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讀書隨筆 > 酸澀的晚春——讀王安國《清平樂*晚春》有感

酸澀的晚春——讀王安國《清平樂*晚春》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書隨筆  編輯:得得9

  酸澀的晚春

  ——讀王安國《清平樂*晚春》有感

  暮秋晚景,細雨綿綿,三杯兩盞釅茶,競睡意全無。對屏無語,信手翻開宋詞三百首,王安國的《清平樂*晚春》映入眼帘。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梨(楊)花。 "

  這首詞,既往依然度過幾遍, 惜春戀春的詞篇往往都帶有絲絲的無奈和哀怨,王國安的清平樂似乎又有一番別樣的體會!放眼的暮春,綻放的梨花,感覺是無邊的歡喜和自在,可算是別樣感受吧,也還喜歡。但詞中有一個字引起我的注意:有些書上是“春風自在梨花”,而有的書上卻是“春風自在楊花”,到底是楊花還是梨花?此二種有何不同?打開百度細查,卻是焉語爾爾,不盡其詳,只好盡查“王安國”其人以及“馮小憐”等相關資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王安國這首貌似“是無邊的歡喜和自在”的詞,浸染出陣陣酸澀!

  馮小憐:馮小憐,北齊後主高緯妃,有姿色,擅琵琶,工歌舞。馮氏自幼入宮,充當後主穆皇后的侍女,穆皇后寵衰,為了抵制曹昭儀、分享皇帝恩寵而把馮小憐送給高緯。出於皇后意外的是,平日間這不起眼的小憐,突然爆發出可怕的力量,她迅速抓住了高緯的心,越過三千佳麗,成為後宮中最得寵的嬪妃。

  王安國:王安國(1028-1074):漢族,字平甫,生於臨川(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王安石之弟,北宋政治家、詩人。他自幼聰穎上進,雖未曾從師入學,但寫出的文章卻有條理。12歲時將其所寫的詩、銘、論、賦數十篇向人展示,觀者無不驚嘆其文采超群。因仕籍糾葛,又不願倚仗其兄王安石之勢謀取功名,因而未能中第。熙寧元年(1068年)經大臣--三司使韓綺舉薦,經神宗召試,賜進士及第,任西京國子監教授,教授西京國子。此時他已41歲,才從布衣入仕。王安國並不支持哥哥王安石的新法維新,卻因哥哥與佞臣呂惠卿恩怨受了牽連被陷害而死,時年47歲。

  王安國與馮小憐相距數百年,在這裡引用馮小憐,作者有什麼用意?他要用馮小憐喻指什麼人?想來想去,只能是作者自己!馮小憐靠的是自己的才色技貌才獲得皇帝恩寵,只因為身後有個穆皇后才得以入宮;王安國憑的是自己的詩、銘、論、賦和超群才華,卻因為有個當宰相的哥哥,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想到這裡,不由想起詞中“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到底是自然界中的入夜春雨,還是官宦之間風風雨雨?官錦污是指花朵沾上泥污,還是穿在身上的官服被惡語玷污?而“小憐初出琵琶”,技驚後主,貌壓後宮,一舉贏得高偉寵愛,“後主惑之,坐則同席,出則並馬,願得生死一處”,又怎會“曉來思繞天涯”?不得不細問,到底是誰“曉來思繞天涯”?心性清高,工詩善文的王安國憑藉自己努力,終於晚年入仕,卻怎麼也擺脫不了哥哥王安石的霧霾,再加上奸佞爭寵,人際膠着,自詡品格高潔的他,感覺前途“恍如風中楊花”,前途渺茫。奈何不能像“小憐初上琵琶”一樣,一舉贏得皇上恩寵?天下之大,眾生盈盈,我偏偏就生在這個環境,做了宰相的弟弟,以至於才華被掩蓋,一切努力彷彿都是士大夫們看着哥哥的面子給的?假如我真的無德無才,憑藉哥哥勢力才進入仕途,那我寧願“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梨(楊)花”!

  讀到這裡不由想到,王安國前半生不願憑藉哥哥勢力,希望靠自己真才實學謀取功名的艱辛與執着,以及晚年入仕后,自己的政治抱負與風華才學皆被哥哥光環籠罩的無奈,相比之下,詞中的花,究竟是楊花還是梨花,似乎都不是那麼重要了。

  所謂詩言志,暮秋之境讀晚春,王安國的《清平樂*晚春》展現給我們的,並非“無邊的歡喜和自在”,而是一幅酸澀的心境!

酸澀的晚春——讀王安國《清平樂*晚春》有感 範文推薦:

  • ·《清平樂》
  • ·《清平樂》
  • ·思鄉作《清平樂··
  • ·詩歌《清平樂秋韻》
  • ·《清平樂.閨怨》
  • 您正在瀏覽: 酸澀的晚春——讀王安國《清平樂*晚春》有感
    網友評論
    酸澀的晚春——讀王安國《清平樂*晚春》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