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公眾演講 > “黨在我心中”黨的生日演講稿

“黨在我心中”黨的生日演講稿

手機:M版  分類:公眾演講  編輯:小景

“黨在我心中”黨的生日演講稿 標籤:奧巴馬開學演講 保持黨的先進性 保持黨的純潔性

  立意:立志成材,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黨跟着真理,我隨後

  當我們呆在溫暖的家裡,走在車水馬龍的街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幸福的生活是怎麼來的!也許有些同學忘了或從來也沒有想過,可是我永遠忘不了爸爸說的話,老師的教導。

  我們黨在82年前瓜瓜落地,經歷不少的苦難,推翻了3座大山,走有中國特色的改革開放,我看到了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闊步前進的步伐:我們戰勝了百年罕見的洪水;我們的國民經濟連年持續高速增長;我們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門;我國在國際上聲望日隆……這些光輝的成就都是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

  然而現在許多同學生活在這麼幸福的環境里,卻忘了黨,忘了黨的事業。在人生的目標上迷失,樹立的錯誤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這是多麼的危險啊,國家以教育為本,我們是21世紀的接班人。要是我們走錯方向的話,那幾十萬黨員的犧牲和心血就白費了!

  還記得當年在極端落後的條件下我們獨立自主地搞出了"兩彈一星",我們中國才會有今天的國際地位。它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外國人能做到的事情,中國人也一樣能做到,而且比他們做得更好。這個道理在此後屢次得到證明,比如1999年11月20日我國成功地將"神舟"號宇宙飛船送上了預定軌道並成功收回。它的發射成功標誌着我國的航天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標誌着我國載人宇宙飛船的升空已進入了倒計時。不論是三十年前的"兩彈一星"還是今天的宇宙飛船,它們的研製成功都是新中國成長歷史上的里程碑,是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在黨的領導下闊步前進的里程碑。

  兩彈一星"精神對於我們即將在下個世紀前五十年挑起中國大梁的學生來說,它可以幫助我們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中國搞"兩彈一星"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工程方面沒有起碼的製造設備,理論計算方面更為落後。計算機只有幾台手搖的,甚至還有算盤。科學家憑的,就是自己的紙,筆,腦袋瓜。從電影鏡頭看,光演算的草紙就裝了幾麻袋。理論上研製成,還要有實彈實驗。實驗基地是在沉睡了幾千年的大漠戈壁上建起來的,科學家們帳篷為家,風沙做伴,在那裡搞實驗。我們的科學家和部隊在如此落後的條件下搞出了如此尖端的高科技,憑得是什麼?憑得就是一腔赤誠的報國熱情和由此喚起的衝天幹勁。這些科學家們為了祖國和人民的需要,隱姓埋名到祖國需要而又最艱苦的地方去,有的還是放棄了國外的優厚條件,甚至是衝破層層阻力而回國的。面對外國的優厚條件和祖國人民的幸福,他們毅然的選擇了回國,選擇的信任黨,為了黨的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而事實證明,這些科學家的選擇是正確的。社會主義可以集中全國人力物力辦大事的優越性,全國一盤棋,一切為了一個目標,很快就搞成了。正因為這樣,我們能迅速召集幾百名科技精英來搞兩彈一星,這是小國想也不敢想的事;正因為這樣,我們能在軍費開支比例很低的情況下搞出原子彈,核潛艇,中子彈等許多軍事尖端武器;正因為這樣,我們在長江發大水時能很快調來數百萬抗洪軍民,降服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所以社會主義是中國的唯一出路,這也是黨用實踐證明的真理。

  然而今天,我們有些大學生就業,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大家拚命地往上海擠,往廣東擠,擠得頭破血流,這就是所謂的“孔雀東南飛”。當然大學生為了自己有一個美好的前程,到東部去本無可厚非。但中西部更需要人才,因為中西部必須追趕東部。地區差距太大了,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國家的分裂。而且這也不符合我們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原則。所以今天我們黨提出“大西進”計劃,這需要大量的人才,難道這時我們還執迷不悟的往南飛么?

  如果我們想想這些為黨為祖國奉獻一生的科學家,他們不圖名,不圖利,只是為祖國和人民的需要,為了完成黨的事業,默默的奉獻着自己的青春和年華甚至生命。這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氣節和精神,他們的人生是壯麗的篇章,是無悔的一生。還有許多的優秀的共產黨員和幹部,如自願赴藏的好乾部孔繁森,紮根青海油田的知識分子秦文貴等。看了這些我們就很容易把方向調整好。雖然我現在也不敢確定自己將來到底幹什麼,但總的指導方向是明確的,那就是要堅定地選擇跟着黨走,到祖國需要我們的地方去,為黨的事業奮鬥終身。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腐敗也不是社會主義,專制更不是社會主義。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真正的社會主義能夠實現這個目標,真正的中國共產黨人能夠帶領全國人民去圓這個夢。

  同志們,現在你們還想着長大后只是為了賺錢和享受么,為了祖國為了將來,讓我們大聲呼喊:“永遠跟隨黨,努力學習,為了黨的事業奮鬥終身!

您正在瀏覽: “黨在我心中”黨的生日演講稿
網友評論
“黨在我心中”黨的生日演講稿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