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乞者
手機:M版 分類:歲月隨筆 編輯:小景
今天外出時我碰到了這樣一位乞丐:他穿着比較乾淨,身體並無明顯殘疾,是個聾啞人。他並不作出可憐之狀,只是靜靜地坐在街邊一角,面前擺着個鐵盒子。當別人施捨時,他用手一一接過別人給的錢幣,放入盒內。然後再把錢數數,放入內懷。
我見過無數個行乞者,或置身於人群中索要,或呈其慘狀讓人同情,更有甚者,讓小孩子糾纏你,你不給他們就抱着你的大腿不放。他們中的有些人看起來確實可憐,但不知為什麼,面對他們更多的是心生反感,可今天,這位行乞者卻不一樣,我頓生同情。
按理說,這個群體需要我們的關注與同情,我們可以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幫助他們一下。但是,他們中的有些人,完全是利用社會的同情心,故意擺出一個行乞者的姿態,這樣的人,總有一種騙人的感覺。
到底是什麼,讓我們面對他們的不幸,會無動於衷呢?可能是動機吧!
其實,生活中的人們都在扮演着各種行乞者的角色。當你的生意資金短缺時需要朋友的接濟;當你生活困難時需要別人的幫助;當你感情困惑時需要別人理解……然而,我們並不覺得這也是在行乞,因為我有回報的能力啊!再說,像這樣的困難大家都會遇到,這種短期求助沒什麼不光彩的。
偶失面子,放下尊嚴,也未嘗不可。誰又沒個難處呢?尤其充斥壓力於一身的人們,工作生活焦頭爛額的人們,有多少人需要別人的心理安慰,需要別人的愛心施捨,那麼這時你就得放下自尊,“魚和熊掌”哪能兼得!
我認為,有失尊嚴的時候不一定都是可悲的,古代的韓信忍胯下之辱,後來不也成了扶漢的名將么,主要是看他的動機。如果不適時的收起行乞的動機,一味的利用別人的同情心,那就可悲,甚至可恥了!
人是很脆弱的,在接受某個事實時,總是喜歡找出很多美化他的理由。這是無可厚非的,但事實就是事實,再怎麼逃避,還需要面對。行乞,有時並不光彩,但人有慾望卻沒有能力的時候,我們往往採取行乞的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中的行乞者,只不過我們行乞的不僅僅是金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