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再讀王躍文《劉雲大丘壑》有感

再讀王躍文《劉雲大丘壑》有感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前日見王躍文先生博客更新,遂前往拜讀,是《劉雲大丘壑》。這是繼《我寫《大清相國》》之後我細讀過他的第二篇文章,儘管我現在已經知道他是知名作家,出過很多書,但在沒有親自閱讀的情況下,我絕不會單憑出書量和名氣盲目崇拜哪個名人,因為如今花錢出書的人太多了,藉助媒體一夜成名的人也太多了。

  “……我心底暗想,此君胸中有大丘壑,卻能引而不發。平素凡遇藏守得住的人,我必先懷了幾分敬意。” 但讀完第一段我就被他的文采折服了,看來他真的不是浪得虛名啊。

  深入文中,好像並不是我在默讀,而好似有一個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在耳畔繪聲繪色地解說,急徐有致,頓挫得體,引人入勝,勝畫勝景。我感覺自己似乎也在賞畫,又似乎已身臨其境,置身美景之中,感受山水丘壑的博大。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解說,讓人想起趙忠祥的《人與自然》,儘管關於趙姚傳聞讓人不堪入目,雖不能愛屋及烏,但也不可就此全盤否定,我從不會盲目崇拜一個人的光環,也不會盲目否定一個人的成就,對事對人一分為二甚好,該肯定的必須肯定,該譴責的絕不姑息。

  這是我初次淺讀《劉雲大丘壑》的感受。

  我看文章向來很挑剔,比職業編輯還挑剔,是那種典型的眼高手低之輩。然而總還是有些文章之中有那麼幾句話觸動心靈產生共鳴,致使我得空再次精讀《劉雲大丘壑》 。都說文人相輕,我頂多算個文學愛好者,沒有資格去輕,但我可以贊讀我喜歡的文章,真好。就像每首我喜歡的歌一樣,雖然我僅僅喜歡其中一句話,但我仍然樂此不疲地喜歡哼唱。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此話實乃真理也。

  誠如鄭板橋語:“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獨畫云乎哉!”鄭板橋說的既是由造化而藝術的升華之道,也破解了畫家心底山水的大秘密。

  “既是由造化而藝術的升華之道,也破解了畫家心底山水的大秘密。” 且容我斗膽猜測這是王躍文先生借古喻今、借畫喻文、借人喻己,以明心志吧。這也暗喻作家由此感悟作家心底山水的大秘密。劉雲大丘壑何嘗不是王躍文大丘壑?

  周作人相信自己前世寄身佛門,其《五十自壽詩》曰:“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將袍子換袈裟。街頭終日聽談鬼,窗下通年學畫蛇。”

  “知道了劉雲君的繪畫門徑,更深服他左衝右突的藝術求索。自西畫入而從國畫出者,或自古賢入而從新意出者,近百年多有名師大家,前者如劉海粟、李可染,後者如齊白石、張大千。不論貫東西之法,擬或通古今之變,皆為革故鼎新的藝術法門。也只有如此,畫家方可自有面目。”

  此段又讓我明白,也只有如此,作家方可自有面目,有新面目。

  想到此,更加折服於王躍文先生的心胸和才智,作家光有文采,胸無丘壑,顯然屬於藏守不住之人。通篇對他創作之“革故鼎新”傾向可窺一斑。他說:”這就是畫家難以割捨的鄉愁?看這樣的畫,心底是溫暖而柔軟的。”難道作家也有難以割捨的鄉愁?讓他用思考着“不知道他當年畫的是什麼”做為本文的收尾。

  再讀王老師《劉雲大丘壑》,似乎看到王躍文大丘壑。借用他說畫家劉雲的話,我心底暗想,此君胸中有大丘壑,卻引而不發。一個字——服!所以尊為老師。

  由畫及文,由文及人,眼中之竹,手中之竹,胸中之竹 ……眼中丘壑,手中丘壑,胸中丘壑,真是高深莫測。作者:穎驕/:

您正在瀏覽: 再讀王躍文《劉雲大丘壑》有感
網友評論
再讀王躍文《劉雲大丘壑》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