在身邊照顧,督促吃藥,她現在一定還活在這世上。也許,兒子覺得她是個累贅吧?

  現在,村裡的老人都長壽,一般都會活到80多歲。很多老人沒有了老伴后都是獨居,這麼大年紀還要洗衣,做飯,身邊沒有人照顧,讓人覺得晚景的凄涼。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現在經常在電視節目中或生活中會看到或聽到幾個子女不肯贍養父母,互相推諉的新聞。儘管物質水平在不斷地提高,美德卻在不斷地丟失。我們小時候撿到錢交給失主,會得到誇獎“拾金不昧”,現在若是撿到錢還給失主,就有人嘲笑你是傻子。以前是朋友有難,拔刀相助,現在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真不知道,這個社會是不是一天天在“進步”?

您正在瀏覽: 銀姨
網友評論
銀姨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