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耐煩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pp958
曾國藩認為: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做官要耐煩,第一件事就是訓練自己處事不急不躁,無怨,清醒。頭腦清醒才能保持安靜,保持安靜才能穩住部下,穩住部下才能做出決斷。不然的話,心急似火,性烈如馬,只會使事態的發展更加混亂。
意中以為,不但當官要耐煩,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耐煩。遇到不符合心意之事,怨天尤人不是辦法,只有靜下心來冷靜思考、慎重處理才是根本之道。不然的話,心急如焚,莽撞行事,只會使事態的發展更混亂,更控制不住局面。古人云:每臨大事有靜氣,穩住陣腳心不慌。要義就是“耐煩”。
“耐煩”,講的就是人的修養、涵養、度量和雅量,古人說,世上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那就是說,人的一生經常處在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情況下,去工作、去溝通、去協調、去聯絡。怎樣能面對諸多的不如意而能笑對人生呢。要的就是修為。功夫到了,自然就能忍下不如意,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曾國藩在《冰鑒智慧》一書中闡述:“凡人之質量,中和最貴矣。中和之質必平淡無味,故能調成五材,變化應節。”
人的素質,以中正平和為最。喜怒哀樂存在心裡不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分寸適度,叫做“和”。
曾國藩作為清朝一品高官,憑藉謙遜、嚴謹、儉樸的工作作風,接人待物的涵養、度量,乃至於韜光隱晦的官場韜略,使其既成功的坐穩了官位,而又獲得如潮好評,觀其近現代史,無出其右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締造者毛澤東,其耐煩功夫尤為深厚。遵義會議前,他總是受到多方面的排擠,鬱郁不得志。但他不做無謂的爭鬥。總是以養病為由,遠離矛盾的中心,耐下心來思考中國的命運與前途。等待事情的轉機,謀定而動。《跟毛澤東學領導》一書是這樣評價其耐煩功夫的:“毛澤東------尤其有耐性------直忍耐到(矛盾)一觸即發的時候。他等待極度消沉的時刻(按:指矛盾發展到低谷,其性質將要發生轉變的時刻),然後採取行動,爭取命運的轉機,不能太急,也不能太遲。他順應歷史,又走在歷史的前頭。”
聖賢、偉人們尚且能在諸多歷史關頭,抑制住起伏的心態,冷靜的思考對策、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而做為平民百姓的我們,一生能遇到幾多可算做所謂的大事情,不能在事件激發前的一刻,按捺住激動的心情,耐住性情,去冷靜的面對呢?如果能忍耐住激動時刻的煩躁,能少發生多少不盡如人意的事情?社會和諧的程度又將如何呢?有頭腦的人,都會算這個帳的。
大事上練就了耐煩的功夫,有了雅量。面對鄰里之間、同事之間、同學之間、親朋之間,或語言衝撞,或言辭衝突,或見解差異,或親疏遠近,或厚此薄彼等等,都可用耐煩的功夫去化解。所有不快,如清風拂面,一帶而過,不留痕迹。
(2010.12.17)